70歲老人換上人工瓣膜 浙大二院完成疫情期間第三例TAVR手術

70歲老人換上人工瓣膜 浙大二院完成疫情期間第三例TAVR手術

3月23日,在家人的陪伴下,70歲的金奶奶(化名)帶著10多天前剛換的人工心臟瓣膜出院了。

金奶奶是一位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患者,曾一度病情危重,3月10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教授團隊成功為她完成急診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這是該團隊在新冠肺炎期間成功完成的第3例急診TAVR手術。

病情危重的老年患者決定“拼一下”

金奶奶患有糖尿病多年,兩年前曾做過心臟支架手術,去年12月底因患流感出現胸悶氣促的情況,在寧波當地醫院就診,心超提示“主動脈瓣重度狹窄”,通過保守治療後症狀好轉。

他的兒子陳先生告訴記者,3月9日凌晨,當地醫院認為老人病情非常嚴重,建議轉院。陳先生和妹妹徵求母親的意見,問她:“留在寧海還是去杭州?去杭州路上有危險,但是隻要堅持到杭州就有希望!”金奶奶點點頭,答應去杭州接受治療。一家人商量後,也決定“拼一下”,經過多方打聽,第二天緊急送至浙大二院王建安教授團隊就醫。

接診的浙大二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劉先寶發現,當時金奶奶病情危重,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立刻對她進行包括新冠肺炎核酸在內的各項檢查。

檢查過程中,醫護人員遇到一個難題,由於心臟功能太差,金奶奶無法平躺,許多最基本的檢查都做不了。

“術前我們需要完善相關檢查,比如超聲、CT,為的是看清楚患者身體內部結構,否則就像兩眼一抹黑。這位老年患者術前做不了CT等檢查,我們團隊掌握基本信息不全面,無法制定完整的手術策略,大大增加了手術的不確定性和風險。”主刀醫生王建安教授坦言,當時只能想好一步走一步。“CT無法完成的重要評估由超聲、術中造影等綜合評估替代,這對我們的專業水平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在治療手段方面,團隊考慮到金奶奶合併了高血壓、糖尿病、腎功能不全等疾病,症狀持續加重,隨時有生命危險,而開刀風險極高,最終決定採取心內科介入治療,即急診TAVR治療。

三平方釐米的生命之門重新被打開

主動脈瓣位於心臟和大血管主動脈之間,雖然只有3平方釐米大小,卻是一扇生命之門。主動脈瓣狹窄,意味著主動脈瓣“打不開”,使得血液無法充分向全身輸送,引發健康問題。

主動脈瓣狹窄是如何發生的呢?病因分為先天性畸形、風溼性心臟病、退行性改變三種,越來越多的患者因為退行性改變而發生主動脈瓣狹窄。

主動脈瓣狹窄發病有多嚴重?王建安教授團隊遇到過有病人吃東西,卡在喉嚨裡,咳嗽一下,或是翻個身,就出現病危情況。團隊對未接受手術的患者隨訪調查顯示,一年死亡率高達30%左右。

“主動脈瓣狹窄作為一種瓣膜退行性疾病發病率明顯升高,急診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為患者提供了一種創傷小、恢復快的治療方式,無需開刀。”劉先寶說,重度主狹患者病情變化快,猝死風險高,部分患者由於症狀重而不允許或無法耐受細緻的術前準備,越來越多的患者接受急診TAVR手術,該技術是一項通過血管路徑將人工主動脈瓣植入到病變主動脈瓣處的微創手術。

據瞭解,從2013年至今,浙大二院院長王建安團隊已完成全國範圍內800多例急診TAVR手術。“在疫情期間做這樣的手術,整個團隊配合得非常好。”王建安說,面對血壓不穩定,隨時可能心臟驟停的老年患者,需要團隊高度配合。CT無法完成的重要評估也增加了手術難度,全憑醫生經驗。

3月10日,經過1個多小時左右的手術,金奶奶的人工瓣膜安裝完成,且植入位置理想,幾乎無瓣周漏和跨瓣壓差,冠脈血流通暢。

術後第三天,陳先生終於見到了母親,心情激動。“以前她說兩句話就喘,接不上氣,現在氣不喘了,也能吃東西了,精神好了很多。看到她各方面都在變好,我就放心了。”

劉先寶提醒,做家務、爬樓梯、上坡等活動引起的心臟不適除了冠心病以外,還有可能是主動脈瓣狹窄,金標準是做心臟彩超。他建議50歲以上人群做心超評估,正常人兩三年做一次就可以,中度、重度患者建議每年做,輕度患者可以兩年做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