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之治後的天寶危機,淺析唐朝逐漸衰弱的原因

前言:

開元二十九年,玄宗統治的後期,志得意滿的玄宗在思想上開始對政事有所倦怠,本以為自己統治的大唐會萬年永存,任用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等人。並不知道一個大大的危險正在向他逼近。寵幸楊貴妃,信任宦官高力士,這些註定會讓繁盛的唐朝衰弱,割據勢力日益增長。

玄宗個人對唐朝的衰弱也有著不可擺脫的原因。從寵幸道教信任一切道教學說,任用奸佞之臣,集三千寵愛的楊貴妃干政,日夜沉迷酒色的玄宗聽信李林甫等人的建議,大興冤獄,其實這是一場陰謀的開始。玄宗早年的勵精圖治局面一去不復返,歌舞昇平,揮霍浪費無度,引發了潛在的社會危機。

李林甫和楊國忠執政的二十餘年,時刻在爭奪皇上的寵幸,兩人明爭暗鬥,造成了政治局面一片混亂的景象,同時也激化了社會矛盾。唐朝此時面臨的是內憂外患的局面,安祿山策劃謀反如約而至,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爆發。

這讓本來就開始走下坡路的唐朝處於危機之中,安史之亂長達七年之久,對唐朝的政治,經濟,軍事都有一定的迫害。無辜的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沒有贏得百姓支持的唐朝接下來的走向就是衰亡,極盛而衰的道理應用在唐朝就是一個實例。

開元之治後的天寶危機,淺析唐朝逐漸衰弱的原因

玄宗畫像


玄宗崇尚道教,尋找長生不老之秘訣

玄宗崇尚道教不是沒有理由的,李氏對道教的尊崇難以想象。一是因為李氏統治者為了提高皇室門第,將道教鼻祖老子作為李氏皇室的遠祖。二是因為玄宗在產出太平公主勢力的時候,道教的一些人給玄宗很大的幫助。

玄宗將儒學作為治國的基本思想,又將老子的無為而治和自己的勤儉節約結合起來,在一定程度上,對於國家的治理還是是有一定好處的。後期玄宗掌權的時候,對於政事出現了厭煩心裡,所以貪圖享樂也成為了一大弊端。這時候玄宗信仰仙道,開始追求長生不老的方法,尊崇張果,封他為“銀青光祿大夫”,從此玄宗在皇宮裡開始迷戀神仙方術,竟然還學起了隱形術,這時候的玄宗儼然一位道教皇帝。

開元之治後的天寶危機,淺析唐朝逐漸衰弱的原因

張果畫像

各位大臣知道玄宗的這一愛好之後,各顯神通。天寶元年,田同秀為了贏得皇上的寵幸,編造出夢見玄元皇帝之言,玄元皇帝就是老子。此時的玄宗深信不疑,竟然提升田同秀為朝散大夫。此後的眾多奸臣紛紛開始向田同秀效仿,為的就是升官加封。

聽到很多人都說國運昌盛,加上玄元皇帝的謠言,玄宗身處飄飄然之境。第二年之後,安史之亂爆發,國運強盛之說灰飛煙滅,即使安史之亂爆發,也沒有阻擋玄宗對於追求長生不老,仍然對於昇仙深信不疑。

縱觀玄宗的一生,前期治國理念是儒學,後期沉迷道家學說的長生不老,最終導致荒廢國事,唐朝也是從治國安民的理想狀態走向了衰微。

開元之治後的天寶危機,淺析唐朝逐漸衰弱的原因

玄宗服丹藥圖

專寵楊貴妃,唐朝沒落的先聲

開元二十五年,武惠妃去世,玄宗對她念念不忘,楊貴妃的出現讓玄宗喜出望外,玄宗開始沉迷於楊貴妃的美色,天寶四載,楊玉環被封為貴妃娘娘,也就是楊貴妃。此後兩人形影不離,玄宗對楊貴妃寵愛有加,在白居易的《長恨歌》中就能看出玄宗對於楊貴妃的寵幸。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集一身。”

開元之治後的天寶危機,淺析唐朝逐漸衰弱的原因

楊貴妃畫像

從此楊家人地位上升,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說的就是楊貴妃一家人。楊貴妃一家伺候不再低調,極度追求奢華,為所欲為。在古代像玄宗一樣無節制的寵愛楊貴妃十分罕見,對於楊貴妃的寵幸,實則是培育了一個權貴集團,敗壞社會風氣。對於楊貴妃的專寵的利害,在《唐史演義》中記載:

“且有楊妃之專寵,而國忠因得入相,有國忠之專權,而祿山因此速亂,追原禍始,皆自玄宗戀色之一端誤之。天下事之最難割愛者,莫如色,為色所迷,雖有善斷之主,亦歸無斷,甚矣哉色之為害也!”

加上玄宗對於楊貴妃的遠方親戚楊國的深信不疑,加深了政治上的黑暗腐敗,成為了安史之亂的導火索,對楊貴妃的過度寵幸導致荒淫誤國,即使楊貴妃沒有干涉政權的行為,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對玄宗的失政有一定的影響。

開元之治後的天寶危機,淺析唐朝逐漸衰弱的原因

安史之亂油畫

李林甫和高力士權侵朝野

人稱“口有蜜,腹有劍”的李林甫上任宰相,不能容忍有才華的人得到玄宗的寵幸,所以很多的有才華的人都死於李林甫手裡。開元二十二年,李林甫手握重權之後,開始顛倒黑白,欺矇玄宗,唐朝的政治更加的黑暗。

李林甫先後大興冤獄,流放韋堅,殺死杜有鄰,都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李林甫為了獨得玄宗的寵幸,想要改變入朝為相的慣例。建議文人做將軍,玄宗認為很有道理,採納了李林甫的建議,從此想要進入唐朝為將,必須是文人。這樣的政策為安祿山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安祿山握有兵權,為安祿山策反創造了條件,這是和李林甫的專權分不開的。

高力士權侵朝野,但是高力士為人謹慎,盡職效忠,深受玄宗寵幸,但是後期的高力士一改作風。天寶七載,高力士被任命為大將軍,高力士從此大權在握,和以後的驕橫擅權形成了對比,因此對玄宗時期的朝政腐敗負有一定的責任。

開元之治後的天寶危機,淺析唐朝逐漸衰弱的原因

李林甫劇照

結束語:

此時的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各項制度執行不力,統治階級矛盾激化,社會危機嚴重,唐朝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如約而至。玄宗長時間不理朝政,縱使局面再變化也無力控制風雨飄搖的政治局面。

唐朝後期朝政混亂的主要原因還是歸結於玄宗,自己的沉迷墮落,用人不利,都是造成唐朝內政混亂的原因。安祿山的策反,也是由於看到了玄宗的昏庸無能,才決定策反,長達七年的安史之亂中,賜死楊貴妃,楊國忠被殺,打擊了統治階級。對於玄宗的用人,在《舊唐書》中記載:。

“上乃務清淨,事薰脩,留連軒後之文,舞詠伯陽之說,雖稍移於勤倦,亦未至於怠荒。俄而朝野怨諮,政刑紕繆,何哉?用人之失也。自天寶已還,小人道長。如山有朽壞,雖大必虧;木有蠹蟲,其榮易落。以百口百心之讒諂,蔽兩目兩耳之聰明,苟非鐵腸石心,安得不惑!而獻可替否,靡聞姚、宋之言;妒賢害功,但有甫、忠之奏。豪猾因茲而睥睨,明哲於是乎卷懷,故祿山之徒,得行其偽。厲階之作,匪降自天,謀之不臧,前功並棄。惜哉!”贊曰:“開元握圖,永鑑前車。景氣融朗,昏氛滌除。政才勤倦,妖集廷除。先民之言,‘靡不有初’。”

可見親近小人,遠離賢臣對於一個朝代多麼重要,正是用人不利,加速了唐朝走向滅亡的速度。


參考文獻:

《長恨歌》

《唐史演義》

《舊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