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捨得給車買一份保險卻不捨的給自己買一份保險?

臨沂正信門窗lz


為何很多人買車險?而不給自己買保險?

車險分為強制險和商業險。

一、車險強制險是國家強制執行,必須買。如果不買強制險上路被交警或者他人舉報,罰款力度之大,不買也是不給年檢的。所以給我們的感覺是很多人買車險不買自己的保險。

二、中國汽車2018年保有量差不多2億輛。想想這個數多有多可怕,7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有車,2個家庭就有一輛車。所以很我們感覺很多人給買保險,不給自己買保險。





(圖片來自頭條.吳曉波頻道)

吳曉波說:“我們其實更愛車、更愛狗,不愛自己”。這不僅是我們不給自己買保險,也是我們對自己的健康不夠重視。比如熬夜、抽菸喝酒等等。

而為什麼不給自己買保險?

一、保險意識不高。大多數人對保險認識不足,人壽保險總類多,買不對是不賠的。如果這個村有一個人病了或者意外不得賠,他一般會到處說買保險不得賠,保險不好。沒有自己的主見。

二、車險條款比較簡單。也比較透明。但壽險條款太繁瑣,不好理解,甚至看不懂。加上壽險很多業務員不專業,有的自己都不明白,說不清楚,更不用說客戶了。很多人聽別人說保險是騙人,就開始懷疑,排斥。

三、人壽保險大多數保費比較貴,特別是終身重疾險。好不容易買了一輛車,男人特別愛車,所以對車比較感興趣。



我想說的是,不管是車險還是壽險主要還是看條款,條款一樣在看費用,費用差不多可以看公司和業務員的專注度。


小偉談保


做過七年的車險後,準備給自己和家人買人身保險了,為了避免被坑,於是花了半年的時間深入地研究了壽險領域及壽險。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想深入地談一下自己淺薄的看法。

1. 越難得到的東西,越珍惜,與生俱來的,相比而言就不那麼容易引起重視了;

為什麼這麼說。現在是經濟社會,人民幣到處都有,但是人民幣掙來不易。現在馬路上跑的車,大部分來說,以十幾萬居多(五菱及豪車的不論),以現在的中產階級來說,存個十幾萬,在揹著房貸、生活壓力的情況下,沒有個三五年是很難做到的,所以,買輛車的花費,無論是自己的錢,還是父母的錢,真金白銀,沒有人不當一個大事來看待。

所以買完之後,首先要上路,上路要交強險,當然要買。理論上只要有這一個保險就可以了,但是現在的車有幾輛是隻帶著交強險就安安心心地上路的?有,但是不多。為什麼,十幾萬出去了,萬一車碰著了,多心疼,車損險得買吧!

這就是典型的越難得到的越珍惜,因為錢來之不易,付出了心疼。但是身體和健康是生下來就有的,就像空氣一樣存在,所以好像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2. 利己僥倖心理

買車之前就經常看到新聞或聽某某說哪兒有重大交通事故,萬一撞到三者怎麼辦?打聽了一下,交強險的賠付限額只有122000元,其中人傷120000,萬一撞個重傷,據說現在評個最低的傷殘等級沒有個二十多萬朝上是賠不下來的,怎麼辦?買個100萬的商三險吧,圖個安心。

這就是典型的知道命貴,但是看不到自己的命也貴。其實你上路把人撞成重傷及重殘的概率,未必比你生病住院或得癌症的概率高(這裡可能大部分人看了都不會舒服,但是你去醫院統計下車禍住院和自己生病住院的人數佔比就知道了)。聽到有人把人撞成重傷,也聽到某某得了癌症,但是我們寧願相信我們會把別人撞成重傷,也不願意相信自己會住院花費鉅額醫療費。因為撞人是別人倒黴,生病是自己倒黴,人性天然會選擇有利於自己的去相信,而規避那些不利於自己的部分。

做了這麼多年的車險人傷理賠,看到很多把別人撞成重傷,需要定損的案例。但是,也看到不少只給司機座位險和乘客座位險買10000元,最終單方事故或全責死亡就賠付10000元的案件。每次看到這種案件,我都一陣揪心,這個家庭得承受多大的傷痛,10000元能夠換來什麼?大部分的人是聽說不到這樣的案件的,因為自己開車把自己撞死,不要說去天堂的人了,家裡面的人也沒有辦法怪誰,能怪自己把自己的保險金額買低了嗎?

3. 有人說車險比壽險實用,買了都賠!壽險都是買的時候說的天花亂墜,賠的時候啥都沒有。

那是因為你沒有出過大險,而小險涉及小錢,都是保險公司獲客的主要途徑,不會對你左右為難,他還渴望你來年的保費。但凡你出過大險,你都會發現,對方花費的鉅額醫療費中,總是會有至少20%的保險公司是不能認可的。對方說的各種損失合情合理,但是保險公司定損的時候總是各種材料單證地刁難,賠起來的費用能達到70%以上就很不錯了。

此時,你就會發現,原來說起來的保額50萬、100萬,真的想定損到那種程度,人家必須得非死即殘的至少缺胳膊少腿。理賠中,聽到車主方說保險公司賣車保險的時候各種好話,理賠起來各種困難的大有人在,但是真的理賠完過後,不禁還是要嘆一口氣:好歹有保險,損失才不至於這麼大!

其實車險和壽險都一樣,理賠的時候都沒有錯,錯就錯在部分業務人員為了賣保險而誇大保險責任,而你沒有仔細地研究你買到的那張保單以及保單背後的故事。保險,歸根結底就是你花錢向保險公司買的一份承諾,而這份承諾的所有內容都寫在給你的那份合同以及國家對於保險業的各種要求和規範中。但是,如果你沒有耐心去讀這份合同,或者你讀不懂這份合同,那你就只能聽信賣保險的人,而對方出於業績的要求,往往會有意誇大保險責任。

如果一定要將車險和人身險進行比較,我想車險中的交強險和人身險中的基本醫療保險應該是一個等級。而這兩種保險都是管有不管夠的,真正遇到能夠摧垮你的經濟或者降低你的生活等級的時候,還是需要商業保險來補充,而那些願意給自己的車買交強險、商三險、車損險及各種小險的人,還不願意給自己買一份補充醫療險及各種人身保險的人,真的需要理性的分析自己的需求了。

從我的角度來說,我更願意把保險理解成一種會員體制。你交了可以保重大疾病的錢,你就可以進入到這個會員體制裡面,在這個體制裡,如果有人生重大疾病了,保險公司就會拿出“會費”去給他治病;如果你交的是養老的會費,等你老的時候,保險公司就要從“會費”裡面拿錢出來給你養老。有錢,你就多交幾個會費,你的保障可能更多,有時候不僅保障你,還能保障你的家人;沒錢,就入一個或幾個自己覺得重要的會員,保證家庭的生活水平不會出現太大的波動;如果連一個會費都交不起,那就只能“裸奔”了,鍛鍊好身體,好好工作吧!


匠心保


首先,購買車輛都有交強險,這是強制,每個車主都必須買,而不是自願的,如果不夠賣交強險,會面臨處罰。其次,行車在外,發生意外的幾率很大,小則磕磕碰碰,大則車毀人亡,這類報道也很多,人們對車險都有一定正面認識。再次,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差距也在加大,路上豪車隨處可見,為了規避風險,購買車險,成為必然。

反觀,人的保險,壽險,死了才能拿到錢。重疾險,都重疾了,要錢有什麼用?醫療險,我有醫保就夠了。這是當今社會的一個普遍觀念。而且,人的保險,是自願購買選擇,大部分人都存有僥倖心理,認為這些風險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再者,大部分人的保險都是10年,20年的交費期,如果沒有堅持長期交費,發生退保,只能拿到現金價值,此時,便覺得保險是騙人的。殊不知,車險是消費型的,可能連現金價值都沒有。

最後,大部分人在購買保險時被誤導,沒有買對保險,把保險當成投資,想要獲得投資回報,這其實是錯誤的。正確的保險規劃,一定是能幫到,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的。



老馬識保


我是“話險為宜”,一名財經領域創作者,非保險從業人員,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為什麼有的人捨得給車買一份保險卻不捨得給自己買一份保險?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給車買的保險和給人買的保險都是什麼險種。


1、給車買的保險,即車險;車險中,分成交強險和商業險,其中交強險是每輛車必須要投保的強制保險,以事故中投保人對第三者所要履行的賠償責任為保險責任,保險人對第三者經進行賠償。

而商業險下,又分成主險和和附加險,主險分成4個,即車損險:代號A;三者險:代號B;車上人員責任險代號:D;盜搶險G。而附加險則分成5個,即玻璃代號:F;劃痕代號:L;自燃代號:Z;不計免賠代號:M;發動機特別損失險代號X。其中,附加險的投保需要在已經投保主險的基礎之上。


2、給人買保險,即人身保險;主要劃分成壽險、健康險、意外險,都是以人的身體和生命作為保險標的,當身體過生命因遭受保險事故受到傷害時,由保險人進行賠償的保險。


解答:為什麼捨得給車買保險確不捨得給人買保險?

先來說下車險,首先,隨著經濟發展,汽車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作為盛行的交通工具,交通事故的發生是十分經常的,有事故就會有損失。


而如今,汽車一個輕微的刮擦,維修金額就要幾百上千,甚至是更高。如果是更高檔的車輛,維修金額甚至是以“萬”為單位,基於車輛可能發生損失的頻繁性和維修費用的高昂性,很多人會先選擇給愛車上保險。

其次,車輛的維修費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事故中造成第三者的受傷也是常有的事,嚴重的話導致第三者死亡,人的生命是很難用價值衡量的,但是在實際中,還是要綜合死者的職業、家庭狀況給到一個合理的價值,如果發生車禍導致第三者傷亡,其賠付的金額動輒數十萬,乃至上百萬,這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在如此高的賠償金額之下,僅靠交強險是不足以賠付的。


為了能夠最大限度的補償死者,也為了能夠儘量減少自己的損失,很多人都會為自己的車輛額外附加一份"第三者責任險",用於保障自己對第三者所要履行的賠償責任。


再來說下人身保險,因為在人身保險中,大部分的保險金給付都是發生在被保險人發生事故之後,比起保險金賠償,很大一部分都不希望自己的身體出現問題,畢竟健康是無價的;


而且很多人潛意識中會認為“買了保險好像一定出事”,認為買了保險,看起來似乎不太吉利。這樣的想法看起來似乎有些荒唐,但是不可否認,在現實中很多人的想法都是這樣的。


此外,常常會聽到很多人買了保險被拒賠,要麼是因為什麼健康告知不徹底,要麼是年齡誤告,要麼是未達到規定的疾病程度等等,總而言之拒賠的理由很多。拋開投保人的自身問題如確實存在隱瞞病史等情況不談,保險代理人的不專業行為也是經常令人詬病的話題。

保險代理人為了業績,誇大保險功用,以此進行誤導銷售,讓很多人的保障落不到實處,即出險了卻不能賠。讓很多人認為“保險就是坑,買了也不能賠”



如此一來,在心理因素和現實情況的雙重作用下,人身保險更難以被人接受:“買了保險就像是在詛咒自己生病,而生病了也不一定能拿到賠償,還買他幹嘛?”大部分不買人身保險的理由便是如此。

總結:

大多數人捨得給車買保險卻不捨得給自己買一份保險,深究其原因,由於車險的實用性更高且爭議的點比較少,拿車損險來說,車輛哪裡壞了就是壞了,這是難以爭辯的;


而人身保險中,拿重疾險來說,由於投保人大部分非醫學專業出身,導致了重疾險條款中對於專業的醫學解釋認知難免出現差錯,從而導致了保險的爭議,進而讓投保人想當然的認為人身保險太“坑”。


相比之下,車險實用性高,存在"坑"的可能性更低,是很多寧願給車投保也不願給人買保險的原因。

保險不會騙人,人才會騙人。我是“話險為宜”,客觀、中立看待保險,還原保險真相。

話險為宜


好問題啊,這種現象非常多,這個問題也是很多保險業務員出去展業時反問客戶的一句話,車險每年幾千塊你都捨得買,而且又不返還,為什麼對自己就那麼不在乎,不願意給自己買份保險呢?有的甚至有幾部車子,保費一年幾萬就是不肯為自己的幾千保險買單。

一、強制性,因為車險具有強制性,特別是交強險,買了車如果不上保險就沒辦法上路,有些人雖然很不願意但是也不得不買,而人壽保險則不一樣,它是一種自由選擇的商品,主要還是取決於個人的主觀想法,它不是有條件了就會買,有條件了還要看他有沒有這個意向,想象一下如果也採取強制措施,把保險作為一個先決條件,比如沒有人壽保險無法辦理登記,入學等手續,看看結果會怎樣,屆時估計會是保單滿天飛吧。

二、歷史原因,凡事都要兩面看,人壽保險被這麼排斥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在以前各項規章制度還不夠健全的情況下,保險知識還沒這麼普及的時候很多人買了保險最後造成無法理賠的案子也確實存在而且不少,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慢慢得傳言就會很難聽,大家對保險的信任度越來越差,形成了一種風氣,想要扭轉這麼意識形態不是一天半天能做到的,相反車險很少聽到有拒絕理賠的,除了醉駕,無證等原因,不過這類原因也能被大家所接受,最後自燃就形成這種狀態了。

三、專業知識,車險的險種相對比較簡單,車子雖然不同,但是險種幾乎一樣,久而久之對車險也就熟悉了,懂了,而人壽保險的複雜程度幾倍於車險,即使買的一模一樣的東西還會因為年齡不一樣而價格不一樣,或者同樣的價格因為保障範圍不一樣,最後理賠可以相差十萬八千里,這樣的專業程度,除了從事人壽保險事業的專業人士可以解釋清楚,一般人是很難去弄明白的。

四,差異性,車險的保費大家都是一樣的,每年交的保費,有事賠錢,沒事就當捐了,全國人民都一樣,已經默默認同了這種模式,而人壽險,當一個人買了保障型的,在他看到其他人還有分紅還有返還時就會不舒服,當一個人買了分紅的,看到其他人保障全面時也會不舒服,所謂眾口難調,這些都是造成購買時猶豫的因素。


爸爸來育兒


題主說的沒錯,現在的確是這樣,大部分人都很捨得給車輛買一份保險,卻不捨得給自己買一份保險。而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在筆者看來,主要是由於以下原因導致的:

許多中國消費者朋友還是認為給人買的保險是套路。如果你問起你的朋友是做什麼的,假如他回答他是做保險的,那麼估計你會在心裡覺得他是玩套路的。這是因為在早之前,保險行業還不夠健全,有很多保險從業者並不專業,特別是針對人身保險的條例也不完善,導致很多中國消費者朋友並不信任保險公司或者是保險公司的從業者,因此也讓很多人對於給自己買保險沒有興趣了。

利己僥倖心理。我們都有聽說,買完車險出現事故之後,保險公司會給予賠償,而我們天天在路上開車的,難免會擔心車輛出現事故,所以也會給自己買100萬三者險,車身劃痕險以及不計免賠特約險等車險圖個心安。但是我們平常比較少遇到重疾,或者是危害人身安全的事情,因此我們就會存在僥倖心理,覺得不給自己買保險也沒關係的。也就是人們會覺得出現交通事故還是比較常見的,而自己生病的概率是比較低的。

醫社保的保障。很多車主朋友自己有醫社保,因此在他們看來,以後生病了可以找醫保報銷,那麼還需要再花錢去買商業保險麼?所以說,這也導致許多車主朋友捨得給車買一份保險卻不捨得給自己買一份保險。

在筆者看來,在你經濟能力可以負擔得起的情況下,是可以給自己購買一份合適的人身保險的。畢竟將來的事情是說不清楚的,給自己買一份保險,也圖一個心安。


汽車觀察家


保險宣傳語:車有車險,人為什麼不需要保險?





☞ 不管你開不開車,全國每三秒就有一起車禍發生;

☞ 不管你生不生病,重大疾病都在以72.18%的概率發生;

☞ 不管你有沒有準備養老金,我們都會慢慢變老這是不爭的事實;

☞ 不管今天繼續拒絕保險,每天都有進醫院的,每天都有理賠的;

☞ 不管今天有再加保的還是繼續有一拖再拖買保險的,但今天一定有因身體條件超限、買不了保險而後悔的;

保險是必備品很多人都搞不清楚的一個自欺欺人的問題,就是“我很健康,我坐在車子裡,我不會有事,給車上保險就好了,我拒絕人身保險。”
或許你開的是奧迪,你的身價卻只有奧拓那麼多。車子需要上保險,人比車子貴,人更應該上保險。車子修理費至多幾十萬,我們一生的修理費更龐大,這對自己對家庭都會造成影響,不重視自己難道人不如車嗎?

商保與社保並不衝突。商業保險就是一個貼心的兒女和守望者,在你需要照顧、需要支持的時候為你買單!保險為人們提供幫助機會,它可能不會讓你的生活更美好,但當災難來臨時,可以保證你能擁有現在的生活水準,至少可以保持人生的尊嚴。


AnsonKwok郭志宏


為什麼很多人願意給車買保險,而不願意給自己買保險呢?

我想大致來說就是三個方面的問題:國家政策導向、社會發展階段的大眾意識以及行業規範問題。



一、國家政策導向:

中國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來,社會和公民的經濟發展迅速,中國人的汽車擁有率也極高,由於大家都懂的原因,但交通事故率以及死亡率雄踞世界第一。所以在國家法律法規上有規定交強險是必須強制購買,以規避交通事故引發的各種損失風險,在國人的意識裡也就會逐漸認同了沒有交強險上路就是違法。

相對應的,在人壽以及醫療保險上,國家政策也是規定社保(農村對應的是合作醫療)屬於基本每個人都需要交納配置。在我看來,交強險對車,社保對人,在性質上很相似,屬於必備保障,同時也只是基礎保障而已。

二、社會發展階段的大眾意識:

中國人長期都是重物輕人,都是要錢不要命,愛財如命,這是一種長期貧困的文化和思維模式。 買個車十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當然要買保險。因為車一旦發生車禍,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

還因為,車是真實可見摸得著的,大家都能認知的花了血汗錢買來的愛車,哪天在路上不小心碰擦了一是心疼,二是要花錢維修,覺得這就是損失。另外,如果哪天萬一在路上撞到人了,賠償可不是小數目。說到底商業車險為什麼大部分人毫不猶豫去買,核心保的無非就是車損和第三者責任為主。

返回到人自身,雖然我們口口聲聲都會說句生命無價,但自個身體是父母給的,意識上好像沒花錢買身體,就算生病了去醫院,覺得也是天經地義。你去4S店修車,心態上你是優越的,我花錢了,修得不好我要發飆的。去了醫院,排不排的上號先不說,心態上你優越試試?醫療費用定出來你還價試試?大眾的認知裡直覺都會接受,去了醫院自己是沒有多少話語權的。   

其次就是僥倖心理。中國現在的社保缺口越來越大,實際上在抵禦家庭的風險層面絕大部分人應該自己來積極面對和考慮。 西方發達國家,保險的普及和認知率已經非常高了,日本、美國,乃至中國的臺灣、香港,人均保單也有五六份,而中國大陸人均保單差不多隻有0.1份多點,這個差距是巨大的。在更需要保障風險的地方,反而是最缺失的。而這些改變,需要時間。

從個體認知邏輯上,往往也體現類似情況。不說李嘉誠、馬雲是忠實的重度配置保險者,可以去了解下那些名人富豪,相信持有保單的比例不會低。反而在面對風險最脆弱的低收入群體,對保險的接受度最低,而往往不幸來臨時,他們是經不起任何風浪的。


有篇文章看到美國一個家庭的案例,從賬單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家庭一半的收入分別流入了養老保險(美國稱為401K計劃,夫妻每年一共3.6萬美元)、財險(2千5美元)、壽險(2千5美元)、車險(2千美元)以及各種稅(20多萬美元)。扣掉的稅收就包含社會保障稅(說白了就是退休金、失業險、工傷險)、醫療保障稅。

雖然美國人近一半收入交給了各種保險,但當強行變成自願,然後變成習慣,一切又是自然而然。從保障的角度看,這對夫妻實際上存下了很大一筆財富在養老金賬戶和各種保險上。 一個普通家庭尚且如此,就不難理解美國保險為何長期穩居全球保險市場榜首。

可以看到,美國人收入的一半都交給了各種保險。買保險,是美國人的必修課。

尤其痛心的是,我們知道保險最主要的保障是重疾和意外,但在全國各個地方,相信大家每天都能看到無數行人非機動車橫衝直撞,亂闖紅燈等等。重疾和意外,在許多人的心裡覺得與他沒什麼關係,自己就是錦鯉,是上天最眷顧的那個人。災難降臨到自己身上,就是老天不公。


三、行業規範問題:

中國保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中被詬病最多的也包含行業亂象。

從歐美傳入內地的保險代理人制度,造成許多保險公司的從業者素質能力參差不齊,也確實存在許多代理人為了成交,誇大或者隱瞞投保需要的告知的問題,以至於面臨理賠問題產生許多糾紛。負面信息很容易受眾傳播,也就造成了社會上很多並不瞭解保險實情的消費者認為保險是騙人的。

其次是行業內亂象。個別品牌和佔有率高的險企產品是不放給保險經紀公司代理的,眾多保險經紀自媒體就鋪天蓋地各種黑。為了避嫌,我用車做比喻,眾多自媒體玩的這種套路模式:首先,告訴你車市到處都是坑(為了自己利益,不惜各種抹黑自己行業),大家都是小白兔,先讓大家恐慌。其次,告訴你,“奔馳”“寶馬”不要買,貴、各種坑人,買了就上當了。最後,告訴你我是專業的,我會專業分析告訴你市場上有花“奔騰”的錢就能買到一點不輸於“奔馳”的車,至於在哪買?私信我告訴你。

商業文化是市場驗證和選擇的,“奔馳”綜合品質優於“奔騰”,“奧迪” 綜合品質優於“奧拓”,價格也是綜合品質的客觀反應。你相信奧拓的價格能買到奧迪嗎?反正我是不信。這類人最可恨的在於,不但攪亂保險行業發展,也讓消費者誤解和不信任保險行業,最終也會造成很多人要麼上當買到不能保障全面的產品(甚至會教唆消費者不續保已購產品),要麼有些猶豫不決的消費者直接放棄。而這些消費者本來可能規避未來可能面對的風險的,往嚴重了說,這種所謂的“專家”是在害人。

也迫切希望國家能儘快對各種不規範的亂象整治和制約,讓千千萬萬的家庭能夠真正自我認知和規避風險。   

回到問題,為什麼給車買保險,不給自己買保險呢?難道人比車還便宜嗎?這就是一個致命的邏輯錯誤。      

但是,我們恰恰忘了——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本,自己才是核心。沒有自己,一切財富都跟我們沒有關係,也沒有價值和意義,所以保住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只是在現實中,我們容易忘掉“自己是最重要的”這個話題,因為人是無價的。      

但是如果我們的父母要買保險,肯定優先給我們買,因為我們是他們的孩子,我們是他們的命根子,在他們眼裡,我們依然比他們自己重要,這就是一種情感的折射,沒有對錯。      

但是在保險面前,我們真的犯了一個邏輯錯誤,應該保住自己,才能保住一切。   

唯有壽險能為生命定價      

曾經有一個客戶難為我說:“我有幾十億資產,我有幾十億的身價,我還需要買保險嗎?我要交多少保費啊?”      

我說他有的是身家幾十億,他沒有身價。他的財產很豐富,但他自己的價格確實是無價,沒有保險的人到底值多少錢,這是個未知數,他有了保險,有一千萬就是一千萬,有一個億就值一個億。   

我們今天還要明白這個概念,身家指的是你的財產,身價指的是自己值多少錢。到目前為止,只有人壽保險能給一個生命定價,買多少保險就值多少錢。

最後,相信大家都能認同,沒有什麼比得上自己的生命更珍貴,如果每個人真的能反覆理解這句話,相信自己會知道應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神話80648765


捨得給私家車買保險,卻不捨得給自己配置保險;主要基於下列原因:

第一車險是強制性購買的,人壽保險是自願購買的;第二,私家車出險的概率較大,醫療和人身意外保險出險概率較低;第三是民眾的保險意識尚未普及;第四是坊間對保險理賠的傳聞有誤。

1、車險的強制性

交強險全稱[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是首個由國家法律規定實行的強制保險制度。商業險中的車輛損失險:是在機動車輛保險中,車輛損失保險與第三者責任保險構成了其主幹險種,並在若干附加險的配合下,共同為保險客戶提供多方面的危險保障服務。

久而久之,車險就約定俗成,走進了車主們的日常生活。而商業人壽保險完全出於自願,缺乏強制性和迫切性。

2、出險的概率

在我國目前交通狀態相對擁堵的背景下,大眾的交通規則意識比較薄弱的情況下,私家車出行發生意外的概率較大。如果沒有購買相應的商業保險,萬一出現撞車等等,給車主帶來的經濟損失,將遠遠超過每年繳納的保險費用。

而商業醫療及人身意外保險,相對出險概率較小。儲蓄型醫療保險收益不高,保費不低;消費型醫療及人身意外保險,如果沒有出險,保費就等於貢獻給保險公司了。

3、民眾的保險意識尚未普及

我國商業保險起步晚,時間短;民眾還有“忌諱”等封建傳統思想。他們認為健康的時候,談及生老病死似乎“很不吉利”,所以沒有防範於未來的危機意識。

從中國平安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增長21.51%,淨利潤增長77.10%的數據來看,民眾的保險意識正在逐步增強,保險市場大有可為。

4、坊間對保險理賠的傳聞

商業醫療保險在世俗社會的口碑有所欠缺;一是保險客戶沒有認真閱讀《保險條款》、《健康告知》,誤以為凡是投保醫療保險,出險之後都可以獲得正常的理賠。二是少數保險業務員為了單純追求業績,沒有詳細為保險客戶解讀醫療保險中的免責條款;或者避重就輕,有誤導消費者之嫌。

而某些財經媒體出於轟動效應的考慮,以及自身對於商業保險的偏見,片面誇大保險公司拒賠的新聞事件;導致保險公司的社會形象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

總而言之,商業保險的宣傳推廣方式還有待改進;民眾的保險意識有待提高;保險業務的專業素質以及職業道德還有待加強。


陸燕青


這個問題可以從多個角度回答

一、經濟方面

買車首先得付出一筆錢,付出了才會珍惜,如何保證這筆錢的安全,肯定會選擇保險

人活著,平時在健康方面是花不了多少錢的,所以很多人忽略了健康風險的存在

二、保險意識

隨著汽車的普及,大家對車險認可度有很大提升,從開始的強制險到現在主動購買商業三責險和車損險,我們對車險的認可度很高

人身險卻相反,不但有較大的產品差異,更是通過一個時代把保險做的譭譽參半

大家刻意避開保險宣傳,並且拒絕瞭解保險的意義功用,加上不專業的代理人佔比太多,總體人身險意識不強

三、傳統觀念

承認車會有磕磕碰碰,但拒絕提起自己有可能會生病死亡,人身險最多的還是跟“病、死、殘”掛鉤,很多人覺得買保險不吉利,從而拒絕接受保險

四、不好的購買體驗

買保險不理賠是最大的障礙,不理解為什麼不理賠,不清楚什麼情況下不理賠,遇到不理賠總會把責任推給保險公司,其實大多數拒賠都是合理拒賠

所以,我們能接受車險,卻不能完全認可人身險。

希望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