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舍得给车买一份保险却不舍的给自己买一份保险?

临沂正信门窗lz


为何很多人买车险?而不给自己买保险?

车险分为强制险和商业险。

一、车险强制险是国家强制执行,必须买。如果不买强制险上路被交警或者他人举报,罚款力度之大,不买也是不给年检的。所以给我们的感觉是很多人买车险不买自己的保险。

二、中国汽车2018年保有量差不多2亿辆。想想这个数多有多可怕,7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有车,2个家庭就有一辆车。所以很我们感觉很多人给买保险,不给自己买保险。





(图片来自头条.吴晓波频道)

吴晓波说:“我们其实更爱车、更爱狗,不爱自己”。这不仅是我们不给自己买保险,也是我们对自己的健康不够重视。比如熬夜、抽烟喝酒等等。

而为什么不给自己买保险?

一、保险意识不高。大多数人对保险认识不足,人寿保险总类多,买不对是不赔的。如果这个村有一个人病了或者意外不得赔,他一般会到处说买保险不得赔,保险不好。没有自己的主见。

二、车险条款比较简单。也比较透明。但寿险条款太繁琐,不好理解,甚至看不懂。加上寿险很多业务员不专业,有的自己都不明白,说不清楚,更不用说客户了。很多人听别人说保险是骗人,就开始怀疑,排斥。

三、人寿保险大多数保费比较贵,特别是终身重疾险。好不容易买了一辆车,男人特别爱车,所以对车比较感兴趣。



我想说的是,不管是车险还是寿险主要还是看条款,条款一样在看费用,费用差不多可以看公司和业务员的专注度。


小伟谈保


做过七年的车险后,准备给自己和家人买人身保险了,为了避免被坑,于是花了半年的时间深入地研究了寿险领域及寿险。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想深入地谈一下自己浅薄的看法。

1. 越难得到的东西,越珍惜,与生俱来的,相比而言就不那么容易引起重视了;

为什么这么说。现在是经济社会,人民币到处都有,但是人民币挣来不易。现在马路上跑的车,大部分来说,以十几万居多(五菱及豪车的不论),以现在的中产阶级来说,存个十几万,在背着房贷、生活压力的情况下,没有个三五年是很难做到的,所以,买辆车的花费,无论是自己的钱,还是父母的钱,真金白银,没有人不当一个大事来看待。

所以买完之后,首先要上路,上路要交强险,当然要买。理论上只要有这一个保险就可以了,但是现在的车有几辆是只带着交强险就安安心心地上路的?有,但是不多。为什么,十几万出去了,万一车碰着了,多心疼,车损险得买吧!

这就是典型的越难得到的越珍惜,因为钱来之不易,付出了心疼。但是身体和健康是生下来就有的,就像空气一样存在,所以好像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2. 利己侥幸心理

买车之前就经常看到新闻或听某某说哪儿有重大交通事故,万一撞到三者怎么办?打听了一下,交强险的赔付限额只有122000元,其中人伤120000,万一撞个重伤,据说现在评个最低的伤残等级没有个二十多万朝上是赔不下来的,怎么办?买个100万的商三险吧,图个安心。

这就是典型的知道命贵,但是看不到自己的命也贵。其实你上路把人撞成重伤及重残的概率,未必比你生病住院或得癌症的概率高(这里可能大部分人看了都不会舒服,但是你去医院统计下车祸住院和自己生病住院的人数占比就知道了)。听到有人把人撞成重伤,也听到某某得了癌症,但是我们宁愿相信我们会把别人撞成重伤,也不愿意相信自己会住院花费巨额医疗费。因为撞人是别人倒霉,生病是自己倒霉,人性天然会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去相信,而规避那些不利于自己的部分。

做了这么多年的车险人伤理赔,看到很多把别人撞成重伤,需要定损的案例。但是,也看到不少只给司机座位险和乘客座位险买10000元,最终单方事故或全责死亡就赔付10000元的案件。每次看到这种案件,我都一阵揪心,这个家庭得承受多大的伤痛,10000元能够换来什么?大部分的人是听说不到这样的案件的,因为自己开车把自己撞死,不要说去天堂的人了,家里面的人也没有办法怪谁,能怪自己把自己的保险金额买低了吗?

3. 有人说车险比寿险实用,买了都赔!寿险都是买的时候说的天花乱坠,赔的时候啥都没有。

那是因为你没有出过大险,而小险涉及小钱,都是保险公司获客的主要途径,不会对你左右为难,他还渴望你来年的保费。但凡你出过大险,你都会发现,对方花费的巨额医疗费中,总是会有至少20%的保险公司是不能认可的。对方说的各种损失合情合理,但是保险公司定损的时候总是各种材料单证地刁难,赔起来的费用能达到70%以上就很不错了。

此时,你就会发现,原来说起来的保额50万、100万,真的想定损到那种程度,人家必须得非死即残的至少缺胳膊少腿。理赔中,听到车主方说保险公司卖车保险的时候各种好话,理赔起来各种困难的大有人在,但是真的理赔完过后,不禁还是要叹一口气:好歹有保险,损失才不至于这么大!

其实车险和寿险都一样,理赔的时候都没有错,错就错在部分业务人员为了卖保险而夸大保险责任,而你没有仔细地研究你买到的那张保单以及保单背后的故事。保险,归根结底就是你花钱向保险公司买的一份承诺,而这份承诺的所有内容都写在给你的那份合同以及国家对于保险业的各种要求和规范中。但是,如果你没有耐心去读这份合同,或者你读不懂这份合同,那你就只能听信卖保险的人,而对方出于业绩的要求,往往会有意夸大保险责任。

如果一定要将车险和人身险进行比较,我想车险中的交强险和人身险中的基本医疗保险应该是一个等级。而这两种保险都是管有不管够的,真正遇到能够摧垮你的经济或者降低你的生活等级的时候,还是需要商业保险来补充,而那些愿意给自己的车买交强险、商三险、车损险及各种小险的人,还不愿意给自己买一份补充医疗险及各种人身保险的人,真的需要理性的分析自己的需求了。

从我的角度来说,我更愿意把保险理解成一种会员体制。你交了可以保重大疾病的钱,你就可以进入到这个会员体制里面,在这个体制里,如果有人生重大疾病了,保险公司就会拿出“会费”去给他治病;如果你交的是养老的会费,等你老的时候,保险公司就要从“会费”里面拿钱出来给你养老。有钱,你就多交几个会费,你的保障可能更多,有时候不仅保障你,还能保障你的家人;没钱,就入一个或几个自己觉得重要的会员,保证家庭的生活水平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如果连一个会费都交不起,那就只能“裸奔”了,锻炼好身体,好好工作吧!


匠心保


首先,购买车辆都有交强险,这是强制,每个车主都必须买,而不是自愿的,如果不够卖交强险,会面临处罚。其次,行车在外,发生意外的几率很大,小则磕磕碰碰,大则车毁人亡,这类报道也很多,人们对车险都有一定正面认识。再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差距也在加大,路上豪车随处可见,为了规避风险,购买车险,成为必然。

反观,人的保险,寿险,死了才能拿到钱。重疾险,都重疾了,要钱有什么用?医疗险,我有医保就够了。这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观念。而且,人的保险,是自愿购买选择,大部分人都存有侥幸心理,认为这些风险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再者,大部分人的保险都是10年,20年的交费期,如果没有坚持长期交费,发生退保,只能拿到现金价值,此时,便觉得保险是骗人的。殊不知,车险是消费型的,可能连现金价值都没有。

最后,大部分人在购买保险时被误导,没有买对保险,把保险当成投资,想要获得投资回报,这其实是错误的。正确的保险规划,一定是能帮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



老马识保


我是“话险为宜”,一名财经领域创作者,非保险从业人员,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为什么有的人舍得给车买一份保险却不舍得给自己买一份保险?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给车买的保险和给人买的保险都是什么险种。


1、给车买的保险,即车险;车险中,分成交强险和商业险,其中交强险是每辆车必须要投保的强制保险,以事故中投保人对第三者所要履行的赔偿责任为保险责任,保险人对第三者经进行赔偿。

而商业险下,又分成主险和和附加险,主险分成4个,即车损险:代号A;三者险:代号B;车上人员责任险代号:D;盗抢险G。而附加险则分成5个,即玻璃代号:F;划痕代号:L;自燃代号:Z;不计免赔代号:M;发动机特别损失险代号X。其中,附加险的投保需要在已经投保主险的基础之上。


2、给人买保险,即人身保险;主要划分成寿险、健康险、意外险,都是以人的身体和生命作为保险标的,当身体过生命因遭受保险事故受到伤害时,由保险人进行赔偿的保险。


解答:为什么舍得给车买保险确不舍得给人买保险?

先来说下车险,首先,随着经济发展,汽车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作为盛行的交通工具,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十分经常的,有事故就会有损失。


而如今,汽车一个轻微的刮擦,维修金额就要几百上千,甚至是更高。如果是更高档的车辆,维修金额甚至是以“万”为单位,基于车辆可能发生损失的频繁性和维修费用的高昂性,很多人会先选择给爱车上保险。

其次,车辆的维修费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事故中造成第三者的受伤也是常有的事,严重的话导致第三者死亡,人的生命是很难用价值衡量的,但是在实际中,还是要综合死者的职业、家庭状况给到一个合理的价值,如果发生车祸导致第三者伤亡,其赔付的金额动辄数十万,乃至上百万,这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在如此高的赔偿金额之下,仅靠交强险是不足以赔付的。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补偿死者,也为了能够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很多人都会为自己的车辆额外附加一份"第三者责任险",用于保障自己对第三者所要履行的赔偿责任。


再来说下人身保险,因为在人身保险中,大部分的保险金给付都是发生在被保险人发生事故之后,比起保险金赔偿,很大一部分都不希望自己的身体出现问题,毕竟健康是无价的;


而且很多人潜意识中会认为“买了保险好像一定出事”,认为买了保险,看起来似乎不太吉利。这样的想法看起来似乎有些荒唐,但是不可否认,在现实中很多人的想法都是这样的。


此外,常常会听到很多人买了保险被拒赔,要么是因为什么健康告知不彻底,要么是年龄误告,要么是未达到规定的疾病程度等等,总而言之拒赔的理由很多。抛开投保人的自身问题如确实存在隐瞒病史等情况不谈,保险代理人的不专业行为也是经常令人诟病的话题。

保险代理人为了业绩,夸大保险功用,以此进行误导销售,让很多人的保障落不到实处,即出险了却不能赔。让很多人认为“保险就是坑,买了也不能赔”



如此一来,在心理因素和现实情况的双重作用下,人身保险更难以被人接受:“买了保险就像是在诅咒自己生病,而生病了也不一定能拿到赔偿,还买他干嘛?”大部分不买人身保险的理由便是如此。

总结:

大多数人舍得给车买保险却不舍得给自己买一份保险,深究其原因,由于车险的实用性更高且争议的点比较少,拿车损险来说,车辆哪里坏了就是坏了,这是难以争辩的;


而人身保险中,拿重疾险来说,由于投保人大部分非医学专业出身,导致了重疾险条款中对于专业的医学解释认知难免出现差错,从而导致了保险的争议,进而让投保人想当然的认为人身保险太“坑”。


相比之下,车险实用性高,存在"坑"的可能性更低,是很多宁愿给车投保也不愿给人买保险的原因。

保险不会骗人,人才会骗人。我是“话险为宜”,客观、中立看待保险,还原保险真相。

话险为宜


好问题啊,这种现象非常多,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保险业务员出去展业时反问客户的一句话,车险每年几千块你都舍得买,而且又不返还,为什么对自己就那么不在乎,不愿意给自己买份保险呢?有的甚至有几部车子,保费一年几万就是不肯为自己的几千保险买单。

一、强制性,因为车险具有强制性,特别是交强险,买了车如果不上保险就没办法上路,有些人虽然很不愿意但是也不得不买,而人寿保险则不一样,它是一种自由选择的商品,主要还是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想法,它不是有条件了就会买,有条件了还要看他有没有这个意向,想象一下如果也采取强制措施,把保险作为一个先决条件,比如没有人寿保险无法办理登记,入学等手续,看看结果会怎样,届时估计会是保单满天飞吧。

二、历史原因,凡事都要两面看,人寿保险被这么排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在以前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的情况下,保险知识还没这么普及的时候很多人买了保险最后造成无法理赔的案子也确实存在而且不少,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慢慢得传言就会很难听,大家对保险的信任度越来越差,形成了一种风气,想要扭转这么意识形态不是一天半天能做到的,相反车险很少听到有拒绝理赔的,除了醉驾,无证等原因,不过这类原因也能被大家所接受,最后自燃就形成这种状态了。

三、专业知识,车险的险种相对比较简单,车子虽然不同,但是险种几乎一样,久而久之对车险也就熟悉了,懂了,而人寿保险的复杂程度几倍于车险,即使买的一模一样的东西还会因为年龄不一样而价格不一样,或者同样的价格因为保障范围不一样,最后理赔可以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样的专业程度,除了从事人寿保险事业的专业人士可以解释清楚,一般人是很难去弄明白的。

四,差异性,车险的保费大家都是一样的,每年交的保费,有事赔钱,没事就当捐了,全国人民都一样,已经默默认同了这种模式,而人寿险,当一个人买了保障型的,在他看到其他人还有分红还有返还时就会不舒服,当一个人买了分红的,看到其他人保障全面时也会不舒服,所谓众口难调,这些都是造成购买时犹豫的因素。


爸爸来育儿


题主说的没错,现在的确是这样,大部分人都很舍得给车辆买一份保险,却不舍得给自己买一份保险。而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在笔者看来,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的:

许多中国消费者朋友还是认为给人买的保险是套路。如果你问起你的朋友是做什么的,假如他回答他是做保险的,那么估计你会在心里觉得他是玩套路的。这是因为在早之前,保险行业还不够健全,有很多保险从业者并不专业,特别是针对人身保险的条例也不完善,导致很多中国消费者朋友并不信任保险公司或者是保险公司的从业者,因此也让很多人对于给自己买保险没有兴趣了。

利己侥幸心理。我们都有听说,买完车险出现事故之后,保险公司会给予赔偿,而我们天天在路上开车的,难免会担心车辆出现事故,所以也会给自己买100万三者险,车身划痕险以及不计免赔特约险等车险图个心安。但是我们平常比较少遇到重疾,或者是危害人身安全的事情,因此我们就会存在侥幸心理,觉得不给自己买保险也没关系的。也就是人们会觉得出现交通事故还是比较常见的,而自己生病的概率是比较低的。

医社保的保障。很多车主朋友自己有医社保,因此在他们看来,以后生病了可以找医保报销,那么还需要再花钱去买商业保险么?所以说,这也导致许多车主朋友舍得给车买一份保险却不舍得给自己买一份保险。

在笔者看来,在你经济能力可以负担得起的情况下,是可以给自己购买一份合适的人身保险的。毕竟将来的事情是说不清楚的,给自己买一份保险,也图一个心安。


汽车观察家


保险宣传语:车有车险,人为什么不需要保险?





☞ 不管你开不开车,全国每三秒就有一起车祸发生;

☞ 不管你生不生病,重大疾病都在以72.18%的概率发生;

☞ 不管你有没有准备养老金,我们都会慢慢变老这是不争的事实;

☞ 不管今天继续拒绝保险,每天都有进医院的,每天都有理赔的;

☞ 不管今天有再加保的还是继续有一拖再拖买保险的,但今天一定有因身体条件超限、买不了保险而后悔的;

保险是必备品很多人都搞不清楚的一个自欺欺人的问题,就是“我很健康,我坐在车子里,我不会有事,给车上保险就好了,我拒绝人身保险。”
或许你开的是奥迪,你的身价却只有奥拓那么多。车子需要上保险,人比车子贵,人更应该上保险。车子修理费至多几十万,我们一生的修理费更庞大,这对自己对家庭都会造成影响,不重视自己难道人不如车吗?

商保与社保并不冲突。商业保险就是一个贴心的儿女和守望者,在你需要照顾、需要支持的时候为你买单!保险为人们提供帮助机会,它可能不会让你的生活更美好,但当灾难来临时,可以保证你能拥有现在的生活水准,至少可以保持人生的尊严。


AnsonKwok郭志宏


为什么很多人愿意给车买保险,而不愿意给自己买保险呢?

我想大致来说就是三个方面的问题:国家政策导向、社会发展阶段的大众意识以及行业规范问题。



一、国家政策导向:

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社会和公民的经济发展迅速,中国人的汽车拥有率也极高,由于大家都懂的原因,但交通事故率以及死亡率雄踞世界第一。所以在国家法律法规上有规定交强险是必须强制购买,以规避交通事故引发的各种损失风险,在国人的意识里也就会逐渐认同了没有交强险上路就是违法。

相对应的,在人寿以及医疗保险上,国家政策也是规定社保(农村对应的是合作医疗)属于基本每个人都需要交纳配置。在我看来,交强险对车,社保对人,在性质上很相似,属于必备保障,同时也只是基础保障而已。

二、社会发展阶段的大众意识:

中国人长期都是重物轻人,都是要钱不要命,爱财如命,这是一种长期贫困的文化和思维模式。 买个车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当然要买保险。因为车一旦发生车祸,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

还因为,车是真实可见摸得着的,大家都能认知的花了血汗钱买来的爱车,哪天在路上不小心碰擦了一是心疼,二是要花钱维修,觉得这就是损失。另外,如果哪天万一在路上撞到人了,赔偿可不是小数目。说到底商业车险为什么大部分人毫不犹豫去买,核心保的无非就是车损和第三者责任为主。

返回到人自身,虽然我们口口声声都会说句生命无价,但自个身体是父母给的,意识上好像没花钱买身体,就算生病了去医院,觉得也是天经地义。你去4S店修车,心态上你是优越的,我花钱了,修得不好我要发飙的。去了医院,排不排的上号先不说,心态上你优越试试?医疗费用定出来你还价试试?大众的认知里直觉都会接受,去了医院自己是没有多少话语权的。   

其次就是侥幸心理。中国现在的社保缺口越来越大,实际上在抵御家庭的风险层面绝大部分人应该自己来积极面对和考虑。 西方发达国家,保险的普及和认知率已经非常高了,日本、美国,乃至中国的台湾、香港,人均保单也有五六份,而中国大陆人均保单差不多只有0.1份多点,这个差距是巨大的。在更需要保障风险的地方,反而是最缺失的。而这些改变,需要时间。

从个体认知逻辑上,往往也体现类似情况。不说李嘉诚、马云是忠实的重度配置保险者,可以去了解下那些名人富豪,相信持有保单的比例不会低。反而在面对风险最脆弱的低收入群体,对保险的接受度最低,而往往不幸来临时,他们是经不起任何风浪的。


有篇文章看到美国一个家庭的案例,从账单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家庭一半的收入分别流入了养老保险(美国称为401K计划,夫妻每年一共3.6万美元)、财险(2千5美元)、寿险(2千5美元)、车险(2千美元)以及各种税(20多万美元)。扣掉的税收就包含社会保障税(说白了就是退休金、失业险、工伤险)、医疗保障税。

虽然美国人近一半收入交给了各种保险,但当强行变成自愿,然后变成习惯,一切又是自然而然。从保障的角度看,这对夫妻实际上存下了很大一笔财富在养老金账户和各种保险上。 一个普通家庭尚且如此,就不难理解美国保险为何长期稳居全球保险市场榜首。

可以看到,美国人收入的一半都交给了各种保险。买保险,是美国人的必修课。

尤其痛心的是,我们知道保险最主要的保障是重疾和意外,但在全国各个地方,相信大家每天都能看到无数行人非机动车横冲直撞,乱闯红灯等等。重疾和意外,在许多人的心里觉得与他没什么关系,自己就是锦鲤,是上天最眷顾的那个人。灾难降临到自己身上,就是老天不公。


三、行业规范问题:

中国保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被诟病最多的也包含行业乱象。

从欧美传入内地的保险代理人制度,造成许多保险公司的从业者素质能力参差不齐,也确实存在许多代理人为了成交,夸大或者隐瞒投保需要的告知的问题,以至于面临理赔问题产生许多纠纷。负面信息很容易受众传播,也就造成了社会上很多并不了解保险实情的消费者认为保险是骗人的。

其次是行业内乱象。个别品牌和占有率高的险企产品是不放给保险经纪公司代理的,众多保险经纪自媒体就铺天盖地各种黑。为了避嫌,我用车做比喻,众多自媒体玩的这种套路模式:首先,告诉你车市到处都是坑(为了自己利益,不惜各种抹黑自己行业),大家都是小白兔,先让大家恐慌。其次,告诉你,“奔驰”“宝马”不要买,贵、各种坑人,买了就上当了。最后,告诉你我是专业的,我会专业分析告诉你市场上有花“奔腾”的钱就能买到一点不输于“奔驰”的车,至于在哪买?私信我告诉你。

商业文化是市场验证和选择的,“奔驰”综合品质优于“奔腾”,“奥迪” 综合品质优于“奥拓”,价格也是综合品质的客观反应。你相信奥拓的价格能买到奥迪吗?反正我是不信。这类人最可恨的在于,不但搅乱保险行业发展,也让消费者误解和不信任保险行业,最终也会造成很多人要么上当买到不能保障全面的产品(甚至会教唆消费者不续保已购产品),要么有些犹豫不决的消费者直接放弃。而这些消费者本来可能规避未来可能面对的风险的,往严重了说,这种所谓的“专家”是在害人。

也迫切希望国家能尽快对各种不规范的乱象整治和制约,让千千万万的家庭能够真正自我认知和规避风险。   

回到问题,为什么给车买保险,不给自己买保险呢?难道人比车还便宜吗?这就是一个致命的逻辑错误。      

但是,我们恰恰忘了——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本,自己才是核心。没有自己,一切财富都跟我们没有关系,也没有价值和意义,所以保住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只是在现实中,我们容易忘掉“自己是最重要的”这个话题,因为人是无价的。      

但是如果我们的父母要买保险,肯定优先给我们买,因为我们是他们的孩子,我们是他们的命根子,在他们眼里,我们依然比他们自己重要,这就是一种情感的折射,没有对错。      

但是在保险面前,我们真的犯了一个逻辑错误,应该保住自己,才能保住一切。   

唯有寿险能为生命定价      

曾经有一个客户难为我说:“我有几十亿资产,我有几十亿的身价,我还需要买保险吗?我要交多少保费啊?”      

我说他有的是身家几十亿,他没有身价。他的财产很丰富,但他自己的价格确实是无价,没有保险的人到底值多少钱,这是个未知数,他有了保险,有一千万就是一千万,有一个亿就值一个亿。   

我们今天还要明白这个概念,身家指的是你的财产,身价指的是自己值多少钱。到目前为止,只有人寿保险能给一个生命定价,买多少保险就值多少钱。

最后,相信大家都能认同,没有什么比得上自己的生命更珍贵,如果每个人真的能反复理解这句话,相信自己会知道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神话80648765


舍得给私家车买保险,却不舍得给自己配置保险;主要基于下列原因:

第一车险是强制性购买的,人寿保险是自愿购买的;第二,私家车出险的概率较大,医疗和人身意外保险出险概率较低;第三是民众的保险意识尚未普及;第四是坊间对保险理赔的传闻有误。

1、车险的强制性

交强险全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首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商业险中的车辆损失险:是在机动车辆保险中,车辆损失保险与第三者责任保险构成了其主干险种,并在若干附加险的配合下,共同为保险客户提供多方面的危险保障服务。

久而久之,车险就约定俗成,走进了车主们的日常生活。而商业人寿保险完全出于自愿,缺乏强制性和迫切性。

2、出险的概率

在我国目前交通状态相对拥堵的背景下,大众的交通规则意识比较薄弱的情况下,私家车出行发生意外的概率较大。如果没有购买相应的商业保险,万一出现撞车等等,给车主带来的经济损失,将远远超过每年缴纳的保险费用。

而商业医疗及人身意外保险,相对出险概率较小。储蓄型医疗保险收益不高,保费不低;消费型医疗及人身意外保险,如果没有出险,保费就等于贡献给保险公司了。

3、民众的保险意识尚未普及

我国商业保险起步晚,时间短;民众还有“忌讳”等封建传统思想。他们认为健康的时候,谈及生老病死似乎“很不吉利”,所以没有防范于未来的危机意识。

从中国平安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增长21.51%,净利润增长77.10%的数据来看,民众的保险意识正在逐步增强,保险市场大有可为。

4、坊间对保险理赔的传闻

商业医疗保险在世俗社会的口碑有所欠缺;一是保险客户没有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健康告知》,误以为凡是投保医疗保险,出险之后都可以获得正常的理赔。二是少数保险业务员为了单纯追求业绩,没有详细为保险客户解读医疗保险中的免责条款;或者避重就轻,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而某些财经媒体出于轰动效应的考虑,以及自身对于商业保险的偏见,片面夸大保险公司拒赔的新闻事件;导致保险公司的社会形象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总而言之,商业保险的宣传推广方式还有待改进;民众的保险意识有待提高;保险业务的专业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还有待加强。


陆燕青


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回答

一、经济方面

买车首先得付出一笔钱,付出了才会珍惜,如何保证这笔钱的安全,肯定会选择保险

人活着,平时在健康方面是花不了多少钱的,所以很多人忽略了健康风险的存在

二、保险意识

随着汽车的普及,大家对车险认可度有很大提升,从开始的强制险到现在主动购买商业三责险和车损险,我们对车险的认可度很高

人身险却相反,不但有较大的产品差异,更是通过一个时代把保险做的毁誉参半

大家刻意避开保险宣传,并且拒绝了解保险的意义功用,加上不专业的代理人占比太多,总体人身险意识不强

三、传统观念

承认车会有磕磕碰碰,但拒绝提起自己有可能会生病死亡,人身险最多的还是跟“病、死、残”挂钩,很多人觉得买保险不吉利,从而拒绝接受保险

四、不好的购买体验

买保险不理赔是最大的障碍,不理解为什么不理赔,不清楚什么情况下不理赔,遇到不理赔总会把责任推给保险公司,其实大多数拒赔都是合理拒赔

所以,我们能接受车险,却不能完全认可人身险。

希望对你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