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邏輯、思維、系統思考能力如何提升?


認知、邏輯、思維、系統思考能力如何提升?

好,4個問題,很有挑戰,我們一個個來講...

1. 認知

什麼是認知?

比如你看了一篇文章,讀了一本書,聽了一場講座,你感覺收穫很大;或者你通過不斷練習學會了游泳…這份感受與收穫,以及學會的游泳姿勢,到底在你的大腦裡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

是多出來一些細胞嗎?還是細胞的樣子發生了改變?如果都沒變化,那這些新的知識和技能,是如何儲存在你大腦中的呢?

著名心理學家巴甫洛夫,曾經用狗狗做了一個實驗,來研究這個學習的過程:

飼養員每次給小狗送食物的時候,小狗都會流口水,這個當然並不奇怪。但是時間一長,當飼養員剛打開門,還沒有進來,狗糧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小狗就已經開始流口水了…

這就有點奇怪了,「開門」和「狗糧」這兩個完全不相關的事物,為什麼讓小狗產生了同樣的反應?

巴甫洛夫就猜想,是不是因為「狗糧、開門、飼養員」這幾件事總是同時出現,慢慢的,小狗就將他們聯繫到了一起,當「開門」這個事件發生,小狗就認為「狗糧」馬上就要出現?這不就是學習嗎?

於是,為了進一步驗證這個猜想,巴甫洛夫開始測試其他的方式,分別使用鈴鐺、口哨、音樂、一句特定的話等和「狗糧」一起出現…

認知、邏輯、思維、系統思考能力如何提升?

結果,這些都能讓這這隻可憐的小狗開始分泌唾液...這證明小狗確實會學習!

這個「巴甫洛夫的狗」的著名實驗,似乎觸及到了學習的本質:

所謂學習,就是把原本不相關的東西聯繫在一起的過程。

這個說法有科學依據嗎?學習在大腦中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幾十年後,心理學家赫布,提出瞭解釋該現象的理論模型:

如果大腦裡兩個神經細胞總是被同時激發,那他們之間的連接就會變得更強。而這個時候,如果再激發其中一個細胞,那麼另外一個細胞,就會被同時激發。

認知、邏輯、思維、系統思考能力如何提升?

這個就是著名的「赫布定律」,他的這個猜想也在之後的科學實驗中被證實。

可能這樣說,你還是不太能理解,這就像2個素不相識的男女,在公司活動中經常被安排在一起做活動,他們兩人之間的連接就會被加強,然後成為朋友,甚至產生愛慕,最終走到一起。

所以,學習、認知的過程,並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是將虛擬的知識存入到大腦裡的這樣一個過程。而是將不同事物彼此聯繫到一起,並在大腦中產生與之相對應的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強度的變化。

比如,你眼前放了一個「紙袋」,今天是你第一次見到它,在沒有其他人給你解釋的情況下,請問你是如何理解它的?

認知、邏輯、思維、系統思考能力如何提升?

你大腦裡會憑空冒出來一個概念叫做「紙袋」嗎?

不會。

我猜你理解它的過程大致是這樣的:

認知、邏輯、思維、系統思考能力如何提升?

看,我們理解一個新事物的過程,並不是憑空冒出來一個概念的,而是找到已有的相關概念,並把它們連接起來,組合成一個新概念。

如果我們把這個過程再往下推,看看是不是這樣的:

認知、邏輯、思維、系統思考能力如何提升?

同樣的,你還可以試試其他事物,回憶一下,你學會它的過程是不是也發生了類似的連接?

認知的過程,其實就是建立新連接的過程。

可以連接已有的概念,也可以連接你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某個信息。相反,如果缺少了相關的背景知識就無法理解眼前這件事。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知識存量越多,你能理解的新知識也就越多,理解速度會越快,這就是我們看書會越看越快的原因。 也就是說,如果你想提高認知能力?那就多看書,看越多,認知能力越高...

這個答案很無聊,也沒什麼創意,但這是事實,看上去很苦,但這就是提高認知的捷徑!

2. 邏輯能力

我們先來測試一下你的邏輯能力:

比如,你看如下的言論有無邏輯?

“你別看 XXX 捐了多少錢,他只是為了逃稅罷了...”

“她穿得那麼暴露,活該被色狼盯上...”

“你說他打球不行,你行你上啊...”

我們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這類的神邏輯,乍一聽,好像是那麼回事,可是細細一想,這邏輯好像有點不太對勁,那麼究竟是哪裡不對勁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讓自己的邏輯變得無懈可擊,你就需要學習邏輯思考中的核心思維方式:三段論。

什麼是三段論?

簡單來說,這是一種「大前提 → 小前提 → 結論」式的推理過程。

其基本邏輯是:如果大前提是什麼,且小前提是大前提的一部分,那麼小前提也是什麼;

比如,著名的「蘇格拉底三段論」:

(大前提)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小前提)蘇格拉底是人

(結論)所以蘇格拉底是要死的

嗯,無可辯駁…

也許你以前已經聽過三段論,但感覺這種說話方式好費勁,平時我們也不是這樣說話的啊,只有科學研究,學術論文需要用到這種文體吧?

其實三段論的應用範圍很廣,大到治理公司、設計產品;小到說一句話,寫一段文字,其實都需要用到三段論,它是你邏輯的基礎。

只是,在實際應用中,它並不是那樣標準的三段形態,

或者是隱去了大前提,或者是隱去了小前提,或者是隱去了結論,因而,才讓你忽略到了它的存在。

我們回到前面的三句神邏輯:

“你別看 XXX 捐了多少錢,他只是為了逃稅罷了…”

之所以這位同學有這樣的言論,是因為他的大腦中,可能有一個這樣的價值論斷:做好事的人,都有自私的目的。

這個就是他的大前提。 我們用三段論的方式,拆解一下他的邏輯推斷:

(大前提)做好事的人,都有自私的目的;

(小前提)XXX捐錢了,他在做好事;

(結論)XXX一定有自私的目的;

所以,他得出了XXX的捐錢是為了逃稅的結論。

只不過,他在表達的時候,把這個大前提給隱藏了,因此我們才會覺得這個邏輯聽著有些不對勁,這個不對勁,就是指對那個沒露臉的錯誤的大前提...

我們再來看另外一句:

“她穿得那麼暴露,活該被色狼盯上…”

這句話可能隱藏了什麼大前提?

我猜,他腦海中的大前提可能是:受害者必有罪過。

(大前提)受害者必有罪過

(小前提)她是受害者(被色狼盯上)

(結論)她一定有罪過(穿著暴露)

所以,他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她穿得那麼暴露,活該被色狼盯上…”

可是,這個大前提是對的嗎?所有的受害者都是有罪嗎?

穿著暴露也是一種罪過嗎?

他的邏輯千瘡百孔...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因果推論,其實都符合三段論的形態,只是隱去了大前提,而錯誤恰恰就發生在這個大前提上。 當你能熟練運用三段論的眼光去看待這些推論的時候,就能很快的找到對方邏輯的謬誤點。所以,想要讓自己的邏輯變的嚴密,第一步,就是要學會使用三段論。

那麼,我們該如何使用「三段論」呢?

1.用於邏輯推理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向法軍猛烈進攻,法軍為了避開德軍銳氣,便將自己的部隊隱藏了起來,德軍一時失去了攻擊目標。

德軍指揮官下令偵察敵情。有一天,德軍一名軍官用望遠鏡搜索時,突然發現了前方慢慢地爬出了一隻名貴的波斯貓,懶洋洋地躺在那裡曬太陽。

於是德軍軍官根據波斯貓的出入地點,找到了法軍指揮所,並一舉摧毀!

一隻波斯貓竟然毀了一支部隊,這是如何推理出來的?

(大前提)法軍高級指揮官喜歡養名貴的波斯貓;

(小前提)前方陣地有名貴的波斯貓;

(結論)所以,前方陣地可能有法軍高級指揮官。


(大前提)法軍高級指揮官住在法軍高級指揮所內;

(小前提)前方陣地可能有法軍高級指揮官;

(結論)所以,前方陣地也可能有法軍高級指揮所!

2. 用於邏輯驗證

說出「神邏輯」的人並不會被抓,但是會影響你的思維邏輯,當不該連接在一起的兩個要素連接在一起,而你又沒有察覺,便會進一步推出更多的邏輯謬誤,最終導致你的思維一片混亂…

比如:

我是愛國的,所以我去砸日本車,你阻止我,你就是賣國的。因為你是賣國的,所以你的觀點就是不對的,而我的觀點和你不同,所以我的觀點是正確的! &!~&%@^*!...

那麼,我們除了找到隱藏掉的錯誤大前提,還有沒有其他方法來識別謬誤呢?

三段論中有5項基本原則,分別是:

第一,四項錯誤;

第二、中項兩不周延;

第三、大項擴大,小項擴大;

第四,前提都為否,結論不必然;

第五,前提有一否,結論必為否。

關於這5點的介紹,網上已有很多了,你可以自行百度。

3. 用於預測未來

當我們掌握的是一些基本規律的時候,我們就可以以此作為大前提,做一系列的推演,進而對未來事物的發展進行預測...

比如,我們抬頭看天,發現陰雲密佈,然後回家拿了把傘...

這是一個生活中常見的情形,也是我們解決問題的一種最基本思考方式,叫做:空雨傘。什麼意思?

空:(抬頭看天空)把握事實和現狀

雨:(可能要下雨)解釋、預測

傘:(回去拿把傘)行動、提案

但這個過程,依然省略一個大前提:陰雲密佈的時候,有70%的概率會下雨。這是一條規律。

注:70%這個數字為了便於說明,而非精確比例

因此,如果用三段論的方式,把上面的這個推理過程翻譯一下就是:

(大前提)陰雲密佈的時候,有70%的概率會下雨

(小前提)現在陰雲密佈

(結論)未來,有70%的可能性會下雨

(解決方案)帶把傘

三段論的這種思考方式在邏輯思維中,叫做:演繹法。演繹法是邏輯思維的基礎,如果這個沒掌握好,所有想法都是扯淡,整個言論就會像豆腐渣工程,經不起推敲,一推就倒...

關於邏輯思維還有兩種思維方式:

分別叫做「歸納法」和「類比法」,由於篇幅有限,這裡就不講了。

3. 思維?

比較含糊,我就說一下思維的基本功:結構化思維吧

請你花10秒鐘的時間,記住以下的20個數字:

認知、邏輯、思維、系統思考能力如何提升?


認知、邏輯、思維、系統思考能力如何提升?

好,我們再來試一組數字,還是花10秒鐘來記住它:

認知、邏輯、思維、系統思考能力如何提升?

認知、邏輯、思維、系統思考能力如何提升?

其實這2組的20個數字是一樣的,但是不是覺得第二組一下子就記住了?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第二組數據更符合我們大腦的使用習慣,數字與數字之間有清晰的邏輯和結構。

我們大腦處理信息有2個規律:

太多的信息記不住

喜歡有規律的信息

可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人口若懸河的和你講了半天,他說的每個字你都聽得懂,然而組合在一起,你並不知道他想說什麼,內容沒有邏輯,語句沒有重點,就像剛才那一串雜亂的數字...

聽他說話時間一長,你甚至開始頭疼,變得焦躁,心裡罵到:“你TM到底想說什麼...?”

你別覺得聽著難受,講的人,他自己也許更難受!

明明心裡有很多想法,甚至做了上百頁的PPT,但就是講不清楚….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思維沒有結構

我們思考問題的時候,腦子裡的想法會不斷地湧現出來,看似有很多,卻雜亂無章,就像是衣櫥裡的一堆沒有整理的衣服,彼此纏繞,互相堆砌在一起。

認知、邏輯、思維、系統思考能力如何提升?

當有人問你,你能說說你有哪些衣服嗎?

“嗯....我有很多衣服(想法)...”

能詳細點說嗎?

“我有一條藍褲子,一條橘黃色裙子,一件白襯衫,還有件灰白條紋襯衫,一條牛仔褲,一條藍色豎條紋的褲子,還有頂黑色的帽子,哦對了,還有一條藍色褲子(這個剛才好像說過了)…”

¥#%@#¥%@… 你到底有些啥?

“我剛才說的都是我有的啊…”

語言是思維的傳聲筒

如果你的思維沒有經過整理,就會像這堆亂糟糟的衣服,你擁有他們,卻無法理解他們!

自己看著難受,別人聽著難懂!

那怎麼辦?如何讓思維變得既全面又有序呢?

你得學會結構化思維

所謂結構化思維,就像是把衣櫥裡的這些衣服,分門別類的整理好。

比如按季節分類,按穿著場合分類,按服裝風格分類等等..

認知、邏輯、思維、系統思考能力如何提升?

這時候,別人再問你:你有些什麼衣服呢?

你回答:我一共有208件裝備,分為:

夏季、春秋季、冬季三大類;

每個季節的衣服又分為工作裝、休閒裝、宴會裝、運動裝四大系列;

其中,休閒裝裡有田園、淑女、簡約三種風格;

每種風格的衣服,擁有深色、淺色各3套搭配;

另外配了4雙運動鞋,5雙皮鞋,6雙休閒鞋,7個包包,8頂帽子來應對不同需要..

是不是聽著清楚多了?

並且,當你需要使用這些整理好的衣服時,也會變得很方便。

比如,今天你想要和男朋友晚上去一個party,那麼你不需要再從所有的衣服裡翻來覆去的尋找,一件件試穿...

而是直接在已經分類好的衣櫥中,找到宴會裝區域,從裡面拿起一套適合的即可。

把你的想法和思維內容,像整理衣服一樣,分門別類的安放好,組成一個結構分明的整體,方便日後的理解、存儲、使用。這個,就稱之為「結構化思維」

認知、邏輯、思維、系統思考能力如何提升?

學會結構化的思維,有什麼好處?

如果你能夠習慣用結構化的方式進行思考,你的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學習能力都將獲得大幅度的提升:

比如,公司的線下門店,生意突然下滑,怎麼辦?

如果你不會結構化思維,你可能會這樣說...

認知、邏輯、思維、系統思考能力如何提升?

思路清晰,考慮周全。

再比如,你們公司近期要舉辦一場大型的相親活動,你是項目的負責人,目前正在召開項目工作會議,老闆請你介紹一下本次活動目前的安排:

如果你不會結構化思維,你可能會這樣表達...

認知、邏輯、思維、系統思考能力如何提升?

是不是感覺整個表達邏輯非常的有序,層次分明?

除了表達和思考,結構化的能力還能幫助我們提高學習的效率,比如我問你:過去一年,你都學了些啥呢?

如果你不會結構化思維,你可能會這樣回答...

認知、邏輯、思維、系統思考能力如何提升?

怎麼樣?是不是感覺很不一樣呢?

如果你學會了結構化思維,你就來到了思維的第二個層次,能夠看到一個更全面,結構更清晰的世界,你的思考深度已經比絕大多數人高了一個數量級。

4. 系統思考

最後說一下思維方式裡的最高級別能力:系統性思維。

什麼是系統性思維?

1. 系統性思維是一種「基於要素之間關係」的思維方式

一輛車,200萬買的,撞毀了,變成一堆廢鐵,價值趨近於零;

一幢樓,500萬買的,地震了,變成一堆磚頭,價值趨近於零;

是什麼改變了價值?

他們的要素都沒變,還是那些組成他們的材料,變得是要素之間的關係。

決定系統價值的是要素之間的關係和結構,而非要素本身。 要素重不重要? 當然重要,沒有要素就不可能有系統。 但是,比要素更重要的是要素之間的關係,你要學會看見要素之間的關係,而非盯著要素本身。

比如,由10個人組成的一個小型創業團隊,你可以把他們看成是一個系統,每個人就是這個系統中的要素。 要素固然重要,你可以向谷歌學習,公司只招最優秀的人,讓每一個要素都很厲害,可結果呢?

你會發現成本越來越高,業績卻越來越差了,為什麼? 因為真正決定這個團隊戰鬥力的是他們彼此間的分工配合,是合作模式,是相處關係,是共同願景,是流程,是制度,是激勵,是晉升機制,是股權分配…

一群聰明人,如果不經管理,組合成一個目標一致、互相配合的系統,他們就會你爭我奪,各懷鬼胎,誰都不服誰,各自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最後公司成為一盤散沙,什麼事都推進不了。 沒有彼此的分工協作,沒有組合成一個有效的系統,你別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三萬個也沒用。 管理的目的,就是把一群人,組合成一個有效的系統,他們才能成為一支團隊。

看不見的關係,比看得見的要素要重要的多,系統性思維的第一步,就是要將你的視角從要素,轉移到關係。

2. 系統性思維是一項「看見整體」的修煉

許多組織的運行效率低,首先是系統的問題,而不是人的問題。你要從某個局部的問題,延伸到整個系統的角度,去整體分析。

那怎麼才能看到整體?

你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

A. 要看到系統的內部結構

比如汽車轉向失靈,你盯著方向盤和輪胎看是看不出問題的,任何要素是系統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不能脫離整體,單獨分析,你得看到整個系統中,與此相關的所有內部結構,不然就會出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情況,你換個更靈敏的方向盤,也許轉向問題將變得更加嚴重。 在系統中,任何一個要素的變動,影響的不是一條直線上的因果關係,而是會牽一髮而動全身,按了葫蘆起了瓢。 只有看清了所有的關係和結構,才能找出系統中的槓桿解。

B. 要看到系統的整體特性

比如由脂類、蛋白質、糖類、無機鹽等構成的大腦,湧現出了超越這些物質的能力,比如智能、情感、和自我意志;大腦可以用來解方程,可以用來談戀愛,還能譜寫美妙的樂章,想象美麗的圖景...而這些能力,都是組成他們的要素所不具備的。

你在分析問題的時候,除了要看到整體之下的要素、關係、結構,還要看到整個系統湧現出的特性和功能,以整體功能和系統目標為導向,優化系統內部的結構和要素。 這樣說,聽著有點抽象,我給你舉個例子:

2018年世界盃,被寄予厚望的阿根廷隊,表現低迷,最終無緣8強。

賽後,矛頭自然都指向了擁有五屆年度世界最佳球員稱號的梅西,有人說他太累了,有人說他受傷了,有人說他缺乏領導力…

總之,他沒有在阿根廷隊展現出應有的實力。

但,真的是這樣嗎?

梅西在任何情況下一旦拿到球,都會吸引對方至少兩人、甚至多人來搶,像下面截圖這樣的情況,在比賽中比比皆是:

在阿根廷隊,梅西找不到傳球的機會,通常會陷入苦戰,然後錯失機會… 有人會說,是梅西太獨了;或者說他身邊的隊友,太沒意識...

但是,為什麼在巴薩,這樣卻是個好機會? 巴薩的隊友會迅速跑位,填滿梅西附近的區域,方便梅西傳球,這讓對方球員進退兩難,可能防守球員還沒近身,梅西的球已經傳出去了...

從要素的角度來看,可能是因為在巴薩,梅西的身邊有更出色的隊友,他們的跑位意識更好;但是從系統的角度上來看,巴薩所使用的,是一個更先進的現代足球系統,叫做“tiki-taka”。 關於Tiki-taka的具體介紹,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百度。

總之,這種足球系統,會讓整個球隊的配合行雲流水,更讓梅西這種超級球星在系統中如魚得水,讓對手感到特別恐怖,你要過來搶梅西的球,梅西馬上就會把球傳給隊友;你要是盯防其他球員,梅西就拿著球可以自由活動!

認知、邏輯、思維、系統思考能力如何提升?

梅西是西班牙巴塞羅那俱樂部的拉瑪西亞青訓營的產物。他從小接受的就是這種系統性的打法,而阿根廷的俱樂部沒有這種打法。

梅西,不僅屬於阿根廷;梅西,也屬於系統。

所以,阿根廷想要重振雄風,並不是換個梅西這樣厲害的要素,也不是給他配幾個更好的隊友就可以了,而是要把目光拉到一個整體,從系統的角度去改善...

C. 要看到系統的外部結構

作為一個整體,是一個更大的系統中的要素。

你不僅要考慮某個要素在系統內的互動關係,還要考慮,整個系統作為一個要素,與外部系統之間的互動關係。

比如你設計一款汽車,不僅僅要考慮的是汽車的內部構造,還要考慮這輛汽車未來所在的交通系統是怎麼樣的,是在繁華擁擠的大都市,還是在一望無際的大沙漠?是在激情燃燒的賽車跑道,還是佈滿傳感器的未來之都?不同的外部系統,導致你在設計汽車的時候,內部系統也要有對應的不同構造。

除了要考慮與外部系統的互動關係,還要考慮與外部系統中其他要素之間的互動關係。

比如你在思考如何提高工作績效的問題時,不僅僅要考慮和工作相關的事情,還要考慮對家庭、學習、社交所帶來的影響,因為這幾個系統都有一個共同的要素:你每天僅有的24小時。

因此,他們之間的就會互相影響,你就得把這些因素都放進來,綜合考慮。

認知、邏輯、思維、系統思考能力如何提升?

要素服務於系統,局部服務於整體,小系統受大系統影響。

所以,系統性思維的第二步,就是要將你的視角從局部,拉昇到整體。

3. 系統性思維是一種「動態化」的視角

這個世界不是你做一個動作,就導致一個結果的,而是你每做一個動作,都會加入到一個系統中,然後跟著系統一起,不停的演化,導致很多很多個結果。

比如,你因為某次在路上扶起了一位摔倒的老奶奶,老奶奶的兒子成為了你的大客戶,你因此獲得了突出的業績,被升職加薪,你特別高興。

但這並沒有結束,你升職後會為你帶來更多的資源,還會逼著你提升自己的能力,來適應這個新的崗位,而這些將給你帶來收入的再次增加,職位的再次提升,分配給你的資源又因此變得更多….

這還沒有結束,你收入變得更多,職位變得更高,也許還會增加你的異性吸引力,成就你一段美好的婚姻,給你未來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

而這一切,也許就是因為那一次,你伸手扶了一位摔倒的老奶奶...

所以,從系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任何事情都不是靜態的一瞬間,做了動作A,得到結果B,就結束了,而是會一直一直持續演化,沒有盡頭...

就像我們常聽到的:蝴蝶效應,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週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認知、邏輯、思維、系統思考能力如何提升?

你回想一下過去,是否有幾次在當時看起來非常不起眼的小決定,造成了你如今截然不同的生活了呢?那麼,你現在的每一次決定,又將會如何影響未來的人生軌跡?

這是一個持續演化的混沌世界,系統性思維,就是要將你的視角從靜態,變成動態,加入時間這第四個維度,讓你看到事物背後的演化進程。

好,說了那麼多系統性思維是什麼,那麼,你該如何掌握這種系統性思維呢?

我猜你已經知道我要說什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