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上萬億!中國下定決心打造光刻機,2025年將實現芯片70%自給

投資上萬億!中國下定決心打造光刻機,2025年將實現芯片70%自給。近年來,由於智能手機、智能電視以及一些其他智能設備的蓬勃發展,中國對芯片的需求量可謂是非常大,截至2018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額超過3000億美元,這個數值意味著什麼呢?全世界的集成電路銷售規模才3500億,而中國就直接佔了9成,無疑,目前中國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就是如何自主設計芯片,如何自主生產芯片,因為一旦西方國家切斷供應鏈,那麼我國眾多行業將面臨很大的災難。

投資上萬億!中國下定決心打造光刻機,2025年將實現芯片70%自給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正不斷加大半導體領域的投資力度,然而,集成電路產業為高科技產業,中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基礎也十分薄弱,雖然華為公司取得了手機芯片上的重大突破,但在電腦芯片以及芯片的生產上,還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說到芯片的生產,就不得不提到一個設備,那就是光刻機。早在前幾年,中國就立下了一個宏大的目標,那就是在2020年之前實現90nm-32nm設備50%的國產化,到2025年,國產芯片的自給率需要達到70%,因此,研發光刻機、刻蝕機等設備是我國的首要目標。為此,我國相關部門甚至投資了上萬億人民幣的研發費用。

幸運的是,投資終究得到了回報。2015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向紫光集團投資100億元。2020年,紫光展銳推出了兩款芯片,分別為虎賁T618和T710,據悉,這兩款芯片將搭載到海信的最新機型上。此外,紫光公司在閃存和儲存芯片上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並且在閃存方面打破了外國的壟斷,據該公司負責人透露,紫光公司將在2020年進入128層堆棧,到那個時候,我國閃存芯片技術將達到國際一流水準,屆時閃存芯片的價格也會降下來。

另外,目前中國已經開始了光刻機“國產全面替代計劃”,在這個計劃的推動下,我國在電子特氣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電子元件行業生產電子元件44071億隻,同比增長17.8%。實現出口交貨值比上年增長20.7%,相比2016年,增速提升18.1個百分點,截至2018年,全國電子元件產量甚至達到了49360億隻。

俗話說,“重金之下,必有勇士”,實踐表明,我國成立國家集成電路投資基金的做法是非常正確的,僅僅四年時間內,我國中國半導體廠商就取得了多項重大成果,甚至打破了國外壟斷,這錢花的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