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先生讀史|文徵明: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稱“吳中四才子”


蘇先生讀史|文徵明: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稱“吳中四才子”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為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諡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人。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


蘇先生讀史|文徵明: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稱“吳中四才子”


為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請他,文徵明託病不前往。

正德末年因為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他不事權貴,不肯為藩王、中官作畫,任官不久便辭官歸鄉。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


蘇先生讀史|文徵明: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稱“吳中四才子”


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又稱“吳門四家”)。

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蘇先生讀史|文徵明: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稱“吳中四才子”


文徵明生於一個武官家庭。父文林舉進士,擔任溫州永嘉縣令。小時候生性遲鈍但是為人忠厚。母祁氏卒,被撫養於裡中外祖母家。7歲的文徵明還不能說話,父親文林認為他會大器晚成。11歲開始能說話,於是就讀外塾。

返吳後,文徵明與唐寅、都穆結為朋友;並且跟從都穆學詩。唐寅也經常來到文徵明家,向文林請教。


蘇先生讀史|文徵明: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稱“吳中四才子”


後其父擔任太僕寺少卿,文徵明作為官屬,陪侍父親文林左右。

1488年,從安徽歸還故鄉,成為鄉里的秀才。文徵明開始精研書法,刻意臨學。與蔡羽、吳爟結為朋友。

在間隙讀《左傳》、《史記》、兩《漢書》及古今文集。與祝明、都穆、唐寅提倡為古文辭。祝允明、楊循吉皆折輩行相交。


蘇先生讀史|文徵明: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稱“吳中四才子”


初識沈周,觀沈周畫《長江萬里圖》於雙娥精舍,很是羨慕和讚賞他的繪畫技藝,於是跟從沈周學畫。

1492年,父林移病歸,李應禎致仕,同舟東歸,相從甚樂。

抵家後,於所居隙地築停雲館。娶崑山吳愈第三女。徵明內行淳古,和妻子白頭偕老,一生之中從未變過心。


蘇先生讀史|文徵明: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稱“吳中四才子”


唐寅放誕不羈。徵明雖然其性格和唐寅完全不一樣,兩人卻親密無間。

第一次趕赴南京參加鄉試,考試不中。認識金陵顧璘、陳沂、王韋、徐霖。畫《金焦落照圖》。曾經與唐寅商酌畫法,認為作畫應以六朝為師,設色以閒淡為貴。

1497年,與徐禎卿、錢同愛、朱凱、張靈等交往同遊。徵明既博古善議論,又通曉元、明之際舊事,為時推服,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號稱為“吳中四才子”。


蘇先生讀史|文徵明: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稱“吳中四才子”


1498年,父林出任溫州知府。二試應天不利,唐寅考試應天府鄉試第一。父林在任,還書誡慰之。

1499年,唐寅被罷黜,撰寫長文給文徵明,以表達其志向,文徵明因為都穆檢舉唐寅開始疏遠都穆。當年文徵明遠遊閩、浙、湘、贛。


蘇先生讀史|文徵明: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稱“吳中四才子”


1504年,文徵明三試應天,考試不中,陳淳同行。觀唐閻立本畫、元趙孟頫書,跋之。友人曾經掘地得宋高宗與岳飛手敕刻石,沈周與文徵明皆題《滿江紅》詞。

功名未就,以筆墨為生計,不無食指之憂,有寄陳鑰乞米詩。


蘇先生讀史|文徵明: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稱“吳中四才子”


1510年,五試應天,考試不中。應吳興吳琉邀請,撰送劉麟擢守西安敘。

1513年,六試應天,考試不中。1516年秋,七試應天,考試不中。

1523年,文徵明接受工部尚書李充嗣的推薦以貢生進京,經過吏部考核,被授職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詔。1526年,居官三年,考滿,當赴吏部,而因有所顧慮徘徊不前沒去赴職。


蘇先生讀史|文徵明: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稱“吳中四才子”


1558年,二月既望,行書《山居篇》及前後《赤壁賦》。

1559年二月二十日,為御史嚴傑母書寫墓誌,沒有寫完就離開了人世。其弟子私諡貞獻。


蘇先生讀史|文徵明: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稱“吳中四才子”


文徵明的繪畫兼善山水、蘭竹、人物、花卉諸科,尤精山水。早年師事沈周,後致力於趙孟頫、王蒙、吳鎮三家,自成一格。

畫風呈粗、細兩種面貌。粗筆源自沈周、吳鎮,兼取趙孟頫古木竹石法,筆墨蒼勁淋漓,又帶幹筆皴擦和書法飛白,於粗簡中見層次和韻味;細筆取法趙孟頫、王蒙,佈景繁密,較少空間縱深,造型規整,時見稜角和變形,用筆細密,稍帶生澀,於精熟中見稚拙。設色多青綠重彩,間施淺絳,於鮮麗中見清雅。這路細筆山水屬本色畫,具裝飾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氣諸特徵,也奠定了“吳派”的基本特色。

文徵明書法初師李應禎,後廣泛學習前代名跡,篆、隸、楷、行、草各有造詣。尤擅長行書和小楷,溫潤秀勁,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風貌。小楷筆劃婉轉,節奏緩和,與他的繪畫風格諧和,有“明朝第一”之稱。



蘇先生讀史|文徵明: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稱“吳中四才子”


文徵明的山水畫有兩種比較典型的風格:“粗文”和“細文”。他的粗筆山水主要取法沈周和吳鎮,在粗簡中表現出層次和韻味;細筆山水則取法於趙孟頫、王蒙,用筆細密,佈景繁密。設色多以青綠重彩或間施淺絳繪之,清雅寧靜,具有很強的裝飾意味。文徵明性情溫和儒雅,尤推崇秀潤、細麗、含蓄的畫風,作品以細筆山水為主。這與沈周的雄強剛健、粗獷張揚的畫風明顯不同。收藏界歷來有“粗文細沈”之說,他的粗筆山水因數量較少而更受藏家鍾愛。


後期作品,將青綠法和淺降法結合運用。文徵明的青綠山水有兩種,一種是較濃的,另一種是較淡的。前一種作品如《仿趙伯驌後赤壁圖》、《春深高樹圖》、《曉春高樹圖》等,後一種作品比較多,如《蘭亭序》、《雨餘春樹圖》、《滸溪草堂圖》等。文徵明在青綠山水的設色方面繼承了趙孟頫的設色方法,趙孟頫的設色與宋代院畫相比,已不是那種濃豔俗氣的設色法,他本人也對宋人濃豔的設色方式大加批評,儘管如此,趙孟頫有些精工秀麗的青綠山水中仍有宋代院體畫作濃豔的遺風。從他的作品來看,文氏巧妙地將青綠法和淺降法融合在一起,使他的作品既清麗雅緻,又富有筆墨情趣。文徵明是文人畫家中非常重視色彩效果的畫家,在中國畫的設色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開創了明代青綠山水畫的新風格。

文徵明於書法則是博飛專精的典範。文徵明的小楷造詣最高。主要師法傳為王羲之的《黃庭經》、《樂毅論》以及鍾繇的《宣示》,王獻之的《十三行》等,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筆法於一爐,形成“溫純精絕”的自家風貌。


蘇先生讀史|文徵明: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稱“吳中四才子”


文徵明的行書大致可分兩大類風格:一是以王羲之《聖教序》筆意為主所寫的行書小品;一是以黃山谷筆意書寫的大行楷。他在形成這兩大類風格之前,同樣經歷過博採階段,他不僅搜遍儘可能見到的王羲之法帖,還深入臨習過顏真卿的《爭座位》、《祭侄文稿》、《劉中使帖》、《瀛州帖》、蘇東坡《前赤壁賦》(併為此以蘇體補書所缺三十六字)、黃山谷《經伏波神祠詩》、《竹枝詞》以及米芾、趙孟頫等行書大家的墨跡。有時他也能像祝允明那樣,以蘇、黃、米等人的筆意書寫自己的詩文。當然他並未停留在這個階段,而是入後知出,對古法進行了揚棄,最後求得適合己性的自家筆法。

文徵明前期為“東莊十友”與“吳中四才子”之一,後期又“主風雅數十年”。文詩宗宋與宗中晚唐,融各家之所長,如陸詩之工整、蘇詩之文人意趣、白詩之雅緻、柳詩之幽深等。於此之外,文徵明自身的性格、趣尚融化於詩中,形成了“雅飭之中,時饒逸韻”的詩風。

其一,雅飭之中,文詩的“雅”,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詩在結構和辭句上的安排,亦偏雅化。在文詩中,其結構嚴謹,句式工整,體現了整飭的特點。徵明曾學陸游,二者詩中均喜用對偶句。在文詩中,對偶句比比皆是,其常用的對偶句有四類:數字對、疊字對、色彩對和人地名對。


其二,“逸韻”詩風 ,文詩中的“逸韻”主要體現在隱逸之情和飄逸之美。文徵明有濃厚的隱逸情結,自然在詩中有所流露。而其隱逸情懷的超凡脫俗,尤使其詩表現出飄逸的神采。再者文徵明的雅緻和隱逸情懷使其詩脫離塵俗,染上一縷不食人間煙火之氣。其部分詩作寫得飄逸灑脫。如《醉仙圖》。

文徵明家藏書籍、書畫極富,真贗縱橫。收藏的古籍中,善本較多,宋刻本有《周易》、《資治通鑑》、《洪氏集驗方》、《沖虛至德真經》、《杜工部草堂詩箋》、《白氏文集》等10數種,近千卷。

其藏書樓名眾多,今從其藏書印知道有“玉蘭堂”、“辛夷館”、“翠竹齋”、“梅花書屋”、“梅溪精舍”、“玉盤山房”、“煙條館”、“悟言室”、“清白堂”、“歸來堂”等。藏書印章還有“竺塢”、“悟言室”、“江左”、“停雲”等。


蘇先生讀史|文徵明: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稱“吳中四才子”


文徵明傳世畫作有《千巖競秀》、《萬壑爭流》、《湘君夫人圖》、《石湖草堂》、《石湖詩畫》、《橫塘詩意》、《虎丘圖》、《天平紀遊圖》、《靈巖山圖》、《洞庭西山圖》、《拙政園圖》、《雨餘春樹圖》、《影翠軒圖》、《瀟湘八景冊》、《江山攬勝圖》、《山居雪霽圖》、《惠山茶會圖》、《春到寒林圖》、《吳山秋霽》、《溪山對弈圖》、《綠蔭清話圖》、《綠蔭草堂圖》、《前赤壁賦》、《松壑飛泉圖》、《石湖詩圖》、《失竹》、《江南春圖》、《古木寒泉圖》、《塞村鍾馗圖》、《松聲一榻圖》、《好雨聽泉圖》、《蘭竹》、《梨花白燕圖》、《水亭詩思圖》、《仿王蒙山水》、《東園圖》等。


文徵明傳世書作有《西苑詩》、《漁父辭》、《北山移文》等。


文徵明著有《甫田集》,編有《停玉館法帖》等。

眾多文氏後裔與門生,匯成蔚為大觀的吳門書派,使文家筆法風靡江南,大有籠罩一代之盛。從周道振、張月尊同纂的《文徵明年譜》中所附《後裔表》與《及門表》來看,文氏後裔中有擅長文藝者及門生各達五十多人,其後裔則跨越明清兩代,門生中則有三十餘人兼善書法。在文徵明後裔中,文彭、文嘉、文振孟等均非常傑出。文彭不僅書畫繼承家風,而且開創吳門印派,成為文人篆刻流派的開山之祖。文振孟則有“書跡遍天下,一時碑版署額與其曾祖相”之譽。這一時期文家筆意風靡江南,此間情形在翁方綱一段題跋中有所反映:“予嘗見明初人手跡,每多深得趙書神致,實遙接周馳之後。明中葉,而猶未大變。宋、沈、詹、解雖自成格,而所津逮,無若吳興之綿遠、。直至文衡出山,而江左字體,乃多用文家筆意,不僅趙體。”即使到明末董其昌將松江書風推至巔峰,吳門書派衰微之時,吳中一帶的文氏書風仍未被董氏取代。其實董其昌的成功也離不開文徵明對他的影響。

對董其昌的影響。文徵明的書藝風靡江南,影響巨大,但吳門書派至明末卻日見衰微。而董其昌在此間崛起為一代大師。董其昌的聰明之處在於不師文徵明之跡,而師文徵明之心,師文徵明之徑一力追古人。董其昌在學書之初即以文徵明為參照與競爭的對象。

文徵明生平立下三不應的規矩,即“宗藩、中貴、外國”三不應。


蘇先生讀史|文徵明: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稱“吳中四才子”


蘇先生讀史|文徵明: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稱“吳中四才子”


蘇先生讀史|文徵明: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稱“吳中四才子”


蘇先生讀史|文徵明: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稱“吳中四才子”


蘇先生讀史|文徵明: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稱“吳中四才子”


蘇先生讀史|文徵明: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稱“吳中四才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