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唐寅《悟陽子養性圖卷》鑑賞

唐寅此幅《悟陽子養性圖卷》繪臨溪茅庵小院,一老者端坐庵中蒲團之上,頭戴方巾,身著寬袍,雙手抱膝仰望天空,似歌似嘯,神態沉著。室內儉樸,桌上陳列著香爐和文房用具,表明了作者的身份和志趣。庵後竹籬,院內遍植椿槐梧桐,迎門望溪,水天相連。意境安逸,人物刻畫傳神,山水畫法正處於個性成熟時期,應是其中年以後的作品。畫後附有文徵明正德九年行書《悟陽子詩敘》,可謂書畫雙絕。由此可知悟陽子姓顧,乃崇明人,具體姓名尚待稽考。是卷曾經李肇亨、梁清標收藏,後入清內府,《石渠寶笈續編》著錄。

明 唐寅《悟陽子養性圖卷》鑑賞

明 唐寅《悟陽子養性圖卷》畫芯

畫右如鏡的湖水將畫面的意境展開,杳無邊際,筆簡而意遠,既有強烈的真實感,又有深遠的意境。畫尾有作者自題:“蘇臺唐寅”行書款,鈐“唐白虎”朱文方印,畫首下角鈐“南京解元”朱文長印章。

明 唐寅《悟陽子養性圖卷》鑑賞

明 唐寅《悟陽子養性圖卷》局部

唐寅《悟陽子養性圖》是一幅描繪如何修身養性的畫作,《悟陽子養性圖》是一幅書畫合璧的作品,卷後所附的《悟陽子詩敘》的作者是中國明代另一位著名書畫家文徵明。整幅畫構圖疏朗有致,筆意深遠,近景處精細刻畫,遠景處則以寥寥數筆,勾勒出飄渺的意境。

明 唐寅《悟陽子養性圖卷》鑑賞

明 唐寅《悟陽子養性圖卷》局部

明 唐寅《悟陽子養性圖卷》鑑賞

明 唐寅《悟陽子養性圖卷》鑑賞

明 唐寅《悟陽子養性圖卷》局部

茅屋後樹木掩映,屋後雲煙縹緲,小溪似從雲霧中幻化而來,繞著茅庵自左向右緩緩流淌,潺潺的溪流饒屋而過,溪水流過一座木板橋,進入到一片開闊的水域。山水環繞,石橋橫臥。茅庵建築樸拙,陳設簡單,四壁皆空,襯托出悟陽子清靜超脫的心境。屋後的院子由木樁、竹籬圍成。院子內外遍植梧桐樹、椿樹、槐樹,樹木掩映。這些樹高大粗壯,枝葉飄逸,好像有大風吹過。悟陽子似乎沒有察覺到,仍在潛心沉思,達到了忘情山水、物我交融的境界。

在畫的右側形成一片平湖,開闊的湖面,水平如鏡,一直延伸至畫面的遠處,遠處的沙洲在霧氣瀰漫的水面上若隱若現,這寬廣、空靈、淡遠的景緻,構成了一個令人遐想的世界。值得強調的是:畫面右邊的景物描繪得極為概括,以意筆寫出,有大面積的留白,筆簡而意遠,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

明 唐寅《悟陽子養性圖卷》鑑賞

明 唐寅《悟陽子養性圖卷》局部

明 唐寅《悟陽子養性圖卷》鑑賞

明 唐寅《悟陽子養性圖卷》局部

明唐寅《悟陽子養性圖》拖尾陸師道楷書題跋:

我朝繪有推啟南、伯虎二先生,而文侍詔接其武,至若筆意高古,運筆飛動。則伯虎對赤幟矣,頃從悟陽先生。齊頭展公畫卷,樹石細潤,人物閒雅,全師李唐。而文侍詔為之序文,文章書塵,真伯虎敵也。此卷與悟陽先生清節高風並不朽矣。把玩再三,特識數語於末。

明 唐寅《悟陽子養性圖卷》鑑賞

明 唐寅《悟陽子養性圖卷》

唐寅(1470---1523),初字伯虎,更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明代畫家,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他是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明代四大家(吳門四家)。出生於一個商人家庭,從小聰明好學,詩文書畫,無一不精。29歲時,他考中應天府(今南京)鄉試第一名解元,自詡為“江南第一才子”。但在第二年的會試中,因好友科舉舞弊案的牽連,被捕入獄,從此功名斷絕。出獄後,唐伯虎性情大變,從此絕意仕途,潛心書畫,終成一代大家。唐伯虎擅長畫山水、人物、花鳥等。他的山水畫師法周臣、李唐、劉松年,風格秀逸清俊,筆墨細秀,佈局疏朗。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多以仕女和歷史故事為題材,色彩或豔麗或清雅,線條清細,體態優美。花鳥畫灑脫隨意,格調秀逸,長於水墨寫意。傳世畫作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秋風紈扇圖》等。

明 唐寅《悟陽子養性圖卷》鑑賞

明 唐寅《悟陽子養性圖卷》鑑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