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他哪是風流才子,分明是落魄公子

前言

  《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家喻戶曉,其中唐伯虎的人物原型為明代書畫家唐寅。自明嘉靖年間以來,有關唐寅的趣聞逸事廣泛流傳,經添改和演繹,衍生出許多傳奇故事,甚至被改編成小說、戲曲等,極受民間歡迎。這使得唐寅“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真正的唐寅遠非故事描述的那般浪漫瀟灑。


年少氣銳逐功名


  唐寅(1470—1523年),明代著名書畫家,因生肖屬虎,故名寅,字伯虎,蘇州吳縣(今吳中區)人。

  唐寅的祖上十分顯赫,先祖唐輝為前涼陵江將軍,再往上,先祖唐儉在唐時被封莒國公,世居晉昌,故唐寅常在作品上署“晉昌唐寅”和“魯國唐生”這兩個名號。

  唐寅的父親唐廣德是一名商人。唐寅在《與文徵明書》中自謂“計僕少年,居身屠酤,鼓刀滌血,獲奉吾卿周旋,頡頏婆娑,皆欲以功名命世”,說明他生長在一個以屠牲沽酒為業的市井家庭。但唐寅自幼聰慧過人,唐父對其寄予厚望,專門延請舉業師,希望他能進入仕途。唐寅也不負所望,少年時參加童試即獲第一名。

  唐寅小小年紀便能作科舉文章,在蘇州當地赫赫有名。文徵明的父親文林十分賞識唐寅,認為他將來必成大器。正是由於文林的照顧與引薦,唐寅得以結識沈周、吳寬、朱存理和楊循吉等吳中名士。十九歲時,唐寅與徐廷瑞之女完婚,正處於一種蓬勃向上的人生狀態。


唐寅:他哪是風流才子,分明是落魄公子

明 唐寅《明月竹影圖》扇面

  然而,二十五歲後,唐寅開始接連遭逢家庭難關。兩年之內,父、母、妻、妹躡踵而歿,家道頓時衰敗下來。由於不善理財又不事生產,唐寅很快便陷入困頓之中。他悲嘆道:“清朝攬明鏡,玄首有華絲。愴然百感興,雨泣忽成悲。憂思固逾度,榮衛豈及衰。夭壽不疑天,功名須壯時。”此時的唐寅竟悲傷至白髮早生,而這也促使他下定決心追求功名。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二十九歲時,唐寅試應天府鄉試,三場畢,高中解元(第一名),一時風頭無兩。解元身份是他一生的得意與驕傲,唐寅曾刻“南京解元”和“龍虎榜中名第一,煙花隊裡醉千場”兩方印章,以顯示自己曾獲得的榮耀。人生得意的唐寅萬萬沒有想到翌年會成為他人生的轉折點。


科場案發玉石毀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就在唐寅剛參加完第二場會試後,發生了著名的“弘治己未科場案”。

  由於考生徐經和唐寅的預作文與試題相合,給事中華昶彈劾主持會試的程敏政涉嫌洩題。其時皇榜未發,皇帝下詔禁止程敏政閱卷,令李東陽會同其他考官覆校。

  調查結果發現,唐寅的試卷並不在錄取之列,且唐寅在試前只是向程敏政求文而已,並無作弊。但事發後,彈劾的官員苦揪不放,致使本就無辜的唐寅被罰黜充吏役。唐寅的仕途理想因此斷絕,人生軌跡也就此下跌。


唐寅:他哪是風流才子,分明是落魄公子

明 唐寅《事茗圖》局部

  科場案對唐寅造成了終生打擊,也極大地挫傷了他的求功名之心。自此,唐寅恥於為吏,入冬不久就返回鄉里。他在寫給文徵明的書信中這樣描述自己的慘痛境遇:

  至於天子震赫,召捕詔獄。身貫三木,卒吏如虎;舉頭搶地,洟泗橫集。而後崑山焚如,玉石皆毀;下流難處,眾惡所歸……海內遂以寅為不齒之士,握拳張膽,若赴仇敵。知與不知,畢指而唾,辱亦甚矣!整冠李下,掇墨甑中,僕雖聾盲,亦知罪也……士也可殺,不能再辱。

  這封信中唐寅字字泣血,悽入肝脾。歸鄉後,唐寅的境況愈發慘淡窘迫,不僅被刁奴欺壓,被第二任妻子拋棄,就連基本物質生活也難以保障,不禁哀嘆“僮奴據案,夫妻反目”“衣履之外,靡有長物”!

  功名的落空與家庭的破碎使唐寅日益頹唐,行為愈加乖張,常常借酒澆愁,狎妓解悶,並開始向佛家尋求解脫。他給自己取了一個別號“六如居士”,取《金剛經》中“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之意。

  唐寅的後半生始終活在科場案的打擊之下,他的一首記夢詩,透露出他內心深處這一揮之不去的陰影:“二十餘年別帝鄉,夜來忽夢下科場。雞蟲得失心猶悸,筆硯飄零業已荒。自分已無三品料,若為空惹一番忙。鐘聲敲破邯鄲景,依舊殘燈照半床。”功名於己本無分,當初的一番空忙已成空,夢醒之後,留給唐寅的是無限的失望與寥落。


桃花庵裡畫易酒


  心灰意冷之下,四十歲左右的唐寅在閶門桃花塢中籌建桃花庵,自號“桃花庵主”,還作了膾炙人口的《桃花庵歌》。由於通曉詩文書畫,唐寅開始以鬻文賣畫為生。他曾作詩形容自己的生活:“不鍊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閒來寫幅青山賣,不使人間造業錢。”

  唐寅繪畫師從著名畫家周臣,主宗南宋院體畫家,上追北宋名家李成、范寬等人,祝允明言其“下筆輒追唐宋名匠”。唐寅在繪畫上成就極高,後人將其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明四家”,其作品雅俗共賞,山水、人物、花鳥俱佳,堪稱全才,聲名遠播。如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孟蜀宮妓圖》是唐寅的工筆人物畫代表作,畫中仕女體貌豐潤而不失娟秀,情態端莊而不乏嬌媚,設色妍麗,刻畫細膩,取法宋人,上追唐代張萱、周昉遺韻,比之以工筆見長的仇英毫不遜色。

  然而,僅以賣畫為業,只能勉強維持生計,唐寅還是時時捉襟見肘。

  明正德九年(1514年),一個命運的轉機悄然而至。江西寧王朱宸濠修建陽春書院,因慕唐寅、文徵明之名,遣人持重金至蘇州相聘。性格穩重、家境富裕的文徵明婉言謝絕。而困窘難堪的現實加上並未完全泯滅的逐功名之心,使得唐寅不想錯失良機而孤身應聘,但寧王這棵大樹哪有那麼好乘涼?


唐寅:他哪是風流才子,分明是落魄公子

明 唐寅《牡丹圖》

  唐寅在寧王府時察覺寧王有反叛之心,便於正德十年(1515年)九月佯狂逃歸。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謀反被誅,唐寅僥倖逃過一劫。自江西回鄉後,唐寅繪製了一幅《騎驢歸思圖》,自題曰:

  乞求無得束書歸,依舊騎驢向翠微。

  滿面風霜塵土氣,山妻相對有牛衣。

  經歷兩次乞求功名失敗的唐寅終於在無奈中看淡了功名利祿。五十一歲時,唐寅在《西洲話舊圖》上題跋,向好友剖白自己的心跡:“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漫勞海內傳名字,誰信腰間沒酒錢。書本自慚稱學者,眾人疑道是神仙。些須做得工夫處,不損胸前一片天。”對於人生的坎坷,唐寅已能用自嘲的方式對待。

  再次回到家鄉桃花塢的唐寅,靠賣文鬻藝度過餘生。晚年的他居鄉寡出,專志於詩文書畫,聊以謀生和自娛。他常常坐在臨街的一座小樓之中,只要求畫之人攜酒造訪,便會與之酣飲終日。

  雖然唐寅的做派看上去任性不羈,但他的畫作卻是一絲不苟,絕不敷衍。後人評價唐寅的藝術成就時,讚歎於他筆法的秀潤超逸,雖取法南宋,卻擅長用渲染的筆法洗脫南宋人的勾斫之氣,不僅在吳門畫家中技藝絕塵,相比於南宋時期的名家來說亦有超越之處。《騎驢歸思圖》是唐寅晚年的代表作,尺寸雖小卻氣勢磅礴:畫面底部陡峻的山石拔地而起,樵夫小心翼翼地走過一座獨木橋,山中有位高士正在打坐,山間小路上旅人騎著毛驢正踽踽獨行。這幅畫的山石皴法乃唐寅獨創。他參考了南宋院體畫家馬遠、夏圭的拖泥帶水皴和小斧劈皴,用勁健細長的線條來回拖動,局部加以斫擦,使畫面顯得水墨淋漓又極富韻律感。

  明嘉靖二年(1523年)十二月二日,多年疾病纏身的唐寅溘然離世,時年僅五十四歲。


結 語

唐寅:他哪是風流才子,分明是落魄公子

明 唐寅《草屋蒲團圖》

  時也,命也,縱觀唐寅坎坷的一生,他少負才氣,個性風流,曾積極追逐功名,卻在意氣風發之時遭受滅頂之災,落魄餘生。他放浪形骸、沉溺酒色,其實是在紓解內心的悽苦、憤懣和失意。他也並未因生活的不公而淪為庸庸碌碌的酒色之徒,而是將人生經歷融入詩文書畫的創作中,完成了個人風格的形塑,在中國書畫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