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无间道》里面,有多少隐喻?

懒人玩家


“以前我没得选择,现在,我想做一个好人”

“去跟法官说,看他让不让你做好人!”

“那就是让我死?”

“对不起,我是警察。”

“谁知道?”

……

当这段经典台词再次响起,大家是不是感慨万千。

作为千禧年后口碑最强的港片经典,2002年诞生的这部深刻探讨人性的警匪悬疑片《无间道》,已然成为了当前国产警匪片难以被逾越的一座高峰。

剧情就不用过多介绍了,相信看过的朋友,一定不在少数。

近来笔者再次重温《无间道》,除了为结尾陈永仁的无辜去世,感到惋惜之外,对于电影中其它许多地方所暗藏的隐喻,更是感触良多,收获巨大。

一、被遗忘的时光

电影中出现最多的一首歌,是蔡琴的名曲《被遗忘的时光》,一共出现过两次。

第一次是在片头音响店,“警察”刘建明(刘德华 饰)和卧底陈永仁(梁朝伟 饰)戏剧性地相遇在一起,共同收听;第二次是在刘建明“黑警”身份被陈发现后,在陈寄给刘建明的韩琛(曾志伟 饰)录音带里,再次出现。

一首歌频繁出现两次,看得出,主创想表达的很多。

刘建明,是黑帮老大韩琛,安插在警队的卧底(黑警);陈永仁,则是警局黄Sir(黄秋生 饰),安排在黑帮的卧底。

被遗忘的时光,实际上就是两人,被遗忘的身份。

刘建明到最后悬崖勒马,想重新“洗白”做回好人,殚精竭虑不让别人发现自己“黑警”的身份;而陈永仁虽身处匪窝,却始终保持作为警察的底线,只可惜直到死后,警察的身份才得以证明。

两个人都有一段被他人遗忘的时光,只是一个见不得光(刘建明),一个正大光明(陈永仁)却鲜为人知。

二、黑暗与光明

影片中刘建明与陈永仁每次与上司碰面的地点,也是极具对比性。

刘每次与韩琛接头的地方,几乎都是在漆黑的环境里(电影院),两个人甚至都看不到对方;而陈每次与黄Sir碰面的地点,却都是在敞亮的天台,光明正大地安排任务。

且他们的最终结局,也是意味深长。

黄Sir和陈永仁,都是被害于电梯间,而反派大boss韩琛,则是被自己一手提拔的“警察”刘建明,消灭在地下停车场,倒在了一片脏水洼里。

三、心理医生

大家还记不记得,电影中陈永仁只有在心理医生(陈慧琳 饰)的办公室里,才能睡得那样安然。虽然这一幕看起来十分温馨,但却细思极恐。

由于卧底的身份,当陈身处匪窝搜集情报时,是需要随时保持警惕的。即便是睡觉,也得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否则就有身份被泄露的危险,身心备受煎熬。

而心理医生是不能泄露患者隐私的,因此陈永仁只有在心理医生那里,才能睡得如此放松,如此有安全感。

且值得一提的是,《无间道》中的陈慧琳,真的可以说是她的颜值巅峰了,简直美得无可挑剔。

四、对不起,我是警察

要说“对不起,我是警察”,是《无间道》里最为经典的一句台词,相信没人会反对吧!

这句台词实在太经典了!从陈永仁口中说出,更是再适合不过。

辛酸中,透着正义,无论处在怎样的境地,都不忘作为一个好人(警察)的底线。这应该是对陈永仁的简短的一生,最好的写照了吧!

五、结尾深刻的一幕

不知有多少人注意到结尾的这一处细节:在刘建明向陈永仁的墓碑敬礼时,他的双眼是紧闭着的。

这一幕太值得深究了!

不敢正视面前真正的好人(警察),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刘建明当时,内心的心虚与煎熬。当然,这也是对当时世道的极大讽刺!好人得不到好报,坏人却冠冕堂皇的成了“英雄”。

后话

纵观整部《无间道》(第一部),其实主要探讨地,就是两段「错位」的人生。刘建明,不想当警察,却成为了警察;陈永仁,想当警察,却只能做卧底。

——有时人生就是会面临许多无可奈何的选择,关键是看我们自己,如何正确的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

如今虽然距离《无间道》上映已经过去将近17年了,但仍旧是常看常新,总有收获。大家对于《无间道》有怎样独到的见解呢?也欢迎留言分享。


雷死人不偿命囧图集


刘建明无意间救了陈永仁一命。

《无间道1》一开始,两个人在音响铺见面,刘建明推荐了陈永仁一套很牛逼的线材(刘在警队是搞监听工作的,这恰好体现出他在这个职位上的专业素质),陈永仁试听了之后当场就惊呆了。

其实他不光是为了音乐而吃惊,他那时已经想到了,可以把这种保真度极高的线材作为传输设备,把窃听器放在尽量离自己远一点的地方。他顺手就把这套线带走了,对老板说“借我玩两天”。

几天后韩琛在和泰国人交易的时候,他就找机会把窃听器放在窗外,用发烧线连到窗户。因为那种老公寓,入户的线缆都是走室外的,乱七八糟一堆,多一根少一根完全看不出来。

然后他就通过敲窗户给黄sir发密报。他站在窗户前,旁人只会觉得他是在把风,不会怀疑。

所以,交易失败后韩琛起了疑心,敲了他手上的石膏,但是什么都没发现。

如果没有想到这个法子的话,陈永仁十有八九会把窃听器藏在石膏里,那样的话就是死路一条了。


小丘菌


你们全都弄错了,

在《无间道》开始,“叶府出殡”死了的叶长官,可以说对陈永仁一生都起了很重要的一个人,他对陈永仁的影响不少于黄志诚和陆启昌,你可以看一下《无间道2》里面有很好的介绍,陈永仁是叶长官很看重的一个警员,也对陈充满了期望,最后他知道陈永仁的身世,对黄志诚说:我说过了他比较适合做卧底。很简单的一句话,却给了陈永仁做好人的希望,别以为叶长官怎样,他其实是《无间道》中很重要的一个人物,他是黄志诚和陆启昌之外唯一一个知道陈永仁身份的人,所以在陈永仁的心中他的地位很重,他是看着陈走过的每一步的,陈永仁对他敬礼,更多的是尊重,告诉他自己现在还是个好警察。这是一种感情和内心的证明。另外叶长官也是他最终证实了陈永仁的警员身份,如果不是李心儿医生在收拾他的遗物中找到了陈永仁的档案,证实了陈的警员身份,那陈永仁一辈子都会很遗憾,对陈永仁来说身份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那份档案,陈永仁将永远见不得光。

陈永仁的手为什么会弄伤,用石膏夹裹着,你们都弄错了,你们忽略了,《无间道3终极无间》如果好好看一下你就会明白了,其实陈永仁的手,是被自己人用枪打伤的,这个人是沈澄,,陈开枪打伤了沈澄的腿让他成为了瘸子,这点你可以在《终极无间》结尾处看到,韩琛和沈澄交易,其实货是空的,他试探沈澄是不是坑他,他让陈永仁一个人去,他没想到陈可以活着回来,而只是伤了一只手,连他自己都问自己沈澄为什么不杀陈永仁,其实沈澄是内地的卧底,杨锦荣和陈永仁在警校是同学,三人已经知道彼此的身份,且成为了知己,这一点韩琛是万万想不到的,因为子弹大中的是陈的手心,他受伤的只是手心,其他地方没事,这一点导演和编剧很好的在《终极无间》结尾交代了《无间道》一开始陈永仁为什么打着石膏,很好的把《终极无间》,沈澄和杨锦荣这两个新加入的人融入到《无间道》前两集系列中


小艾剪辑


当一部分迷妹完全只沉浸于无间道中影视明星的帅气时,却完全忽略了剧情细节,所以对这部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状态。

开说之前,我相信很多人都忘却了剧情,毕竟这是一部年代多么久远的片子。

我大概说下:91年,香港黑帮会刘建明听从老大韩琛的吩咐,陈成为黑帮卧底。92年,陈永仁被上级要去深入黑帮会做卧底,两人都不负所托,但是刘建明逐渐想成为好人,而陈永仁则盼着尽快归队。而在一次毒品交易中,交易被陈永仁传出,行动被刘建明泄露,双方行动均失败。而此事引起了双方清除内鬼的决心,但刘建明洗白之心愈发热切,所以在一次行动中出卖黑帮韩琛,击毙韩琛。该片的结局是刘建明和陈永仁两人彼此获知了对方身份,陈永仁最终被一潜伏在警局中的卧底击毙,而刘建明被捕入狱。这剧情真是造化弄人..

在我的眼中,刘建明是一个坏人,但又是一个令人同情可怜之人,这是我的个人之言,但也应该是很多人的想法。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让我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刘建明则是让我们哀其不幸怒其可恶了。谈到他的可恶,我们可以历数出他的种种劣迹来谴责他,比如他为了捍卫自己的警署之职,竟然害死了黄警官(虽然他可能无意),如他把陈永仁的档案销毁,把他的兄弟(跟了他十几年)杀害。他的行为是如此可恶,而这可恶的根源是他的自私。

印度大师奥修说:“自私是人本性的一部分,不自私的人是硬加上去的”当年他之所以跟了韩琛,正是因为韩琛能够提供他别一样的生活与物质条件。现在他通过十年在警署摸爬滚打的生活,终于是取得令所有人嫉妒和羡慕的职位,正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了,这样的功名,怎能让刘建明轻易割舍呢!于是他做了一系列有利于他升官职的事,也因此“一将功成万骨枯”,牺牲了黄警官、陈永仁以及他兄弟的命。

但他也有他的可悲可怜可悯之处,他有才干、有智谋,历来深得警署长官的褒奖和肯定,也破获了很多起大案,甚至他的头脑比黄警官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现在却要面对一夕之间所有都将失去的危险,他出来想到不过一切地挣扎外,他别无他法了,这挣扎似乎就是一根救命稻草,他抓得牢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毕竟他是邪恶的,他的黑势力卧底身份终将是见不得光的。而这一切都只是因为他入警署时目的的邪恶性所主导的,这是多么尴尬的境地啊!他生存环境的尴尬也就决定了他性格的复杂。

当然,这种尴尬的境地、矛盾的思想不是最让我们悲悯他的地方,而是当他如愿以偿地获得他想要的功名时,他真的幸福快乐吗?其实,他不会快乐,他的爱情逝去了,Mary离开了他,此外有一个镜头很好地表现了他的痛苦。影片最后他再次回想起陈永仁被警校驱逐出校时的场景,教练员问话道:“有谁不守纪律的,就跟他交换出去”,而刘建明说“他愿意”,这里透露出他不想再过这种见不得光的卧底生涯的愿望。还有,当陈永仁被他枪毙的那一刹那,他想起了他跟陈永仁的一面之缘,他当时就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了,最后他在电梯里用枪击毙他的兄弟,多少有一点为陈永仁报仇的意味。

从这几点,我觉得他明白自己的罪恶有多深,他也必将背负这个沉重的包袱过完他的一生,他在陈永仁墓前的眼泪绝不是虚伪的,那是多少带有一点忏悔敬佩的眼泪,而影片名叫《无间道》就暗含着像刘建成这样虽然长寿、功成名就但内心却饱受煎熬之苦的这么一类然过的悲惨生活。

在我的脑海中,刘建成过的正是雨果所描述的“人生是白天和黑夜的斗争”一般地生活,他是复杂的,性格有阴也有阳,仿佛白天的光明和晚上的黑暗,这样的人更能拉近跟我们的距离,因为这是一个完整的人,当然,也离不开刘德华的精彩演出。

而与刘建成形成对比的,则是陈永仁,如果换用文学中比较专业的术语来讲,这就是导演用了对照的手法,这是雨果作品中经常采用的手法,而在这部影片中,我体会到了这么几点。

一、陈永仁的兄弟傻强能够为他舍生忘死,而刘建成的兄弟则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而与他结成联盟,两相对比,让人印象深刻。

二、再谈爱情,陈永仁有两段爱情,而且这两个女人都深深地爱着他,而刘建成则是最后失去了他的Mary。

三、陈永仁虽死,但很多人从心里怀念他,而刘建成则是最后身边没有了一个可以信任深交的人。

这是我的观影感受。

结局中,陈永仁于刘建明约在了天台见面,陈永仁拿枪顶着刘建明的头部,要求其回复警察的身份,并且将刘建明制服打算一起去警察局公开两人的身份,但是此时警员林国平出现,陈永仁向其解释自己的警察身份,电梯门打开的瞬间,陈永仁却被一枪击毙,刘建明大吃一惊,林国平解释到自己也是琛哥的手下,在警局做卧底多年,如今琛哥已经死了,只好跟刘建明混。

两人于陈永仁的尸体一同进入电梯,镜头出去之后3声枪响,刘建明还是枪击了林国平。电梯门开了,刘建明手持警察证件走出来说道:“我是警察”

整部影片全程无尿点,台词句句经典,人物刻画可以说登峰造极


等一会儿dou


韩琛说,路怎么走是你们自己选的。刘建明低头若有所思,他知道韩琛口中的“你们选”其实就是"没得选”,如果他拒绝接过递来的杯,说上一句“琛哥,我不想去警局当卧底”,等着他的不过是一把抵着额头的枪,还有新一轮的选择“死还是做卧底”?刘建明知道怎样选才是对自己最好的。陈永仁在警校因为违规被开除,目送其离开的刘建明发现,如果自己也违规,如此一来不就可以离开警校,不用再做那些“不见得光”的事情了?然而,加入黑社会的他,总归受了韩琛不少好处,真要这样回去,不知会有怎样的惩罚在等着自己。刘建明心里想着“我想跟他换”,但他知道怎样选才是对自己最好的。黄sir与陈永仁离逮捕韩琛已经无比接近,刘建明发现这是摆脱韩琛的机会,正义也会得到伸张。但如果韩琛被逮捕后,为了减轻刑罚向警方透露警局内鬼的事,自己的美好前程就完了,既然如此,应该怎样选?刘建明知道怎样选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一路走来,一次又一次的选择,我们已经可以见出刘建明的为人了,也能见出陈永仁的为人。陈永仁对刘建明说,他“只想”拿回身份做回普通人,但在天台,面对刘建明的“给次机会”,他说出“我是警察”的时候是笑得如此灿烂,原来那个嘴上说着“只想拿回身份”的他,有着一颗对正义不懈追求的心。陈永仁死了,刘建明终于来无间地狱终点的最终选择,也是他继承陈永仁精神的最后机会,只要走出电梯后,以警察的身份逮捕内鬼,再向警方投案自首,正义会得到伸张,陈永仁的精神也会得到继承,毕竟这是陈永仁活着的时候,希望刘建明去做的事情。看着死去陈永仁,还要继续挨枪,刘建明也是深感切肤之痛。他心里是欣赏和敬佩陈永仁的,也希望能继承对方那份精神的。但这样一来,自己的前程就毁了,10年黑警生涯逮捕过不少黑社会,要是坐牢,等着自己的就是黑帮的报复了。这对刘建明来说,简直已经不算选择了。他担心的事情是自己的未婚妻mary。如果他在电梯下落前开枪杀掉内鬼,mary去警局告发他,他故意杀人,间接害死黄sir等罪行,足以让其彻底玩完。如果mary不告发,他将会收拾警局内鬼,成为再一次立下大功的英雄。刘建明当然知道想要什么,想选什么,不过还需要点运气。在无间地狱的终点,为了正义坚持不懈的陈永仁,彻底幻灭,唯一能安慰的大概是前女友may能给女儿说一个正义警察的故事,引导其向善,也是对自己精神的继承。至于刘建明,听说受身无间者永不死,原来,这不过是一个投机主义式的狠人,在一番手段过后,心里因良知而生的那些愧疚罢了。


顶峰彪


其一,它改变了港片警匪片的一贯套路,“兵与贼”都演了一万遍了,在《无间道》系列之前,表现手法基本偏向吴宇森的暴力美学,内涵表达一般“兵”捉“贼”,捉着捉着,惺惺相惜起来,典型如《喋血双雄》,这种东西看的时候倒是爽,但多了会觉得无聊,把“个体”扁平化了,“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是复杂的,而不是他就“讲义气”“天生是大哥英雄”这么单调。《无间道》在这两样上都做了颠覆性改变,电影色调以“黑白”色为主调,冷峻克制,整个片中的“争锋相对”都是“暗涌”,最激烈的一场动作戏,刘建明在车库枪杀琛哥那场,跟以前的动作场面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但电影本身需要的效果完全达到了。《无间道》跟从前警匪片比,第一次让“人”本身超越了“兵与贼”的职业概念,陈永仁与刘建明,没有谁对谁错,除开两人表面的身份设定,细细去分析,这两人的处境根本是一模一样的“焦灼”状态,躲在暗处,得不到社会认同,缺少身份的“焦灼”状态,人是社会的一部分,集体才是安全的。 刘建明与陈永仁,两个人都“身不由己”,音像店那场戏,拍得鬼斧神工,这样两个死“对头”,竟然一同讨论起“音响效果”了,因为——他们不是对立关系,没有高低,刘建明是普通人,陈永仁也是。

其二,商业片的节奏感把握得非常准确。如果常看舞台剧的人就会感觉到“节奏感”是个多么重要的东东,有的演员演戏,从头到尾都是“前戏”,乏味的要死,有的演员却是不停“爆破”,高潮不断,虽然很爽,但是体力真的跟不上——电影亦是,有张有弛的节奏控制真是太重要了。《无间道》中“黄SIR死那场戏”那个节奏感,真是让人一颗心“提起来又落下去,又提起来,最后‘哗’一声碎了”那种感觉。

其三,精彩的人物情境设置。

有人以为在双男主戏份中,梁朝伟在《无间道》中是占了角色便宜,这个论断是否正确?是否有值得商榷的余地。

其四,精彩群戏。

有评论认为,《无间道》造成的恶果是挤压了小制作的市场,可是如果《无间道》没有黄秋生没有曾志伟的加盟,精彩程度将大打折扣。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我是零生万物


刘德华一直在想办法爬出所谓的无间道做个好人,不过始终没成功,这就是想做一个好人的悲剧,这算是这部片子的一个贬义,不过也是这部片子最牛逼的地方, 其实我认为可以从电影看到自己就是一部好电影,大话西游的经典就在于男人的一生

蔡琴《被遗忘的时光》表现陈永仁在做卧底及黄sir死后无人能够证实他身份,即他被警队遗忘。


是个假范范


《无间道》跟从前警匪片比,第一次让“人”本身超越了“兵与贼”的职业概念,陈永仁与刘建明,没有谁对谁错,除开两人表面的身份设定,细细去分析,这两人的处境根本是一模一样的“焦灼”状态,躲在暗处,得不到社会认同,缺少身份的“焦灼”状态,人是社会的一部分,集体才是安全的。

刘建明与陈永仁,两个人都“身不由己”,音像店那场戏,拍得鬼斧神工,这样两个死“对头”,竟然一同讨论起“音响效果”了,因为——他们不是对立关系,没有高低,刘建明是普通人,陈永仁也是。


大飞大飞


无间道,无间地狱。

陈永仁没得选,因为他的原生家庭,他的命运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卷入了这场洪流中。或许他可以继承家业,那么,他会不会就是另一个版本的韩琛?

相比较而言,我认为刘建明其实是可以选择的,他可以选择做个好人,只不过一开始就走错了路,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影视创作大致如此的,爱上大佬的女人,终究是没有好结果。

也许,最后,刘建明真的想做一个好警察,陈永仁死了,知道他和他身份的人都死了,韩琛的卧底也全没了。

我相信,如果没有审核的话,刘建明会活的很好,可以他满手鲜血,逃的出法律,逃不过剪刀。


遇见余未


《无间道2》最早,所以我从2开始

1、刘建明的习惯性动作,边走边拿手里的东西拍打大腿。电影一开始就给了特写。

2、刘建明刺杀倪坤:第一枪胸口,第二枪从容瞄准,正中眉心。和他十二年后杀杨锦荣时的方式简直一模一样。

3、后期刘建明要洗白时,说的最多的话也是“我想做好人”。二人想法出奇的一致,却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

4、注意这个一闪而过的开门的人,本以为是个跑龙套的,结果居然是后来的警校优秀奖得主,和阿仁并肩作战的杨Sir。

5、这里阿仁女朋友说自己把孩子打掉了,这个问题在后来《无间道1》里面给了暗示(女孩说“妈妈我今年六岁了”),这句话只是为了刺激阿仁,想让他改邪归正。(不过和岳父岳母吃着饭的时候都能出去砍人也是厉害,换哪个女孩子不分手)

6、阿仁去垃圾箱翻那张小纸条,很明显被阿孝的保镖乌鸦哥(罗鸡)发现了。罗鸡没有去拆穿阿仁,也暗示了罗鸡好像有另一种身份。

7、阿仁这里没有向陆sir敬礼。后来陆sir殉职,阿仁在他的墓碑前补上了这次敬礼。

8、阿仁敲摩斯密码的动作同样被罗鸡发现,罗鸡也大概猜到了对方同为卧底。只能说那时的阿仁和罗鸡相比还是太嫩了,要是罗鸡是黑社会,阿仁早被挖出来了。

9、电影开头时我还在纳闷,堂堂黑帮老大,就那样轻轻松松被刘建明一个人杀掉了,保镖都是吃干饭的吗。看到这才知道,他们收了Mary的钱。

10、罗鸡解决三个保镖的场景。三声枪响,三条人命。他已经跟了阿孝七年以上,虽然身份还是警察,但在黑社会的熏陶下,也成为了杀人不眨眼的冷酷角色。相比之下,阿仁被吓得目瞪口呆。

11、我想这里,阿孝很清楚罗鸡的卧底身份,而且大概率猜到了阿仁的身份,所以这句话是给他们两个说的。杀死罗鸡不需要理由,同时阿孝想杀鸡儆猴,给阿仁一个机会。毕竟是自己的亲弟弟,阿孝很关爱家庭的嘛。后面罗鸡被杀死后,直接和三个保镖一起当场火化,是真的惨。阿仁也立刻回报了阿孝,挡下了刺杀者射向阿孝的子弹。(之前看到有人说骑摩托的刺杀者是刘建明,我感觉不是。应该是那四个大佬的某个手下。)

12、在泰国死里逃生,琛哥恳求泰国佬保罗帮他,甚至不惜用极端的手法,把枪交给了保罗,赌上自己的性命。因为他明白,Mary人在香港很危险,靠自己现在的势力无法对阿孝构成威胁,只能依仗泰国的势力。直接和保罗谈条件也无法得到信任。琛哥现在无路可走,是生是死,只能赌一把了。

13、Mary得知琛哥在泰国出事,并被刘建明壁咚之后,执意要去泰国并与刘断绝关系。Mary是刘最爱的女人,既然自己得不到,也不能让别人得到,于是把Mary晚上要去机场的消息告诉了倪家。这零点几秒的镜头,满是亲手杀死自己最爱的人的残忍与无奈。

14、韩琛说“阿黄,你变了”。被阿孝的录像带套路、陆sir死在自己面前促使了黄sir的蜕变。他从“一梭子都没能打死一个小混混”的犹豫,到一枪将阿孝毙命的果断。从“为了打掉倪家势力不惜使用合谋暗杀倪坤这种违法手段”,到一个彻彻底底的好警察,阿仁的好上司。黄sir真的变了。

15、在黄sir完成蜕变的同时,阿仁也变了 。在倪家呆的越来越久,已经成了首席鉴毒师。从他教训毒贩,之后还当面怼了三叔这一段能看得出来,他性格里的一部分恶已经被挖掘了出来。

16、这句话听起来其实挺搞笑的,但确实没错。阿仁作为阿孝的亲弟弟,等到阿孝退休,第一把就轮到阿仁坐了。想想阿仁当上黑社会老大的样子......有点意思啊。

17、泰国佬举起枪指向三叔的一刻,阿孝输了,韩琛赢了。而且后果很严重,赢的一方成为新的老大,输的一方被杀光了全家(不考虑阿仁)。这件事告诉我们:一定要多交朋友,关键时刻用得上!

18、黄sir一枪正中阿孝眉心,自此《无间道2》最大的boss死了。他在临死前发现了阿仁藏在衣服里的发讯器,然后立刻帮阿仁藏了回去。阿孝临死前还在保护自己的家人,哪怕自己的亲弟弟是警方的卧底。相信此时,阿孝心里想的是“阿仁,以后做个好警察,让我们倪家能真正抬起头来做人。”在阿孝心里,家庭远大于事业。

19、琛哥赌赢了,那颗射向他胸口的子弹也值了。此时的他,还没有那样心狠手辣,希望保罗放过阿孝的家人,老辣的保罗马上教给了刚刚当上老大的琛哥一个道理:做事就要这么绝。后来黄sir死后,刘建明和琛哥的对话里,也出现了相似的内容。

20、这是每次看都会感动到我的一个镜头。香港回归,窗外烟火绚丽,举国欢庆之时,琛哥看着自己和Mary的合影,想起自己的亡妻,留下了眼泪。琛哥和Mary是真爱。Mary为了让琛哥当上老大,不惜冒巨大的风险派人去暗杀倪坤。知道琛哥在泰国出事,义无反顾这两个镜头让人不得不感慨命运的神奇。阿仁暴打了傻强两次,现在却成了傻强的小弟。刘建明亲手杀死了Mary,上天让他遇见了另一个Mary。赶去机场。可惜她没能看到琛哥成为老大的这一天。

21、这两个镜头让人不得不感慨命运的神奇。阿仁暴打了傻强两次,现在却成了傻强的小弟。刘建明亲手杀死了Mary,上天让他遇见了另一个Mary。

至此,《无间道2》完。倪家帝国覆灭,新老大韩琛上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