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一首詞,寫出了節日的熱鬧繁華,句句是經典,驚豔了千年


辛棄疾的一首詞,寫出了節日的熱鬧繁華,句句是經典,驚豔了千年

辛棄疾的一首詞,寫出了節日的熱鬧繁華,句句是經典,驚豔了千年

元宵節,又稱元夕或燈節等,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春節年俗的最後一個重要節日。

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隋書·音樂志》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為戲場”,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不少地方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在所有寫元宵節的古典詩詞中,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是寫得最好的,沒有之一。

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對此詞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寫上元燈節的詞,不計其數,稼軒的這一首,卻誰也不能視為可有可無,即此亦可謂豪傑了”,我亦認可。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

辛棄疾的一首詞,寫出了節日的熱鬧繁華,句句是經典,驚豔了千年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上闋主要寫元宵節的夜晚,燈、月、煙火、笙笛、社舞等景象,勾勒了一幅滿城燈火輝煌,眾人狂歡熱鬧非凡的圖畫。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這三句化用了唐朝岑參的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並了無痕跡,技法高超。

寫無數個煙花騰空而起衝上雲霄,伴隨著連續的尖叫聲,然後在夜空中絢爛地綻放,驚豔美醉了。東風還未催開百花,卻先吹落了千樹萬樹的煙花星點。到處是燈的海洋,焰火的世界,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寫出了節日特有的喜慶和氣氛。

辛棄疾的一首詞,寫出了節日的熱鬧繁華,句句是經典,驚豔了千年

然後寫車馬、鼓樂、民間藝人們舞動魚燈、龍燈等景象,還特意選用美麗的詞藻,如“寶”、“雕”、“鳳”、“玉”等字,增加了元宵節的氣氛。好不熱鬧繁華,此景只應天上有呀!

下闋專門寫人。寫富貴人家的小姐、女眷們個個精心打扮,從頭美到腳,美麗妖嬈地綻放著。個個霧鬢雲鬟,頭上戴著亮麗的裝飾品,邊走邊談笑風生,風中飄散著她們的體香,迷死人了,令人的骨頭都酥軟了!

作者突然轉身,驚訝地發現,在黑暗的角落,靜靜地站著一個人。

原來花了這麼多的筆墨渲染,寫了這麼多絢麗的景象與繁華熱鬧,全是為了烘托這個寂寞之人,真是神來之筆。

發現那人的一瞬間,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結和昇華,是莫名的情感交集。

辛棄疾的一首詞,寫出了節日的熱鬧繁華,句句是經典,驚豔了千年

有人說,那個被人冷落在角落裡的人作者暗指自己。為何有如此一說?因為這首詞寫於公元1174年左右。當時強敵壓境,國勢日衰,但南宋統治階級卻沉湎於日日歌舞昇平中。作者報國無門,無路請纓,渴望朝廷能回頭來看自己一眼,並重用他。

或許這只是後人的猜測,也許作者並非此意,而是它意。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三句被王國維引用在《人間詞話》裡,稱之為成大事業者、大學問者的第三種境界。

這三句流傳至今則成了千古名句,並衍生出它意,現在一般用來表達理想中的戀人,苦苦追尋最終才發現。

作者的這首詞,後人評價很高,確實開篇就令人驚豔,結尾更是神來之筆,美醉了!

2020/3/20 星期五 完稿

辛棄疾的一首詞,寫出了節日的熱鬧繁華,句句是經典,驚豔了千年

作者簡介:納蘭唐兒、醉臥古典詩詞國學等筆名。多家校園雜誌寫手,作品被《意林》等文摘轉載。喜歡佛學、藝術,痴迷易經、文學,是靠古典詩詞與戲曲滋養的女子。作品系本人原創,歡迎收藏、留言、轉發(只限於本平臺)。若轉發別的平臺,請徵求我同意,並署我名字以及註明出處,否則以侵權起訴。請關注我,會常常更新古詩詞,與你們穿越回到唐風宋月去,一起品味唐韻詩腳與宋闋音律,然後狂醉三千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