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新人老是碰壁?避開這3種學生思維,你才能在職場遊刃有餘

前不久,公司接了一個新項目,為了讓新人快速成長,領導讓剛從學校畢業的麗娜也進入了項目學習,並給她分配了一些簡單對接的事情做。可誰知?安排下去的活一直得不到反饋,原本該麗娜去跟進的事項一樣也沒有落實,領導也沒有太多時間去溝通,叫我去了解情況,我詢問了麗娜原因後,麗娜委屈的說:“因為對公司業務不熟悉,看大家都很忙,也不敢打擾大家,所以,事情就一拖再拖” 。

可是,因為麗娜的拖延,最終導致整個項目無法形成閉環,甲方暫停了項目。以我看來,其實這就是典型的“學生思維”。

在職場中,“學生思維”其實也是一種思維習慣。是我們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最先產生的思維模式,而這種思維模式在我們的學生時代尤為突出。

打個比方,我們在學校的時候,每次考試之前我們都會好好複習,這樣上考場的時候才會覺得心中有底,可是到了職場上,這種思維就行不通了。

職場中,我們會臨時遇到很多問題需要我們立刻解決,這個時候,就不會給我們預留足夠的時間讓我們去準備,所以職場上,我們應該快速地將自己的學生思維轉變成職場思維。

學生思維和職場思維其實也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但是我們需要做的是,在進入職場以後,快速的去轉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只有這樣,你才能更好更快的融入到職場中。

我見過很多年輕人在進入職場之後,還是在用學生思維去思考問題,並且很難擺脫,因此在職場上處處碰壁。

那麼,學生思維具體都有哪些呢?今天我給大家列舉三個比較典型的學生思維,同時我會結合我自己多年的職場經驗,給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相信對於職場新人的成長一定會有所裨益。

職場新人老是碰壁?避開這3種學生思維,你才能在職場遊刃有餘

01、學生思維一:習慣了被動的接受知識,缺乏主動學習與溝通的習慣

在學校的時候我們習慣了按照老師的課程進度進行學習,被動地接受知識。會有老師盯著你,作業有沒有完成?習題有沒有聽懂?但在進入職場之後,不會有人去監督你,更不會有人像老師一樣不停地詢問你“有沒有學會如何開展工作啊?”

但其實在職場上,你的主動學習和主動溝通才是真正能幫你快速融入公司團隊的關鍵因素。主動學習及溝通能快速使你瞭解到同事的工作節奏,處理問題的方法等,方便你日後能跟上大家的工作速度。

拿我自己來說,我剛進入職場的時候就很被動,那個時候完全沒有主動學習和溝通的意識。我那個時候的狀態就跟咱們文章開頭那個叫麗娜的小女孩一樣,每天在公司很迷茫,不知道該幹嘛,看著其他同事好像都很忙的樣子,我也不好意思去打擾人家,就一直等著,看後面會不會有人給我安排點事情做。

可是等來的是領導的責備,因為領導認為是我沒有主動性,不夠專業甚至會考慮我到底適不適合這個崗位。那最終的結果,要麼就是被領導淘汰掉,要麼就像麗娜的例子一樣,給公司帶來了一定損失。

所以,如果我們不避開學生思維,不但會影響我們自己在職場中的發展,更嚴重的還會給公司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

職場新人老是碰壁?避開這3種學生思維,你才能在職場遊刃有餘

知道了這種學生思維的弊端,那麼我們具體應該怎麼做才不至於陷入這種思維困境呢?結合我多年的職場經驗,談談三點切實可行的建議:

  • 首先,做到主動反饋,不要讓領導來詢問;

領導安排的工作,我們在規定時間,無論是做完了還是沒有做完都要給領導一個反饋的信息,做完了,可以增加一些自己總結,比如說,這個事情完成了,覺得自己什麼地方做的比較好,哪裡還不夠好,做的過程中有沒有哪些環節是可以再優化下的?又或者自己在哪個環節還有不同的想法等等,這樣領導會覺得,你是一個會覆盤的人,從而對你刮目相看。

千萬不要,領導安排的事情,你都點頭答應,最後完成沒完成也不知道,還得領導自己來問你,你才說。要知道領導每天接收的信息量都很大,很難什麼事情都記得清楚。而且,你不主動反饋,領導也不清楚你是遇到什麼問題了,還是有其他原因沒有完成。因此,你需要主動給領導彙報與反饋自己的工作進度。

  • 其次,主動解決領導的問題,凡事比領導快一步;

《黃帝內經》中說:“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意思是說,一個好的醫生應該善治沒有發生的病。

我們工作中也是一樣,凡事要先考慮到領導的前面,這樣才能更好的體現我們的價值,而不是像“老黃牛”一樣,領導說一個事情,我們做一個事情,不說的,我們就不做。

前不久在一篇文章裡看到這樣的一個故事:說小張和小李同在一家公司,同事總經理秘書的工作,不同的是小張在公司已經3年了,小李卻是剛進公司不到半年。但是公司年終會議上,小李卻升職了,這讓小張心裡非常不憤,隔天就跑去找了總經理。

總經理倒是非常淡定說“這兩天有個考察團,要來我們公司考察,你先負責對接一下”

小張對接完,回來說“對接好了,考察團後天才能到” 總經理問“他們一共來幾個人啊?”小張先是楞了一下,說“你沒叫我問來幾個人啊?” 總經理笑了笑沒有說話,這時,小李推門進來,對總經理說“趙總,您剛讓我對接的考察團,這次一共會來5人,4男1女,考慮到距離的問題。

我已經幫他們在澳龍酒店訂了2個標間和1個單間,這樣不論是接機還是來我們公司都比較方便,接機的車輛,我也已經跟陳師傅安排好了,您看還有沒有其他事項?”

總經理默默地看著小張,小張瞬間明白了,他和小李之間的差距,什麼都沒說,默默走出了辦公室。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這個位總經理,你會升誰的職呢?所以,可見,凡事做到領導之前是多麼的重要。

職場新人老是碰壁?避開這3種學生思維,你才能在職場遊刃有餘

  • 最後,做到遇事先學會自己思考並獨立解決。

當我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們秉承的是“不恥下問”“不懂就問”這些思維在學生時代沒有什麼不對,但是到了職場上,我們又要怎樣轉變呢?試想一下,企業僱傭我們是為了什麼?自然是為了用我們的能力去解決企業的問題對吧?

所有企業的初衷都是希望員工能馬上上手進行工作,可能有的人會說,現在的企業都會有入職培訓啊,企業的入職培訓,其實是培訓公司的業務流程,因為每個公司的業務流程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這個肯定是要培訓的,但是處事的方式方法,相信沒有哪家公司會做培訓吧?

我有一個同學,在學校的時候就是學生會的成員,性格熱情活潑,進入職場後,就混的順風順水,比我們同屆畢業的同學,不知道好了多少,後來,同學聚會的時候,她就給我們分享了她的經驗:

(1)舉一反三:她也會去請教領導或者同事,但是不是什麼問題都去請教,而且每次請教的問題她都會去總結和反思,這次前輩處理問題的方法是什麼,思路是怎樣的,下次再遇到同類型的問題她就知道該如何去處理了。

(2)利用下班時間快速提升:職場界流行一句話叫“8小時之內求生存,8小時之外求發展”我的這位同學就是利用下班時間報了很多網課自己學習專業技能的。

(3)基礎問題自己解決:提問也是有講究的,太基礎的問題提出來,會讓別人覺得你很不專業,留下不好的印象,互聯網時代信息很發達,有很多途徑可以查詢到基礎問題的答案,所以,千萬別做伸手黨,遇到問題,自己先考慮一下,你要怎麼做,要學會自己主動思考。

職場新人老是碰壁?避開這3種學生思維,你才能在職場遊刃有餘

02、學生思維二:錯誤地以為認識的人都是人脈,不懂能夠實現價值交換的人才會是自己的人脈

在學校裡,人際關係是相對比較簡單的,大家相互認識,相互幫助,也不求回報,到了社會上,我們結識了不同行業的人,甚至結識了一些層次更高的人,企業老闆、行業大V等,這個時候,如果你覺得他們就是你的人脈資源,只要聯繫這些人,多少都能得到幫助,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我有個大學同學,畢業後去北京發展,去年年底同學聚會的時候,他也回來了,跟我們炫耀說在一次交流會議認識了互聯網頭部公司馬老闆的助理,我好奇地問他哪個馬老闆,他說就是企鵝公司的馬老闆!我問他“然後呢?”

他一臉驕傲的說,這就是人脈啊!年後打算跟他聯繫下,看能不能進入企鵝公司。前2天看他發朋友圈,說打算不換工作了,原來那個助理並沒有給他提供什麼實質性的幫助,他一樣要按流程參加面試,結果面試信息石沉大海。

不管是現實社會還是職場中,遵循的都是價值互換,不要幻想那些“點頭之交”會不求回報的幫助你。一段良好的人脈關係,是建立在各取所需的基礎上的,如果雙方提供的價值對各自重要且不可替代,那麼這段人脈關係才會非常牢固。

職場新人老是碰壁?避開這3種學生思維,你才能在職場遊刃有餘

那作為職場新人,你應該如何快速且高效地建立自己的人脈呢?我有這三點看法:

  • 提升自己的價值:就像上面講到的,既然現實社會遵循的是價值互換,那麼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價值,只有你的價值越高,未來才能互換到更有利的資源;
  • 維護自己的事緣人脈:事緣人脈是因共同工作或處理事務而產生的人脈關係。事緣人脈不僅僅侷限於工作中的同事、上司、下屬,比如一個單位或多家單位為完成一項任務或項目,短暫的共事經歷也能形成良好的人脈關係。
  • 重視自己的客緣人脈:客緣人脈是因工作中與各類客戶打交道而形成的人脈關係。比如廠家、供給商、零售商、加盟商、合作商、消費者等,在進行商務交易和往來的過程中,其實是互為顧客關係。

在我看來,“錯誤地以為認識的人都是人脈”這種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學生思維,因為職場小白剛走出校園,還是在誤以為同是一個班的同學就是自己的好朋友。殊不知,職場中即使是工位相鄰,如果你們不能夠給彼此帶來價值,其實對方也很難成為你的人脈資源。

職場新人老是碰壁?避開這3種學生思維,你才能在職場遊刃有餘

03、學生思維三:不懂得累積自己的勞動成果,不會主動展現自己的工作能力

很多畢業生都沒有整理自己作業的習慣,有的專業甚至連自己的畢業設計都找不到了,在進入職場後,往往也會忽略累積自己勞動成果的重要性,這樣的思維其實非常吃虧。

《奇葩說》第六季中,薛兆豐教授說過:

“工作的本質,即為自己的簡歷服務”

“不管公司能夠維持多久,陪著我們的這份簡歷會一直陪著我們。”

公司看簡歷其實看的不是你經歷多少,而看的是你的簡歷含金量有多少,而我們努力工作的過程,就是讓自己的簡歷逐漸豐富且含金量越來越高的過程。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經手的項目,都可以建立保存的文檔,把你負責的部分整理或者保存起來,養成良好的習慣,久而久之,即使未來你要換工作,再次面試的時候,也會成為你的一塊敲門磚。

去年10月份的時候,我面試過一個男孩,他是來公司應聘設計崗位的,之前也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過,但是跟他要之前的設計作品的時候他卻拿不出來,最後無法判斷他能否勝任,只能遺憾的婉拒了他。

上述的例子,充分的詮釋了不懂累積自己勞動成果的後果,這對我們職場人來說非常吃虧。以下3種方法,鎖定我們的勞動成果:

STEP1-建立項目文檔:給自己建立一個檔案庫,所有你經手的項目、活動、策劃或者是你負責的任何一項工作,只要能體現 你的價值,都可以保存在檔案庫裡,

STEP2-分門別類的儲存:將項目按照不同的步驟或者重要程度來區分,

STEP3-定期覆盤整理:定期整理自己的項目文檔是個非常重要的習慣,目的是為了能讓你再次覆盤總結,比如,你策劃了一場線下的活動,那麼在活動結束之後,要來總結一下,本次活動中,有沒有哪裡出現了問題;活動中有無亮點;又有哪些是待提高的等等。

在我看來,不懂得積累自己的勞動成果,恰恰是學生思維的弊端之一。而當代職場人想要在職場人立足,就需要避開這種誤區。我認為,學會將自己的工作簡歷上填上幾筆輝煌的印記,以後無論走到哪裡都可以遊刃有餘。

職場新人老是碰壁?避開這3種學生思維,你才能在職場遊刃有餘

寫在最後:

相信,每個剛踏入職場的年輕人都曾滿懷憧憬、充滿熱情,希望可以奮鬥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職場新人應當快速完成身份轉變並且快速融入到職場的工作環境中去,快速將自己的“學生思維”轉化成“職場思維”,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找到自己職場中的角色定位。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