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成立的藝術見證”在這裡誕生

來自:前線客戶端

“共和國成立的藝術見證”在這裡誕生

1950年,在大雅寶衚衕甲2號慶祝齊白石九十歲壽宴時合影

大雅寶衚衕位於東城區金寶街附近,東起建國門北大街,西至春松衚衕。大雅寶衚衕甲2號院就坐落在這裡。

甲2號院曾是個三進的四合院,共有房屋二十多間。1946年,徐悲鴻接管北平國立藝專時,教職工宿舍便選在了這裡。1950年,北平國立藝專改名為中央美術學院,這裡改為美院的家屬院。

“共和國成立的藝術見證”在這裡誕生

董希文

1946年8月,經好友推薦,董希文結識了北平藝專校長徐悲鴻。很快,董希文便受邀擔任北平藝專講師、副教授。這一年,董希文一家也搬進了大雅寶衚衕甲2號,一住就是20多年。

北平解放後,組織上交給董希文一項重要任務:要求他用最短的時間完成毛主席等5位國家領導人的畫像工作。在不足一週的時間裡,他帶領藝專的師生夜以繼日地工作,在規定時間內順利完成。1949年2月12日,這一天是慶祝北平和平解放大會召開的日子。董希文主筆的毛主席畫像,第一次懸掛在了天安門城樓上。5個月後,董希文又完成了為紀念“七七”抗戰十二週年大會創作毛主席畫像的任務。

“共和國成立的藝術見證”在這裡誕生

1951年,董希文在大雅寶期間創作油畫《抗美援朝》

由於董希文出色的工作,他受邀參加了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站在歡呼的人群中,他興奮地用筆勾勒下開國大典的景象,並讓他產生了創作開國大典畫作的強烈願望。3年後,這個特殊的重任就恰恰落在他的肩上。

1952年,中國革命博物館按照中央部署,委託中央美術學院組織完成一幅巨型油畫《開國大典》。美院領導經過慎重研究後認為,董希文幾次為領袖畫像,並參加過開國大典,由他執筆當之無愧。

當時只有37歲的董希文接受了挑戰。把紅燈籠吊在屋頂上臨摹;去故宮觀看漢白玉欄杆的形態;找著名建築學專家梁思成了解天安門的結構;用木屑細沙攪在畫地毯的顏料中,還原地毯真實的感覺……工作雖然在緊張進行著,但小屋光線不足和院裡各家孩子們的喧鬧極大影響了他的創作。於是董希文將畫室移到了距離大雅寶衚衕不遠的西總布衚衕74號姐姐家的二層小樓裡。沒有了外界干擾的董希文,24小時連軸轉,實在熬不住了就在椅子上打個盹。

“共和國成立的藝術見證”在這裡誕生

《開國大典》1952年版本

經過近兩個多月的奮戰,一幅長4米、寬2.33米,史詩般的作品《開國大典》終於創作完成。這幅將西方油畫和敦煌壁畫的技巧相互融合,創造了中國風格油畫先河的作品一亮相立即引起轟動,得到藝術界高度評價。毛主席看到這幅畫後稱讚說:“是大國,是中國”“我們的畫拿到國際上去,別人是比不了我們的,因為我們有獨特的民族形式。”

1953年9月27日,《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登了油畫《開國大典》,這幅畫由此成為20世紀50年代一幅家喻戶曉的作品,被譽為“共和國成立的藝術見證”。今天,《開國大典》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