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雨”词,用三场雨,写尽人生三个阶段

现代人被高速前进的时代巨轮裹挟,心灵好像变得越发粗粝,感性思维在退化,功利思想在社会蔓延。成人们终日蝇营狗苟,焦虑,卑琐甚至变态。

曾几何时,孩子们还在仰望星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等诗句脱口而出,而如今的孩子似乎内心缺乏灵性,只顾着玩手机,打游戏,疲于应付考试,对世界已不再有诗意的敏感。灿烂辉煌的中华古典文化继承者将在何处?令人忧思不已。

现代人最大的问题是内心不再怀有诗意的敏感!

所以现代人写的诗词往往缺乏质感,没有故事,没有人生,没有真诚的情感,唯有空洞的呻吟!

这首“雨”词,用三场雨,写尽人生三个阶段

而回望遥远的1267年,元灭南宋。宋元之际的词人,经历了这一沧桑变故,其国破之痛、家亡之恨,都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来。

其中,蒋捷是颇有代表性的作家。蒋捷用词作来抒发黍离之悲、铜驼荆棘之感,表现悲欢离合的个人遭遇,他的《虞美人·听雨》便是这一时期创作中的代表作。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雨”词,用三场雨,写尽人生三个阶段

一个人经历再怎么丰富,但如果没有诗意的敏感是无法用“听雨”写出这种涵盖人生三个阶段的作品的,蒋捷用寥寥数行字就把人生心境写得如此通透,令人赞叹不已。

人一生的悲欢离合,被蒋捷写尽在雨中:

少年,不识愁滋味,意气风发,总有用不完的力气,对人生也没有太明确的想法,天真放肆。红烛熠熠,昏黄烛光洒在纱幔上,少年在歌楼上听雨。灯红酒绿处,轻歌曼舞,少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那时候,人生多么轻盈惬意,没有难熬的苦痛,也没有尔虞我诈,雨对当年的听雨者而言是那么空洞,缺乏意义。

壮年,生活的苦难已经找上了自己。独在异乡,坐在一艘小船内,大江辽阔,小船像一叶浮萍,渺小不堪。阴云密布,紧压江面,西风怒号,一个人羁旅天涯,就像失群的孤雁一般默默品味着孤独。当初的少年早已远去,如今身心不再轻盈,终日为家国之事殚精竭虑。所听到每一滴撞击江面的雨声都是苦闷,惆怅和落寞。

暮年,两鬓斑白,坐在僧庐下,细雨点点。这时候,已历遍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宠辱之境皆为过往,听雨心境变得澄明。所以,就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蒋捷用他诗意的敏感,把人生三个阶段的不同心境写进雨声。

第一个少年阶段是“待世”阶段,少年尚未进入社会,还不知道“成长是人生必经的一场溃烂”,天真畅快;

第二个壮年阶段是“入世”阶段,诸事烦扰,心常有戚戚然;

第三个阶段是“出世”阶段,经历了人生的撕裂——愈合——再撕裂,已经到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的境界,看透人生世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首“雨”词,用三场雨,写尽人生三个阶段

我们现代人在总体的人生阶段上和古人相比并没有多大差别,都会经历少年、壮年和暮年,但还有多少人有诗意的敏感,能用“听雨”写出人生况味?这种诗意的敏感是一种对无限的渴求,是将自我与外物建立联结感,并透过庸常琐事寻找诗意,真诚的抒发出自己的情感。

现代文明,循环往复的机械性工作和娱乐至死的生活方式让人们的内心变得麻木,透支了大家对于生活的想象。诗意的敏感已茫茫无处寻,听雨者在何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