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創業者的痛:曾屢次創下商業奇蹟,卻總是守不住基業

草根崛起的故事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經久不衰。究其原因,大多數人的出身都很普通,沒有父輩們留下的財富的人脈,所以才對草根崛起有著非同一般的認同感。


草根創業者的痛:曾屢次創下商業奇蹟,卻總是守不住基業


如今流行的草根故事,大多數主角都算不上真正的草根。如今還活躍著的商業大佬裡,稱得上草根的大概也就劉強東了吧,其他商業大佬至少也是小資家庭出身。那些在上個世紀就有條件出國的人,先天條件就好過九成九的國人,說是草根未免太勉強了。


成為商業大佬的草根為什麼那麼少?這裡面的原因有很多,今天我們就用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舉證。


說起李興平,很多人可能一時之間想不起來,但若說起hao123創始人,恐怕很多人都會恍然大悟:原來是他啊。如今的李興平是4399小遊戲的副總經理,是一個成功人士,卻算不上商業大佬,很少有關於他的新聞,偶爾出現也只是停留在hao123時期。


把時間往前推十幾年,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在世紀初那幾年,李興平絕對是國內互聯網炙手可熱的人物,站在金字塔頂尖的存在。不客氣的說,作為hao123創始人的李興平有著左右國內互聯網格局的力量。


李興平是真正的草根,父母都是農民,自己初中就輟學當了網管,hao123正是在他當網管期間搭建起來的。hao123的成功不必贅述,早早就是國內最大的網址站,李興平靠著它賺了不少廣告費,03年的時候月流水就達到80多萬了。


可惜李興平並沒有守住這份基業,04年把網站賣給了百度,收穫了一千多萬和若干百度股份。錢是賺到了,但是李興平開心嗎?不,他曾不止一次表示過遺憾,畢竟那是他的心血。


草根創業者的痛:曾屢次創下商業奇蹟,卻總是守不住基業


李興平為什麼要賣了網站?那時候的他並不缺錢,可他還是賣掉了。他在99年創建了hao123,直到04年賣掉時還是他一個人在管理。不懂得花錢,或者說不懂得建立團隊,大概是他難以為繼最大的原因吧,這也是很多草根創業者最大的難題。


成長環境帶來的眼界和格局也是一個原因。在賣掉hao123之前,谷歌曾經派人接觸李興平,希望投資或者收購。可惜李興平不懂談判,谷歌的投資人覺得跟他談很累,轉而投資了265網(創始人蔡文勝)。那時的265只是跟風者,跟hao123比只是個弟弟。07年,265網正式賣給谷歌,據傳賣了2000萬美元。


對比李興平和蔡文勝,會發現李興平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生意人,哪怕賺了很多錢,思維還是草根階層的思維。而蔡文勝這個合格的生意人,雖然只是模仿者,卻不止一次想吞了李興平的網站。


蔡文勝曾想收購hao123,可惜晚了一步,後來乾脆就把李興平整個人“招安”了,順帶著還有李興平創建的4399小遊戲。其實這也跟李興平的自我認知有關,他意識到了蔡文勝身上有他欠缺的東西。


4399同樣是李興平的心血,也是一個傳奇,但是被“招安”之後自然也不姓李了。雖然兩人各取所需,但李興平沒能守住基業也是事實。哪怕後來蔡文勝把精力放在美圖秀秀上,李興平也沒能奪回控制權。


草根創業者的痛:曾屢次創下商業奇蹟,卻總是守不住基業


現在的4399董事長是駱海堅,而李興平這個創始人卻只是副總經理。兩人是同時到蔡文勝手下做事的,初始股份都一樣,結果駱海堅的話語權越來越大,最後反客為主成了實際控制人。我們不知道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多少事情,但是結果卻是顯而易見的。


都說時勢造英雄,李興平無疑是那個時代的寵兒,本有機會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商業大佬。可惜草根出身的他有太多先天不足,錯失了許多機會,使得他的成長大打折扣。這就是草根的痛吧,先天的不足總要用後天的血淚去彌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