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如何做出靠譜的決策?

创业者,如何做出靠谱的决策?

所有的人每時每刻都要做出各種決策,決策有大有小,有輕有重,而一旦身為創業者,每一個決策似乎在不經意間變得更加重要起來,這一方面是因為身份變了,責任也就變了;還有一方面就是,創業初期幾乎每一個決策都左右著團隊的發展與路線,雖然創業初期團隊規模一般都較小,柔性較大可以隨機應變的能力也較強,但也正是因為初創團隊基底較薄,容錯率便大大降低了。正所謂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有時一步錯便是,步步錯。

所以這時候創業者做出靠譜的決策便顯得至關重要了。我們要做決策,首先要了解做決策的兩個基本知識。

一、做決策的兩個基本知識

1.結果比理由更重要

好的決策一定結果導向型的,依據理由做出的決策往往是不靠譜的,因為理由往往是為自己的行動找的合理化藉口。但是我們往往都會為自己的行動找理由,並不是有了理由才行動。所以為了讓自己不要被自己的理由“欺騙”,在決策之前一定要確定好“目標”——就是最後想要的結果。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決策目標與現實期望目標想背離的現象。

所以,做決策的依據,應該不是理由而是結果。理由再充分,也不一定能作為行動的依據。

2.將選項換算成價值

每一位經濟學家,都可以將所以的人員活動,資源配置換算成成等值的經濟數目,這看似一過程十分的高大上,但實際上做到這一點很簡單,只要你是一個真正意義上“愛錢的人”那麼,你會清楚意識到公司的一舉一動其中都包含著金錢的流動,當你眼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金錢的流向和流量時,在做任何的決策時就可以清楚知道,這個決策帶來的費用和收益,權衡利弊之後一個明確的答案就會擺在面前,這時候還會糾結什麼?

所以,對不同的決策進行對比判斷時,可以換算成價值來進行投入與收益的比較。 在瞭解了這兩個基本的決策技巧後,我們一定要注意下面的兩個決策事項。

二、兩個做決策時的注意事項

1.不要忘記考慮“機會成本”

在決策中要根據16倍法則來判斷不同決策的重要性差別,要對影響大的決策花更多的精力,而不是在所有的決策上花一樣的時間。

很多時候,決策者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某一件事上,這時候就應該思考,在這段時間內是否還有更為重要且“真正重要”的事情需要去解決。像這種忽略“機會成本”的問題,往往會出現在“強迫症”決策者身上,往往為了追求“完美”而錯過了更多的機會——等到產品完美的時候,被你鄙視的競爭者的“殘次品”已經搶佔了市場。

所以,當在一個決策上投入太多的時候,不要忘記考慮“機會成本”。

2.不要對“沉沒成本”耿耿於懷

沉沒成本,指過去的決策所產生的、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所改變的成本。我們要像經濟學家一樣,不去考慮已經不能改變的沉沒成本,而是面向未來思考,看清楚什麼才是真正值得去做的事情。

很多時候大家都會糾結於,“這件事已經投入這麼多時間了,放棄太可惜了”、“都已經花錢了,不堅持下來太虧了”。基於這種想法,很多人明知道手裡的項目或者投資已經是必坑無疑了,還在努力說服自己要堅持,最後血本無歸。這種現象很大一部分是太過在意“沉沒成本”。這時候我們應該擺正態度——損失已經是現實,不要再為這部分已經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損失更多。

所以,不要對“沉沒成本”耿耿於懷。

在瞭解了這兩個基本的決策注意事項之後,我們便可以談一談,如何做出高質量的決策,因為如果說決策的正確與否決定了團隊生存與毀滅,那麼決策質量的高低便決定團隊在市場競爭中的成敗與否。其中套路有三:

三、做出高質量決策的思考方法

1.尋找第三條路

尋找第三條路,很多的決策都會面臨各種的“此路不通”的窘境,當經過真正的深入思考和利弊分析之後,有時候“曲線救國”未嘗不失為一劑良策。正如同當大家都在一個市場“搶電梯”時候,不妨看一看周圍有沒有“樓梯”雖然比較辛苦,但往往可以比對手更快的達成目標,因為在市場盈利渠道帶寬飽和的時候,這時候不論你有多“強壯”都得“排隊”;這時候一些看似曲折的“第三條路”便是無人問津的“普通公路”。想一想,一路通暢的“普通公路”總比瘋狂堵車的“高速公路”好太多了,並且沿途的風景也往往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以,除了現有選擇之外,主動積極地創造其他更好的選擇方案。

2.十六倍法則

好的決策所帶來的收益,可能是一般的決策的16倍。16倍法則告訴我們必須要從事情的重要方面著手,思考做哪些事情是能夠產生最大收益的,用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收益,是一個好決策的標準。

這個法則告訴我們,一個好的決策帶來的收益,往往值得你去付出2倍、3倍的時間去思考。而一定要注意的是,在決策中要根據16倍法則來判斷不同決策的重要性差別,要對影響大的決策花更多的精力,而不是在所有的決策上花一樣的時間。

所以,好的高質量的決策往往解決的是那些“真正重要的問題”,一位靠譜的決策者一定要專注於那些“真正重要的問題”。

3.用臨界值法

比較不同選擇方案,可以通過計算臨界值來分析,即假設不同的選擇實現同樣的效果時,各自的代價是多少。

這是個方法簡單粗暴,因為,人們往往對最好和最壞的結果更為敏感,而對中間紛繁複雜的各種結果表現出各種“無感”。所以這時候,只要確定“最壞”的結果可以承受,“最好”的結果收益值得,這時候只要向著“最好”努力就好了。畢竟,權衡利弊之後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四、最後

決策的制定,一定要誠實有道德。不道德的決策,雖然能獲利,但每做一次就損失一次信任,會導致未來的選擇越來越少。

正如巴菲特老爺子的話:“學會正確的取捨事關重要,但不要為了任何事情捨棄你的名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