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岳飛後人,四處平叛維護穩定,卻差點因戰爭失利被皇帝斬首

前言

《雍正王朝》作為一部熱播劇,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們許多人普及了康熙後期與雍正執政期間的一些歷史,也刻畫了一些有血有肉的鮮活角色,這其中對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一群人手持棍棒追趕著一頭嗷嗷叫的豬滿院子跑,因為年大將軍喜歡吃那一口豬受驚後的瘦肉,還有剝得只剩下菜心的“大白菜”。

年大將軍在西北征戰時的副手是一名叫做嶽鍾琪的將軍,在年羹堯被雍正皇帝召回北京下獄的時候代領大將軍職權,同樣也是一位漢人將軍,在清朝中前期也算是很不容易的地位了。年大將軍的結局我們都知道,因為跋扈被皇帝賜死;但這位嶽大將軍一生小心謹慎且戰功赫赫,卻也差點被砍了頭,這又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瞭解下這位岳飛的後人——嶽鍾琪的生平。

他是岳飛後人,四處平叛維護穩定,卻差點因戰爭失利被皇帝斬首


一、乃父嶽升龍風範

嶽鍾琪是一位典型的官二代,他的父親嶽升龍是一位很有政治頭腦的軍人,吳三桂兵鋒正盛的時候,他的上司作為官軍卻意圖投降,嶽升龍在得到消息後果斷告發,隨後又帶人把上司做掉了,積累了一筆不小的政治資本,兩年後便升任天津總兵

又二十年,康熙三十五年的時候,康熙皇帝親征噶爾丹,嶽升龍隨軍立功後,擢四川提督,舉家前去赴任,這其中便有我們今天的主角嶽鍾琪,時年僅十歲。

他是岳飛後人,四處平叛維護穩定,卻差點因戰爭失利被皇帝斬首


二、年輕的嶽鍾琪

據說嶽鍾琪小的時候便對行軍打仗的遊戲頗為在行,玩伴們都不如他,從父親的履歷推算,嶽鍾琪也算是出生在行伍之中,這種喜好也算耳濡目染的必然反映,從他後來的戰績看,彷彿他就是一位天生的將軍。

嶽鍾琪26歲以前的生活可謂是一帆風順,16歲結婚;18歲時長子嶽浚(濬)出生;此處有乃祖遺風;24歲時捐官得了個候補知府;25歲時隨父親一同入川籍(原籍甘肅臨洮),落戶金堂;如果歷史給嶽鍾琪一次選擇的機會,不知道他是否還依然選擇騎著馬兒去征戰沙場。

他是岳飛後人,四處平叛維護穩定,卻差點因戰爭失利被皇帝斬首


嶽鍾琪26歲這一年,即康熙五十年,由於準噶爾汗國屢屢侵擾邊境,邊境摩擦不斷,嶽鍾琪聞訊便毅然請求將捐官改作武職,成為了松潘鎮中軍遊擊(從三品),從此人生的走向便與知府之路截然不同了。

嶽鍾琪26歲至47歲的人生經歷甚至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不是正在打仗,就是在行軍的路上,馳騁於西藏青海之間平定叛亂,36歲時便升任四川提督(其父嶽升龍退休前的職位)。

三、戎馬生涯與坎坷仕途

雍正元年,逢著皇帝交替的間隙,青海蒙古族和碩特部臺吉羅卜藏丹津聚集了十餘萬人造反,雍正皇帝遂派川陝總督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四川提督嶽鍾琪為徵西副將軍,於這年十一月領兵西征,憑著嶽鍾琪的計策,只用了不到半年時間,來年四月便平定了叛亂,雍正皇帝大喜,封嶽鍾琪

太子太保,三等威信公,授兼甘肅提督。又親自在金扇上題七言律詩一首,賜給此戰的頭號功臣嶽鍾琪。

雍正三年(1725年)春,年羹堯因九十二款大罪賜死天牢。七月,嶽鍾琪接任川陝總督。此時,嶽鍾琪官至總督,封三等公爵,手握川陝甘三省兵權,這一刻大概是嶽鍾琪的一生中最耀眼的時刻,然而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他是岳飛後人,四處平叛維護穩定,卻差點因戰爭失利被皇帝斬首


時間轉到雍正五年,這一年的一天,街上突然出現了一個蓬頭垢面破衣爛衫之人光著腳狂奔,邊跑邊喊:嶽鍾琪要造反了!!官府捕獲此人後審訊得知此人是瘋子,對於瘋子的胡話也不能無視之,嶽鍾琪連忙寫奏摺給雍正皇帝表示忠心不二,雍正皇帝對於這封奏摺上的批註也是密密麻麻,著力安撫這位邊疆大員,這件事情才告一段落。

誰知一波剛平,一波又起,轉過年來,雍正年間一位著名的秀才開始出現在了歷史舞臺上,這位秀才名叫“曾靜”,也是一位很傳奇的人物,改日也要研究這位人物。這位曾靜秀才致力於反清復明大業,在這年寫信給嶽鍾琪,想說服這位嶽將軍的後人舉起大旗驅除金人後裔滿清,為宋明兩朝復仇,嶽鍾琪也並非是只知打仗的莽夫,且深得父親親傳,知曉如何做選擇,便假意同意,遂將曾靜一夥一網打盡。

這件事過後,雍正皇帝加封嶽鍾琪為寧遠大將軍,但是我們仔細一想就應該知道,哪個皇帝在這種時刻還能不生出猜忌之心呢?更何況這又是位漢人將軍,你說答應是違心的,但是人心隔肚皮,誰能確保這不是事情暴露了然後脫罪的辦法呢?

雍正七年二月,嶽鍾琪生命中的剋星出現了,科爾沁、喀爾喀草原上的噶爾丹策零造反了,雍正皇帝命黑龍江將軍傅爾丹統帥滿蒙軍隊組成北路大軍川陝總督嶽鍾琪統帥陝甘漢軍組成西路大軍,兩路並進討伐叛軍。

他是岳飛後人,四處平叛維護穩定,卻差點因戰爭失利被皇帝斬首


但這次這位噶爾丹策零顯然是讀過幾本書的,他一面調兵遣將做好準備,一面派人向雍正皇帝請降,雍正皇帝便命傅爾丹和嶽鍾琪兩位元帥進京商議軍務,誰知這二人剛走,得到消息的噶爾丹策零立馬帶兵突襲了西路大軍的糧草輜重所在地,清軍損失慘重。等到嶽鍾琪急急忙忙趕回戰場,已經是第二年的二月了。噶爾丹放出假消息說自己要親率十萬大軍去攻打吐魯番,嶽鍾琪聞訊後便帶西路大軍浩浩蕩蕩向吐魯番殺去,誰知噶爾丹只派了一小部分兵力與西路大軍周旋,自己親率主力把北路大軍包了餃子,六萬清軍精銳只有兩千多逃出

雖然嶽鍾琪在北路大軍陷入重圍後立馬採取圍魏救趙之計,佔領了叛軍首府烏魯木齊,但噶爾丹策零卻再也不與他決戰,頻頻騷擾清軍補給線。

四、“卸磨殺驢”

這場戰爭直拖到了雍正十年十月,已經打了三年多仍然沒有最終結果,此時的雍正皇帝也越來越不滿,又逢鄂爾泰彈劾嶽鍾琪的奏章送到雍正面前,雍正一紙詔書削去了嶽鍾琪的公爵位和太子太保,降為三等候,隨後又讓其進京“商辦軍務”。

他是岳飛後人,四處平叛維護穩定,卻差點因戰爭失利被皇帝斬首


嶽鍾琪這一路回京與年羹堯可謂是殊途同歸,他剛到京城,便被下了兵部大獄,等判決一直等到了兩年後的雍正十二年十月,判決居然是“斬決”,幸運的是雍正皇帝這時候又發了善心,把“斬決”改為“斬監候”(死刑緩期不定期執行),

並罰銀七十萬兩(果然有抄家皇帝本色)。嶽鍾琪便開始了隨機等死的生活。

隔年八月,雍正皇帝駕崩,乾隆皇帝登基,乾隆二年,嶽鍾琪和傅爾丹,這兩位當年的威風凜凜西路統帥與北路統帥終於被釋放。其中嶽鍾琪被貶為庶人,回到成都開始了餵雞養鴨讀佛經的生活,這年嶽鍾琪五十二歲,從手握三省兵權的地方大員,公爵身份一路而下,成為庶民。

他是岳飛後人,四處平叛維護穩定,卻差點因戰爭失利被皇帝斬首


五、重新起用,戰鬥到最後一刻

十一年後的乾隆十三年,因為大小金川的叛亂遲遲不能撲滅,乾隆皇帝想起了這位前朝名將,遂重新起用這位老將,這位老將大概是依然懷念馳騁疆場的自由,重新披掛遠赴邊疆,並且順利平定戰亂,又開始在乾隆朝奉獻餘熱。

64歲時出征西藏,68歲時出征重慶,回軍途中溘然長逝,乾隆帝賜諡“襄勤”。

有清一代,嶽鍾琪是漢人中拜為大將軍,連滿族士卒也聽命於他的個例。在平定青海叛亂中立功顯著,使得72萬平方公里的青海全部隸屬清朝;帶兵突襲西藏,穩定了123萬平方公里的西藏版圖;重新起用後又帶兵擊敗大小金川叛亂,穩固了新疆局勢,嶽鍾琪的足跡跨越了中國西部的大部分省份,更像是一位國家級的“救火隊長”。

乾隆皇帝把他列為五功臣之一,並稱贊其為“三朝武臣巨擘”。作為岳飛的第二十一代孫,嶽鍾琪在自己的一生中都在四處平叛,維護著國家安定,雖與其祖方向不同,但在今天我們官方的立場上,嶽鍾琪無疑更稱得上是一位傑出的

民族英雄,功勞甚至超越乃祖

他是岳飛後人,四處平叛維護穩定,卻差點因戰爭失利被皇帝斬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