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商譽暴雷之後,湯臣倍健利空出盡了嗎?

小福利,發送“321”獲取為您定製的財務日曆

重磅!商誉暴雷之后,汤臣倍健利空出尽了吗?

收聽文章音頻

有一位網名叫“娜娜的夢想19880918”的朋友在微博回答中提問:馬總,晚上好!~麻煩您分析一下湯臣倍健,謝謝!

您好!下面應您的要求,對湯成倍健的財報進行分析。(注:本期指的是2019年)

大白馬也暴雷,令數萬投資者猝不及防。湯成倍健一直是很多投資者眼中的大白馬,2010年上市以來,營業收入持續保持較高增速,淨資產收益率也不錯。但是2019年度卻交了一份虧損的財務報告,實現歸屬淨利潤-3.56億元,屬於上市以來的首個虧損。而2018年該公司還賺了10億元利潤。

好端端的怎麼就暴雷了呢?

公司披露,2019年度虧損主要系澳大利亞子公司Life-SpaceGroupPtyLtd(以下簡稱LSG)業績未達成預期,計提了大額商譽、無形資產等資產減值準備所致。

但我們看報表,湯臣倍健的商譽是2018年度才剛剛產生的,又是一年的時間就暴雷了?(之所以說“又”,是因為上一篇文章分析的天齊鋰業也是一年多的時間商譽暴雷)。

這讓我對商譽的形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要深入查探裡面是否有什麼貓膩。

先來看看商譽是如何形成的:2018年8月30日,湯臣倍健以支付現金方式購買LSG公司100%股權,耗資約35億元,形成商譽21.66億元。LSG是一家以益生菌健康食品為主營業務的澳大利亞非上市公司。

再來看看商譽減值的原因:根據《關於計提2019年年度資產減值準備的公告》,公司解釋稱“受《電子商務法》實施影響,2019年LSG在澳洲市場的業績未達成預期”。

經過一番追根溯源,我發現這裡有2個疑點:

1.精準“巧合”的購買時間。

湯臣倍健反覆強調,是《電子商務法》的公佈實施,導致LSG公司業績不如預期。LSG收入結構中的代購佔比較重,而該法為代購設置了了多項新規,比如代購必須註冊為經營實體且須依法納稅、代購必須為售賣的產品或服務對消費者生命及健康的影響負責等,從而衝擊了LSG公司業績。

但湯臣倍健管理層真的無法預知《電子商務法》可能帶來的衝擊嗎?《電子商務法》的表決通過為2018年8月31日。而湯臣倍健支付現金購買LSG公司100%股權的交割日期在2018年8月30日,在《電子商務法》公佈的前一天完成交割,如此精準的時間,是真的巧合?還是設計的巧合?

事實上,這個理由是經不住推敲的。《電子商務法》在2013年就啟動了立法程序,2017年初還向社會公開徵求了意見。湯臣倍健管理層此前會不知道電商法內容嗎?會不知道電商法的實施可能給LSG公司業績帶來的衝擊嗎?此為疑點之一。

2.高估值,卻沒有業績對賭協議。

根據資產評估報告,LSG公司100%股權評估基準日為2017年12月31日。LSG公司2017年度的淨資產僅有1.01億元,而評估價值卻高達35.62億元,如果按市淨率PB計算的話,PB高達35倍。

一般認為,超過10倍的PB就非常高了。A股上市公司恆生電子作為典型的輕資產公司,PB也不過18倍。退一步講,即使說LSG作為一個輕資產公司,用PB估值不合適,那我們來看下市盈率PE的倍數。2017年,LSG公司的淨利潤為6337.19萬元,由此計算出的PE也高達56倍,而彼時湯臣倍健本身的市盈率也不過30倍左右。

可見,湯臣倍健併購LSG公司是花了很大代價的。既然花這麼大的代價,那麼為了以後的利潤有個保障,按照併購慣例,為廣大股東利益著想也應該有個業績對賭協議,但是湯臣倍健對LSG公司沒有業績對賭要求。35億元的併購耗資,佔併購前2017年度總資產的57.24%。這麼重大的併購投資活動,湯臣倍健就如此草率嗎?此為疑點二。

那麼上市公司通常是如何通過商譽進行財務操縱的?

商譽是一個新型的、更為隱蔽的財務操縱科目,且往往都披上合法的外衣,審計師也不好核查。因為在併購交易中,一家公司到底值多少錢,需要依賴很多對未來的主觀判斷,即使B賬面價值1億元,A願意花35億元去買,一個願買,一個願賣,雙方樂意,誰都不好說什麼。

但是,A可以表面上把B的未來描述的很好很夢幻,把估值堆的高高的,支付給高倍價錢,然後A和B私底下再籤個秘密協議,讓A將超過實際估值那部分的錢再轉還到A控制的銀行賬戶上。上市公司的錢就這樣被合法的套出來了。

套出來的錢可以幹嘛?可以用來購買自己公司的產品,虛增收入,甚至據為已有,一個財務造假流程就這樣完成。當然也可以自己拿來買車買房買遊艇。那高估的商譽怎麼辦?就像湯臣倍健一樣,可以借行情不好的年份,大幅計提減值準備,讓賬面上的這筆資產消失於無形,套現的事就穩穩的永遠不會被發現了。

關於LSG公司,這裡還想提醒幾點:

1.別隻盯著商譽,不要忘了無形資產。湯臣倍健收購LSG公司耗資約35億元。2018年度資產負債表的商譽餘額為21.66億元,還有10多億元去哪了呢?我們對比2018年度和2017年度的財務報表,發現2018年無形資產15.63億元,而2017年度只有1.84億元,沒錯,10多億元的合併差額就藏在無形資產裡了

根據2018年年報,合併LSG除了形成21.66億元的商譽之外,還形成了14.14億元的無形資產。而這個無形資產既不是專利,也不是軟件,而是確認的商標品牌及客戶關係,其中商標品牌10.77億元,客戶關係3.37億元,合計14.14億元,佔2018年度無形資產總額15.63億元的90.46%,也即該公司超9成的無形資產也是因合併LSG形成的。

2019年度湯臣倍健除了計提10億元的商譽減值準備外,還計提了5.62億元的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兩者合計15.62億元,也即35億元左右的併購,已經被計提近一半了。想想這只是一年左右時間發生的事情,可見商譽魔頭的威力。2019年度末,湯臣倍健資產負債表上還躺著11.84億元的商譽,以及8.68億元的無形資產,兩者合計20.52億元,佔總資產比例為24.63%,比例還是很高的,還是要繼續小心減值風險。

2. 2019年度LSG的營業收入到底下滑了沒有?2019年度報披露,2019年度“LSG實現營業收入4.58億元,而其2018年並表營業收入2.73億元”。猛一看,LSG的收入不是增長很快嗎?怎麼還要減值呢。關鍵出在“並表”兩個字上,湯臣倍健對LSG公司的並表時間是2018年8月30日,也就是2018年9月至12月的收入才體現在合併報表中。

根據公告,LSG公司2018年全年的營業總收入是7.19億元,這麼算下來,2019年度LSG的營業收入同比下滑36.3%,下滑速度還是非常快的,因此我們更需要警惕剩餘20多億元和LSG公司相關的商譽和無形資產。如果LSG未來的業績繼續下滑,仍面臨大額減值風險。

那麼,湯臣倍健除了LSG公司的商譽和無形資產之外,還有沒有其他風險?有。

1.銷售費用的邊際效益在遞減。近年來,湯臣倍健保持了較高的費用投入,2017年和2018年的銷售費用同比增速分別為52.35%、31.52%,由此也使得營業收入節節攀升,費用推動收入增長明顯。本年度銷售費用同比增速28.93%,仍保持較大強度投入,但是營業收入僅增長了20.94%。銷售費用投入的邊際效益有遞減趨勢,未來能否好轉還有待時間檢驗。如果費用投入大,但是收入不見增長,那麼淨利潤水平馬上就會下來。

2.營業收入增速放緩。本年度實現營業收入增速20.94%,與2018年度39.86%的收入增速相比,下降較多。同時,本年度毛利率65.78%,而2017年和2018年分別為67.08%、67.66%,毛利率有所下滑。本年度存貨週轉天數141.34天,而2017年和2018年分別為133.82天、139.91天,存貨週轉天數小幅上升。因此,從以上財務指標判斷,湯臣倍健的產品可能存在銷售放緩的風險。

3.股權激勵方案中透露出利潤可能下降的風險。2019年,公司發佈股權激勵方案,其中一個細節耐人尋味:業績考核條件僅限定營業收入增長率,並沒有增加利潤指標。我認為,這說明公司管理層認為未來行業競爭會非常激烈,或者商譽存在再次減值的可能,導致利潤難以預測,因此,只考核營業收入指標。

上面主要談了湯臣倍健的風險,其實它的亮點也是不少的,總的來看,湯臣倍健還是一個不錯的公司。大夥現在可以看下其亮點:

1.盈利質量近幾年一直維持較高水平。收入和利潤的“含金量”可以分別用財務指標收現比(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營業收入)和淨現比(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歸母淨利潤)來表示。從行業規律看,收現比大於1.13,淨現比大於1.33時屬於表現優秀。

公司本期收現比=1.16,也就是一元收入實際收到現金1.16元。拉長時間看,2016-2018年,公司收現比分別是1.17、1.14、1.17,各年均維持在較高水平,說明公司銷售回款的質量不錯。

考慮到公司本期資產減值損失金額較大,但其並不發生現金活動,將其從利潤中剔除,可以更真實的反映公司淨利潤的現金含量。公司本期淨現比=1.47,也就是一元淨利潤實際流入1.47元現金。拉長時間看,公司自2016年以來,淨現比在1.25-1.35之間,說明該公司的淨現比一直很優秀,淨利潤現金含量100%。

2.債務風險較低。本期公司資產負債率28.80%,同比小幅下降,財務結構持續穩健。若考慮公司負債中有5.15億元的預收賬款不需要支付現金,公司資產負債率可進一步下降至22.61%。

細究公司本期負債構成,有息負債(短期借款0.44+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2.1+長期借款3.08)5.62億元,其中短期有息負債2.54億元,而公司持有貨幣資金18.22億元,遠超有息負債,公司債務風險很小。

3.現金流較好,自由現金流維持較高水平。本期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為0.24億元,主要是公司籌資活動呈大額淨流出狀態,系償還大量債務,屬於積極支出,有利於降低公司債務風險,減輕財務費用支出,增厚利潤。

2016-本期,公司自由現金流分別為5.35億元、8億元、10.98億元、12.05億元,顯示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完全能夠滿足公司投資需求。同期公司自由現金流佔同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3.17%、25.72%、25.24%、22.90%。如果一家公司的自由現金流佔營業收入比重超過5%,就相當於印鈔機了,該公司近幾年佔比均超過20%,可以說是相當賺錢。

總的來看,湯臣倍健還是一個不錯的公司,所處的行業空間廣闊,毛利率高,盈利能力強,有息負債低,賬面貨幣資金充裕。2018年度淨現比1.48,盈利質量高。本期雖然淨利潤虧損,但是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為15.37億元,同比增長14%,絲毫不受商譽減值影響。

至於該買還是不買,風險和機會都交給你,大夥自己判斷吧。(全文完)

用精煉的語言闡述深刻的財務邏輯,如文章得到您的認可,長期堅持原創不易,多次想放棄,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 ,一路陪伴,一起地老天荒,謝謝。

重磅!商誉暴雷之后,汤臣倍健利空出尽了吗?
重磅!商誉暴雷之后,汤臣倍健利空出尽了吗?

小福利,發送“321”獲取為您定製的財務日曆

重磅!商誉暴雷之后,汤臣倍健利空出尽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