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英華人:我和兒子接連發高燒跑急診,英國醫療依然讓人放心!

每天早上醒來,微信上都會有幾十條甚至更多留言。因為英國首相宣佈了看似被動的防疫措施,國內的朋友都會擔心和關切。

這些留言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求證英國首相說“群體免疫”,這事兒是不是真的?

二、表達關心,提醒我們注意安全;

三、孩子在英國的中國父母詢問我,是不是應該離開英國,保護自己。

旅英華人:我和兒子接連發高燒跑急診,英國醫療依然讓人放心!

對我在倫敦是否安全,朋友們都非常緊張。

前兩天,一位朋友得知我和愛人在附近的公園散步時,她近乎憤怒地丟了一句話:你們心大,硬是不曉得這病毒的狠。你去吧!

我被弄得有些緊張了!

想想,這兩個多月,在新冠病毒的陰影下生活,即使是在倫敦,也有許多不一樣的感受。自己的生活,因為疫情也有許多改變。

懷疑自己“中招”,我去了一趟英國醫院

2月5日上午,我直接闖進了附近的一所英國醫院。

高燒、咳得厲害、渾身上下沒有一點力氣——已經連續兩天都是這些症狀。每次用國內媒體上的數據檢測,結果都提醒我快去醫院,說是“疑似”。

最初我不太相信。我離開中國回到英國,是去年12月29日。一方面,幾個月內我並沒有去過武漢,另一方面,我離開中國的時間早就超過14天。

旅英華人:我和兒子接連發高燒跑急診,英國醫療依然讓人放心!

但躺上床上被折磨得有氣無力時,人總會想很多。網上鋪天蓋地關於此次病毒的信息,讓我幾近崩潰。我想了很多,甚至想到了後事兒,想到了假如自己離去,這個家會如何支撐。

英國實行免費醫療,我提醒自己得主動些。不去看病,死在家裡,為英國政府省錢但也沒有人心疼。得去看看,如果真感染了,至少可以及時救治。如果不是,至少讓自己的心理負擔沒那麼重。

英國實行分級醫療診冶。打電話給當地的社區醫生,最快也要一週之後才能看上病。管不了那麼多,我直接闖進醫院的急診室。

預約慢,但英國的醫療體系也有一個好處,就是任何時候,你覺得不對勁兒,都可以直闖任何一家醫院急診室。

不過要說明的是,那時英國還沒有設立專門的新冠肺炎專線。按現在的規定,我應該在家裡打專線,不允許直接去社區診所或醫院。

到了前臺,還需排隊。幾分鐘之後輪到我。

當我表明懷疑自己患了新冠肺炎時,工作人員立即站了起來,走到另一位工人作員面前,說了幾句話,很快給我找來口罩,並將我帶到一間單獨的房間裡隔離。

同時,遞給我了紙和筆,讓我把姓名、家庭住址、出生年月及手機都寫下來。這是來前臺登記的必要信息,有點兒象我們的掛號,這樣系統會自動核實,所有的看病也不需要另外支付費用。

沒過多久,房間裡的電話響了。詢問我的相關情況:何時離開中國?發燒最高到多少度?咳的時候是否有痰?是否跟一些新冠肺炎患者有過接觸?這樣的症狀持續了多長時間?

之後,便讓我在房間裡繼續等。

大約十分鐘左右,又一次來電話通知我說,根據判斷,我不是新冠病毒的感染者,我不用再在這個房間裡呆了,可以直接出來在大廳裡候症,醫生會按正常秩序來喊我的名字。

兩個小時左右的等候,醫生把我帶到房間。醫生最初並沒有戴口罩,直有最近距離檢查時,他才戴了口罩。檢查完畢,醫生跟我說是正常的感冒,可以吃一點兒抗生素藥。

同時他還交待說,不舒服的症狀還會持續一週,這一週內不適,都是正常的。但他也同時交待,如果症狀特別明顯,也可以直接到醫院裡來。

看病免費,但藥錢需要自己付。回到鎮上的藥店裡拿藥,9英鎊(約合人民幣81元),幾天之後,我恢復正常了。

上週六,兒子突然發燒,咳嗽,喊肚子痛。早餐幾乎沒吃,午餐也沒吃。

熬到下午快兩點時,我們覺得不對勁兒,就喊了輛出租車,再次來到家附近這所醫院的急診部門。

在車上,孩子吐了。人沒有力氣,一點兒精神氣也沒有。進入急診室,愛人去前臺登記,我一直抱著他。

兩三分鐘後,前臺把一個門打開,讓我們進入兒童候診室,整個房間就我們一家人。兒童候醫室裡佈置得非常溫馨,牆上畫滿了各種漫畫。地上也有許多玩具。

兒子一進去,就開始玩自己的了,似乎忘了自己不舒服。

旅英華人:我和兒子接連發高燒跑急診,英國醫療依然讓人放心!

不到十分鐘,工作人員把我們帶到更裡面的一間房屋。裡面只有一張病床,孩子躺下後,兩名女工作人員進來給他測體溫,並詢問了很多細節,包括:是否跟新型冠狀肺炎患者有接觸,是否剛從意大利回來等。

此外,還問了孩子是否對食物過敏,是否有其它疾病等。問得很細,讓人覺得英國的醫院還是非常嚴謹的。

之後,一名女醫生進來,又給孩子做了一次檢測,也問了許多問題。女醫生人很和藹,不停地跟兒子之間形成互動。她的語氣,不僅兒子喜歡,任何一個孩子應該都會喜歡這樣的醫生。不知不覺中,聽診、口腔也都全部檢查完畢。

這次和上次我看病不同。英國醫生和工作人員身上,全部身著口罩和防護服。為了不讓我們產生不舒服的感覺,在我們剛進房間時,一名女性工作人員用歉意的語氣跟我們解釋說,這並不是針對我們的,而是醫院的要求,所有工作人員都必須這樣穿。

他們每次檢查完畢,都會把防護服扔掉,部分工作人員也會在房間裡當場洗手後再離開。

折騰了一下午,給孩子喝了些退燒藥後,孩子很快退燒,並無大礙。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醫生通知我們可以離開醫院了。

走之前,女醫生到房間裡交待說,給我們寫了一封信,我們一份,通過電腦系統給我們的GP(社區醫生)傳了一份。如果孩子接下來有什麼不舒服,可以直接再到醫院裡來。

她還交待說,根據當下的規定,孩子需要在家隔離7天才能去學校。“但這個時間也可能改,你們隨時關注一下NHS(英國健康醫療系統)網站”。

旅英華人:我和兒子接連發高燒跑急診,英國醫療依然讓人放心!

這意味著,儘管不是新冠病毒,兒子有發燒經歷,也需要在家隔離七天。

這也許有兩個考慮:要麼是防止他有可能是病毒攜帶者,有可能感染別人;要麼是怕他體質太差,被其他病毒攜帶者感染。

無論如何,在英國的醫院看病,可以對醫院和醫生極其放心。這不是一次看病的經歷,而是我們在英國生活了整整九年所得出的結論。

我們通常說便宜無好貨。但是在英國,醫療是免費的,但得到的醫療服務,至少從我們一家人這些年的經歷來看,都是讓人安心和踏實的。

所以,醫生的話,我們更願意相信。

朋友不相見,社交不得行

春節前,國內兩個朋友說要來英國。

我打心底高興。兩個朋友,都是以前一個部門的,我在這個部門負責多年,彼此關係都很融洽。他們兩個,一個是全家人一起,帶孩子來英國申請學校。另一個是帶著全家和兩個老人,來英國旅遊。

我們約好三家人在春節期間見面,在我家裡過個春節。

沒想到,約好之後,國內形勢越來越緊張。每天醒來,手機上滿眼都是病毒傳染的消息。看著讓人感覺越來越怕。

掙扎了幾天,最終還是跟大家說:算了吧!為了各自的安全,這次在倫敦,咱們就不見面了吧!

兩位同事通情達理,他們說:行。等疫情過後,你再回到中國時,我們開車去看你。

英國一些大學要上網課,還有家長讓孩子請假在家

女兒在英國的其它城市讀大學。她是否會安全?

上星期,我們通了電話,她說他們學校也準備改成網課了。學生既可以在教室裡上課,也可以在家裡上課。

她問我們要不要回來?

回來吧!防病毒是一回事兒,跟爸爸媽媽好好相處一段時間,也不是什麼壞事兒。以中國家長的心態,讓她跟我們守在一起,總覺得更安全。

旅英華人:我和兒子接連發高燒跑急診,英國醫療依然讓人放心!

我們讓她買了最貴的火車票,這樣可以確保人少。選擇了中午時分到達倫敦的火車站,那個時候車站和回家的地鐵上人不會太多。

至少守著她,我們心裡會多一份安全感。

6週歲兒子的小學二年級家長聊天群,也有些炸鍋。

學校在家長群裡提供了一個英國的網站,可以免費讓孩子在上面學習一個月。互聯網教育的一些商家,也在伺機尋找各種機會,進入校園。

有的家長在群裡跟老師留言,說孩子要請假呆在家裡。老師問理由,那位家長直接說,怕染上新型冠狀病毒。

但也有家長的態度不一樣。

今天(3月16日),我妻子到小學給孩子請假的時候,發現另一名家長跟學校發生爭執,原來是這名家長的孩子有些咳嗽,學校希望家長把孩子領回家,但家長很不樂意。

兒子班上有一個孩子,已經有幾天沒到學校來了。據兒子說是回印度了,愛人肯定地跟我說:應該是擔心病毒,不讓他去學校。

還有的家長,不停地在群裡發與新冠病毒有關的消息。兒子的班上,除了我們一家是華人,其他都是英國人或來自其它國家的外國人。

學校教室的門上,已經貼著跟防疫有關的告示和提醒。孩子們也都知道“新冠病毒”這個英語單詞。有一天放學,兒子很興奮地說,其他同學說他身上有這樣的病毒,他也很肯定地說,自己身上有。

他哪裡知道,這是別人對我們的歧視啊!

總得囤點什麼吧!

外面的人挺擔心。但鎮上和市內,火車和地鐵上,似乎一切都很正常。至少,生活依然平靜,並沒有太大的波瀾。

隨著英國患者不斷增多,我也提醒愛人該準備些東西。去了附近的兩家大型超市,明顯感覺到儘管英國人沒有瘋搶物質,但囤積食品的勢頭已經很明顯了。有一些貨架上,已經空空蕩蕩。我們買了些米、肉和蔬菜,把冰箱塞滿。

之後想想,還是應該再買些米和麵粉及洋蔥之類耐放不易壞的菜,做些儲備。

旅英華人:我和兒子接連發高燒跑急診,英國醫療依然讓人放心!

口罩是買不到了,只能用去年從國內帶回來的幾個。

英國人都不戴,街上幾乎看不到什麼戴口罩的人。好在英國的房子密度不大,多數人都是兩層小樓加上一個院子(整個倫敦11層以上的高樓也不過幾百棟),家裡活動和院子裡活動,都沒有太大問題。

即便是散步到公園,路上也遇不到幾個人。

旅英華人:我和兒子接連發高燒跑急診,英國醫療依然讓人放心!

英國沒有小區,更沒有小區大門,所有的倫敦人組成一個小區。所以,中國式的隔離方式,在英國也許並不適合。

工作方式發生了改變

突如其來的變化,讓我一下子失去許多工作機會。但冷靜下來,很快調整。

因為疫情,我又獲得了通過互聯網進行教育的商業機會。失去的,在另一塊兒得到了補償。

此外,我還在中國的一所大學教書。這段時間,本來應該在中國的大學校園裡,因為這場疫情,把教學改在了互聯網上。這對我和國內的學生們來講,也不失是一個重新接觸互聯網教育的機會。

如果沒有這次疫情,我很難安心在家讀書備課,很難在家陪伴愛人和孩子。

幾乎從來不做飯的我,偶爾也會享受烹飪的樂趣——做飯不再成為負擔,而成了改善家庭關係的一種手段。

如果沒有這次疫情,我很難靜下心來,去思考人生接下來要做什麼樣的事情。

公共衛生髮源地的英國沒那麼白痴

英國首相最近的言論,成了國內關注的焦點。

我想說,依我自己在英國生活將近十年的經歷,更應該相信英國人的舉動是依據科學行事,而不是迎合百姓的表面呼聲而做出的舉動。

有首席醫學家、病毒學家和數學家參與的決策,至少對我而言,更放心一些。

這樣的決定,一定是根據英國的國情、醫療資源、社會文化而做出的。如果像有些人說的那樣,英國政府就成了傻子的所在地。

英國政府並沒有不動,而是推出了包括經濟等層面的全方位、更持久的舉措和行動。

旅英華人:我和兒子接連發高燒跑急診,英國醫療依然讓人放心!

英國有能說話的媒體,有能代言的議員,有反對黨的聲音。這些,都可以保障英國政府的決策,不是不顧一切拍腦袋的決定。

既然新型冠狀病毒不可避免,傷亡不可避免,如何減少傷亡,如何更持久地打贏這場抗疫戰,當是英國政府所考慮的。

科學的決定當然比衝動的決定重要。作為公共衛生的發源地,相信英國人不會那麼白痴,我們靜候結果,不必要太早去下結論。

全世界已經成為一個家庭。在過去二三十年,中國人在全球移動的範圍和速度,越來越大,越來越快。新型冠狀病毒已經成了全球面對的共同敵人。相信這場災難過後,相信中國與世界的合作,以及整個人類之間的合作,也會更加緊密。

但當下,我要做的,是儲備好物資,保全一家人在英國的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