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為什麼守不住荊州?

笑口常開9046874


剛剛看了東漢末呂布的史實傳記,正在腦海裡演繹劉備漢中稱王后關羽、張飛被殺的事情經過,就看到這個問題。我該說是巧合還是有緣呢?關羽守不住荊州的原因的話從歷史進程來看,就能一清二楚,也沒有那麼複雜。

首先,得從劉備投奔劉老表說起。在劉備投奔劉老表之前,劉備真可謂是比較狼狽吧!或許沒那麼狼狽,不過在呂布那裡吃了敗仗後寄曹操籬下,然後又投袁紹,反正劉備基本都在打敗仗,曹操開始討伐袁紹,首先打劉備,所以劉備才去荊州投奔劉老表。當時劉老表非常歡迎劉備,親自奔襲百里去迎劉備。於是劉備得以在此三顧茅廬,得到前世軍師諸葛亮。而且讓他的軍隊屯兵新野(今河南南陽)休養生息,劉備得以喘口氣。而後諸葛亮獻上《隆中對》三足鼎立的局面,劉老表病死劉琮繼位,此時曹操已取關中大敗馬超、韓遂,實力大增再次親率大軍南征,與赤壁之戰戰敗回師,留下兒子曹仁拒守江陵城(今湖北荊州市區)。後被周瑜取得江陵,周瑜死江陵借給劉備,劉備佔據荊州五郡。而後入川假投劉璋,留下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人守荊州,自己入蜀伺機引張飛、趙雲、諸葛亮等人入川奪取蜀地,後北伐攻取漢中,於漢中稱漢中王,回川稱帝,國號為漢。在劉備攻下漢中後,關羽水淹七軍,威震天下,擒于禁斬龐德,曹仁退守樊城(今湖北襄陽樊城區),關羽圍而攻之,呂蒙白衣渡江與曹仁裡應外合大敗關羽,關羽遭呂蒙殺害。這是大概的經過。

但是我們再來看看此時的形勢和背景,關羽一人在荊州孤軍作戰。之前劉備答應孫權取漢中,還荊州,但是劉備食言說取涼州再還荊州,所以孫權、劉備鬧翻,此時關羽在圍攻樊城,孫權手下大將呂蒙一直以來都想殺關羽但孫權都不同意,於是趁此關羽孤軍奮戰機會連魏打關羽,一來劉、孫鬧翻導致孫權同意呂蒙打關羽,二來荊州物產豐饒,糧草豐美,同時可南下補給是個戰略要地,劉備不還孫權想武力奪回。於是才有了呂蒙白衣渡江,這裡值得注意的是白衣渡江,意思就是呂蒙是扮成商人背後偷襲關羽,前有曹仁後有呂蒙,劉備在成都準備稱帝,關羽孤立無援,即使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的神勇關羽,但是面對如此遭到偷襲圍攻孤立無援,恐怕是神都無力迴天。所以關羽守不住荊州,並不是關羽在江陵城內堅壁不出,是在外面被偷襲圍殲的,可惜了一帶神將,後世無不惋惜,後來曹操以諸侯禮厚葬關羽。





春天來了啦


關羽失荊州是必然的。

在電視劇和戲文中都把關羽丟失荊州描述為大意而為,其實從關羽的性格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關羽失荊州並不是一次偶然時間。

關羽性格自傲,放眼天下,他只服大哥劉備,從不把其他人放在眼裡,江東豪強在他眼裡也被視為鼠輩。因此,關羽是一名善於攻伐卻不善於守城的大將。早在劉備要攻區蜀地時,諸葛亮就不同意讓關羽一人鎮守荊州,隨後無奈諸葛亮入川蜀幫劉備,臨走時還千叮嚀萬囑咐,奈何關羽根本聽不進去。諸葛亮走後再無人能管住他,他便隨心所欲。隨後聽到張飛,趙雲建功時便迫不及待的想要打仗,也要建功。

如果僅僅是這樣也到罷了,可他的自負,對別人絲毫不留情面,使得他也得罪了不少人。荊州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他那知道人心險惡,他不算計,別人可在算計。

還有另一方面的原因,關羽失荊州時已60多歲,還拿著幾十斤重的青龍偃月刀,騎著早已風采不在的赤兔馬,體力也是跟不上的。

所以總的來說,關羽是守不住荊州的,早晚也會丟失的。




小娛時刻


關於關羽為什麼守不住荊州,我們首先介紹下荊州的重要地位

荊州地處湖北中南部,交通便利,荊州連接南海,可以打通水上通道,向北可以進攻曹魏控制的長安,洛陽等地。

在當時的荊州地盤大,人口多,糧食多,可以得到豐富的物資,道路相通可以輕鬆地得到外援,就軍事而言處於易守難攻的態勢,在當時來說,荊州交通便利,物資豐厚,是一塊巨大的肥肉,是群雄逐鹿統一天下的一塊軍事必爭之地。

然後我們在說下丟失荊州的因素

其一關羽是在水淹七軍以後。最大的問題就是違背了當時的戰略局勢,把一次戰術進攻變成了戰略進攻,遙封盜寇,威懾許昌,過早的引發了三國在中原的爭奪戰,在蜀漢沒有做好戰略準備的情況下試圖“以向宛洛”,也就是說,背反了擴充戰略緩衝地帶的初衷,變成了真正的“北伐”。 事關國運,吳魏怎能再以局部戰爭相視?荊州矛盾頓時激化。兩國對一支孤軍,關羽之敗已在情理之中。

其二是孫劉聯盟破裂,關羽在駐守荊州時,孫權派使臣給自己的兒子提親,求取關羽的女兒,關羽不但不同意,還辱罵其使,關羽的態度讓孫權感受到了侮辱,這也為東吳背棄盟友關係。作下了鋪墊。


左史右經


明知關羽自負,諸葛亮為什麼還讓他守荊州呢?原因令人無奈

三國時期的劉玄德,從街上一個賣草鞋的凡夫,到結交了關張兩兄弟,一路白手起家,當上徐州牧,在群雄割據烽煙四起的時代打出自己的一方天地,可以說是非常令人佩服的。然而這只是劉備的前半段人生,此後他更是一路入主西川,成為了漢中王,建立蜀國與魏、吳對峙抗衡,形成一個三足鼎立的局面,由此也就構成了三國時代的基本大局。

劉備可以說幾乎是把一生的時間全部貢獻給了蜀國,為了實現他統一中原,興復漢室的理想,劉備不斷地發展自己的實力,終於還是得到了司馬徽的指點,去臥龍崗請出了諸葛亮。繼而軍隊的發展開始變得有起色,但是後來的蜀國還是遇到了一個轉折點,這個轉折可以說對於蜀國而言打擊是比較大的,因為此後我們可以看到蜀國幾乎就此陷入了一個由盛轉入衰敗的趨勢,這就是關羽大意失荊州。

在失去荊州後,蜀國就失去了一個重要的咽喉要道,對於劉備來說不僅僅是失去了一個城池,他還失去了自己情同手足的兄弟,更是將蜀國的物資和實力保障拱手交了出去。對於任何一個君主而言這都是不能接受的,因此劉備不禁一時怒火上頭,不聽旁人的勸阻,召集大軍前去討伐東吳。然而這往往是犯了兵家大忌,最後因為指揮不當,夷陵之戰遭遇大敗,被陸續一個火攻計策,將蜀軍的部隊和士氣一併燒得殆盡。

看到這裡的時候,很多人就會有疑問了,既然會有現在這樣的地步,為什麼當初守荊州的時候,諸葛為什麼會留下關羽來鎮守呢?關羽因為一向自恃功高,骨子裡是比較驕傲的一個人,也才會大意丟了荊州,如果當時換成別人的話,荊州是不是就不會那麼丟了呢,而蜀國也就不至於落到後來的地步。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諸葛亮和關羽的關係,諸葛亮一向主張的是孫劉聯合,對抗曹魏,但是關羽卻十分的看不起東吳,曾經吳國這邊派諸葛瑾自己上門說媒,請求關羽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孫權之子,以更好的延續孫劉聯盟的關係,這樣對於雙方來說其實是有利的,也符合諸葛亮制定的發展戰略。

然而關羽聽完後,卻絲毫不給面子,直接說我虎女怎麼能嫁給犬子,搞得孫權顏面盡掃,怒不可遏。這次求親不成,反而還弄僵了雙方的關係,因此孫權後來也就答應了曹操的協議,趁關羽攻樊城時直接派兵取荊州,由此最後導致了關羽兵敗。


百家宗祠


關羽是我過古代著名的戰將,在他輝煌的一生中,留下了許多功名和事蹟,比如:白馬斬顏良;襄樊擒于禁、殺龐德、威震華夏;千里走單騎等。尤其是到了後面,關羽逐漸封神,成為了忠義的化身,甚至在華南許多地方也成為了天天需要供奉的財神爺。關羽很厲害,但是也有一次失敗,那就是敗走麥城,為此也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我們覆盤當年的經過其實也是可以發現,這一仗關羽輸的並不冤枉,理由有三,讓小編慢慢解釋哈

荊州對魏蜀吳的戰略意義

我們古代戰爭特別講究的是戰略城市,比如像明朝,明朝的四大鎮就是它的門戶,一旦丟失,後果不堪設想,恰好,荊州對於三國來說就是一個非常具有戰略意義的地方。對於劉備來說,他已經入了蜀川,佔據了荊州,孫權不敢輕易攻取,即使有膽子來也未必能攻取的下,荊州為劉備從蜀川出兵攻取曹魏提供了來自於東吳的安全;對於東吳來說,荊州本來就是東吳的,只是後面因為孫劉聯合打了赤壁之戰,借給了劉備,結果暫借變成了佔據,荊州對於佔盡地利的東吳來說無異於如虎添翼;對於曹操來說,佔據了荊州,再命一上將把守住,就能有效的分割孫劉聯盟,進而分割天下。所以三家本來就是對荊州虎視眈眈,任何一個將領守荊州都是如履薄冰,不敢輕易怠慢,畢竟是同時要防住兩家的進攻。而且選取的這個將領一定要非常可靠而且能力超群,在劉蜀軍團中,關羽就顯得特別出眾。可惜,關羽在政治這一塊的覺悟性明顯不高。

關羽本人的性格和對孫劉聯盟的態度

諸葛亮對於關羽守荊州,我想應該是有一些疑慮的。史書記載,諸葛亮出發蜀川之前,曾經問過關羽,假如孫曹兩家同時進犯,你應該如何應對。關羽的回答是,分兵拒之。諸葛亮搖搖頭說,假如如此,荊州危,你記住八個字:南和孫權,北拒曹操。可惜,諸葛亮的叮囑,關羽好像並沒有聽進去。可能跟關羽之前的經歷有關,那個時候的關羽早已經名聲在外,無論是過五關斬六將,還是斬顏良誅文丑,過度的讚譽和功績逐漸讓關羽失去了本心,本人也意氣風發,驕傲無比。比如,像蜀國五虎的劃分,雖然關羽位列榜首,但是依然對黃忠和馬超不滿。當然對待吳國也是如此。孫權排使臣想讓關羽的女兒嫁給到吳國,做孫權的兒媳婦,以結兩國之好,可惜關羽一句虎女豈嫁犬子乎,直接得罪了孫權。孫權受辱的那一刻開始,孫劉聯盟已經破裂了。

戰術上的失誤

關羽為了能得到更多的城池,主動進攻曹魏,但是一直久攻不下。為了能安心攻取曹魏的城池,他一直等到呂蒙退位,陸遜繼任。關羽以為陸遜不是一個厲害的將領,不會把輕易進攻荊州,於是將更多的兵力派往了樊城,可惜,這一切都是呂蒙的計謀。呂蒙知道,孫吳想佔據荊州,強攻的話並不可取,利用關羽驕傲的性格,讓年輕的陸遜繼任就是為了讓關羽放鬆警惕,結果,關羽上當了。缺少兵力守護的荊州,直接暴露給了孫吳,於是就有了呂蒙白衣渡江的攻城故事。樊城久攻不下,荊州又被孫吳佔領,心急如焚的關羽做出了一個非常失誤的指揮,他進了麥城。其實當時如果他能捨棄荊州和樊城,直接回蜀川,或許悲劇也就不會發生了。

總的來說,我覺得荊州的失去,是和關羽的性格和能力共同造成的。


以史為鑑知天下


關羽大意失荊州


即三國時期,失去的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


關羽為什麼守不住荊州


1、粗心大意、驕傲輕敵。

荊州這塊重地是蜀國北上伐魏的重要路徑,在關羽還沒去鎮守時,則是由劉表鎮守的。劉表一守就是18年,而當關羽接手時只守護了7年就失手了,而關羽也因敗走麥城而死於東吳之手。關羽去鎮守荊州之時諸葛亮曾一再告誡關羽‘北拒曹操、東和東吳’是為了保全荊州發展關鍵。但是關羽卻忽視了孫權、孫權派人為兒子向關羽之女說媒。不料被關羽辱罵。孫權一氣之下不顧聯盟破裂、下定決心奪取荊州。


2、糜芳、博士仁、叛變。


因為糜、博、二人因為關羽在前方做戰時託運糧草、延誤軍機。關羽揚言待取樊城後再處置二人。糜、博二人怕關羽找他們算賬、一經孫權策反立即投降交出了城池、這樣關羽就失去了保障和後援的基地了。關羽敗退至麥城時向‘劉封、孟達’請求支援時、也都拒絕支援關羽。


三國志


“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諸葛隆中之對已經明確說,佔據荊州,聯吳抗曹,兵分兩路,進擊中原,一統天下。其戰略位置之重要可見一斑。赤壁鏖戰曹操敗北,劉備迂迴百折,方達到“劉備借荊州有去無還”的目的。



夢迴古都


關羽失荊州,不是大意,也不是思慮不足。而是在現實約束下,一場無可挽回的悲劇。

按照慣例,先對事件做一個回顧: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劉備入川,留下諸葛亮、關羽、張飛等守荊州。兩年後,因戰事吃緊,劉備召諸葛亮、張飛等入川,但依然把關羽留在荊州。

在此後的幾年中,和東吳扯皮,就成了關羽的主要工作。荊州的歸屬,是歷史一大懸案。根據現有史料記載,劉備跟借的只有南郡一地;但孫權一方,卻一口咬死,說借的是荊州。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劉備終於得到益州。孫權馬上便來跟劉備討要荊州。劉備答覆孫權,說等我取了涼州,到時就歸還。我們如今已經無法得知雙方“借荊州”時的具體約定是怎樣的,比如說所借何地、何時歸還、附加條件,等等。但是你一看劉備的這副嘴臉,就知道這是一正宗老賴,根本就沒打算過還人家。

孫權聽完,當然心裡冒火,我和你好言好語的說你不聽,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咩!直接就令帶兵來取。

關羽根本沒想到孫權會一言不合就踢桌子,應對預案明顯不足,被呂蒙輕易義襲取了大片地方。雙方頃刻間劍拔弩張,一觸即發。

小弟受了欺負,大哥自然要來撐腰。雙方開戰後,劉備親自帶了五萬士卒,從成都順江而下,前來爭奪荊州。但無奈時局變動,此時曹操正好收降了張魯,有進軍川中之意。形勢比人強,劉備無法兩面作戰,只好在東線收縮陣地,和孫權媾和。

最後,孫劉雙方協定:以湘水為界,以東屬孫權,以西屬劉備。

這次事件,對孫劉雙方的傷害其實相當的大。從結果上看,自然是孫權佔了便宜,奪了劉備在荊州的一半土地。但真正的問題其實在於,孫劉聯盟之間搖搖欲墜的信任,就此完全坍塌,連最後的一塊遮羞布也被撕掉了。

兩年以後,魯肅去世,東吳內部最大的聯盟支持者不復存在。鷹派的呂蒙替換了鴿派的魯肅,雙方的關係更是每況愈下。能做到的,僅僅是維持表面上的和平。


面對東吳,關羽更加戒備,絲毫不敢掉以輕心。但同時,關羽也不是隻盯著東吳。在防備著呂蒙的情況下,關羽也一直關注著北方的動靜,而且私下裡應該還有不少手段。

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時候,機會終於來了。

這一年,劉備爭奪漢中,曹操勢力範圍內的南陽等地發生叛亂,叛軍積極聯繫關羽。藉此機會,關羽揮師北上,直取襄陽。

關羽此行極為順利。趁著漢水暴漲,關羽大敗於禁所部,進而將圍在了樊城。據史書記載,關羽此戰,“威震華夏”。而曹仁,則隨時都可能會人如其名,“不成功便成仁”。

這時候,曹操在哪裡呢?

他在洛陽。但是,以當時的形勢,他根本就無法去救曹仁。因為他還有比救曹仁更重要的問題得討論:是否要遷都以躲避關羽的攻擊。


戰局到此,一切對關羽來說,都十分順利。然而,就在成功唾手可得之際,東吳卻於背後偷襲關羽。

事態從此急轉直下。

孫劉雙方自從鬧僵以後,一直互相防備。關羽北上之時,專門抽出兵力屯於江陵一帶,就是為了防備東吳。二爺這麼做,可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事實上,呂蒙就是一直在打荊州的主意。

只不過,這一次,關羽真的著了呂蒙的道。這麼多年來,呂蒙始終等不到的機會,隨著關羽出征,竟意外的降臨了。

關羽留兵於江陵,防的是呂蒙的豪奪。

但偏偏,呂蒙的定計卻是巧取。

呂蒙寫信給孫權,說自己要回建業養病。當然,這只是明面上的說法。這封信,實際上是寫給關羽看的。孫權在接到信後,同意了呂蒙的請求,將呂蒙接回建業,然後派代替呂蒙的職務。

當然,陸遜還有另一重身份,就是孫策的女婿。

這麼一個沒有前線工作經歷,而且又和孫權沾著親的人,被派到了荊州前線,你若是關羽,你會怎麼考慮這個事?

關羽認為,應該是呂蒙病後,孫權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來接手荊州防務重任,所以先派了個自家親戚來過渡一下。至於為什麼是自家親戚,這個好理解,一定是因為荊州太過重要,所以孫權才會覺得,這種地方一定要是親信中的親信才能靠得住。否則,舉城叛投是分分鐘的事。

想到這裡,關羽釋然了。此時,陸遜又適時地又來了一封信,對關羽倍加恭維,關羽終於放了心。然後,關羽便抽走了駐紮在江陵一帶防備東吳的軍隊——自然,是抽到襄陽前線去了。

然而,呂蒙要的,就是關羽這麼做。

呂蒙之所以計劃巧取,就是因為他找到了關羽的破綻:兵少。

因此,他要做的,就是找到一個方法,讓關羽把緊張的兵力抽調到他更需要的地方去,以在荊州形成真空。

他真的找到了這個辦法。而關羽,也確如他所料。

後面的故事,每個中國人就幾乎都知道了:荊州空虛,東吳偷襲得手。關羽後方失火,無法在前線對曹操專心用兵。最後,敗走麥城。


如果你只讀過《三國演義》的話,那麼會覺得關羽失荊州,是上了呂蒙的當,被呂蒙騙了,因此才導致失敗。

誠然,關羽的確是上了呂蒙的當。但是,卻又不僅僅是被呂蒙欺騙了那麼簡單。呂蒙的計謀自有高明之處,但關羽也有必然會被騙的緣由。

但現實卻沒有這些可能。約束條件太多,且在短時間內猝然發生;關羽手裡籌碼又太少,沒有辦法從容應對,妥善解決,因此才讓呂蒙偷襲成功。


任何人在決策時,都是面臨約束條件的。決策過程,只不過是多種條件權衡取捨的結果。

呂蒙所做的,就是讓關羽認為東吳的威脅暫時不存在了。然後,關羽基於此重新配置了兵力部署。

呂蒙不可能做到讓關羽完全聽自己的,也無需做到這一點。但他只要能做到了解關羽兵少的約束條件,然後進行示弱,讓關羽誤以為東吳的威脅不再存在,那麼,關羽自然就會像呂蒙預想中的行事。按照經濟學的說法,這就叫改變相對價格。

核心一共只有四個字:轉移重點。

“騙術”的要義也就在於此:你能騙我,並不是因為我的智商不如你,而是我掉進了你設好的那個局。而設局的方法,就是改變約束條件,轉移我所關注的重點,讓我自己去選擇你設定好的那條路。

當呂蒙抓住了關羽“兵少”這個無法解決的約束條件,那麼關羽的失敗,就只會是一場不可挽回的悲劇。


最後要做一個補充:關羽失敗的另一個原因,在於自己的處事風格。

關羽對待平民出身的士卒很友好,但對士大夫卻是臭臉一副。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卻在呂蒙兵臨城下的時候,選擇了投降。當時,糜芳在南郡如果有所抵抗,同時給身在前線的關羽及時報信,那麼,關羽應該都不會敗得如此之慘。

為什麼會這樣?

據史料記載,糜芳這樣做,完全是因為關羽對他的態度。

糜芳一直覺得,關羽看不起他。後來關羽出征,糜芳負責調運糧草,又未能讓關羽滿意。關羽甚至放出狠話:回來再收拾你!

這話到底只是說說,還是會真的照做?我們不得而知。但關鍵在於,當事人糜芳覺得,關羽是當真的。因此,他順勢投降了東吳。

在東吳,糜芳的日子過得並不好,經常就被東吳舊臣當眾數落。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此時就算是有再大的委屈,也只能忍著。

而糜芳的兄長糜竺,此時還在成都,且極受劉備尊崇,名分地位尚在諸葛亮之上。因為這個弟弟,糜竺羞愧萬分,雖然劉備沒有追究他,但一年以後,糜竺卻因羞愧而死。

真是何苦由來!


老杜肚裡能撐船


荊州不但能保證西部疆域的穩定,鞏固長江防線,同時也可以從荊州方向向中原滲透。在這種情況下,東吳集團是不可能放棄的,即便不是關羽鎮守荊州,孫劉之間的矛盾依然會爆發,東吳集團與曹操集團短暫聯合,共同奪取荊州。

關羽鎮守荊州期間,跟魯肅、呂蒙等帥才鬥智鬥勇,毫不遜色。關羽揮兵北伐,指揮若定,擒住曹軍主帥于禁,捉殺其先鋒大將龐德,水淹七軍,大破曹軍,逼得曹操幾乎遷都以避鋒芒。這些彪炳的戰績,光照日月。

我認為,關羽守不住荊州,主要責任並不在他身上。從戰略高度層面看荊州問題,這場爭奪大戰註定難於避免。劉備、孫權是當世梟雄,猶如兩隻猛虎,猛虎相遇,誰都不肯相讓,必定會爆發一場大戰,不拼個你死我活,不決出個勝負雌雄,誰都不肯干休!只是大戰何時爆發,由誰主導,仍然是個未知數。歷史選擇了關羽,雖然主要責任不在他身上,但他的過失也不小。作為一方鎮守大將,掌管數十萬軍民的性命,他不該驕傲自大,不該蔑視孫權,不該過分迷信武力,不該輕易發動戰事。關羽跟孫權和曹操同時發生衝突,顯然犯了兵家大忌。關羽應該選擇最佳辦法:按兵不動,暫緩發動北伐戰爭,穩坐荊州。如果這樣,呂蒙則不可能乘隙突然抄其後路,兵不血刃奪取荊州。



草央石


關羽守不住荊洲的根本原因

一 諸葛亮制定的政治路線

孔明曰:“倘曹操引兵來到,當如之何?”

雲長曰:“以力拒之。”

孔明又曰:“倘曹操、孫權,齊起兵來,如之奈何?”

雲長曰:“分兵拒之。”

孔明曰:“若如此,荊州危矣。吾有八個字,將軍牢記,可保守 荊州。”

雲長問:“那八個字?”

孔明曰:“北拒曹操,東和孫權。”

二 關羽的執行情況

權知滿寵到,遂與謀士商議。張昭進曰:“魏與吳本無仇;前因聽諸葛之說詞,致兩家連年征戰不息,生靈遭其塗炭。今滿伯寧來,必有講和之意,可以禮接之。”權依其言,令眾謀士接滿寵入城相見。禮畢,權以賓禮待寵。寵呈上操書,曰:“吳、魏自來無仇,皆因劉備之故,致生釁隙。魏王差某到此,約將軍攻取荊州,魏王以兵臨漢川,首尾夾擊。破劉之後,共分疆土,誓不相侵。”孫權覽書畢,設筵相待滿寵,送歸館舍安歇。權與眾謀士商議。顧雍曰:“雖是說詞,其中有理。今可一面送滿寵回,約會曹操,首尾相擊;一面使人過江探雲長動靜,方可行事。”諸葛瑾曰:“某聞雲長自到荊州,劉備娶與妻室,先生一子,次生一女。其女尚幼,未許字人。某願往與主公世子求婚。若雲長肯許,即與雲長計議共破曹操;若雲長不肯,然後助曹取荊州。”孫權用其謀,先送滿寵回許都;卻遣諸葛瑾為使,投荊州來。入城見雲長,禮畢。雲長曰:“子瑜此來何意?”瑾曰:“特來求結兩家之好:吾主吳侯有一子,甚聰明;聞將軍有一女,特來求親。兩家結好,併力破曹。此誠美事,請君侯思之。”雲長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斬汝首!再休多言!”遂喚左右逐出。瑾抱頭鼠竄,回見吳侯;不敢隱匿,遂以實告。權大怒曰:“何太無禮耶!”便喚張昭等文武官員,商議取荊州之策。此乃關羽對局之誤判,也是英雄性格使然。


雨夜中的星空


概述:

關羽(?-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讀《三國志》,你會發現,被後人寄予了無限希望的西蜀帝國,在一連串無以言述的錯誤之後,悄然間走向它的覆亡。這些錯誤,每一個都是那麼讓人揪心,那麼讓人傷神。因為這都是些偉大的錯誤,是人生無可逃避、必須要犯的錯誤。

  有些錯誤,是專屬於偉大人格的。英雄就是在這些錯誤之上挺立起來,贏得後人尊崇。

  西蜀陣營中,第一個犯錯的,是關羽。

一、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佈局,劉備奪取西川,兼擁荊州,等待天下時局變化,屆時: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劉備自取西川,選擇關羽鎮守荊州,等待配合他兵出秦川。兩路夾擊,再戰天下。當時的關羽,正處於體能與智慧的巔峰,承擔這一使命,並不在話下。歷史也是這樣,公元219年,關羽發動襄陽大戰,水淹七軍,斬龐德,俘于禁,曹兵降者,大約兩三萬人。如何處理這些降兵呢?如果這些降兵落入到曹操手中,那就簡單了——盡坑之!  曹操在官渡之戰,擊敗袁紹時,袁紹兵有八萬人投降,曹操一個不留,把這八萬人統統殺掉了。其手段之殘暴,駭人聽聞。但如果從冷血的軍事成本角度來說,曹操的做法對自己有利。雖說是八萬降兵,但管理成本高昂,要給他們吃給他們喝,八萬人的糧食需要龐大的人力運輸,還要派生力軍嚴密監視以防他們造反。這樣做的結果,就會牽制曹操的相當部分兵力,甚至會影響到整個戰局。釋放是個更人道的辦法,但這些士兵都是袁紹地盤上的人,曹操不敢保證他們回去之後,不會被袁紹重新組織成軍隊再打回來。所以對於曹操來說,寧肯我負天下人,絕不給天下人負我的機會——統統坑殺之,這樣最安全。  但是關羽並沒有選擇曹操的方式。

二、關羽把所有的降兵,全部收容了起來。這樣他就必須要考慮,解決這些士兵的吃飯問題。去哪兒弄糧食呢?  羽盡擒禁等,人馬數萬,?以糧乏,擅取湘關米。關羽的做法是,把孫權囤於湘關的糧草,搬過來給降兵吃。此舉激怒了孫權。  此前,由於劉備奪得西川,和東吳的關係已經發生了根本性扭轉。實際上已經從盟友轉為敵對,雙方齟齬橫生,衝突不斷。但撕破臉對誰都沒好處,孫權嚥下屈辱,始終在隱忍。  但關羽擅取湘關米,這件事成為壓垮孫權容忍力的最後一根稻草。盛怒之下,他決定對關羽展開報復。縱東嶽大帝,也抵擋不住曹操與孫權兩大軍事巨頭的聯手夾擊。東吳名將呂蒙白衣渡江,徑抄關羽後路,奪取了荊州地區。關羽孤兵難立,不得已匆匆西走,至麥城,遇伏兵,一世英名,留下了千古悲歌。  ——倘若關羽不是心存慈悲,效曹操之法殺盡降卒,雖說未必能夠改變整體戰局,但至少會甩掉包袱,為自己帶來更多機會。但在自己的機會與更多人的性命面前,關羽選擇了後者。  這是關羽的錯誤,這個錯誤讓諸葛亮的戰略落空,從此西蜀失其先機,埋下了覆亡的種子。  但這是個偉大的錯誤。關羽正因為這個錯誤,彰顯了偉大人格,成為帶給人希望的武聖、財神,垂萬世而受人景仰。

總的來說,失敗的原因是時世所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