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一个不爱你的男人要了命!”宅家俩月,两对夫妻、两种结局

万万没想到,3月初复工后,多地出现了“报复性”离婚潮。

  • 西安17个婚姻登记处,“陕政通”开放的离婚预约名额排到了4月3日
  • 广州市婚姻登记网上预约系统显示:3月中下旬离婚预约人数已经排满了
  • 湖南岳阳汨罗市婚姻登记处,日办理离婚手续高达到18例,迎来离婚小高峰。
  • 四川达州市某区婚姻登记处主任称今年2、3月间,办理离婚数激增。
“别被一个不爱你的男人要了命!”宅家俩月,两对夫妻、两种结局

为啥这么多人扎堆要离婚?

其实很简单——隔离期之前积压的离婚需求,在这段时间集中释放出来而已。

别说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处飞,两相生厌太久的夫妻,哪怕是面对病疫这个人类的可怕敌人,都懒得拉起手来迎战。

有人说,疫情仿佛照妖镜,将婚姻关系中大大小小的问题显现无遗。原本就有裂痕的婚姻,在隔离封闭的空间中仍还不断摩擦碰撞,只会加速支离破碎。

如此而言,宅在家中相对无言的两个月,也只不过让即将死亡的婚姻进入死缓而已。

“戴口罩的得和戴口罩的过,不怕死的得和不怕死的一起过。”

28岁的小苏,是这批特殊时期离婚潮中的一员。

其实,小苏和丈夫的关系早在一年多前,就因为带孩子、干家务、财务支出等等一系列家庭琐事恶化了,只是为了孩子,而在勉强维持着。

疫情期间,小苏积极响应号召,宅在家中做好一切防范措施。小苏有类风湿,深知这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经不住病毒的狂轰乱炸。可小苏老公却心大得很,没事总出门去同城公婆家跑。这倒也罢了,他还总想着摘口罩,小苏提醒了很多次,他总说:“怕什么,老子身体好得很!”

最近,住在国外的大姑子一家人准备回北京,可听说北京那边实行归国集中隔离,大姑子就和小苏老公商量,从他们的城市入境,完后就住在小苏家居家隔离。

小苏一听就炸了:“凭什么要住我们家啊?他们拖家带口4个人,来了我们住哪儿去?!”

他老公说:“挤一挤不就行了?再不行我们搬到父母那儿住去,把这房子让给他们隔离。”

小苏没法和老公沟通,索性跑到小区管理处告状,管理处人员建议让大姑子一家按照规定流程办事,为了家人安全,也为了小区安全。

结果小苏的这个“告状”行为,彻底惹毛了老公,两个人大吵一架,甚至连公婆也来指责她“铁石心肠、自私自利”。小苏愤怒地说:“到底是谁自私自利?你们身体好扛得住,有想过我吗?!”

一个遵守规则的人,没有办法和一个蔑视规则、习惯钻规则漏洞的人相处。

一个把血缘和家族利益摆在第一位的人,也不会理解为什么其他人的生命也很重要。

有网友的一句戏言,道出了真理:戴口罩的得和戴口罩的过,不怕死的得和不怕死的一起过。本不是同一路人,把南辕北辙的三观强行往一块儿凑,只会爆发出更多的矛盾、引起更多的崩溃。

婚姻如同旅程,夫妻就是相伴的两个旅人,若有没有同样的目标,终究会成为彼此过客。

这样的婚,离了也就离了吧。再不离,小苏的身体健康毕竟比什么都要紧,别被一个不爱你的男人,要了命。

“别被一个不爱你的男人要了命!”宅家俩月,两对夫妻、两种结局

“上天给了我们一个最好的离婚冷静期。”

然而,不是所有婚姻都如此经不起考验,仍有一些婚姻,能从死缓中逃出生天——

  • 据媒体报道,婚姻登记处预约的离婚,最后爽约者却将近40%。

这种情况,让晴朗想起前段时间热议的新民法典中设立的“离婚冷静期”的话题。看来,离婚冷静期的存在也不无道理。有足够时间的冷静和反省,能让那些“情绪性离婚”数量大大降低。

有一本书叫做《霍乱时期的爱情》,人生漫长,越能经得起生老病死考验的感情,就越发弥足珍贵。

当恐慌、焦虑和寂寞蔓延的时候,你忽然发现,那个原本看起来可有可无的人,原来是彼此最相依为命的依靠。

小林夫妻本来已经约定好去办理离婚的,协议书双方都拟好了,就等着办手续了。

他们生了小孩之后,丈母娘过来帮忙带孩子。丈母娘很强势,怎么带孩子得她说了算。小林妻子又和自己娘站一边,没有小林的说话权。小林内心憋屈,长期与妻子开展冷暴力,他希望以此来惩罚妻子的不温柔,没想到,妻子早也看他不惯,就这么答应离婚了。

疫情开始时,丈母娘提前回了老家,家里只剩夫妻二人和孩子,真正过上了爸爸妈妈带孩子的三口之家的生活。

夫妻俩有了分工,妻子主要负责带娃和做饭,他则包下其他工作——出门买菜丢垃圾;蹲点在网上抢口罩、买酒精84;一天两次,给家里拖地擦桌消毒……

夫妻间偶尔也会谈论一下疫情,不再相对无言,发现彼此聊聊天,也是很轻松的事情。

妻子在厨房忙活时,他抱着哭闹的娃到处乱转,发现自己宁愿干家务,也要比哄娃来得轻松。

口罩用完了,妻子给他做了一套自制防护套装——塑料薄膜、雨衣、厨房纸。穿上以后,夫妻二人笑得眼泪都快掉出来。

那天,小林全副武装去丢垃圾时,细细的雨丝打在身上,他觉得——这样的婚姻生活,才是有滋味的。他不想离婚了。

有时候,婚姻的痼疾在于我们不敢为“不完美的婚姻”做出改变。

很多积重难返的婚姻,源于两个人对“完美主义”的固守,他们把注意力过多地投射在那些阴暗面。

当改变发生,而我们主动去适应这种改变时,痊愈的奇迹,就会暗暗降临。

因为你看待世界的角度转换了,你看到了真实的婚姻中,每个人都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苦衷。这种体察让人平静、让人内心柔软。

而一颗柔软的心,才能容得下不完美的他人、不完美的自己。

“别被一个不爱你的男人要了命!”宅家俩月,两对夫妻、两种结局

危机,还是转折点?视你“安全感”余量而定

所以,为什么有的婚姻纷纷崩溃,有的夫妻却能绝处逢生,让亲密复活?

这段婚姻中的信任度、以及带给你的安全感,还剩多少,起了决定作用。

你已经彻底不信任对方、不信任这段婚姻能带给你安全感,甚至觉得有可能被拖下水。求生的本能,会让你决心舍弃掉这段“有毒”的关系。

正如有的人说:“这段时间,他撕掉了最后一层伪装,让我看到了真面目。”而这必定是在之前一层层伪装撕掉时,内心安全感已经逼近底线。

如果信任度未耗光、安全感尚有余,面临不期而遇的巨大困难时,“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的感觉便油然滋生,修复的契机就已到来。

有位妈妈说:“宅家这两个月,我看到了老公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了他另一面的可爱之处。”你们看见了彼此,开始有了共同的目标,心与心的距离,也开始慢慢拉近。

如果觉得安全感一息尚存,为什么不趁此机会好好修复婚姻呢?

毕竟,你的命运、你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

了解更多,请关注我的专栏《婚姻必修课:这样离婚,不伤孩子》。我愿意与各位父母,一起来探讨婚姻和离婚的那些事儿。专栏原价199元,限时优惠中,请点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