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史铁生《我与地坛》:透过轮椅上的人生感受生命的三层境界


再读史铁生《我与地坛》:透过轮椅上的人生感受生命的三层境界


序言

史铁生被称为中国文坛的保尔.柯察金,1951出生,18岁下乡插队,21岁时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风华正茂的他瘫痪了,从此便开始轮椅上的人生。

《我与地坛》于1991年首次发表,一经面世便引起不同凡响。通篇字句朴实无华,却引发人们对命运、对生活的思考,被视为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也是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散文之一。后入选高中语文课本,至今仍列入中学生必读书目。

作者是在双腿残废,找不到工作,看不到出路的时候“走”进地坛的,虽然多次搬家,却从未远离。在文中,作者写了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今天再次打开,让我们通过轮椅上的人生解读生命的三层境界。


再读史铁生《我与地坛》:透过轮椅上的人生感受生命的三层境界


一种信念:不想死,就好好地活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 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 ”,这是《我与地坛》开篇第一句话。

史铁生在意气风发的年龄残废了双腿,不久后饱受尿毒症的侵扰,整日挂着尿袋,"为何而生,要不要死"这个念头萦绕在他脑海里,如魔咒般挥之不去。


再读史铁生《我与地坛》:透过轮椅上的人生感受生命的三层境界

21岁,正是最狂妄的年龄,而对于生与死的问题,他想得比大多数人都透彻。自己就如那废弃的古园,虽然斑驳却真实存在。生是一件不容辩驳的事实,而死却是一个不必急于求成、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有人说,史铁生之后,谈生都是奢侈,论死都是矫情。

也正在此,他感悟到:既然死亡是必然发生的事,就不用怕,更不用急。不死,就好好地活。

两种选择:命与运,既接受命,又看透运

1、命:指生来就注定的贫富、寿数等。

有人让史铁生算命,他从来不算。命好不用算,命差算了也无用,还整日提心吊胆。但史铁生似乎又“信命”,在他的文章中一切就应是那个样子,每个人就应是那样的生活。

古罗马时代流行一句谚语,“人间是一个大剧场,每个人在里面扮演不同的角色”。

一辈子都梦想着成为田径高手的他,现在却只能被种在轮椅上。这就是命,你只能接纳他。唯有接纳生命,接纳自己,才是唯一的救赎之路!

文中还描写了一个漂亮而不幸的小姑娘。三岁的小女孩每天跟着哥哥,开心地捡拾着栾树上掉下来的“小灯笼”,天真烂漫。而多年后的再次相见却令人心碎。原来的小姑娘已成长为少女,但是个智商不高的少女。

看到少女被别人欺负,已是个小伙子的哥哥坚定地守护在妹妹身边。此时,少女依然漂亮,但双眸却没有光彩,只是跟着哥哥无言地回家了。


再读史铁生《我与地坛》:透过轮椅上的人生感受生命的三层境界

那一刻,史铁生再次认识了“命”,那个姑娘的命,上帝把漂亮和不幸都给了这个姑娘,唯有无言和回家是对的。这就是她的命。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无论什么状态,存在即是命,既然是命,就该坦然接受。

2、运:指命运、气数、人的遭遇。

意外的幸运会使人冒失、狂妄,经过磨炼的幸运却使人成伟器。—培根

如果不是坐在轮椅上,他要做的事实在太多,可能是运动员,可能是个普通人娶妻生子,能做的越多,想的就越多,欲望也越大。 而现在,坐在轮椅上的他,只能看着窗外那小小的一方天地,但生活还得继续。

于是他开始思考,真正沉下来仔细观察,用心思考。他的文字数量不是最多,但他思考的深度却无人能及。

他开始思考为什么写作,原来是为了活着。他带着笔和本,到园里找个角落偷偷地写,那时的史铁生如着了魔般,完全是为了写作而活着。


再读史铁生《我与地坛》:透过轮椅上的人生感受生命的三层境界

渐渐地,作品发表了,有点名气了,他却越来越恐慌,在人海中他只想寻找能写的一切,这时的他像个人质,被写作捆绑的人质。此时他才明白,

人真正的名字是欲望,而欲望无边,人终归没有“心满意足”的一天!

于是他不再恐慌,既然每个人都有欲望,就演好自己的角色就行,当一切都想通了,运气也来了。不知是轮椅成就了史铁生,还是史铁生自己改变了人生。

除了自己的人生,他对园中的一切都很感兴趣。这时,一个有天赋却被埋没的长跑家跑进了他的视野,坐过牢的他总想以长跑成绩获得政治上的解放。


再读史铁生《我与地坛》:透过轮椅上的人生感受生命的三层境界

他每天都在跑,跑第十五名时,橱窗里挂前十名的照片。跑到第四名,只挂前三名的照片。跑第三名了,只挂第一名的照片。

第五年,他终于跑了第一名,橱窗里却只有群众的照片。他苦笑着跟我道别,并互相叮嘱:“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

不得不说,这个人的运气实在太差,但这不就是普通的人生吗?正是见识到形形色色的人生,史铁生才参透一切,如文中所说:

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

三个拥有:上帝是公平的,他为你关上一扇门,必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1、拥有最伟大的母爱:我车辙走过之处皆有母亲的脚印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文中史铁生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让人尤为动容。

他提到一个作家朋友为了让母亲骄傲而写作。那时的史铁生心里极羡慕这个朋友,毕竟他的母亲还活着,而自己的母亲,却在儿子快要撞开一条路的时候离开了。


再读史铁生《我与地坛》:透过轮椅上的人生感受生命的三层境界

曾经,面对因瘫痪而喜怒无常的儿子,母亲总是小心翼翼,看着他发疯,看着他着魔般地沉默。每天帮他坐上轮椅,看着他出门远去,担心却不敢跟随。

最后总会去园中寻他,但又不敢让儿子发觉。虽然很多次儿子看到她了,却假装没看到,就看她四处张望,又缓缓离去。就这样一天天看,一天天找,直至好几年。

那时母亲的身体已经不好了,但她从未表现出来,只希望儿子能好好地活下去。更没有为自己想,而那时的史铁生也没有为母亲想,总觉得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人,却忘记了,所有的不幸,在母亲那里都要加倍。


再读史铁生《我与地坛》:透过轮椅上的人生感受生命的三层境界

直到母亲离去的某一年他才赫然发现:原来这个园子这么大,这园中不单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但史铁生再也听不到母亲的呼唤,他的悔意浸染了每个字符,而母亲那如大海般深邃的爱滋养着他一生。

2、拥有热爱的事业: 如果工作是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

刚开始走进地坛,正是他最颓废落魄的时候。双腿残废,找不到工作。于是,无处可去的他摇着轮椅去了地坛,跟别人上班一样,不想这里竟成了他灵魂的休憩地。

史铁生的工作是写作,这也是他毕生的事业。除去那些世俗的奖项、名誉等等,工作给他带来的更是丰富温暖的人生。


再读史铁生《我与地坛》:透过轮椅上的人生感受生命的三层境界

他人生的路注定不能用脚去走,那么便用笔去走。在地坛公园,他每天都会写,除去虚名,写作更是他充实的精神家园。

他会去观察每个人,想象他就是那个还没玩够的孩子,是那个安详的老人,亦或是那热恋中的情人。无论如何,写作是他的工作,更是他的精神寄托。

在这一点上,他是幸运的。多少人终其一生都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为了一日三餐,柴米油盐。而他享受工作带来的快乐,享受工作的充实,这何尝不是幸运。

3、拥有热爱的生活:人生至美,就是对生活的热爱

虽然史铁生双腿残疾,但他的文章没有丝毫压抑、忧郁之意,反倒充满幽默和生活的情趣。

他把身体比作飞机,说要是两条腿(起落架)和两个肾(发动机)一起失灵,这不能算个小故障,机长就会出来请大家留遗言。

他就是那个起落架和发动机都失灵的飞机,但他没有留遗言,他写出的反倒是生命的精彩一面。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胡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这样优美又灵动的小生命,如同孩子般的童趣,谁能相信竟出自一个残疾人笔下。


再读史铁生《我与地坛》:透过轮椅上的人生感受生命的三层境界

他经常称自己的工作是生病,业余写作。能这般自嘲的人必定不是阴郁之人。

在他眼里自己和地坛有着某种相似。地坛是座废弃的古园,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里。但园子里有花儿开放,虫儿飞舞,它是有生命的,荒芜却不衰败。

而他虽然双腿残疾,只能坐在轮椅上,却不是垂暮等死之人,他依然有颗热爱生活又乐观豁达的心。

21岁,29岁,38岁,史铁生三进三出医院都没有死,所承受的痛苦非别人可以想象。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坚信: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

而他也确实没有白活,也把这种希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全部注入他的文字里。

写在最后

一个做了母亲的人说:“史铁生的作品是最可以放心地推荐给儿女的。”

他的作品没有任何阴郁消极,他如此不幸,却又如此幸运。他的幸运来源于对生命的感悟,对生活的热爱,而这正是我们最需要的。


再读史铁生《我与地坛》:透过轮椅上的人生感受生命的三层境界

《我与地坛》之后,史铁生还写了一些与地坛密切相关的作品,如《想念地坛》和《地坛往事》。他和地坛就如同老朋友,有着残缺和无力,同时也充满着勃勃生机。

这座历经400多年沧桑的古园似乎给了他某种启示,汲取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就如同文中所说: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再读《我与地坛》,不但增加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人也更加透彻明白。既然活,就好好地活,接受生命,热爱生活,生命的意义就在我们心中,生命的价值终会靠我们的双手实现,这就是史铁生给我们最好的启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