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東二十年:拋棄憤怒,依舊見悲涼

馬東二十年:拋棄憤怒,依舊見悲涼

1.


2000年末,湖南衛視《有話好說》欄目組在後臺開會,宣佈了自己的命運。時年32歲的馬東淚流滿面。同事王駿回憶,他從沒見過一個男人,在那樣一個公開場合,如此痛苦地哭泣。


馬東是相聲名家馬季的兒子。在主持這檔節目前,他曾在澳洲生活過8年,回來後考取了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後短暫當過“頑主”:每天通宵打麻將,睡到下午三點起。


導致節目被叫停的直接原因是最後那期《走近同性戀》。節目裡,馬東邀請社會學家李銀河和兩位同性戀坐下來聊了聊。


那是20世紀末,剛從幼兒園畢業的我甚至連異性戀都沒搞明白。然而,在《有話好說》過往選題中,這已經不算最勁爆的了。


節目先後拍過艾滋病兒童、買兇殺人的政法委書記、武鋼舞弊事件......


他們去北京,如實拍下打工子弟小學髒亂差環境,有人說“你們膽子真大,都做到皇城根腳下了”。


在同事眼中,那時馬東還不是個“犬儒”之人。他在辦公室擺了張摺疊床,很長一段時間就睡在那裡。他會跟總導演吵架,會跑到製片人面前“咆哮”,也會跟副臺長“鬥智鬥勇”。


馬東後來說:“人一生當中很難有一股腦往前的時期,如果真有的話,一定要珍惜。”


節目被叫停馬東是不服氣的,他曾說,“再來一次,還是會那樣做。”


站在今天看,那其實是中國電視新聞短暫的黃金時代。


那一年,關注海灣戰爭7年的中國觀眾,首次在電視上目睹了真實戰場。


中央新聞報道組攜帶700公斤衛星設備出現在熱點戰區,百孔千瘡的土地上,戰爭的魔影正在地球另一半真實上演。


與之相對的是,西邊不亮東邊亮,1997年香港迴歸,1999年澳門迴歸,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


那是恢弘敘事與人民對未來樂觀想象相交織的年代。新聞改革20年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馬東不是時代的唯一領跑者。


馬東二十年:拋棄憤怒,依舊見悲涼


鳳凰創始人劉長樂幫竇文濤取名,“鳳凰于飛,和鳴鏘鏘”,陪伴觀眾19年的《鏘鏘三人行》第一期就拿克林頓開涮;


崔永元在《實話實說》裡暢聊“十年浩劫”,找來一名曾舉報自己老師的學生,二人在節目再次見面,那期節目叫《老師,對不起》;


大媽看完白巖松節目說,“看完《東方時空》就像剛從南方的早市上拎回一條撲騰著的活魚、一捆綠油油的青菜。”


不止是觀眾,即使是新聞從業者,那年也一度認為自己是沒有邊界的。


沉舟側畔千帆過。在周圍形勢不是小好而是大好的時候,即使你擱淺了,也不會埋怨風向不對,馬東哭完爬起來再次出發。


人生第一幕:繼續保持憤怒。


2.


馬東下一站,是中央電視臺。


很多年以後,《奇葩說》觀眾喜歡把馬東主持《文化訪談錄》懟郭敬明那期找來感嘆,原因無他:那種表現與今天完全不同。


那年37歲馬東面對22歲郭敬明,針對其抄襲事件窮追猛打,步步緊逼。


馬東二十年:拋棄憤怒,依舊見悲涼


馬東:我還是要來問,這兩本書怎麼會有那麼多巧合呢?

郭敬明:我現在不太想談。


馬東:我可以把這理解為一種逃避嗎?

郭敬明:是逃避,我一直很愛逃避問題。


馬東:好像每次問到這,你都是一樣的回答....不在乎別人的想法是這個意思嗎?

郭敬明:.......


馬東:這麼多相似,是否能容忍文學中的借鑑和模仿?

郭敬明情緒失控,以內急為由暫停節目錄制。離場期間,馬東跟場下粉絲暢聊。有粉絲說:“你們沒法交流,在今天三年就會有一道代溝。”


馬東感慨:

“我們雖然是不同年齡段的人,我們有不同的價值觀,但有些價值底線其實我們是會相同的,或者是隨著你的年齡增長我們會是相同的……這是一個健康社會走向成熟的必經過程。”


馬東沒能等到證明這個過程。事情已經開始起變化了。


2002年9月,主持人和晶“救急”《實話實說》,稱“小崔最近身體不好,代班倆月”;從此,《實話實說》再無崔永元。


有觀眾寫信:“沒了小崔的《實話實說》,就像魂被抽走了。”


那年馬東在央視主持另一檔節目《挑戰主持人》。最出彩選手還不是後來春晚主持人李思思,而是22歲的尉遲琳嘉。


馬東二十年:拋棄憤怒,依舊見悲涼


尉遲琳嘉才華橫溢,風趣幽默,以至於多年以後人們回想起他的表現,會說他把央視變成了自己的脫口秀舞臺。


他守了9期擂主。馬東稱他是里程碑式人物。


《挑戰主持人》在央視主持人青黃不接情況下被推出來。尉遲琳嘉卻這樣描述他後來在央視的工作。


“每天睡到中午,起床吃飯,下午騎車去找朋友,晚上再一起吃飯唱歌,一個月只有四五天開工,感覺自己要待廢了。”


與馬東交往多年的《奇葩說》合夥人說,“馬東這輩子可能不小心看到了很多事情。”


沒人知道馬東是從何時變得溫和了。但那一年,他已經能遊刃有餘地處理好各方面關係。


他主持的《文化訪談錄》揹負文化輿論宣傳任務,收視率常年墊底,卻被當作樣板。


離開《實話實說》的崔永元則變得越來越不合時宜。


2005年,南方人物週刊16934字刊登《病人崔永元》一文。記者問:你不怕你這樣批評是“站到人民的對立面”嗎?


崔永元說:我不怕,首先我不覺得站在人民對立面是件壞事。黨代會表決開除劉少奇黨籍,只有一人投了反對票,歷史證明他是正確的。


馬東變得聰明起來。他從不站在人民對立面。2009年,他成為春晚語言類節目導演。2011年,他已經是央視春晚三位總導演之一。


那年清華教授撰文批評,痛陳其“霸道”,把春晚辦得太粗俗。


馬東開通博客,怒懟教授是真人版相聲《專家指導》,打著專家名義,以勢壓人,沒有娛樂精神。


站上領導崗位的馬東感慨:

我想起當年在湖南衛視給別人惹的麻煩是多麼他媽的混蛋的一件事情啊。因為大家的人生選擇不同,我為什麼要為你的選擇而付出代價。


可能連馬東自己都忘了,他當初拒絕繼續留在湖南衛視,就是因為他沒有娛樂精神。


他說自己主持不了綜藝。他搞不懂:為啥李湘坐商務艙而他馬東只能擠在經濟艙。


成為央視領導那年,我想他已經想明白了。


人生第二幕:馬東身段漸漸軟了下來。


3.


在製片人胡雙看來,馬東要從央視離職是很突然的,因為一年之前,《文化訪談錄》剛改版《文化視點》,效仿美國深夜秀的那種形式——這個方案多年前他提出時被斃掉了。


馬東對他說,“讓我們做一個這個時段最牛的節目吧。”


最終他沒有履行這個諾言。我估摸也可能是不想再給別人惹麻煩。


45歲的馬東從央視離職。他說第一件事是把所有黑西裝都扔掉了。


他投身到時代洪流之中。並且,好像真正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角色。


馬東二十年:拋棄憤怒,依舊見悲涼


人們看到他在《奇葩說》舞臺:穿上小瀋陽同款蘇格蘭短裙、迷彩花色西裝,脖子、胸前掛著各種稀奇古怪道具,他巧舌如簧、口若懸河,能把婚前該不該啪啪啪聊出朵花來。


第二季開錄前,他割了眼袋,合夥人牟頔罵他有病。他說多大點事兒,你不知道嗎?趙忠祥20年前就割眼袋了。


第三季節目開場,他穿條肉色絲襪包裹住圓滾滾的大肉體,在街頭玩起“裸奔”。


他還學會了喊麥。變著花樣念贊助商廣告。


馬東說:“這個時代,人要有娛樂精神。娛樂精神就是奇葩精神。而我們賦予這個時代的真正意義來臨了!”


他像是隨著浪潮起舞。生意越做越大。


米未傳媒成立那天,郭德綱、蔡康永、金星站臺,李開復領投創新工場史上最大單筆投資,徐小平、王強跟投,馬東如眾星捧月,他告訴記者:我的公司從成立那天就盈利。


馬東終於成為了馬老闆。


2017年8月,觀眾看到了馬東有多成功。


他做客許知遠《十三邀》。一番唇槍舌戰下來,馬東兩眼透著光。


馬東二十年:拋棄憤怒,依舊見悲涼


許知遠問:你喜歡這個時代嗎?馬東連說三次喜歡。許知遠追問,一點牴觸情緒都沒有?馬東連說兩次沒有。


那期節目下來,多數人的聲音是:馬東真通透,許知遠還沒活明白呢。


只有一小撮還對《實話實說》《鏘鏘三人行》這些談話節目念念不忘的頑固粉絲,說馬東不過是個犬儒,而像許知遠儘管笨拙,但這樣敢於說出自己價值、冒犯大眾的人,在這個時代已經不多了。


許知遠做訪談的樣子的確有些笨拙,也經常陷入尬聊。但在那些聰明人都已退場的當下,卻是這個笨拙的人,為我們帶來唯一一檔不依靠辯題,而是直接輸出不同聲音的節目。


節目外,馬東警惕別人給《奇葩說》拔高。有記者說前兩季尺度很大,客觀上為一些先鋒語彙脫敏,拓寬了自由疆界。


他趕緊答不過是媒體總結,“我們只想做一個娛樂節目。”


記者再問,“現在公司裡面,誰來負責安全的把控和審查?”


他玩著《王者榮耀》狡猾地笑了笑,“一般是保安。”


那一年,與《有話好說》同年開播的《鏘鏘三人行》錄完最後一期;從《實話實說》走出的崔永元,在微博活像被激怒的公雞。


人生第三幕:只有馬東活明白了。他甚至能在大風大浪中表演段仰泳。


4.


但,事實證明,保安是把控不了安全的。

上週,《奇葩說》第二季總冠軍邱晨在2014年的一番言論被扒了出來,根據傳統藝能,她被網友舉報了。


另一位選手詹青雲,也因為一段話被扣上了“恨國公知”的帽子。


很快,《奇葩說》與馬東的微博之下評論如潮,大有洪水氾濫之勢。


馬東的最近一條微博,發於2月7日凌晨0點9分。微博配有一張哨子圖片,以及3個雙手合十的祈禱表情。沒有任何配文。


按照武漢中心醫院通告,那一刻,該院眼科醫生李文亮正在接受全力搶救。


馬東那條微博被9833人評論。下面顯眼處寫道:整個公司簽下的人,全部都是恨國黨。說明這個公司的文化和領導人正是如此。


在此之前,我從不相信一個能導央視春晚的人也會踩到紅線。


在許知遠那期節目裡,馬東曾說自己底色悲涼。


許知遠請他解釋,馬東說:“悲涼就是無從反抗。”


在央視主持《挑戰主持人》時,有句口頭禪也幾乎成為他的標籤:


“你可能委屈,也可能不服,但現在你被淘汰了。”


照目前來看,第七季《奇葩說》正面臨被淘汰的危機。


馬東人生第四幕:20年了,從沒想過可能這樣結束。


我相信,此時52歲的馬東在後臺再也流不出20年前那樣痛苦的眼淚。


因為一切都變了。20年前,他只需面對相關部門;現在,他被置入人民鬥爭的汪洋大海里。


私下裡,《奇葩說》選手普遍評價馬東是個寬容的老闆。幾乎沒聽他說過什麼重話。也沒有話題會冒犯到他。


接受採訪時,馬東說:“寬容是一個自由主義者的本色。”但很快,他又後悔向記者提到這個說法。


魯迅說:

“中國的文人,對於人生,至少是對於社會現象,向來就多沒有正視的勇氣。萬事閉眼睛,聊以自欺,而且欺人,那方法是:瞞和騙。”

"在事實上,亡國一次,即添加幾個殉難的忠臣,後來每不想光復舊物,而只去讚美那幾個忠臣”。


對馬東來說,他不得不再次睜開眼面對與20年前同樣的劇情。


而此時,願意站他身後的,卻是曾經為許知遠鼓掌的那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