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平定河北8年間,劉表、劉備、孫權爲什麼毫無作爲?

尤雅玲


從公元200年到208年,

這八年對曹操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時期。在這期間,曹操擊敗袁紹,又陸續肅清了袁氏在黃河以北的各種勢力,袁紹三個兒子也被曹操相繼擊潰,至207年底,北方被曹操所徹底平定。這麼長的時間,難道沒有人趁機在背後偷襲曹操嗎?劉表、劉備、孫權這些人又在幹什麼呢?我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說劉表,劉表這個人很有意思,他為了保全荊州,不斷與人結盟。最初曹操迎漢獻帝於洛陽,劉表知道後立馬派人向朝廷上貢,但是私底下劉表卻暗自和袁紹結盟。為什麼呢?

雖然曹操擁立了漢獻帝,但是在劉表心目中袁紹的實力是最強的,因此為了兩方都討好,他既向朝廷進貢,也結交袁紹,兩不得罪,這就是劉表的處事原則,這樣的處事原則最後也害了他。

在曹操發動官渡之戰前,劉表依靠西北方的張繡來防禦曹操的進攻,但是張繡在謀士賈詡的建議下投降了曹操,從此劉表失去了屏障。所幸的是,曹操此刻與袁紹正打的火熱,根本無力南下征討劉表。那麼劉表在這八年在幹什麼呢?

當時劉表控制的荊州只有南郡、南陽郡一部分、江夏郡這麼點地方,所以統一荊州一直是劉表的願望。公元198年,長沙郡、桂陽郡、零陵郡相繼公開叛亂,劉表率兵討伐,經過數年戰鬥方才徹底平地,從此劉表基本統一荊州,荊州開始進入穩定期。

後劉表又欲將勢力發展到交州地區,於是又屢次派兵攻佔交州,而曹操同時也派人入主交州,雙方圍繞交州互有徵伐,劉表任命賴恭出任交州刺史,任命吳巨為蒼梧太守。而曹操則任命士燮為交州刺史,督交州七郡。

當時曹操與袁紹相持不下,劉表的部下韓嵩勸他:袁紹和曹操兩雄相爭,而勝負的關鍵卻決定於荊州。您擁兵數十萬卻坐地觀望,既不援助袁紹,也不幫助曹操,這樣的話雙方都會怨恨於您。曹操英明,必定能夠戰勝袁紹,因此,為穩妥期間,不如聯盟曹操為好。

劉表久久不能定下主意,於是派韓嵩出使許都,以觀虛實。韓嵩回來後盛讚曹操是明主,勸劉表遣子入質,劉表大怒,遂決定聯盟袁紹。

劉表結盟袁紹後也沒有什麼實際行動,只是在公元202年派劉備帶少量兵力北上,遇上曹軍夏侯惇前來阻擊,劉備詐敗,用伏兵擊潰了夏侯惇。後李典前來營救,劉備撤退。

在這之後,劉表只是坐山觀虎鬥,而劉備在公元207年曹操遠征柳城時建議劉表偷襲許都,劉表沒有采納,後曹操得勝而歸,劉表後悔某及。那麼劉表為什麼不趁虛進攻許都呢?

劉表之志至多隻是一州之地,他根本沒有要稱霸天下的野心,因此,他的處世策略就是儘可能的聯盟強者,在亂世之中保存自己的實力。當初張繡為他守衛北方,張繡投降曹操後,劉備又來投奔,劉備又為他守衛北方。直到曹操統一黃河以北,率兵南下時劉表才醒悟,躲是終歸躲不掉的。幸運的是劉表及時病死,他沒有親眼看到自己苦心經營的荊州被曹操所征服。

再說劉備,劉備對曹操來說是最頭疼的。曹操對劉備很好,劉備投靠曹操後,曹操表劉備為荊州牧,但是劉備卻暗地裡參與衣帶詔事件,蓄意謀殺曹操。後事未發,劉備就借截擊袁術的機會逃跑了,之後劉備奪去了徐州,成為了曹操的大患。劉備這麼弱小,為什麼會成為大患呢?

當時視曹操為真正敵人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袁紹,一個是劉備。袁紹是因為地盤和曹操有衝突,而劉備則是在道義上和曹操有衝突,劉備視曹操為漢賊。因此如果曹操和袁紹爭鬥,劉備必然會從背後偷襲。而如果曹操征討劉備,袁紹肯定也會從北方進攻。那麼該先進攻誰呢?這時軍師郭嘉給出了看法:

嘉勸太祖曰:“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此存亡之機,不可失也。”太祖曰:“善。”遂東征備。

郭嘉看的很準,袁紹多謀而寡斷,總是錯失良機。而劉備剛剛佔領徐州,立足未穩,此時東征劉備,劉備必敗。於是曹操親自率領大軍征討劉備,劉備敗亡,關羽投降,張飛不知所蹤。

後劉備投靠袁紹,袁紹派劉備結援於南陽郡的黃巾軍,從後方偷襲曹軍。曹操派曹仁擊潰了劉備,劉備無奈又返回袁紹營中。

劉備隨後感到袁紹不能容人,於是借南下援引劉表為由投靠了劉表,劉表派劉備駐紮新野,劉備到達新野後,荊州的許多軍民豪傑都來歸附,劉表於是從心裡也開始猜忌劉備。

劉備在荊州的數年間受到劉表的禮遇,但是卻再也沒有機會去和曹操廝殺,直到曹操徹底平定北方,

劉備和劉表一樣,都眼睜睜看著曹操崛起而無能為力。劉備想有所作為嗎?想,但是不能。自己既沒有兵,也沒有謀士,如何與曹操抗衡?不過這期間劉備也有一個重要收穫,那就是尋訪到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謀士,諸葛亮

最後說孫權,曹操和袁紹打的火熱時,也是孫權正焦頭爛額時。公元200年,官渡之戰開戰,而同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即位。孫權初立,沒有威信,到處都是叛亂。

廬江太守李術公開叛亂,丹陽太守孫翊被部下邊鴻刺殺,前來調查此事的宗室重臣孫河也被吳將媯覽和戴員殺害。廬陵太守孫輔給曹操寫信,欲勾結曹操,氣的孫權將他軟禁起來。孫暠欲領兵作亂,後被部下虞翻所勸阻。

孫權花了三年時間,以張昭為輔助,周瑜、黃蓋、程普等舊臣為助手,逐漸平定了叛亂,穩定住了江東的局勢。之後孫權將眼光放到了南部的山越和西部的江夏郡。為什麼呢?

山越這個地區地處偏僻,民風彪悍,是孫策生前未徹底平定的區域。在孫策死後,山越也發生了多次叛亂,為了穩定江東後方,孫權親率大軍平定了山越。而江夏郡是孫家極其傷心的地方,因為當年孫堅就是被江夏郡太守黃祖所射殺,因此,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孫權隨後將攻擊重點放到了江夏郡。

孫權花了五年時間與黃祖爭奪江夏郡,終於在公元208,由周瑜率領水軍擊敗黃祖水軍主帥陳就,呂蒙親自格殺了陳就

。隨後黃祖水軍大潰,在潰敗中,黃祖被吳將馮則追上並梟首,孫權終於報仇雪恨,用黃祖的首級祭奠了父親孫堅。

因此,孫權在曹操平定北方的八年間其實只幹了兩件大事,一件大事是平定內亂,穩定局面。一件是進攻黃祖,報仇雪恨。孫權無力北征,為什麼呢?

對孫權來說,第一步是奪取江夏郡,第二步是奪取荊州,第三步是奪取益州郡,最後和曹操劃江而治。

只是孫權沒有料到曹操動作這麼快,不僅很快平定了北方地區,而且連荊州也是兵不血刃便拿下了。因此,孫權最後也是被曹操逼得不得不反擊而已。


每日趣評


東漢獻帝初平二年至建安十三年,曹操在官渡之戰擊敗袁紹後,開始了統一北方的戰爭,歷經八年時間,先後消滅長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地區。


曹操在官渡之戰勝利後,親自率領軍隊征剿劉備,劉備得到消息後,知道以當時薄弱的兵力根本無法與曹操的大部隊對戰,因此決定不與曹操交手,率領將眾投奔了荊州的劉表。劉表雖對劉備歡迎有加,以上賓之禮待,但是內心卻對劉備起了戒備之心,而劉備雖然投靠劉表,但終不會對劉表盡心盡力,二人互相防備、互相牽制。因此在戰事上都不有太大的作為。還是劉備屢次勸劉表出征與曹操對戰,但劉表也深知當時的曹操取得了不少戰役的勝利,士氣正旺,只是象徵性的回應劉備,並沒有真正的做與曹操對戰的打算。而劉備兵微將寡只能在許昌附近打一打小的戰役,提升軍心,不過戰績還是不錯,曾用火攻大破夏侯惇的軍隊。當時劉表、劉備二人內心不團結,因此不可能選擇以卵擊石,自討沒趣。劉表更是無心與曹操爭霸天下,又與江東長年交惡,所以更加不敢大舉北上。劉表、劉備二人內心都在為自己今後如何爭取更多的軍事利益而做謀算。因此,不會有大的軍事動作



再說一下孫權。孫權雖然手裡的兵多將廣,但在當時孫權年青,初登大位,內部亂事不斷,好多人心有不服,自顧不暇,無心與曹操對戰。雖然孫權曾經多次主動出兵圍攻合肥,但是始終未能突破曹魏的防線。也大大挫傷了軍隊的士氣,也就是說,孫權本人的軍事指揮能力和軍事作能力並不是很高。沒有把握能與曹操大軍為之一戰。

在當時,曹操可以說軍事上有著非常強悍的技能,並且率有三十餘萬的兵力,因此,不管是年青的孫權,還是頗有計謀的劉表、劉備深知自己都不能與士氣正勝的曹操抗衡,因此他們都對曹操敬而遠之,保存自己的實力,以謀更好的發展。


石家莊新聞網


哈哈,讓我來分析一下吧!這個要佩服曹操軍事戰略佈局。曹操據兗州橫掃北方,奪下徐州河內,豫州,揚州,宛城,看似混亂一點點蠶食其實通過地圖可以很好的分析出來,曹操戰略之強大,以兗州為中心,東取徐州,徐州與青州接壤,再佔有河內,而河內上面就是幷州,袁紹歷史上雄據河北四州分別是:青幽並冀四州,上面已經說了,徐州接壤青州,袁紹想從青州側翼攻擊曹操,根本不可能,幷州人馬也被河內的曹魏將領和兵馬給抵擋住,幽州根本不可能派遣,於是袁紹只能被曹操牽制到官渡。

曹操早期徵宛城,這麼小的地盤曹操是那種蚊子腿上的肉也是肉嗎,不是宛城地理位置太重要了,與兗州荊州接壤,所以曹操一定要吃掉,官渡之戰很好證明曹操的戰略,以宛城作為南邊屏障,派得力大將駐守,抵擋荊州的偷襲

西涼一帶也是不安分的主,曹操以鍾繇督關中諸軍,坐鎮關中抵擋西涼的人馬。

江東孫策莫名其妙被刺客暗殺,孫權即位,江東可不消停,自古以來新主上位都不安寧,況且江東有四大家族還有山越之地匪患為禍,自顧不暇,況且曹操還在揚州佈置軍馬擋著。

漢中張魯,益州劉璋那邊,地勢遙遠,來都來不了,所以不足為懼。這也是曹操在官渡時期為什麼沒有投入大兵力的原因,曹操各處佈置守軍,這也是之前有人問袁紹為什麼沒有用謀臣計策輕騎偷襲許都,因為沿途要點都被曹操派軍馬駐守,劉備在南陽響應袁紹,結果怎麼樣,曹仁攜別動部隊奇襲南陽,然後回軍與史渙在雞落山打敗袁紹別動部隊,後來還破壞袁紹糧道。這也是袁紹再也不願意分兵,因為太難呼應了。


陳之煜


曹操平定北方的那段時間,長江以南有四大勢力:江東孫權、荊州劉表、益州劉璋、交州士燮。這裡面,士燮距離中原過於遙遠,故不予考慮,現在只說孫權、劉表和劉璋三人為什麼不趁機北伐。

先說劉璋。劉璋是三人中最不可能北伐的諸侯,因為他北面還有一個張魯。張魯自劉璋繼承劉焉之位之後就自立門戶了,之後劉璋殺了張魯家人,兩大勢力之間勢如水火。劉璋對外無能攻伐張魯,對內呢,他手下的東州官員與益州官員之間矛盾又極為尖銳,根本不同心,所以劉璋是沒有實力北伐的。

再說劉表。劉表其實是有實力與機會北伐的,但他同樣也面臨著內外危機。外是劉備,這個梟雄雖然幫助鎮守新野,但他一踏入荊州境內就開始收買人心,劉表是對他放心不下的。對內,荊州幾大家族的權力幾乎比劉表還高,劉表死後二子內鬥,也源於權力分散。

最後說孫權。孫權那時候還沒有真正掌權,而周瑜、魯肅的戰略計劃,都是平定長江以南之後與曹操抗衡,所以他當下的敵人是劉表和劉璋而不是曹操。因此,三人均不北伐,也就不奇怪了。


隱語


就說說劉表吧。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說,劉表是當時各路諸侯中對曹操威脅僅次於袁紹的。因為當時劉表還控制著襄陽,所以只要他能真的出兵北伐,就可以直接進入南陽盆地,威脅曹操勢力範圍的腹地。

所以,劉表當時是曹操非常警惕的一股勢力。為了對付劉表,對劉表形成比較大的壓力,曹操還和孫權,劉璋結盟。並且,劉璋曾經在官渡之戰的時候派過一個小規模的軍隊去支援曹操。


劉表在歷史上就曾經和袁紹結盟,共同對付當時盤踞南陽郡的袁術,所以後來在對付曹操的問題上,其實劉表和袁紹是有共識的。而且,在接受了劉備之後,讓劉備鎮守新野,也是希望能對曹操形成一定的壓力和威脅。

但劉表並沒有真的出兵北伐,為什麼呢?

首先,劉表在荊州本身就是弱主,一直在遭遇挑戰。他到荊州的時候,本身也沒有帶來什麼人,所以也沒有自己的勢力,只能依靠在荊州各大勢力之間搞平衡來維持統治。所以,劉表在荊州雖然看著很強大,其實外強中乾,是沒有多大對外進攻能力的。


其次,劉表在控制住荊州之後,除了和劉璋發生過摩擦之外,其他時候都是處於被動防禦的態勢。比如說在和江東的關係問題上,劉表始終是被動防禦的,並沒有主動進攻的意思。也就是說,劉表本身也沒有主動對外擴張的能力。

第三,就在曹操和袁紹進行持久戰的時候,劉表其實也沒閒著,因為他下屬的長沙發生了大規模的叛亂,劉表一直在努力進行鎮壓,持續了很長時間。等到劉表平定叛亂的時候,曹操和袁紹的戰爭大局已定,劉表也沒多大勝算了。


蕭武


這是郭嘉建立的奇功。早在官渡之前,最有戰略眼光的孫策就認識到,曹操非等閒之輩,是唯一能與孫策爭天下的對手,所以計劃在曹操還沒發展大之前,與袁紹聯手先除掉他,之後再幹掉袁紹而統一天下。有細作報知曹操,曹大驚,找郭奉孝商議。郭加說主公放心,孫策此人有大缺點,好打獵,這事您就不用管了。結果沒幾天就假借家臣之手幹掉了孫策。此事關乎曹操正在崛起的名聲,正史和演義都很隱晦,我以前研究得出的結論。從最近電視劇《軍師聯盟》中也有郭加掌握特務組織的說法。孫策一死,孫權才19歲,戰略眼光比他哥差了幾條街。自己搞不明白,經人推薦找到智囊魯肅,魯肅給的戰略不遜於諸葛亮的隆中對,可惜沒諸葛亮出名。那就是先劉表,後中原,利用長江對曹操取守勢。至於劉表,太老了沒有進取心,空有人才集濟而不能用。因此曹操才成事。

之前有一種說法:吳國只能守而不能攻,我想有兩個原因,一是吳是水軍優勢,離了長江就不好使了。二是吳的門閥熱中於開疆拓土,連臺灣都徵過來了,南邊遠到越南,熱中於打少數民族。只有孫策那種統帥才會讓東吳具有狼性。三國的軍事家,1曹操,2孫策,3劉備。其他如諸葛亮等,根本不入流。別讓演義給忽悠了。

說起劉備的軍事才能,放到三國也是一等一,燒博望,奪漢中,都是名戰例。諸葛亮內政還行,論戰例,除去後人偽造的,有麼?還不如關羽水淹七軍。諸葛亮戰略思想還是有點,隆中對。七擒七縱還是用得馬謖的計謀。


帶老


曹操平定袁紹的八年間,劉備孫權為啥沒有作為?



這提問所說的,應該指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戰,袁紹戰敗退回黃河以北,到建安十二年(207)公孫康殺掉袁尚袁熙,把二袁頭顱送給曹操這一段。提問原因主要是:第一,這八年曹操並不是全力,一直親自對付袁紹勢力,而是打打停停,利用袁紹廢長立幼,袁譚,袁尚兄弟相爭,瞅中機會抽空去打一下,有時只派一位將領。比如 【八年春三月,攻其郭,乃出戰,擊,大破之,譚、尚夜遁。夏四月,進軍



鄴。五月還許,留賈信屯黎陽】 ;第二,曹操時時防範著劉備孫權。所以劉備孫權如果探報不準,時機把握不好,就會碰釘子。比如:【汝南降賊劉闢等叛應紹,略許下。紹使劉備助闢,公使曹仁擊破之。備走,遂破闢屯】官渡之戰時,劉備糾集汝南劉闢,龔都等黃巾軍,想乘機襲擊許都,劫奪漢獻帝,不過時機把握不好,剛剛趕到穣山,曹操已經打敗袁紹,帶兵截住劉備。第一戰曹操遠道而來,師老兵疲,被劉備打敗。但因劉備實力差太多,曹操略作調整,分兵引誘,劉備上當也分兵應對,結果被打了個落花流水,劉備差點被捉住,虧了趙雲拼命相救,才逃出生天。這時的劉備是



依附於袁紹的,但因關羽斬了顏良文丑,劉備投鼠忌器,不敢再回袁紹那裡,就投靠了劉表。後來在曹操追擊袁尚袁熙,又遠征烏桓時,劉備建議劉表出兵襲擊許都,但劉表不放心劉備,沒有答應;第三,建安五年(200)孫策曾經打算乘曹操不在,襲擊許都,但時運不濟,還沒出發,遭遇刺客,壯志未酬身先死。其時孫權才19歲,接班後面臨一系列問題,一是孫權打不到曹操,因為那時的世仇劉表勢力很強,擋在面前。二是孫權需要穩定內部。建安八年(203)孫權伐黃祖,結果部將



凌操被射死。三是孫權弟弟孫翊,因為性剛好酒,醉後鞭撻士卒,被部下溈覽,戴員殺害,孫權親領軍馬平叛;第四,曹操時不時南巡淮北,還要求孫權送兒子進京為質。孫權一個毛頭小子不敢妄動。比如:【七年春正月,公軍譙(即譙縣今安徽亳州是曹操故鄉)】

綜上所述,曹操平定冀青幽並袁紹故地,完全是忙裡偷閒,穿插進行,不影響逐鹿中原的大事。劉備時機把握有誤,孫權初掌大權,還忙於內政,來不及幹曹操。(11:27)


流譽後


中國的歷史很有意思,一般來講都是北方南下,南方北上只有明朝驅逐異族的戰爭,那也屬於被逼無奈不得已而為之。

當曹操平定河北時期,只有北方人劉備真心想借機北上討伐北方,而南方人劉表,孫權卻毫無興趣,只想固守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我不確定這是什麼心理,凡是北方政權都是無比自信,不統一南方誓不罷休,視南方的軍力如無物,其實實力都差不多,所差的無非是雄心壯志。

南宋詩詞描寫,暖風燻得遊人醉,南方的氣候或者人文消磨了男人的豪氣,只想溫柔鄉里度殘生,秦淮河上看歌舞。分析南方漢人主體,大多是北方的世家大族南渡,這些人都是所謂的精英,衣食富足,縱情詩詞歌賦,雅不願為了所謂國家民族耗心費力,就像紅樓夢裡的賈寶玉,覺得,武死戰文死諫是愚忠,何不享受溫柔鄉,何必征戰殺伐,為所謂國家大義而死!

這樣想來,劉表孫權的胸無大志也就順理成章了。


意從容語輕柔


200年-207年,從官渡之戰大破袁紹,到掃平袁氏的殘餘勢力,曹操花了八年時間平定河北,將袁紹原有的青、幽、並、冀四州收入囊中,統一了黃河中下游地區;期間曹操還北征烏桓,並讓遼東公孫康俯首稱臣。提問者所說的劉表、劉備、孫權在這期間毫無作為,意思應該是沒有對曹操發動進攻,或者說沒有對曹操平定河北形成牽制或者造成實質性的威脅。

那麼,這八年來,作為曹操對手的劉表、劉備、孫權在幹嘛呢?又為什麼“毫無作為”呢?先來說劉表,荊州的老大,位列“荊襄八駿”,作為漢末名士,自己也喜歡結交那些好於清談的名士。但是這傢伙胸無大志,又沒什麼能力,況且已是風燭殘年,心中也沒有和曹操一爭天下的動力,能保住荊州這片土地就不錯了。曹操和劉備煮酒論英雄的時候就說過:劉表有名無實,非英雄也!

而且當時劉表面臨著幾個難題:

1.立儲之爭,劉琦和劉琮,前者是長子,有一定的能力,但好於酒色,又沒有外援;後者是幼子,能力比哥哥還菜,但背後是實力雄厚的蔡氏家族......劉表難以取捨,背後也是暗流湧動。

2.因為與江東有著世仇,而且孫權覬覦荊州,與江東可謂戰事不斷,先是江東軍隊不斷侵擾江夏,然後黃祖被殺,江夏城破,後來劉琦坐鎮江夏,勉強維持局面。

3.劉備的問題,劉備200年前來投靠,同為劉氏宗族,而且有共同的敵人曹操,但是劉表又怕劉備實力坐大,加上蔡氏宗族的反對,所以派劉備去守新野,把對抗曹操的第一戰線這個坑讓給劉備去填。劉表對劉備,既助之、用之,又疑之、限之!

在這種情況之下,劉表既無心有所作為,更無力有所作為了。再說說孫權。其實官渡之戰開打前,江東還是孫策當家,而且孫策當時是很想“有所作為”的,在拒絕了曹操“遣質入許都”的要求後,孫曹兩家算是撕破了臉,孫策也一直在密謀偷襲許都。而曹操方面一直在準備和袁紹的決戰,因此要求孫策“遣質入許都”以斷絕江東方面的隱患,孫策明確表示拒絕後,曹操也非常擔心和袁紹決戰時後方不穩被孫策偷襲。

此時,曹操手下的謀士郭嘉站了出來,一席話打消了曹操的擔心:“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後來果不其然,沒過多久,孫策因為絞殺許貢,許貢家裡的三個門客給許貢報仇,在一次狩獵過程中孫策被這三個門客刺殺,不治身亡。孫策死前傳位給不到二十歲的孫權。而孫權接下江東大印時,江東的局面還不太穩定。因為孫家剛剛佔據江東六郡,人心不穩,而且孫權年紀尚輕,難以服眾。因此,孫策原先偷襲許都的“有所作為”的想法,到孫權這兒只能煙消雲散了。因為他有更急需解決的問題:穩定內部結構,一是江東六郡的穩定,二是江東內部統治集團的穩定。然後才是與曹操爭天下。

因此,在200-207年間,孫權在江東主要做了做了下面幾件事:

1.平定內亂。前面說了,孫策靠武力佔領江東六郡,然而人心難服,大小叛亂不少,史書記載的,主要是孫詡被殺事件。孫詡是孫策、孫權的親弟弟,他的兩個部將發動叛亂殺死孫詡,這件事在江東引發的震動可謂不小,後來孫權派兵平息了這次叛亂,殺了兩個叛亂的將領,給弟弟也報了仇。

2.平定山越。當時會稽郡以南的大部分山地區域都屬於山越(少數民族)的勢力範圍,孫權當政後山越數次發動叛亂,襲擾江東的平原地區(被稱為“山賊”)。孫權派了呂蒙、黃蓋、呂範、太史慈、程普等許多將領攻打山越,後來又採納陸遜的建議“剿撫結合”,花了很大的力氣才解決山越的問題。3.戰略制定。制定了江東的發展戰略並實施,“江東版隆中對”便在這一時期產生,即魯肅對孫權的建議(戰略規劃):先穩定江東,然後攻取荊州,最後北伐曹操——這就是為什麼江東在這八年時間裡不斷攻打江夏的原因所在,這期間擊殺劉表大降黃祖,一度將江夏據為己有,後來因為孤城難守,又退回江東。

可見,孫權其實並非“毫無作為”,只是他面臨的現實讓他難以對曹操有所作為罷了!最後說說劉備。這期間,實力最弱、條件最差、限制最多的,恰恰是劉備。而對曹操“作為”最多的,恰恰也是劉備。

因為相比於劉表、孫權,劉備自帶抗曹屬性,而且有獻帝的衣帶詔,抗曹是名正言順。

官渡之戰前的劉備,還是徐州牧。為了策應袁紹南征,舉兵反曹,想要牽制曹操。曹操本身還遲疑是先打袁紹還是先打劉備,然後找來荀彧、郭嘉、程昱等謀士一商量,果斷決定:先打劉備、再打袁紹——因為劉備實力弱,可以一擊即潰,短時間內掃除後顧之憂。劉備確實力弱,只是沒想到實在太弱,曹操一打過去劉備就敗了,丟下妻兒兄弟跑了......然後就上演了關公降漢不降曹、斬殺顏良文丑、封金掛印、過關斬將千里走單騎的“演義故事”。

後來,劉備跑到袁紹那兒,又一路輾轉帶著關張趙,聯合劉闢、龔都在汝南搞事,然後曹操派兵一打過來,劉備再敗,帶著關張趙,丟下劉闢、龔都又跑到劉表那兒。

到了劉表那裡,日子就難過了。劉表給了一個新野小縣城讓劉備駐軍,這時候劉備手下將不過關張(趙),兵不過三千,而且站在荊州抗曹的第一線,糧草還得靠劉表施捨——這時候想要再搞事幾乎不可能了。

但劉備天生具有抗曹屬性,即便到了新野這個小地方還能繼續搞事,跟曹操的軍隊幹架。三國演義裡說的是期間和曹仁、李典在樊城幹了一仗,還打贏了。

此外,劉備還收了徐庶、諸葛亮兩大謀士(後來因為曹操抓了徐庶的老媽,而徐庶又是個孝子,所以就去了曹操那邊),擴充了自己的實力。期間還和劉琦搞好了關係,為後面曹操攻打荊州自己投奔江夏做好了鋪墊。從劉表、孫權、劉備三人在這八年期間的狀況和表現來看:劉表是無心、也無力有所作為;孫權是有心也有力,但為時局所限,不能有所作為;劉備是有心作為卻無力作為,實力不夠,屢屢搞事卻屢次以失敗告終。

此外,從《三國志》的記載來看,當時的劉表、孫權和劉備三方,即使真的想要對曹操有所作為,也是很難的。因為曹操手裡有漢獻帝,且實力太過強大。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曾對劉備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且擁兵百萬,“此誠不可與之爭鋒”。魯肅也在江東版隆中對中向孫權表達了同樣的意思,勸孫權先“聯劉(指劉表)拒曹”,徐圖荊襄,再伺機北伐曹操。然時局變化,當曹操收拾完袁紹,在208年揮師南下的時候,劉表病亡,劉琮火速投降,而孫權、劉備兩家再想“不作為”也已經不可能了,兩家在局勢逼迫下聯合抗曹,這才有了後來歷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戰。


lixiang1984


自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曹操進軍官渡,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正月曹操北征烏桓回到鄴城,長達八年時間裡曹操的主要精力一直在與袁氏爭奪河北,無暇他顧。

令人不解的是,在此期間,劉表、劉備、孫權等南方諸侯卻幾乎毫無作為,沒有對曹操形成一點有力牽制,最終讓曹操順利統一北方,這是什麼緣故?

1 江東的可惜

孫策是想有作為的,甚至偷襲許都的大軍都安排好了。不料孫策突然遇襲身亡。

“建安五年,曹公與袁紹相拒於安渡,策陰欲襲許。迎漢帝,密治兵,部署諸將。未發,會為故吳郡太守許貢客所殺。”

接掌江東的是年僅十八歲的孫權。

孫權接手江東初期,頭等大事只有一個,安定人心。

因為孫策暴亡,孫權太年輕,此時江東“天下英豪布在州郡,賓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為意,未有君臣之固”。

等到江東安定,孫權將視角瞄向了有殺父之仇的荊州。

“八年,權西伐黃祖,破其舟軍。”

“十年,權使賀齊討上饒”。

“十二年,西征黃祖,虜其人民而還。”

“十三年春,權復徵黃祖。”

很可惜,孫權動作還是太慢了,一個黃祖就耗了五年,等到江夏拿下,曹操已經南下荊州了。

2 劉表的無奈

如果說江東是因為孫策暴亡而錯失良機,那麼荊州劉表就是白白浪費機會了。

在袁紹、曹操官渡鏖戰關鍵時期,作為天下第三大諸侯,劉表同時受到了袁紹、曹操的極力拉攏。

劉表的反應是兩不相幫,坐山觀虎鬥。

“太祖與袁紹方相持於官渡,紹遣人求助,表許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漢間,觀天下變。”

劉表觀望的背後,固然有劉表偏安自守、缺乏進取雄心,但更重要的一個因素是荊州士族的態度。

三國時期,揚州、荊州、益州三個南方大州,有個共同點,本土土著對征伐中原沒有什麼興趣,更傾向於守著自家一畝三分地。

遇到北方強大勢力威脅,土著士族往往傾向於歸順朝廷(投降)。

江東,赤壁之戰前夕,孫權面對的幾乎是一邊倒的投降派;劉璋的益州就是被士族賣給劉備的,蜀國自諸葛亮後,譙周等投降派也是越來越強勢。

劉表的荊州同樣如此。

荊州幾大豪門大族,蒯良、蒯越、蔡瑁、韓嵩等人前仆後繼地勸說劉表向曹操投誠,將荊州相送。

如荊州從事中郎韓嵩、別駕劉先就勸說劉表:“故為將軍計者,不若舉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將軍;長享福祚,垂之後嗣,此萬全之策也。”

做投降派做的這麼大義凜然,也是絕了。

話說劉表死後,這群投降派終於盼來了曹操南下荊州。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荊襄,曹操投桃報李。

“蒯越等侯者十五人”,被封侯的荊州士族有十五人。另外,蒯越被封為光祿勳,韓嵩是大鴻臚,其餘諸人也都加官進爵,投降派皆大歡喜。

劉表能指望這群投降派去征討曹操?

3 劉備的痛苦

劉備是有過掙扎的。

劉備在徐州兵敗後,起初投奔袁紹。不久汝南黃巾軍劉闢、龔都等人響應袁紹,袁紹派遣劉備到汝南,在背後牽制曹操。

反應迅速的曹操,拋開前線的袁紹不管,親自率軍南下攻擊劉備。

劉備大敗,只能再次使出看家本領——跑!

這一跑,劉備從此和中原大地再無緣了。

劉備為劉表所接納,起初兩人關係很融洽,“表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

但是劉備畢竟是梟雄,魅力是蓋不住的,哪怕只有一個小小的新野,也依舊有不少人投靠劉備。

“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

劉表對劉備起了疑心,開始防範劉備。除了限制供應劉備的錢財、糧草、軍械外,劉表更是錯過了最後一個機會。

“曹公北征烏丸,先主說表襲許,表不能用。”

曹操親率大軍出塞外,千里遠征烏桓,這是絕佳的機會,儘管劉備極力勸說劉表,劉表還是拒絕了。

毫無疑問,這幾年裡,劉備是痛苦的,眼看著自己日趨衰老,卻長期受困小小的新野,毫無人生翻盤的希望。

但劉備之所以是英雄,就在於此,哪怕自己再無助現實再絕望,他從來都沒有放棄他的雄心抱負。

終於他等來了人生的機會。

曹操南下,對荊州投降派來說,是賣主求榮的好機會,對劉備來說,是命運的吶喊與背水一戰。

幸運的是,這回劉備終於得到了上天的眷顧,迎來了自己的新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