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之死,秦王為何殺之?

-二小姐-


白起作為一代戰神,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

但是最終卻在著名的“長平之戰”後被秦昭王賜死

這是為何?

筆者帶您瞭解下當時的情況:



公元前260年,秦國派白起攻打趙國,在長平交戰,趙國領軍老將廉頗被趙括取代,趙括只是個“紙上談兵”的知識派,根本沒有實戰經驗,和戰神白起剛交戰便落入下風,經過幾番拼殺,最後趙國軍隊不敵投降秦軍,白起沒有選擇善待俘虜,下令坑殺了四十多萬降兵。

坑殺降兵之後,白起下令,乘勝追擊,一舉攻破趙國首都邯鄲,然而就在這時,秦國謀士范雎怕白起攻破趙國得勢影響他的地位,范雎勸秦昭王讓他下令讓白起撤兵,允許趙國割地求和。秦昭王很信任范雎就聽從他的意見,召回白起大軍,白起無奈只能聽從。



一次抗命

白起回到秦國後,令秦昭王沒有想到的是,趙國不但沒有割地求和反而聯合齊國共同抵抗秦國,這讓秦昭王異常氣憤,於是秦昭王下令讓白起再去征討,但是白起還在氣頭上,且認為現在齊和趙聯合,不適合此時攻打,於是白起不聽秦王號令,秦王無奈,於是下令王陵帶兵攻打趙國,果然如白起預料,久攻不下,且傷亡巨大。

二次抗命

秦昭王見王陵不敵,再次找到白起,讓白起前往征討,可是白起依然認為此時時機不對,不應該征討,所以再次稱病拒絕了秦昭王。此時范雎向秦昭王舉薦了鄭安平,秦昭王任用鄭安平,只是不曾想,不僅大敗還投降了趙國。

三次抗命

在接連失敗後,大怒的秦昭王跑到白起家,對白起說就是躺著都得上戰場,白起被逼的沒辦法,只好安撫秦昭王,此時不適合征討,再一次拒絕了秦昭王,氣急敗壞的秦王下令廢除了白起的所有職務,將他貶為普通士兵,並且立刻離開咸陽前往軍中。

在三次抗命之後,白起無奈只能動身離開咸陽,不曾想,此時范雎不顧大局,仍然進言詆譭白起,最終秦昭王下令賜死白起。



一代戰神,死的何其冤枉,又何其必然,其實在筆者看來,白起雖有氣節,但是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顯然是不合適的,即便沒有戰計大可先去打了再說,沒必要意氣用事,一再推脫,這樣反覆違逆君王的下場自然只有一個下場“死”。

希望回答能幫到你


史努比行走歷史


長平之戰後,白起認為可一舉滅亡趙國,秦昭王令兵圍邯鄲。公元前258年,趙孝成王八年,秦解去邯鄲之圍。邯鄲如何解圍呢?據史所載,有三位人物起了重要作用。一是,平原君趙勝入楚請救。二是,信陵君魏無忌竊奪兵符,統帥魏軍來救。三是,蘇代先遊說秦王案兵息民以保萬全,又去離間范雎和白起。蘇代,蘇秦之弟。蘇代遊說秦相國范雎:“趙國滅亡,則秦王稱霸,武安君白起將位列三公。武安君攻取趙國七十餘城,侵佔楚國鄢、郢、漢中之地。如此功勳,閣下能為嗎?武安君列為三公,閣下能屈居武安君之下嗎?”於是范雎言於秦王曰:“秦兵疲勞,請答應韓、趙割地求和,暫且休養士卒。”於是秦王罷兵,趙國割六城而和。武安君與范雎由此仇隙。此後,白起裝病不朝,又鬱抑不申,最終被秦昭王賜劍自剄,而范雎在賜死白起上起了很大作用。可以說白起、李牧都是死於反間計。


吾語之


大家好,我是昊童,一個專注中國古代史的90後小編。

這個問題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

白起勞苦功高且功高蓋主,百戰百勝的威名不是吹出來的。各國畏懼秦國有一多半都是畏懼白起一人,這一點秦王也知道,所以他在仰仗白起的同時也在害怕,他害怕有一天白起反叛或者被比人策反。

這一點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但相信每個懂歷史的人多多少少都會發現一點。

白起三次抗命不肯出徵,這在家天下的古代無疑是對王的大不敬,君王的臉面是最重要的,而且最可怕的是白起不肯出徵秦國竟然沒人能替代他。此時的秦王自然是惱羞成怒,再加上范雎在一旁多次的汙衊白起,秦王可能忍一時,但不可能忍一世。只要沒忍住,殺了白起也只是一句話的事情,所以說,白起之死有多種原因,但究其根本,還是因為白起為人太過剛正,不懂變通,如果白起能跟後世王翦一樣懂進退,那麼很有可能秦國一統天下的腳步會再次加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