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讀科普雜誌」日本二戰期間強徵白人婦女充當“慰安婦”

近期,日本右翼政客、名古屋市長河村隆之,又公然否認日本在戰期間強徵“慰安婦”。2019年8月,河村出面干涉在名古屋舉辦的第四屆愛知國際藝術節,迫使藝術節取消展出的慰安婦少女像。眾所周知,日本在二戰期間在日本、朝鮮、中國,以及廣大的東南亞佔領區強徵“慰安婦”。鮮為人知的是,大量處於日軍佔領區的白人婦女也被強徵為“慰安婦”。由瑪格麗特·哈默爾-毛努·德弗瓦德維勒所寫的《被折斷的花朵:八個荷蘭“慰安婦”的傷痛回憶》一書用確鑿的證據有力地回擊了日本右翼的無恥讕言。

「一起讀科普雜誌」日本二戰期間強徵白人婦女充當“慰安婦”

血色太陽摧殘鮮豔花蕾

“被折斷的花朵”源於84歲去世的荷蘭“慰安婦”埃盧娜寫下的一首詩:“那一朵鮮豔的花蕾,含苞欲放,渴望長大。將花蕊迎向明媚的陽光。曾經一心祈求在陽光下綻放,但是那美麗的花朵,卻被血紅的太陽殘酷地摧殘、摧殘、摧殘、摧殘…”寫下這首詩的幾個月後,埃盧娜就與世長辭了。這首詩帶給瑪格麗特·哈默爾-毛努·德弗瓦德維勒極大的震撼,她覺得陷入日軍魔爪的荷蘭“慰安婦”就像被折斷的鮮豔花朵。荷蘭少女們被來自“東方日出之國”的禽獸們摧殘,受到非人的折磨,臨終前都滿懷難以忘卻的傷痛。瑪格麗特女士是歐洲著名社會活動家,是日本亞洲婦女基金會在荷蘭啟動的“荷蘭項目實施委員會”主席,也是荷蘭“慰安婦”受害者保密顧問。1943年,年僅2歲的瑪格麗特和母親就被日軍關押到了印尼的蘇臘巴亞和安巴拉瓦集中營,1945年戰爭結束後回到荷蘭。她畢業於荷蘭最著名的萊頓大學,攻讀法律。1993年,瑪格麗特加入了“日本賠款基金會”,致力於法律訴訟迫使日本政府承認罪責,並向荷蘭受害者道歉、賠償。瑪格麗特對於荷蘭“慰安婦歷史的追尋和關懷,使得她在歐洲和日本享有崇高的聲望,日本天皇夫婦、荷蘭女王與公主多次接見她。日本政府多次邀請她訪問日本。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很多荷蘭“慰安婦”拿到了日本“亞洲婦女基金”的“補償”。瑪格麗特作為荷蘭“慰安婦”的保密顧問,瞭解到了大量第一手的日軍徵發荷蘭女性充當“慰安婦”的證據,因此成就了一本揭露日本徵發白人婦女充當“慰安婦”暴行的力作。

文章摘選自《坦克裝甲車新軍事》202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