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 加拿大獨立投資人虞峰:優選美股科技股堅決迴避負債過高標的

除了低估是目前可以觀察的一個方向,我認為投資還是應當投未來最好的行業,尤其是科技行業,我個人一直主投美股科技股,它們的資本回報率和股價表現要遠遠高於一些傳統週期行業。

我是一名全球投資者,現居加拿大,主要投資美股和A股,同時輕配港股。今年春節後一個月左右,我的A股賬戶淨值實現了翻倍,因為對整個市場不放心,我選擇暫時清倉,並於近期慢慢買回小部分。現在我的倉位主要在美股,這次美股大跌,不少股票跌到令人難以想象的價格,裡面有不少“撿菸蒂”的標的。但對於當下的投資人來說,還是應當堅決迴避資產負債表中負債過高的企業。

見證 加拿大獨立投資人虞峰:優選美股科技股堅決迴避負債過高標的


我是在2007年被A股大牛市的氛圍裹挾入市的,當時還處於一種懵懂的狀態,接著就趕上2008年股災,交了不少學費。之後我不斷進行自我“進化”,一邊經營自己的外貿公司,一邊系統學習並在市場中實操。這些年,我經歷過一些市場的大風大浪,同時堅信,只有抱有敬畏之心,才能好好活著。

我於2010年移民加拿大,並以此為契機,賣掉了國內的公司,正式全職投資美股。我在美股的投資主要是跟隨市場主流,集中在科技股上,也確實獲得了豐厚回報。在這次股災中,我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損失,但我仍然堅信優質科技股的價值,對持有的標的也不特別擔心,比如我重倉的蘋果。

關於這次美股危機,我主要說說自己的直觀感受。現在美股市場本身有比較高的槓桿率,加上高頻交易源源不斷施壓以及負面情緒的堆積等各種因素,股價出現類似泥石流般的下衝行情。就拿高頻交易來說,原先在市場穩定的時候,他們會以非常快的速度,只賺取一點點買賣價差。曾經有個做高頻交易的投資人在接受訪談時就表示,他們一天在一隻股票上交易的次數就可以高達500萬次。而在賣壓堆積的市場行情中,高頻交易的衝擊是非常大的。

對比2008年金融危機,美國的次貸危機像毒藥一樣蔓延至全球金融市場。雷曼破產以後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造成信貸危機,金融機構之間互相不信任。房地產的泡沫被戳破,大量財富就此消失,形成資本黑洞。典型的企業,比如通用汽車這類公司,由於長期維持汽車工會高福利,無論是品質和價格跟日系車都沒法比,大蕭條來臨,消費一下子被凍結,影響首當其衝。當時,美國發生嚴重的失業,甚至有華爾街的精英去快餐店裡賣漢堡,新聞裡不時能看到金融家自殺的消息,不少人流離失所等等,這都是當時的直觀“印象”。

而這一輪危機,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看到這些現象。當然,疫情在全球蔓延,對世界經濟確實造成了巨大沖擊,現在整個市場缺乏流動性。這次危機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整個社會經濟結構非常不穩定,特別是全球化以後,很多問題都被虛假的繁榮所掩蓋,特別是債務問題嚴重。現在全球經濟體都非常脆弱,不少發達國家,很多人都沒有存款,如果全球絕大多數經濟體停擺一兩個月,這將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在我看來,任何時候做投資,都要堅決迴避資產負債表中負債過高的企業,當前這種危機下尤其如此。不過,我們也不至於如此悲觀,如果疫情能很好地控制住,受傷後的經濟復甦也不至於像2008年那麼艱難。

經過這一輪大跌,美股整體下跌超過30%,日震盪點位甚至高達3000點-4000點,實在太瘋狂,原油價格也跌至20美元附近,速度之快,節奏之猛,前所未見。市場的情緒轉換已經到了極限的臨界點。

如果按照索羅斯的反身性理論,每一個行情都從絕望的時候開始,那麼現在確實是比較好的時機。當然,這種判斷因人而異,靜觀其變也不失為一種好的策略,但我更願意開始尋找被“錯殺”的低估值股票,並等待進場機會。

比如,美股快餐連鎖店Jack in the box,股價從2月底的近90美元跌至最低的17美元附近,最近收盤在23美元,公司董事局入場增持的價格在40美元左右,結果幾天之後又發生腰斬。所以,在市場情緒處於極端恐慌的時候,低估之後還可以更低,估值是沒有底的,但我們可以觀察。

再比如,波音的股價從2月中旬的350美元跌至90美元附近,但我仍然認為很貴,而且公司的資產槓桿率非常高,以後的日子或將越來越難過。按照我自己估算的模型,現在它的資產負債表比2018年時擴張了10倍,而且債券評級又降低了很多,即使2021年的產銷規模達到2018年曆史上最好水平,當年大概有100億美元的負債,創造的稅後利潤也就100億美元左右,同時,因為更多的利息開支、更嚴的監管以及運營支出,那麼2021年也最多隻能賺取原來收益的1/3。對於這種公司,我覺得還是不要輕易去撿便宜。除了低估是目前可以觀察的一個方向,我認為投資還是應當投未來最好的行業,尤其是科技行業,我個人一直主投美股科技股,它們的資本回報率和股價表現要遠遠高於一些傳統週期行業。當前我持有蘋果、微軟這類大型科技股標的,疫情衝擊下,這類優質科技股有了很好的買入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