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IP被美国利用(如迪士尼《花木兰》电影)?

林意诗语


这种看法不太正确,首先,什么是IP呢,其实就是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的,但是说到文化,那么就具有传播性,其实文化传播得越广就越好,当然,前提是好的文化。所以,IP和文化本身就是两个概念,两种理念。

目前我国的文化市场其实好的内容还是很匮乏的,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多少的文化积淀没有好好利用,我们自己的国人开发不出好的内容来,这是非常遗憾的。而文化不分国界,国外如果可以让中国的文化发扬光大,那么让他们去开发利用,也不会是件坏事。



《功夫熊猫》这种IP,其实完全是国外的,只是外壳是中国的,当然,它讲的是一个中国的故事,之所以受人喜爱,那就是他们的制作水平放在那里了,所以说,即使我们手里有好的IP,那么我们能不能制作到美国的那个水准呢?IP,其实你开发出来,受众受到影响了,产生价值了才叫IP,如果还是一块原石,那么很难叫它IP。

所以,我觉得国产影视要发展,就要学基础做起,写出好的剧本,服化道做到专业,要有好的导演,演员要敬业,后期水准要上去等等。这样,我们才能在荧屏前带着自豪感去欣赏,而不是单单只有民族主义的情怀而已,虽然这种情怀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好的内容,需要全世界都可以看懂,全世界都发出赞叹才行。


爱我中华文明


题主提的问题,原本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其实无论怎么回答题主都有了自己的一套观点,只是想通过问答的形式找到共鸣的人罢了。

好了,回归题目。国外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IP来“牟利”,用牟利是因为题主认为被利用所以获利了。这个观点从自己是中国人角度来看,他们的确用我们的文化牟利赚我们的钱了。

但是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认为这个观点有点以偏概全的成分,怎么说呢?在文学领域讲的是集百家之所长,博览群书而后形成自己的文化体系和风格。所以我认为别人有好的地方我们要多学,多吸取好的地方,而不是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做出中国人自己的好文化。像《大鱼海棠》、《大圣归来》、《魔童降世》、《白蛇传》这些都是很优秀的中国文化。国人当勉之!


帝迷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要采取“一分为二”、全面辩证的观点去看待,综合分析其背后的正反两方面影响。

首先从正面意义看,中国传统文化IP被美国利用说明我国的文化符号获得国际认可和欣赏,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也印证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个论断,花木兰题材被美国迪士尼拍成电影,也说明它是民族文化的精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随便选取一个历史片段就可以演绎出一段精彩的影视作品,而作为缺乏浩瀚历史和文化的美国只能靠漫画和外太空想象拍什么子虚乌有的“复仇者联盟”、“星球大战”之类题材。这回又要向我们的“熊猫”、“花木兰”等中国传统文化IP取经、致敬,某种意义上也是向世界宣传和展示中国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知晓“熊猫”、“花木兰”。

我们也可以发扬兼容并蓄的中华文化传统,学习借鉴对方先进优秀的表现方式和手段,提升自己的文化传播能力。

再从反面因素看,美国人演绎中国文化,势必加入美国的理解和特质,融入明显的美国特色,有时甚至会偏离歪曲中华文化的精髓。这种风险和弊端,我们也应该考虑。同时我们的文化被美国利用和发掘,说明我们自己利用的还很不够,国人特别是影视工作者应该反思,为什么生活在中华文化怀抱中的我们拍不出令大家欣赏的本土文化作品,而却让美国人“借鸡生蛋”赚得盆满钵满!

文化IP毕竟不能束之高阁不许他人触碰,反思之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自己的本土文化符号打造得令外国人望尘莫及、叹为观止,没有勇气再下手和改造。


瑜行天下


预告片出好几版了,从最开始的女性意识觉醒到现在终于开始替父从军,但是一部电影拍完了就是拍完了,预告片怎么改电影总体内容是不会大改的,或许是几个月前反响不好让迪士尼重新补拍了一些内容,但是我相信内在核心依旧不变,依旧是女权主义搭配个人英雄主义的惯有路子!

可是问题来了,这个路子用在花木兰上,国内会吃这一套吗?

我们想说一下迪士尼过往的动画改编电影,国内票房一般但是口碑还不错,这其中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文化的好奇心!

对于国内观众来说,无论是美女野兽还是阿拉丁,无论是欧美童话还是中东阿拉伯故事,其实没有本质区别,正如同白人和黑人在我们眼里都是外国人,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对于不同于中国文化的其他文化都有好奇心但是都不熟悉,

可是花木兰不同!

即便改编于迪士尼动画片,那也不能改变花木兰来自于中国古典诗歌的事实!

我们对其他文化可以不熟悉,但是对自己文化难道还不熟悉?

你拍了一部花木兰,内里的核心价值观完全欧美化,替父从军的孝道成了逃婚从军的女性意识觉醒,你还想告诉大家:看,这才是你应该赞扬的花木兰精神!你这是在侮辱谁呢?

这种极其背离原著和国内观众的既往认知的电影口碑会好?我不敢相信!

当然,如果迪士尼完全理解并尊重花木兰原本的精神那就另当别论!不过,这么多年了,我不认为迪士尼会改变风格!

因此,我认为花木兰的国内票房和口碑真的有极大扑街可能!

另外说一下主演刘亦菲,她是真的不抗票房的,虽然社交软件她的粉丝声音很大,但是绝对数量真的没有那么多,否则她的电影也不可能部部扑街了,论粉丝战斗力很厉害,但是票房是需要用钱投票的,是看电影口碑的,鹿晗大流量,上海堡垒又怎样了呢?

转@Mr任大先生


卮言流年


我认为如果美国拍的这些电影能更多的吸引外国人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那么这就是件好事。

拿花木兰这部电影来说,整部电影的角色都是华人,被制成了好莱坞大作。迪士尼看中了中国市场选择了符合大众审美的刘亦菲,配角不是像李连杰甄子丹巩俐这样的老戏骨就是年轻向上的华人演员。所以这是一个讲述中国故事汇集中国演员在中国多出取景的好莱坞电影。美国迪士尼公司投资这部电影也会极大的的传播中国文化,向世界展示独一无二的中国魅力。从某个角度来说这其实是一件好事。而且在文化方面,迪士尼的工作人员特地去咨询了文化部门,强调要做到respectful,《花木兰》和《功夫熊猫》都是代表。




伊伊爱剪辑


3月27日,迪士尼最新真人电影《花木兰》将在全球范围内上映,随着档期的逐渐临近,国内外媒体和观众的关注度也水涨船高。

作为以古代中国为背景的好莱坞电影,迪士尼当然格外重视《花木兰》在中国这个最大海外票仓的市场潜力。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内地的电影院线尚处于开工前的准备阶段,上映时间也需要进一步确定,但迪士尼并没有放松针对中国市场的预热,各项宣传活动都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今天,“花木兰删掉李翔原因”的词条登上微博热搜,更是成功引起了观众对于电影《花木兰》新一轮的关注。然而很快大家就发现,在真人电影中不仅没有动画版的男主角李翔,迪士尼动画电影中非常重要的歌舞部分同样被取消,就连可爱又有人气的经典角色“木须龙”也不复存在,让人不得不疑惑:这一次迪士尼的“新编”打算体现在哪里?


尧同学hy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文化多样性独一无二,美国大片的成功证明了,文化输出或者叫扩张,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先和目标地的文化融合。无论是《功夫熊猫》还是《花木兰》,都是以中国元素为外包装进行美国文化营销的商业运作。

因疫情延迟上映的迪斯尼真人动画电影《花木兰》,以中国木兰代父从军的传统故事为原型,结合了很多中国元素为观众们呈现了一位独立勇敢的具有现代女性意识的木兰形象。影片从主要人物性格塑造、配角动物和人物的刻画、故事情节的改编和喜剧风格上无不体现出美国影视的特点和美国文化的特征,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却没能得到表现。

刘亦菲、李连杰、甄子丹等大量华裔演员的启用,固然能让中国观众生出一种亲切感,但电影中某些西方人对华人的刻板印象也不容我们忽视(比如李连杰两撇胡子的皇帝)。

鉴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要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还要依赖于本国影视制作的发展。选用其他民族的传说进行本土化然后全球化是目前全球化在影视方面的一个表现。


安东篱


这里是锵锵说电影。

最近几年流行起了“IP”这个概念,如果影视剧或者其他艺术作品在前期取得了成功,就会深刻地烙在受众心里。所谓的IP,可以理解成品牌,品牌强效应就强,影响力就大。

说到过去这些年美国好莱坞,迪士尼等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或者中国元素进行创作,赚的盆满钵满,收获颇多利益,锵锵认为这表面上看好像是我们的文化输出,我们且不说他们赚了多少钱,中国传统文化能被加工弘扬到世界各地也是种好事,但是在影视这一方面被别人抢到先机,我内心有些不甘。

我们那么多优秀的文化,精彩的故事,为什么总是别人讲起来更好听呢?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思考我得出了自己的结论,那就是:不同的受众应该用不同的方式来讲故事。

《木兰》的预告和花絮鄙人也在网络上看过,不可否认的是迪士尼确实有他们独特的水准,动作,特效,节奏,剧情等等方面让人很快被代入进故事里,我就在想,对于那些没有听说过花木兰故事或者不太清楚的外国人来说,这部影片可能让他们在短短1-2个小时内就了解了整个故事的脉络和背景,并且会持续关注“木兰”这个IP,因为这样的电影是开门见山的直奔主题,有的人会认为说这样会少了一些深度,没有什么内涵,可是对于想把传统文化广泛传播给世界的我们来说,这无疑是首先必须要走的一步。先简单的把故事讲出来,附上精彩的效果,先让受众喜欢上我们的故事,而后形成了IP我们才能更好的去补充和延伸。

我看过不少国内城市的对外宣传片,老实讲内容很丰富,画面也很精彩,但是如果真的想宣传到国外,应该要“精简”内容,不能一贯的以我们中国人或者中国文化的角度去讲故事,我们很容易站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上侃侃而谈,再大讲历史背景,表现文化源远流长,等这些都讲完了也已经消耗了很多时间,剩下的就是故作创新的摆拍孩子们在城市新区开心追逐的场面,以彰显其“创新性和国际化”,这些对外宣传从艺术上来说可能合格,但在宣传效果上就不尽人意了。

中国传统文化绝对是世界最优秀的文化!

希望能看到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故事是由我们自己讲给别人听!


锵锵说电影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传统文化被发掘,是欣慰

中国的传统文化,成千上万,每年都有数不清的传统技艺在消逝。国家和人民,都想挽留住曾经的记忆,但是,没有办法,这是一件让人心痛的不堪事。有心无力,形容在保护传统文化上,最不为过。

张景导演的《寻找手艺》推荐观看,那些无数让人感动的手艺人,他们想坚守,但是时不我待。

传统文化的范围很广,手艺只是其中一项。想保留都不一定能留下来,更别说搬到世界的舞台上进行演绎。所以,能把我国传统文化搬到世界屏幕上,是值得欣慰的一件事。

关键是国家强盛

自家的东西,被别人拿去,还出色的展示出来,当然内心不舒服。但是,这是现实。以前家门被踢坏,东西被光明正大地拿走,连气都不敢喘。现在好歹,其他国家知道大熊猫是中国的。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但是它的前提是国家硬实力。科技、军事、经济等组成的综合国力强盛,才能支撑国家软实力的输出。

现在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其他国家也慢慢认同我国大国的姿态,这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会让他们主动学习我国的文化,就像我们落后时,也不断学习其他强国的文化类似。

结语

传统文化被盗用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抢走。后续我们尽力演出,举国全心推崇自家文化。只要国家强盛,一切都不是问题,要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


书中夜问


中国的传统文化IP被美国利用,有利有弊,总体来说对我国的电影是个激励。

首先,中国的传统文化IP被美国或者其他国家用起来,总体来说,在现阶段是个好事。中国文化渊源流程,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文化流派众多,可以戏剧化影视化的内容数不胜数,但不得不承认,现阶段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制作水平和模式更为成熟和具有号召力,而其利用世界各地传说做成大卖电影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如果我们还没有完全形成与之媲美的能力,通过出售版权等形式进行合作也是不错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传播和交流。

其次,当然也要面临一些压力和风险。现在中国正在崛起,中国文化影响力也在扩大,但通过传统文化IP被他国利用传播的方式当然也存在被扭曲化的风险。因为中国的文化内涵没有中国历史基础的人很难理解透彻,外国人进行改编也会加入与之不相契合的想法,迎合了其他人的心理,却可能反了中国人的胃口。

最后,这也激励着中国电影人尽快成长。我们还是要欣喜中国电影的成长,从军事、科幻、动漫等类型,中国电影正在全面追击世界水平,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外界的压力才会催发内部的自我省视,希望在这种竞争压力下,中国电影届能够以更行之有效的模式把握好伟大时代带来的红利,把我们民族的文化IP利用好。

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IP被美国利用,有利有弊,总体来说对我国的电影是个激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