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骏36小时回家路:见到“大白”们,心一下“定”了

 36个小时,从美国到上海。昨天上午,上海跨栏名将谢文骏回家了。

  在美国受困疫情,训练中止。回上海,当看到传说中身穿防护服的“大白”们上飞机时,谢文骏感觉到别样的安心。呼吸着久违的上海空气,谢文骏感慨:“回家的感觉,真好!”

谢文骏36小时回家路:见到“大白”们,心一下“定”了

图说:谢文骏在朋友圈发布“回家了” 微信截图


被中止的训练


  从去年11月15日开始,谢文骏就在美国菲尼克斯跟随外教安德瑞斯进行训练,按照原本计划,这次的训练将于4月19日结束。随后,他将返回国内,准备室外赛季的比赛。然而,疫情打乱了训练的计划。

  本周一,谢文骏所在精英选手训练营租借训练的社区大学室外训练场宣布关闭,周二,另一处综合力量训练中心也停止营业。没了训练场地的田径选手们,只能在当地公园跑圈,进行基础练习。

谢文骏36小时回家路:见到“大白”们,心一下“定”了

图说:谢文骏(右)资料图 周国强 摄

  谢文骏坦言,“原本不想打乱训练计划,想再撑一撑。但现在连基本的训练都没法保证,继续留着就没有意义了。”

  尽管加州、纽约州和华盛顿州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每天在不断飙升,但在美国当地,人们感觉还是把这个病当成普通小感冒一样。集中训练、聚会吃饭……各种场所里,没有一个人戴口罩。对运动员的防护安全保障几乎都没有,一旦在训练营内发生疫情,后果不堪设想。健康安全得不到保障,谢文骏萌生了回国的念头。

6箱漂洋过海的口罩


  新冠肺炎疫情,恐怕是这几个月除了训练之外,让谢文骏最挂心的事情了。过年在国外没能回家,每天与家里通电话,谢文骏关照父母最多的就是,“口罩戴好自己当心!”、“摒牢少出门!”

  手机上始终关注武汉疫情,1月下旬,获悉湖北医院存在口罩紧缺的状况,谢文骏就在当地开始搜购口罩。每天训练完,他就开着车在城中转悠,“美国和中国的分类不同,药店里并没有卖口罩。开始几天都找错了方向。”跑了一周,看了十几家店之后,他最终在当地一家大型劳防用品专业店里,买到了3000只医用防护口罩。

  从网上找到了湖北孝感市慈善总会的地址,第一时间他就将口罩寄回国内。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力,谢文骏说:“这是我应该做的,身为国家培养的运动员,我觉得应该在这时候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同时身为一名党员,我也应该起带头作用。”

谢文骏36小时回家路:见到“大白”们,心一下“定”了

谢文骏36小时回家路:见到“大白”们,心一下“定”了

图说:谢文骏寄口罩回国,帮助抗击疫情 微博截图

忐忑回家路


  戴上护目镜、N95口罩,套上连帽衫……带着一丝忐忑,美国当地时间周三清晨,谢文骏踏上了回家的路。

  从凤凰城转机洛杉矶回上海,一路上,谢文骏的忐忑并没有减少。在美国机场,他看到戴口罩的人员比例仅有5%左右,“基本都是亚裔面孔。”密闭的空间,拥挤的国内航站楼,处处似乎都隐藏着病毒传播的风险。为了自己的安全,也为了回国后身边人的安全,整整20个小时,谢文骏不吃不喝,几乎都没有拿下过口罩。

  常年东奔西走参加各类国际比赛,谢文骏早已熟悉长途飞行的感觉,“但从来没有一次,像这回这样归心似箭。”当飞机降落浦东国际机场,看到舷窗外出现的“上海”字样,隔着口罩,谢文骏长长呼出一口气,心里的石头落地了,“我终于回家了!”

  按批下飞机,被统一安排到各区接待点,然后乘坐大巴前往核酸监测点。在核酸监测点暂时休息一晚,等待检测结果。“从机场出来的一路上,被检测了4、5次体温。”虽然等待时间不短,但这样的严密防控却让谢文骏愈发心安。因为他知道,如此严密防范输入型病例,是为了保护上海保护所有人。

谢文骏36小时回家路:见到“大白”们,心一下“定”了

图说:谢文骏比赛资料图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昨天上午,在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后,就有专车将谢文骏送到东方绿舟训练基地。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上海体育局在崇明训练基地以及东方绿舟训练基地设立了两处定点隔离中心,所有从疫情严重地区回来的运动员都必须在这里进行14天的严密隔离。

  屋里有简单的训练器械,房间外的小桌上,一日三餐及各种生活必需品都会有专人进行配送。谢文骏告诉记者,这14天就当是给自己训练期间加个大调整,“隔离结束,会更努力投入到新的室外训练中去。”

从凤凰城到浦江畔,一路的经历让谢文骏感慨,中国运动员的幸福指数真高。“在国外,训练生活都没了保障。回到家,什么都有了。”回家的感觉,真好。(新民晚报记者 厉苒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