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南川:水利項目建設插上“智慧”翅膀

隨時“追蹤”人員軌跡、“看”到設備工作、“聞”到隧洞氣味……市級水利重點工程重慶南川區魚梘水庫項目集成運用大數據、智能化、物聯網等現代科技,為水利建設插上科技“智慧”翅膀,實現復工復產與防疫兩不誤。

重庆南川:水利项目建设插上“智慧”翅膀

魚梘水庫施工現場被管理得井井有條。

人員軌跡實時“追蹤”

3月17日,記者來到位於南川三泉鎮的魚梘水庫工程施工現場入口,準備刷臉進入時,門禁卻 “置之不理”。“你不是工地人員,它不讓你進去。”施工現場負責人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執行經理田富銀說,這就是工地的實名管理系統,通過二維碼系統對所有人員實名制審查登記,只有錄入了系統的人才能通過人臉識別進入工地。

“請戴好安全帽,回到你的崗位。”剛走進施工場地,田富銀的身上就傳來語音呼叫,原來是他隨身攜帶的GPS定位器發出的聲音,提示現場有工人沒戴安全帽和移位現象。

他聽到提示音,馬上用對講機提醒移位工人戴好安全帽,立即回到自己崗位。“有了這個秘密武器,我不用去現場,就能實時查看工人軌跡、是否在崗脫崗等。”田富銀拿出隨身攜帶的GPS定位器向記者介紹,GPS定位器像火柴盒大,人走在哪兒,GPS就跟蹤到哪兒,每個人的活動軌跡一目瞭然,現場項目管理人員和工人都有GPS定位器。

“這個定位器有很多好處,如果工人在施工現場,出現扎堆、聚集等情況,它會自動呼叫提示,讓他們馬上離開,不扎堆、不串崗;如果工人遇到突發情況或危險,可以按呼叫鍵求救,當防身器用,確保人員”一個都不能少“;還可實時追蹤軌跡,掌握個人行跡路線,確保人員不出封閉區域。”田富銀說。

隧洞氣體“在線”監測

在施工現場,壓路機、挖掘機等大型設備正來回奔跑。水利工程工地大多在山間溝壑,尤其是雨季不可預測因素較多。“每個人和設備均配備有GPS(兼北斗)定位系統,像壓路機、計料機等設備上安裝GPS定位器,壓路幾層、投料方數等都精確顯示,實現遠程時時精準質量監控。”田富銀說。

不僅如此,項目還用上物聯網、大數據等科技手段,對隧洞氣體進行監測。在洞裡每隔500米安裝一個氣體監測儀、報警系統、人員信息模塊、有線電話等,出現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氣體超標、人員出現緊急情況,都會自動報警,及時呼救。

進入隧洞口,搶先入眼的是一塊大的LED顯示屏,上面顯示人員信息,洞口有個自動識別系統,如果是非本崗位人員進入,系統自動報警提示,杜絕非本崗位人員進入,確保人員設備安全。

重庆南川:水利项目建设插上“智慧”翅膀

智慧系統管理下的工人工作有條不紊。

“宅”家可“智慧”辦公

按照工期,魚梘水庫大壩臨時度汛斷面壩體將於4月30日全面達到度汛高程680.5米,滿足度汛要求,目前大壩填築43萬方,下差23萬方,工程緊,填築強度大。

管理人員有部分是湖北籍,他們不能來現場怎麼辦?“他們可通過智慧工地APP,實現視頻可視化管理,宅在家裡也能辦公。”田富銀說。視頻可視化管理,也就是平常說的遠程監控,現場有14個攝像頭,多角度進行抓拍,實時傳回畫面。只要涉及工程建設的人員手機或電腦上都安裝有智慧工地APP,管理人員可隨時用手機或電腦打開APP查看現場施工情況、實時畫面等,實現在家也能遠程監控遙控指揮現場施工。

智慧工地系統,包括“十系統、一平臺、五要素、N業務管理模塊”,將計算機技術與物聯網應用、大數據採集相結合,對全面質量管理理論中的人、機、料、法、環五個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進行控制,管理人員可通過現場定位、高清視頻監控等物聯繫統,配置有手機版APP和電腦版終端,及時掌控現場情況,對安全、質量、進度等實現遠程管理,在疫情期間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同時提高工作效率,不拖工期,為疫情期間工程建設保駕護航。

(作者單位: 南川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