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為何僅過十四年就“土崩瓦解”是統一的步子太快導致的嗎?

大馬哈魚12


在我看來,這不是統一步子太快的問題,其實,秦始皇主要是抓對了方向,速度能不快嗎?而權利土崩瓦解不僅有秦始皇自身原因,還有一些不可逆轉的歷史因素。

題主的意思是秦始皇統一過快,所以根基沒有打好。其實相反,在統一這個過程,秦國的國力,士氣一直在穩步提升。

相對於其他六國,秦始皇繼位後,就把一些不老實的人給除掉了,將權利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上,這就為之後攻打六國埋下了深厚的基礎。而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秦始皇在攻打六國的過程中所採取的對策。

秦始皇先是對最弱小的韓國出手,只要拿下韓國,那秦始皇的的地理位置也就沒有這個障礙了。之後秦始皇又巧妙的藉助趙國的天災(大旱),楚國的內部爭權奪利,魏國的君王貪生怕死。再外有王翦,內有李斯,所以這幾個國家很快也就被拿下了。

在這之後,秦國士氣高漲,土地多了,生產力提高,國富民強。面對剩下的燕、齊,也是可以很快的拿下。那像這樣一個正循環,也就不存在步子太快而基礎不實而使得國家走向衰弱了。

那問題到底在哪裡呢?為什麼如此強大的國家,又擁有這麼多的人才,為什麼走不遠?關鍵還是後面呀!

秦始皇稱帝,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還有蒙恬這位大將,誰敢來犯。

難不成是因為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焚書坑儒被天下人唾棄,然後群而攻之,那都是後事了。

秦王朝的毀滅我覺得還要說到這位皇帝死後,秦始皇在一次巡遊中死在了沙丘,因為他的巡遊是不會告訴別人的,所以除了當時在場的人朝廷是不知道的。

這個時候,關鍵人物登場了,那就是趙高,他在始皇死後就慫恿胡亥一邊頒佈假的詔書由胡亥繼位,一邊繼續隱瞞直到回到朝廷。

而回到之後,在趙高的煽動下,胡亥就做了這麼幾件蠢事,以不孝殺扶蘇(親兄弟呀),以不忠殺蒙恬。最後權利實際上是在趙高手上,他第一件事肯定是要把以前他不爽的人除掉,李斯等優先的忠臣先後遇害。

沒有了這些人物,秦國已經是外強中乾了。而像秦始皇的那種行為肯定是天下人都唾棄的,所以看到秦國已經不行的人肯定起來奪權,一人起就有萬人起。

所以這樣看來偌大的秦國的基幹就毀在趙高,胡亥這種人,而名聲就毀在秦始皇那無理的追求導致的後果上。秦國的滅亡這樣看來也就理所當然了。


趣聞古事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我來回答

千古鉅變,華夏第一

秦始皇帶領大秦鐵騎橫掃戰場,席捲華夏,九州歸一,天下一統,是華夏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但是他的帝國只短短的存活了十幾年,卻被後人談論了千年。

天下統一的進程不算太快,甚至可以說是天慢了,春秋時期大大小小有幾百個國家,到了戰國後期就只有七個強大國家,這幾百年的時間裡,國家們都在做一件事——統一,到了戰國時期統一的步驟加快,只有七個強大國家存活,前期每個國家幾乎都風光了一把,都有優於其他國家的實力,但是命運是公平的,他給了每個國家一次機會,只有秦國抓主了。

秦國的虎狼之師有了席捲天下的實力,為了活命其他國家選擇抱團,但是仍然有內訌產生,可以想象就拿戰國來說,兩百多年的歷史,這些國家都在不斷打仗,每個國家都堅信自己能一統天下。

格局已定

統一的步伐太慢,戰國就打了兩百年,並且逐漸穩定,這幾個國家兩百多年的時間裡都在打仗,他們的文化,政治,經濟都和打仗有關。

每個國家的人都認為其他國家的人是仇人,就拿長平之戰來說秦國坑殺40多萬趙軍,天下震驚。這也必然讓趙國的人多秦國的人恨之入骨,更何況天下打了兩百多年的仗,彼此都看對方不爽。

秦帝國崩塌的原因,不主要因為暴政,也不是進程太快,而是太慢,每晚一天,對於秦國的提防就多一分,仇恨更多,百姓不會在意是誰統一的天下,只要不是他們自己的國家他們都會不服,很流行的一句話可以概括,雖然打不過你,但是我不服,不可以嗎?


只是想抱抱你好咩


我們在傳統歷史書往往把秦朝滅亡的原因簡單的歸結為政治上君主橫徵暴斂,經濟上大興土木,文化上焚書坑儒,但是我們是不是應該懷疑這些原因過於簡單籠統了呢?

談起暴君少不了剝皮萱草的朱元璋,也比不上苛稅猛如虎的嘉靖,文字獄更是比460多名書生坑埋殘忍的多,為什麼這些帝國沒像秦王朝這般土崩瓦解?歷史從來都是被人打扮的小姑娘,造成一個龐大帝國的瓦解,他的原因往往都是多方面的。

我認為原因有如下幾點:

①六國殘餘力量

秦始皇對儒和原六國遺留貴族的仁慈為六國的反撲埋下了種子。一般說來,大量的不甘心失敗的舊朝遺民往往成為新帝國的巨大隱患。這些舊朝遺民在王朝覆滅前是王朝的堅定擁護者和新生力量的鎮壓者;在王朝覆滅後則是時刻準備反擊的復辟者,只要時機成熟,他們就會採取行動復辟舊王朝。中國古代歷史上這樣的情形出現過很多次,商朝復辟、秦末六國復辟、劉備復辟漢朝、明朝復辟、清朝復辟等,只不過有的成功,有的失敗。

權利交接的衝突

秦始皇在東巡期間的意外身亡,造成了權利交接的空檔期形成,這也是內部政治力量極度不平穩的重要因素。大家都知道扶蘇和胡亥,他們造成了皇權內部的衝突;李斯和趙高造成朝局動盪;蒙恬等大將被殺使得軍隊人人自危,士氣低落,統帥缺失,戰鬥力也自然而然大打折扣。想想清朝的九子奪嫡吧,每一秒都是血雨腥風。

秦二世壞法

秦國自孝公推商鞅變法以來就開始強大,後來數代君主的勵精圖治,可以說是法治成就了秦國。但是後來秦二世的濫殺破壞了法治,動搖了秦國統治的根基。

仇恨未及化解

秦統一的過程幾乎全是靠武力來完成的,因而在統一的過程中同六國人積下了血海深仇,如楚國、趙國、魏國等同秦都有幾百年也解不開的世代仇恨,一度稱之為“虎狼秦國”。融入新政權的統治,需要幾代的時間,此時六國盟軍出現,新政權群眾根基尚不穩定,對於百姓也自然是一呼百應。

⑤ 政策未及紮根

新政權的建立必然會頒佈諸多法令,秦朝都做了些什麼呢:頒佈新的法律條規,度量衡,統一貨幣,設立郡縣等等。老百姓對於這些新建立的條規,自然是諸多的不適,六國習慣風俗皆各異,更何況頒佈條款的還是他們的老仇家。百姓對新政策怨聲載道,加上新帝國成立時間不足15年,群眾基礎極為的薄弱。

⑥ 復辟軍太過強大

六國復辟軍團的實力太過強大,尤其是戰神項羽的存在,使得已經失去統帥和戰神的秦軍根本抵抗不住。

以上6條聯合起來,才是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這6條中缺失了任何一條,秦朝都不會滅亡。但天意弄人,偏偏這六條全在同一時間實現了。

秦末時期並沒有農民起義,有的只是六國復辟戰爭。帶頭起兵的全是原六國貴族,想想陳勝、項羽、張良等人的身份。

秦朝焚書坑儒也不過數百人而已,長城、靈渠也是利在千秋的大工程,而阿房宮的巨大規模也是無從考證…

秦始皇為什麼會成為暴君形象呢?大家可以想想秦之後就是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朝後代的尊孔尊儒,加上焚書坑儒結下的樑子,秦始皇也被他們描摹成了我們現在認識的樣子。


胖虎BigMao


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始,至公元前221年滅掉齊國,秦始皇嬴政花費了十年的時間,最終完成一統大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王朝--秦朝。

然而僅僅只是過了十四年的時間,公元前207年十二月,項羽率領5萬楚軍破釜沉舟在鉅鹿擊敗40萬秦軍,為秦的滅亡敲響了喪鐘。

而緊隨秦朝滅亡之後的,又是持續四年的楚漢戰爭,飽經戰火的窮苦百姓好不容易過上了太平日子,可不過十四年,天下又開始大亂了,此時距離秦始皇的離世不過短短三年。

這位千古一帝倘若得知自己一手創建的王朝只延續了十四年,歷經了三位皇帝,不知會作何感想。那麼秦朝,為何會成為如此短命之王朝呢?

秦之敗亡,亡於自身。不得不說秦始皇的統一大業太過倉促,僅僅十年的時間就橫掃六合,蕩平一切,雖令世人震驚於千古一帝的鐵血手段,卻也為王朝的敗亡留下隱患。

試問被秦滅掉的六國,又有哪一國的有志之士不想復仇呢?這些人如雨後春筍般逐一湧現,靠殺是殺不完的。最終應現了那句傳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秦始皇在世之時,這些人尚且按捺不住,頻頻刺殺,嬴政一死,胡二世又昏庸無能,帝國的坍塌也就可想而知了。

秦朝滅亡,亡於暴政。嬴政篤信法家,治國以嚴刑峻法。在虎狼之秦的統治下,百姓的日子並不好過,陳勝、吳廣為什麼要起義?因為大雨耽擱了行程,放到現在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打聲招呼請個假不就得了。

但放在秦朝,這可是掉腦袋的大罪,與其坐以待斃,那還不如揭竿而起,至少還有一線生機,這是當時很多起義軍的心聲,說白了都是窮苦百姓,誰又不想過上太平日子呢!但秦之暴政,令民不聊生。

秦始皇在位期間又大肆徵用民力建造皇陵、修葺長城,令民怨四起,人民和國家的矛盾最終在秦始皇死後徹底爆發了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