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已过春分春欲去

中新华讯

春分——已过春分春欲去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所不同的是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是秋天,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所得到的太阳辐射逐渐增多,天气一天天变暖,同时白昼渐长,黑夜渐短。春分节气,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雨水也要多起来。

俗话讲: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春分种菜,大暑摘瓜,

春分——已过春分春欲去


春分一到昼夜平,耕田保墒要先。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春季大忙季节就要开始了,春管、春耕、春种即将进入繁忙阶段。春分过后,越冬作物进入生长阶段,要加强田间管理。由于气温回升快,需水量相对较大,农民朋友要加强蓄水保墒。 春天留住了,新的一年就会风调雨顺,农事活动也会顺顺当当。

春分——已过春分春欲去

“已过春分春欲去”,立蛋,就是人们要把椭圆形的鸡蛋直立在平面上,从情感上“作意留春住”。春分“立蛋”,可能还与上古神话传说有关。女娲创世,在七天内每天造出一种生物,前六天诞生了鸡、犬、豕(猪)、羊、牛、马,直到第七天才出现了人。因此,古人将农历正月初一视为鸡的生日,所以这一天也称“鸡日”。鸡作为一种报晓报时的工具,可用于司晨,“雄鸡一声天下白”。因此古人认为鸡是知道时间的灵禽,用鸡蛋可以表示春分的到来。

春分——已过春分春欲去


此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鸡”与“吉”谐音,代表吉祥如意,“大鸡”即“大吉”。既然鸡是吉祥之物,鸡蛋自然也是吉祥之物,人们选择鸡蛋,还有企盼美好的寓意。

春分——已过春分春欲去

民间活动上,一般算做踏青的正式开始。

活动有:

(一)放风筝,妇女小孩放风筝。并在风筝上写上祝福,希望天上的神看到。

(二)簪花喝酒:无论男女老少都簪花。

(三)野外挑野菜:朱淑真《春日杂书十首》:写字弹琴无意绪,踏青挑菜没心情。饮食方面,则有春菜,春汤,春酒等

春分——已过春分春欲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