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衝擊,企業如何創新?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中國企業應該如何選擇合適的技術創新策略?近日,在“企業抗疫生存指南”直播課上,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教授盧向華為身處疫情壓力之下的中國企業尋求最優策略。

全球疫情下,地方保護主義抬頭,全球化趨勢受阻在短期內是必然,那麼我國企業技術創新是更容易了還是更難了?盧向華表示,技術產品是由核心技術及其補充性技術所組合而成的系統,技術具有典型的層級結構,技術裡面包含技術,從而使技術具有遞歸性。所有技術都源於以前的技術,具有生物類似的自創生性,技術從已有的技術中產生,是通過組合已有技術而來的。

“當技術產品成熟使得價值鏈上某一階段的高利潤憑空消失時,與之相鄰的極端中往往會出現能夠聚集高利潤的新技術產品,驅動新一輪的產品進步。”盧向華表示,例如電腦等行業,隨著產品的成熟,產業的標準化程度增加,市場逐漸向模塊化產品架構演進,此時競爭者能夠取得相同的組件,早期集成技術提供者的性能和成本開始喪失差異化優勢。

對此,盧向華認為,企業技術創新的核心是找到新的“性能不足點”。技術突破創新包括集成技術創新和功能模塊創新。在集成技術創新方面,強調新需求驅動,用新的“設計規則”集成技術模塊,創造新的產品品類,如智能音箱。在功能模塊創新方面,找出性能不足的模塊,突破技術限制,讓產品重新計入新的技術軌道,如摺疊屏。只要盯著性能不完善點的創新,不管是模塊創新還是集成創新,都是有意義的,而且這兩類創新相互驅動,模塊創新會帶來新的集成創新,新的集成創新又需要更新的模塊創新,週而復始,推進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產品的斷升級。

對於中小企業來講,盧向華建議,我們不要簡單採取抄襲、模仿,我們要去思考一下目前這些產品有哪些地方做的還不夠。我們需要通過一些結構優化對現有的產品做一些改進,實際上就是給這個產品本身帶來了自己的價值,獲得更多的市場,也為我國中小企業獲得了更多市場份額,漸漸的中小企業就形成了自己的模塊化創新能力。


投稿/建議:[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