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利浦家電業務擺上“貨架”,國內企業能否撿漏“接盤”?

(記者 陳曉晟)據《經濟參考報》報道,最近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正通過剝離相關非核心業務不斷“瘦身”,從而專注於醫療保健設備製造。而此次被擺上“貨架”的是部分小家電業務,預計售價超30億美元。

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經濟受到重大沖擊的大背景下,這個“大單”是否有人青睞?國內企業能否“接盤”?備受關注。

飛利浦家電業務擺上“貨架”,國內企業能否撿漏“接盤”?

“賣、賣、賣”飛利浦持續瘦身

這已經不是飛利浦第一次出售旗下業務了。過去幾年間,飛利浦在全球範圍內先後放棄了手機、彩電、音響等多個消費電子業務的自主經營,剝離黑電、影音及照明業務,飛利浦的發展重點已經放在了醫療健康業務上。

飛利浦家電業務擺上“貨架”,國內企業能否撿漏“接盤”?

這次飛利浦此次計劃出售的包括廚房電器、咖啡機、衣物護理電器和家居生活電器等為代表的小家電業務。飛利浦CEO萬豪敦稱家用電器業務近年來表現顯著改善,但和飛利浦作為健康科技領導者的戰略不匹配,因此考慮為這塊業務尋找一個好的歸宿。不過眼下飛利浦最賺錢的剃鬚刀、電動牙刷、母嬰電器等產品線不在此次出售之列。

分析認為,現在的小家電市場,已經成為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飛利浦選擇將目光放在利潤率更高、前景更廣闊的醫療保健板塊不足為奇。飛利浦此時出售部分家電業務,或許對這個市場進行了預估,且並不看好它的長期發展前景及收益,轉而想“減負”,將精力放在更有“前途”的醫療保健業務。

是“燙手山芋”還是“香餑餑”?

那麼此次飛利浦想賣掉的業務是“燙手山芋”還是“香餑餑”呢?只有“香餑餑”才能買上好價錢。

實際上,飛利浦家電業務部分的營收狀況並不差。最近5年其收入穩定在20—25億歐元(約合150-200億元人民幣)之間,雖然成長性不足,但也未見較大波動性,收入規模非常穩健。

此外,飛利浦的家電業務佔其全部業務的比重較小。財報數據看,2019年,家電業務貢獻飛利浦營業收入比重為11.8%。而相關產品在全球同類市場中的佔比也很小。根據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19年飛利浦食品加工機、小型烹飪電器、吸塵器、空氣炸鍋、電熨斗在全球市場的零售額分別為5%、3%、4%、13%、16%。因此本質上而言,飛利浦的這塊業務算不上是“香餑餑”,也談不上是“燙手山芋”,應該被稱為是“工作餐”比較合適,中規中矩。

從更大方面來看,當前,全球家電行業,特別是傳統家電領域的利潤越來越薄,同時中國家電企業已經崛起成為行業的主力,歐美日的品牌在家電領域競爭上並不佔絕對優勢,很難為自身賺取更多的利潤。這也是很多老牌家電企業放棄傳統家電業務,而轉向其他更高精尖領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前像日系的日立、東芝、三洋,美系的惠而浦、歐系的西門子,他們也一樣,降低家電業務的投入,或者是出售相關業務。此次的飛利浦也只是在重複其他曾經的家電巨頭走過的路而已。

國內企業能否“接盤”?

既然飛利浦想出售部分家電業務,那我們也來看看有誰能“接盤”,特別是國內企業方面。

能“接盤”的企業一是要對這部分家電有興趣,這裡面又有兩種情況,第一種自己本身是做這類居家生活電器的企業,買過來,壯大自己的實力;第二種是自身是家電企業,但是在居家生活電器方面有短板的企業,買過來,可以彌補短板。二是要有錢,至少要準備25-30億美元。

縱觀國內家電企業對小家電業務有興趣,又拿的出錢的,可能也就是格力、美的、海爾了。格力在小家電領域是有短板的,其又有多元發展的強烈願望,收購飛利浦這部分家電業務是有可能的。而美的方面,近幾年,美的集團在謀求做大做強生活電器業務,這部分也是它的強項,也有助於其全球化佈局。而且最近美的集團公告,擬發行總額不超過200億元(含)的債務融資工具,滿足公司生產經營需要。而且這個金額似乎與飛利浦所要出售業務“價值相當”。

因此一些投資者開始猜想,美的集團融資200億元是不是為收購飛利浦家電業務儲備資金。有媒體向美的集團及飛利浦中國方面核實,美的集團董秘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不清楚”,飛利浦中國公關負責人未對這一問題予以回應。

收購飛利浦家電業務可以說是壯大小家電業務規模,成為全球小家電市場主要參與者的捷徑,但是不管飛利浦的這部分業務花落誰家,都要面臨一個最終的資源整合,最終結果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