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愛上主動學習,家長要利用“鳥籠效應”,別再強迫孩子了

身為父母,我們在看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情上就“輸”了,相信很多家長朋友都會產生共鳴,網上有很多看孩子寫作業的段子和搞笑照片,在成為父母之前,可能看起來比較誇張,但是真正當了父母之後就知道,它們有多真實了。

就連岳雲鵬也沒有逃過,他發微博,配圖是自己無奈又想笑的表情,甚至還在網絡上給閨女找家教,不得不說,每位父母都想為孩子付出所有,可憐天下父母心。

想讓孩子愛上主動學習,家長要利用“鳥籠效應”,別再強迫孩子了

其實父母發愁的一部分原因是孩子不會主動學習,他們往往都是先玩再寫作業,等到玩的過癮了,才能想起來寫作業這回事,當然,父母的提醒在孩子眼裡也不算什麼,可能十幾聲提醒之後,孩子才會慢吞吞的去學習。

其實要想讓孩子愛上主動學習,家長要利用“鳥籠效應”,別再強迫孩子了。

我閨蜜也在看孩子學習這件事情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是她家孩子還是馬馬虎虎,尤其是英語,怎麼教也沒有學習的興趣,反而是父母越強調,孩子就越厭倦,到後來,幾乎就放棄了。

想讓孩子愛上主動學習,家長要利用“鳥籠效應”,別再強迫孩子了

後來我聽說了之後,送給她家孩子英文版的《小豬佩奇》還不錯,可以當做孩子的英語啟蒙動畫片,閨蜜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讓孩子每天都看看。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看之後,孩子竟然會時不時的冒出來兩句英文,而且在英語學習上也沒有那麼吃力了,看來,英文版的《小豬佩奇》還是起到一定作用了,這種方式就是所謂的“鳥籠效應”。

想讓孩子愛上主動學習,家長要利用“鳥籠效應”,別再強迫孩子了

到底什麼是“鳥籠效應”?

“鳥籠效應”是著名的心理學家詹姆斯發現並且提出的,詹姆斯在退休之後,就和好朋友打賭,表示他一定會讓朋友在不久之後養鳥的,好朋友不相信,因為自己根本也沒有養鳥的打算。

結果過了一段時間之後,詹姆斯在好朋友過生日的時候送給他一個鳥籠,從那以後,每次去那位朋友家做客的朋友,都會問,裡面的鳥是怎麼死的,結果詹姆斯的好友怎麼解釋,大家也不相信,沒有辦法,他就買了一隻鳥回來。

想讓孩子愛上主動學習,家長要利用“鳥籠效應”,別再強迫孩子了

也就是說,人們在偶然間得到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在此基礎之上,會添加上更多的和自己不相關的東西。

在孩子的學習上,也要給予他們這樣的暗示,讓孩子產生一定的興趣,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之後,再慢慢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也不晚。

想讓孩子愛上主動學習,家長要利用“鳥籠效應”,別再強迫孩子了

父母如何運用“鳥籠效應”?

運用“鳥籠效應”效應的前提就是要搭建好一個鳥籠,換句話說,就是要建立孩子和學習之間的聯繫,第一步就是要找到孩子的興趣點,並且建立這個興趣點

一個美國的心理學家曾經說過:

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產生興趣,而不是諸如等級或者競爭等外在目標。

想讓孩子愛上主動學習,家長要利用“鳥籠效應”,別再強迫孩子了

只有有了學習興趣之後,孩子才會對學習產生動力,這個時候,父母就要強化孩子的內在動力了,這樣一來,他們即便遇到了困難,也會不斷的迎難而上。

就比如我閨蜜給孩子看《小豬佩奇》的英文版動畫片,讓他對英文產生一定的興趣,從而更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之後,就會更想學,搭配上興趣,就能學的更好。

要想讓孩子喜歡一個東西,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父母需要有足夠的耐心,有了耐心之後,第二個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們積極的心理暗示。

想讓孩子愛上主動學習,家長要利用“鳥籠效應”,別再強迫孩子了

孩子的好奇心遠比我們想象的豐富多慮,所以如果發現孩子沒有興趣,父母就要多多主力,比如他們不喜歡看書,父母就要用顏色鮮豔的繪本來引導孩子,因為他們對顏色鮮豔的圖案沒有抵抗力。

雖然說,閱讀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之一就是不走心的閱讀,但是父母不要擔心,不走心的閱讀也說明了孩子已經開始閱讀了,父母不要吝嗇誇獎,要讓孩子產生成就感,讓他們明白,看更多的書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表揚。

等到孩子得到了表揚,也就是得到了看書的動力,就會更加喜歡閱讀,各位家長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當然了,父母也要讓孩子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可以通過故事繪本的方式,這樣更能被孩子接受。

想讓孩子愛上主動學習,家長要利用“鳥籠效應”,別再強迫孩子了

如果你在育兒的道路上有什麼問題,就請關注甜甜,每天更新一點育兒小知識,讓你在育兒的道路上不孤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