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子夠34億人居住,為什麼房價還在上漲?

劉全戰略研究


房子是壟斷,擁有房子的人不缺錢,漲跌他們說了算!剛性需要人只能找他們(其實都是一夥的)買房!只要銷售一套就能相當於原來幾十套房子的錢的利潤,因此,開發商根本不怕,越漲價越開心!


謝江利3


房子夠多少人住我還真不知道,不過就我個人瞭解,如果這裡的房子包括了農村房屋,確實是夠全國人住了,關鍵是很多時候,需要住房的可不是一家人,而是剛剛獨立的新婚夫妻甚至就是一個人。這樣一算,房子有需求再正常不過。現代生活中,農村人口大量湧向城市,我家鄉江蘇鹽城70後一代人就已經很少留在農村了,至於8090一代人留在農村的可以說是個例(比如大學生村官),這批人很多就是單身,男性買房就是剛需。即使是女性,買套嫁妝房,也是有錢就任意。至於城市居民,就以我幾個同學為例,有的一拆遷就拿了兩套甚至三套。另外房價的高企讓很多人對投資房子有了濃厚興趣,就拿我一個魯南地區工作同學來說,夫妻兩人(剛畢業就結了婚)收入不錯,又屬於那種生活上精打細算的,工作才五年,兩人就買了兩套房。


清風知水


這個問題,可能是全國14億人都曾思考過的問題。筆者不才,用前幾天發的一篇文章,為您解讀一二。

開頭,我可能要先潑“看跌房價”的朋友們一小盆冷水,因為房價未來十年內還會漲,如蔥的時代沒有這麼快到來。

筆者非危言聳聽、譁眾取寵之人,亦不是個炒房人,為自己說些損人利己的話(筆者自己只有一套,月供5000中,強三線城市)。

房價之所以還會漲,主要在於這三點因素。

一、政策層面

國家一再申明,不再以房地產為支柱產業,“房住不炒”的政策也必然會堅定不移的執行下去。但我們別忘了此政策的根本點在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也就是說:國家是認可房價猛漲是不健康的,漲太快漲太高都不符合國家調控。而是應該滿足條件的漲、慢慢漲,而不滿足條件的就不漲或者跌,而不是一把抓一律不漲。

二、貨幣層面

M2廣義貨幣的發行量與物價有十分直接的關係。而M2廣義貨幣發行的意義,第一作用是促進經濟發展,貨幣流通量高、流通性強,經濟才能有足夠的發展,和抵禦外部的力量。所以,M2超發不是原罪。

但是貨幣超發也有它的風險性存在,那就是可能會引起CPI偏高、經濟通脹。那麼,將貨幣沉澱在固定資產裡,便是一個較好的收緊流通性的做法。這個固定資產名字叫房子。

雖然M2的發行量已經在逐步降低,但畢竟依然在發行。國家也允許CPI有一個合理的數值,比如今年白菜1塊錢一斤,明年賣1塊零3分錢一斤,這個3%的漲幅是可以存在的,也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然現象。換做房子便能夠理解,每年一個合理的漲幅是可以接受的。但過高一定會被打壓。

三、銀行層面

雖然不願意講出來,但這是很大的一個因素。僅僅2019年一年,全國居民房貸總額便是5萬億。而近十年房貸總額我們可以好像有多大。一旦房價下跌過大,資產貶值過大,斷供概率將大大增加,銀行壞賬比例大幅超過安全線。美國的次貸危機便是一個極好的例子,那次金融風暴的波及之廣,很多人也記憶猶新。

其實,還有些其他的層面,筆者此處不再贅述。但筆者強調:房價動不動猛漲的時代肯定過去了,未來十年一定是健康的自然增長為主流。但無論房價漲不漲,對於有買房需求的人而言,能做的只有兩件事:多賺錢和少花冤枉錢。

多賺錢,各自動各自的腦筋。但少花冤枉錢,筆者還是可以建議一二。

一、此次疫情,對於開發商影響是巨大的

房地產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行業,現金流是房地產企業的生命線。而此次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全國開發商措手不及。

每年的第一季度,都是房地產行業相對集中的發債期與還債期,借新賬還舊賬。這裡面的前提條件有兩個:一,房子照賣,有這個資本去要錢;二,有充足的融資渠道與融資條件。但疫情的影響是全方位的,金融行業是否對今年的樓市依然看好?海外市場是否對中國買房熱情依然看好?此次1.75萬億資金釋放會有多少流入地產行業?這些都是極其不確定的。

一句話說,很多開發商很難扛過疫情帶來的這至少一個季度的影響。

二、融資難,打折賣房便是第一選擇

接第一個分析。今年大部分開發商能夠再融到資的難度會比較高,至少短期內是這樣的。所以,只要資金不充裕的開發商們,為了度過眼前的危機,打折促銷是必然之舉。儘可能的將產品換成現金流,才可能度過這次危機。這時候買房子,就是少花冤枉錢。

三、利率大概率還會繼續下降

1.75萬億的資金短期內投放市場,顯然是為了促進各行各業的復工復產與穩定發展,儘可能對抗疫情帶來的利空。央行也發文:”鼓勵銀行適當降低利率”。所以,2020年上半年的利率下降極大概率是必然的。目前7天和14天逆回購中標利率均已下調10bp至2.40%和2.55%,有消息稱:美國也可能受疫情影響,被迫降息。

會買房的人都知道:房價是一方面,利息才是更大的方面。獲取利率的下降或者折扣所帶來的收益,遠大於所謂的“買房打個折、抹個零”之類的。這時候買房子,就是更少的花冤枉錢。

四、幾月入手最合適?

這是很多其他文章不會提到的地方。這裡面有一個樓市打折規律在裡面:從局部到全部,從偷偷摸摸到光明正大,從小折扣到大優惠,這是大部分開發商一貫的做法。

當然也有例外,這裡筆者需要提醒。有些企業喜歡一次降到位,熟悉買房的人或多或少應該聽過這類品牌。還有些企業,會選擇硬抗,這種主要是本地實力較強的開發商。還有一類是:本來就不受太大影響的地產類別,比如豪宅、辦公市場。

按照這種規律,大部分開發商應該會選擇在三四月份開展打折促銷,而且如果3月促銷效果並不理想,四五月份還會適當加大促銷比例。

五、多大折扣算理想?

按理筆者不該談到這麼明確的話題,畢竟可能會影響買房人的判斷。但筆者之所以提出,依然是想給予買房人一個相對務實的參考。

房地產雖然是重金行業,但利潤率確實在逐年下滑(這兩年還可以,開發週期縮短了)。土地價格、建築材料、人工這些成本在不斷上升是事實存在的。目前房地產企業的平均利率潤在9-11%之間,高端住宅和豪宅會稍微高一點。

因此,開發商會放多大的折扣筆者說不準,但相對的底線我們可以有個比較清楚的瞭解。另外,我們不妨也可以根據心儀的樓盤,去找下土地成交數據,大概測算一下開發商的底線在哪裡。

同樣的:資金緊缺開發商折扣會大一點,本土房企折扣大概率會低一點,盤子鋪的比較大的開發商會高一點。

最後,筆者強調房住不炒,此回答更多為剛需客戶服務。


xi說樓市


中國房子夠34億人居住,為什麼房價還在上漲?空置房太多了。根據資料顯示,中國住房空置率為21.5%,在全球市場上僅低於西班牙和意大利。而這些空置住房佔用了超過10萬億元的信貸資源,

我國1/2/3線城市空置房率。

1線城市 17年 16.8%,二線城市 22.2%,,三線城市 21.8%,在本輪房價上漲以前的15年,1、2、3線城市空置率分別是 17.4%、20.3%和21.3%,也就是說二三線城市空置率還在提高。

可是空置率增加,15年以後房價出現了一波快速的上漲,全國平均上漲了為大約40%左右,一方面是房子空置率增加,房子並不缺少,另一方面是房子價格上漲,與發達國家的房價走勢背離,

一個原因就是空置房沒有很好的利用起來,有一段時間陪著別人看二手房,二手房確實很多,但是賣主並不急於脫手,他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不在乎那個錢,也不等著那個錢用,沒有這個價格我就不買,更不會出租,這些商品房中很多沒有得到利用,成為一種沒有盤活的資產,有等於無,

這部分房主成分較為複雜,都是很有錢的主,緣何會有多於的房產,我們也無法知道,但是如果這種有錢的主很多,造成大量房地產資源沒有盤活,對於人多少地的現狀而言,就是開發更多的房地產,也會被有些人買進囤積居奇,成為殭屍資產,要想遏制地價房價上漲也是徒勞的,

我國房姐、房叔、房大媽屢屢出現,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不少人買房如買白菜,這是一種傷害。貧富分化如果是正常的收入差別無可厚非,如果是灰色收入,就應該警惕。


杜坤維


看到這個問題,大多數人可能都在想,中國房子夠34億人居住,而中國人口有14億,平均下來一個人兩套還要多,在市場經濟下,根據供求關係來看,中國的房子與人口之間明顯是供大於求的,但是為什麼房價不降反漲呢?

這個問題其實不難,只要我們細細分析一下就可以得到答案。

第一,大多數人看到這麼一組數據下意識裡可能會做平均處理,但是真實的情況卻並非如此。中國有34億房子(即使這個數字更大),但是從主觀上來說,每個人的經濟實力不一樣或者是每個人的需求、眼界等等因素都有可能對你是否購買房子產生直接影響。客觀上,我們國家所實施的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必然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兩極分化,這是社會發展必須經歷的階段。所以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公平和平均。

第二,在過去十年間,我國的城鎮化率從30%增長到了60%,城鎮化的發展加快了購房的需求。城鎮化的發展一方面意味著人口向城市流動,使得城市人口增多,購房需求不斷增加;另一方面意味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有能力購房。

第三,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對於居住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國家開始施行住房制度改革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在這些年中大量的房子因基礎設施老化,規劃設計的落後影響人們的居住,另外,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家經濟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人產生了改善性住房的需求。

第四,房產投資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需求。因為房產本身所具有的保值與增值的特性,有一部分人將購房作為一種投資手段,這一方面加大了購房需求,另一方面帶動了價格的增長。

綜上,雖然房產數量在不斷增加,但是因為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對於房子的需求卻沒有減少甚至也是在不斷增加的,所以從供需關係的角度上來說需求得不到滿足,房子在不斷漲價。而且隨著房地產業的發展,房產品質以及服務等附加價值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房價的增長。


大可看房


中國房子夠31億人居住,這個計算口徑並沒有明確下來,是以每個人一套計算還是按照每人多少平方計算呢?如果以每人一套計算的話,是以商品房計算還是隻是房子就算呢?因此沒有指明是各種計算口徑,這個數據意義不大。

其次是房子是最特殊的商品,同樣的鋼筋混泥土在不同地方價格不一樣,A城的房子可能供不應求,而B城的房子卻供大於求。如果A城是深圳,B城是惠州,總不能要求A城的人口跑到B城就業,生活吧。因此在統計房子是否夠用的時候,要因城而異。

今年前三季度,全國二手房價格漲跌不一,部分城市二手房價格出現了比較大的跌幅,並不是所有房子都在上漲。縱觀房價漲幅情況就會發現,一線城市以及強二線城市房價漲幅居前,主要原因還是這些城市的房子供不應求。

因此當前的環境下,在考慮房地產投資的時候,應該選擇人口淨流入,房子供不應求的一線城市和部分強二線城市。

另外,如果考慮的是自住的話,就不需要考慮那麼多了,買適合居住的房子即可。雖然房地產調控頻繁,但期待房價大跌也是不實際的。


修行路上的韭菜


中國的房子夠34億人住,這種說法不知從哪裡來的,但是結合統計局的一些數據來看,挺有可能的。不過如果看清楚這些數據,就知道為什麼房價會在過去,這麼多年來一直上漲。

01

財說得明白手頭有一個數據是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在2016年的時候的數據,全國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40.8平方米,15億人每人平均40.8平方米,如果擠一擠住34億人完全沒問題,人均還有18平方米。居住環境還不算太差呢。

作為對比很多發達的國家,比如法國,英國,日本,德國,他們的人均出居住面積也不過是35平方米左右,我們都知道西方的這些發達國家,很多人都住在相當於我們的別墅裡,但他們也不過才平均35平方米,我們能夠平均40平方米,真是太奢侈了。

02

夠34億人住,或者人均40.8平方米,這數據有錯嗎?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也不算是錯,只是我們統計的標準怎麼來算而已。我們有一個比較特別的現象,就是城鄉房產是合併計算的,也就是說上面算出來的人均面積,是把全國的城市農村所有的房產加在一起,在處於全國的總人口。

在我們老家的農村裡,家家戶戶都自己建的房子,普遍是兩層到三層,廳也大,房也大,廚房洗手間也很大,一家人四五口平均下來哪止40.8平方米。

即使很多在城市打工的普通人,他們佔用的住房面積也挺大的。有些人經濟能力還可以,夫妻兩家帶小孩在城市裡買了一個小小的房子,五六十平方到七八十平方,但與此同時他們在老家的農村裡可能還建了一套房子,兩三百平方米。這麼一算下來,他們的人均面積過百平方米。

03

其實現在我們有挺多住房面積是沒人住的。

每年都有幾千個自然村消失,但是所有的這些村房子還在,可能老破舊,但是在統計的時候,這些房子都理所當然的進入了統計局的數據。

大家可能只盯住一些城市的新房子,一到晚上黑燈瞎火的,覺得這些居住面積都是浪費的,但實際上,更大的被浪費了居住面積,是農村裡的。

而在真正大家都需要的城市住房裡,其實面積遠遠不夠,城市住房面積不夠才是導致房價上漲的根源。

中國的大部分城市,供應的居住面積只佔城市規劃的20%多,大量的土地被相對廉價的提供給商業用地或者工業用地,在這樣的供求失衡情況下,房價慢慢的漲了起來。

“財說得明白”,這裡用簡單的語言,把理財的東西說得清楚明白。已經發表的文章,包括房產,基金,銀行理財,黃金等,有些熱文已經收錄在菜單裡,請你關注,在後臺查看菜單。


財說得明白


中國房子夠34億人居住這個結論本身並不可靠,你看我國的國土面積和美國差不多,但人口是美國的4倍,而且我國還有很多山地,城鎮化率為60%,明顯低於西方發達國家,雖然說我國有很多高樓大廈,但把一二線城市排除,三四線及縣城是沒有多少高樓大廈的,僅現有房子來說,夠34億人住本身這個結論從邏輯上就說不過去,因為這裡沒有細化每個人該住多少,如果只是放一間床,那可能足夠50億人住了。

當然,雖然說夠34億人住本身是誇張的說法,不過我國房地產本身其實並不存在短缺情況。央媒前段時間也有發文指出,我國每年900萬套空置房,說明房子並不短缺,那麼房價為什麼還在上漲呢?這主要是因為推動房價上漲的因素並沒有消失。房價是由土地價格和資金推動一路走高的,這裡麵包含著真實的剛需,城鎮化率的不斷提高和收入的不斷增加成為房價上漲的動力,同時不同地區的人口流向和經濟增長成為分化的主要原因。

但整體來說,我國房住供大於求,並且房地產行業的市值太大,對其他行業和居民消費產生了很大的擠佔效應,房地產迎來嚴厲的調控,樓市的拐點已至。從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來看,10月份房價已出現了明顯的分化,雖然整體來看,大部分城市同比仍有小幅上漲,但很多城市已經出現了環比下跌,並且有部分城市連續數月環比下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下跌城市由9月的28城增至35城,調控的效應正在顯現。

但同時還是有些地方的房價在上漲,甚至有部分城市環比和同比依然漲幅不錯,同比漲幅達到了兩位數,這主要是不同地區的分化所致。以前大家都在炒房,所有房子都在漲價,一線城市聚集了大量社會公共資源加和土地供給緊張,漲得最多。現在來到樓市三岔路,但這同樣並不意味著所有房子都會跌,而是會出現分化。

未來流入房地產行業的資金會減少,更多資金城要流向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產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需要進一步拉動消費需求和推進科科技創新,資金不會再像以前一樣大規模流入樓市,所以資金會進行優化配置,尋找更有潛力的地方投資,那麼人口持續流入、經濟依然保持高增長的地區,房價依然會繼續上漲,而沒有人口流入的城市,房價自然也漲不動了。


財經宋建文


網上總有人說中國的房子夠34億人居住,如果真是如此,為什麼中國的房價在上漲?其實是這個數據是有問題的。其實國家也在公佈相關的數據,但是很多人毫不關心,他們不關係事實,只是喜歡獵奇,因為34億人居住的房子,這個數據很勁爆,他們就願意相信這樣的數據,但是另一方面面對高昂的房價,他們又埋怨開發商,說他們是吸血鬼,埋怨中介機構,說是他們把房價搞上去了。

1、房子真的夠34億人居住了?

如果真的足夠34億人居住了,那麼這是功德無量的事情,是中國強大的象徵,如果真的是這樣,房價是絕對漲不起來的,供給太充足了,房價怎麼會漲?

做過生意的都知道,如果供給大大過剩的話,價格是一定會跌的,這是肯定的事情!這個時候有人就說了:有炒房的人,把房價炒起來了,他們買房子囤起來不賣,也不出租!

我只想說:屯這麼多房子,那得需要多少錢啊?誰有這麼多錢啊?在一個供給過剩的領域誰會去囤貨啊?有人又拿出小米飢餓營銷來舉例子了,說小米不也是搞飢餓營銷嗎?

小米搞飢餓營銷的時候是功能手機向智能手機過渡的時候,行業增速很快,是供不應求的時候,現在還搞飢餓營銷嗎?行業都供給過剩了,行業負增長了,飢餓營銷還搞得起來嗎?誰搞誰死,都砸在手裡了!

2、真實的數據是什麼?

統計局前幾個月發佈了一個數據,說截止2018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是39平米,農村人均居住面積是47平米,這個就是統計局公佈的數據,是目前為止最為權威的數據。

這是我們14億人口居住的面積情況,如果要說夠34億人居住的話,那麼每個人的居住面積要縮減60%以上,這個時候就夠34億人居住了,如果願意擠一擠的話,那麼人均7平米可能也就夠50億人居住了。

想想40年前的1978年,城鎮人均居住面積就是7平米,還記得筒子樓嗎?

還記得筒子樓嗎?

還記得筒子樓嗎?

如果住成筒子樓那麼是足夠34億人居住的!

總結:網上的流言向來都不缺乏,而且流言比正言傳播還要快,也有人樂於傳播這樣的流言,但是流言就是流言!


壹號股權


房子再多,蓋的地方不對也解決不了緊張問題,現在年青人都想去一二線城市,尤其國家設的直轄市和國家中心城市加深圳和部分省會,其它的對年青人沒多大吸引力,真正房子最緊張的主要在十幾個城市,年紀大的可能選養老地方買房,三線好就業的能留住一些人,其它地區房蓋多了只能是庫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