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子够34亿人居住,为什么房价还在上涨?

刘全战略研究


房子是垄断,拥有房子的人不缺钱,涨跌他们说了算!刚性需要人只能找他们(其实都是一伙的)买房!只要销售一套就能相当于原来几十套房子的钱的利润,因此,开发商根本不怕,越涨价越开心!


谢江利3


房子够多少人住我还真不知道,不过就我个人了解,如果这里的房子包括了农村房屋,确实是够全国人住了,关键是很多时候,需要住房的可不是一家人,而是刚刚独立的新婚夫妻甚至就是一个人。这样一算,房子有需求再正常不过。现代生活中,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我家乡江苏盐城70后一代人就已经很少留在农村了,至于8090一代人留在农村的可以说是个例(比如大学生村官),这批人很多就是单身,男性买房就是刚需。即使是女性,买套嫁妆房,也是有钱就任意。至于城市居民,就以我几个同学为例,有的一拆迁就拿了两套甚至三套。另外房价的高企让很多人对投资房子有了浓厚兴趣,就拿我一个鲁南地区工作同学来说,夫妻两人(刚毕业就结了婚)收入不错,又属于那种生活上精打细算的,工作才五年,两人就买了两套房。


清风知水


这个问题,可能是全国14亿人都曾思考过的问题。笔者不才,用前几天发的一篇文章,为您解读一二。

开头,我可能要先泼“看跌房价”的朋友们一小盆冷水,因为房价未来十年内还会涨,如葱的时代没有这么快到来。

笔者非危言耸听、哗众取宠之人,亦不是个炒房人,为自己说些损人利己的话(笔者自己只有一套,月供5000中,强三线城市)。

房价之所以还会涨,主要在于这三点因素。

一、政策层面

国家一再申明,不再以房地产为支柱产业,“房住不炒”的政策也必然会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但我们别忘了此政策的根本点在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也就是说:国家是认可房价猛涨是不健康的,涨太快涨太高都不符合国家调控。而是应该满足条件的涨、慢慢涨,而不满足条件的就不涨或者跌,而不是一把抓一律不涨。

二、货币层面

M2广义货币的发行量与物价有十分直接的关系。而M2广义货币发行的意义,第一作用是促进经济发展,货币流通量高、流通性强,经济才能有足够的发展,和抵御外部的力量。所以,M2超发不是原罪。

但是货币超发也有它的风险性存在,那就是可能会引起CPI偏高、经济通胀。那么,将货币沉淀在固定资产里,便是一个较好的收紧流通性的做法。这个固定资产名字叫房子。

虽然M2的发行量已经在逐步降低,但毕竟依然在发行。国家也允许CPI有一个合理的数值,比如今年白菜1块钱一斤,明年卖1块零3分钱一斤,这个3%的涨幅是可以存在的,也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然现象。换做房子便能够理解,每年一个合理的涨幅是可以接受的。但过高一定会被打压。

三、银行层面

虽然不愿意讲出来,但这是很大的一个因素。仅仅2019年一年,全国居民房贷总额便是5万亿。而近十年房贷总额我们可以好像有多大。一旦房价下跌过大,资产贬值过大,断供概率将大大增加,银行坏账比例大幅超过安全线。美国的次贷危机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那次金融风暴的波及之广,很多人也记忆犹新。

其实,还有些其他的层面,笔者此处不再赘述。但笔者强调:房价动不动猛涨的时代肯定过去了,未来十年一定是健康的自然增长为主流。但无论房价涨不涨,对于有买房需求的人而言,能做的只有两件事:多赚钱和少花冤枉钱。

多赚钱,各自动各自的脑筋。但少花冤枉钱,笔者还是可以建议一二。

一、此次疫情,对于开发商影响是巨大的

房地产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现金流是房地产企业的生命线。而此次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开发商措手不及。

每年的第一季度,都是房地产行业相对集中的发债期与还债期,借新账还旧账。这里面的前提条件有两个:一,房子照卖,有这个资本去要钱;二,有充足的融资渠道与融资条件。但疫情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金融行业是否对今年的楼市依然看好?海外市场是否对中国买房热情依然看好?此次1.75万亿资金释放会有多少流入地产行业?这些都是极其不确定的。

一句话说,很多开发商很难扛过疫情带来的这至少一个季度的影响。

二、融资难,打折卖房便是第一选择

接第一个分析。今年大部分开发商能够再融到资的难度会比较高,至少短期内是这样的。所以,只要资金不充裕的开发商们,为了度过眼前的危机,打折促销是必然之举。尽可能的将产品换成现金流,才可能度过这次危机。这时候买房子,就是少花冤枉钱。

三、利率大概率还会继续下降

1.75万亿的资金短期内投放市场,显然是为了促进各行各业的复工复产与稳定发展,尽可能对抗疫情带来的利空。央行也发文:”鼓励银行适当降低利率”。所以,2020年上半年的利率下降极大概率是必然的。目前7天和14天逆回购中标利率均已下调10bp至2.40%和2.55%,有消息称:美国也可能受疫情影响,被迫降息。

会买房的人都知道:房价是一方面,利息才是更大的方面。获取利率的下降或者折扣所带来的收益,远大于所谓的“买房打个折、抹个零”之类的。这时候买房子,就是更少的花冤枉钱。

四、几月入手最合适?

这是很多其他文章不会提到的地方。这里面有一个楼市打折规律在里面:从局部到全部,从偷偷摸摸到光明正大,从小折扣到大优惠,这是大部分开发商一贯的做法。

当然也有例外,这里笔者需要提醒。有些企业喜欢一次降到位,熟悉买房的人或多或少应该听过这类品牌。还有些企业,会选择硬抗,这种主要是本地实力较强的开发商。还有一类是:本来就不受太大影响的地产类别,比如豪宅、办公市场。

按照这种规律,大部分开发商应该会选择在三四月份开展打折促销,而且如果3月促销效果并不理想,四五月份还会适当加大促销比例。

五、多大折扣算理想?

按理笔者不该谈到这么明确的话题,毕竟可能会影响买房人的判断。但笔者之所以提出,依然是想给予买房人一个相对务实的参考。

房地产虽然是重金行业,但利润率确实在逐年下滑(这两年还可以,开发周期缩短了)。土地价格、建筑材料、人工这些成本在不断上升是事实存在的。目前房地产企业的平均利率润在9-11%之间,高端住宅和豪宅会稍微高一点。

因此,开发商会放多大的折扣笔者说不准,但相对的底线我们可以有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另外,我们不妨也可以根据心仪的楼盘,去找下土地成交数据,大概测算一下开发商的底线在哪里。

同样的:资金紧缺开发商折扣会大一点,本土房企折扣大概率会低一点,盘子铺的比较大的开发商会高一点。

最后,笔者强调房住不炒,此回答更多为刚需客户服务。


xi说楼市


中国房子够34亿人居住,为什么房价还在上涨?空置房太多了。根据资料显示,中国住房空置率为21.5%,在全球市场上仅低于西班牙和意大利。而这些空置住房占用了超过10万亿元的信贷资源,

我国1/2/3线城市空置房率。

1线城市 17年 16.8%,二线城市 22.2%,,三线城市 21.8%,在本轮房价上涨以前的15年,1、2、3线城市空置率分别是 17.4%、20.3%和21.3%,也就是说二三线城市空置率还在提高。

可是空置率增加,15年以后房价出现了一波快速的上涨,全国平均上涨了为大约40%左右,一方面是房子空置率增加,房子并不缺少,另一方面是房子价格上涨,与发达国家的房价走势背离,

一个原因就是空置房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有一段时间陪着别人看二手房,二手房确实很多,但是卖主并不急于脱手,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在乎那个钱,也不等着那个钱用,没有这个价格我就不买,更不会出租,这些商品房中很多没有得到利用,成为一种没有盘活的资产,有等于无,

这部分房主成分较为复杂,都是很有钱的主,缘何会有多于的房产,我们也无法知道,但是如果这种有钱的主很多,造成大量房地产资源没有盘活,对于人多少地的现状而言,就是开发更多的房地产,也会被有些人买进囤积居奇,成为僵尸资产,要想遏制地价房价上涨也是徒劳的,

我国房姐、房叔、房大妈屡屡出现,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不少人买房如买白菜,这是一种伤害。贫富分化如果是正常的收入差别无可厚非,如果是灰色收入,就应该警惕。


杜坤维


看到这个问题,大多数人可能都在想,中国房子够34亿人居住,而中国人口有14亿,平均下来一个人两套还要多,在市场经济下,根据供求关系来看,中国的房子与人口之间明显是供大于求的,但是为什么房价不降反涨呢?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只要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得到答案。

第一,大多数人看到这么一组数据下意识里可能会做平均处理,但是真实的情况却并非如此。中国有34亿房子(即使这个数字更大),但是从主观上来说,每个人的经济实力不一样或者是每个人的需求、眼界等等因素都有可能对你是否购买房子产生直接影响。客观上,我们国家所实施的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必然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两极分化,这是社会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所以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公平和平均。

第二,在过去十年间,我国的城镇化率从30%增长到了60%,城镇化的发展加快了购房的需求。城镇化的发展一方面意味着人口向城市流动,使得城市人口增多,购房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意味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购房。

第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国家开始施行住房制度改革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在这些年中大量的房子因基础设施老化,规划设计的落后影响人们的居住,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改善性住房的需求。

第四,房产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需求。因为房产本身所具有的保值与增值的特性,有一部分人将购房作为一种投资手段,这一方面加大了购房需求,另一方面带动了价格的增长。

综上,虽然房产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因为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房子的需求却没有减少甚至也是在不断增加的,所以从供需关系的角度上来说需求得不到满足,房子在不断涨价。而且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房产品质以及服务等附加价值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房价的增长。


大可看房


中国房子够31亿人居住,这个计算口径并没有明确下来,是以每个人一套计算还是按照每人多少平方计算呢?如果以每人一套计算的话,是以商品房计算还是只是房子就算呢?因此没有指明是各种计算口径,这个数据意义不大。

其次是房子是最特殊的商品,同样的钢筋混泥土在不同地方价格不一样,A城的房子可能供不应求,而B城的房子却供大于求。如果A城是深圳,B城是惠州,总不能要求A城的人口跑到B城就业,生活吧。因此在统计房子是否够用的时候,要因城而异。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二手房价格涨跌不一,部分城市二手房价格出现了比较大的跌幅,并不是所有房子都在上涨。纵观房价涨幅情况就会发现,一线城市以及强二线城市房价涨幅居前,主要原因还是这些城市的房子供不应求。

因此当前的环境下,在考虑房地产投资的时候,应该选择人口净流入,房子供不应求的一线城市和部分强二线城市。

另外,如果考虑的是自住的话,就不需要考虑那么多了,买适合居住的房子即可。虽然房地产调控频繁,但期待房价大跌也是不实际的。


修行路上的韭菜


中国的房子够34亿人住,这种说法不知从哪里来的,但是结合统计局的一些数据来看,挺有可能的。不过如果看清楚这些数据,就知道为什么房价会在过去,这么多年来一直上涨。

01

财说得明白手头有一个数据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在2016年的时候的数据,全国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0.8平方米,15亿人每人平均40.8平方米,如果挤一挤住34亿人完全没问题,人均还有18平方米。居住环境还不算太差呢。

作为对比很多发达的国家,比如法国,英国,日本,德国,他们的人均出居住面积也不过是35平方米左右,我们都知道西方的这些发达国家,很多人都住在相当于我们的别墅里,但他们也不过才平均35平方米,我们能够平均40平方米,真是太奢侈了。

02

够34亿人住,或者人均40.8平方米,这数据有错吗?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也不算是错,只是我们统计的标准怎么来算而已。我们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现象,就是城乡房产是合并计算的,也就是说上面算出来的人均面积,是把全国的城市农村所有的房产加在一起,在处于全国的总人口。

在我们老家的农村里,家家户户都自己建的房子,普遍是两层到三层,厅也大,房也大,厨房洗手间也很大,一家人四五口平均下来哪止40.8平方米。

即使很多在城市打工的普通人,他们占用的住房面积也挺大的。有些人经济能力还可以,夫妻两家带小孩在城市里买了一个小小的房子,五六十平方到七八十平方,但与此同时他们在老家的农村里可能还建了一套房子,两三百平方米。这么一算下来,他们的人均面积过百平方米。

03

其实现在我们有挺多住房面积是没人住的。

每年都有几千个自然村消失,但是所有的这些村房子还在,可能老破旧,但是在统计的时候,这些房子都理所当然的进入了统计局的数据。

大家可能只盯住一些城市的新房子,一到晚上黑灯瞎火的,觉得这些居住面积都是浪费的,但实际上,更大的被浪费了居住面积,是农村里的。

而在真正大家都需要的城市住房里,其实面积远远不够,城市住房面积不够才是导致房价上涨的根源。

中国的大部分城市,供应的居住面积只占城市规划的20%多,大量的土地被相对廉价的提供给商业用地或者工业用地,在这样的供求失衡情况下,房价慢慢的涨了起来。

“财说得明白”,这里用简单的语言,把理财的东西说得清楚明白。已经发表的文章,包括房产,基金,银行理财,黄金等,有些热文已经收录在菜单里,请你关注,在后台查看菜单。


财说得明白


中国房子够34亿人居住这个结论本身并不可靠,你看我国的国土面积和美国差不多,但人口是美国的4倍,而且我国还有很多山地,城镇化率为60%,明显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虽然说我国有很多高楼大厦,但把一二线城市排除,三四线及县城是没有多少高楼大厦的,仅现有房子来说,够34亿人住本身这个结论从逻辑上就说不过去,因为这里没有细化每个人该住多少,如果只是放一间床,那可能足够50亿人住了。

当然,虽然说够34亿人住本身是夸张的说法,不过我国房地产本身其实并不存在短缺情况。央媒前段时间也有发文指出,我国每年900万套空置房,说明房子并不短缺,那么房价为什么还在上涨呢?这主要是因为推动房价上涨的因素并没有消失。房价是由土地价格和资金推动一路走高的,这里面包含着真实的刚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和收入的不断增加成为房价上涨的动力,同时不同地区的人口流向和经济增长成为分化的主要原因。

但整体来说,我国房住供大于求,并且房地产行业的市值太大,对其他行业和居民消费产生了很大的挤占效应,房地产迎来严厉的调控,楼市的拐点已至。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10月份房价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虽然整体来看,大部分城市同比仍有小幅上涨,但很多城市已经出现了环比下跌,并且有部分城市连续数月环比下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下跌城市由9月的28城增至35城,调控的效应正在显现。

但同时还是有些地方的房价在上涨,甚至有部分城市环比和同比依然涨幅不错,同比涨幅达到了两位数,这主要是不同地区的分化所致。以前大家都在炒房,所有房子都在涨价,一线城市聚集了大量社会公共资源加和土地供给紧张,涨得最多。现在来到楼市三岔路,但这同样并不意味着所有房子都会跌,而是会出现分化。

未来流入房地产行业的资金会减少,更多资金城要流向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需要进一步拉动消费需求和推进科科技创新,资金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大规模流入楼市,所以资金会进行优化配置,寻找更有潜力的地方投资,那么人口持续流入、经济依然保持高增长的地区,房价依然会继续上涨,而没有人口流入的城市,房价自然也涨不动了。


财经宋建文


网上总有人说中国的房子够34亿人居住,如果真是如此,为什么中国的房价在上涨?其实是这个数据是有问题的。其实国家也在公布相关的数据,但是很多人毫不关心,他们不关系事实,只是喜欢猎奇,因为34亿人居住的房子,这个数据很劲爆,他们就愿意相信这样的数据,但是另一方面面对高昂的房价,他们又埋怨开发商,说他们是吸血鬼,埋怨中介机构,说是他们把房价搞上去了。

1、房子真的够34亿人居住了?

如果真的足够34亿人居住了,那么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是中国强大的象征,如果真的是这样,房价是绝对涨不起来的,供给太充足了,房价怎么会涨?

做过生意的都知道,如果供给大大过剩的话,价格是一定会跌的,这是肯定的事情!这个时候有人就说了:有炒房的人,把房价炒起来了,他们买房子囤起来不卖,也不出租!

我只想说:屯这么多房子,那得需要多少钱啊?谁有这么多钱啊?在一个供给过剩的领域谁会去囤货啊?有人又拿出小米饥饿营销来举例子了,说小米不也是搞饥饿营销吗?

小米搞饥饿营销的时候是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过渡的时候,行业增速很快,是供不应求的时候,现在还搞饥饿营销吗?行业都供给过剩了,行业负增长了,饥饿营销还搞得起来吗?谁搞谁死,都砸在手里了!

2、真实的数据是什么?

统计局前几个月发布了一个数据,说截止201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是39平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是47平米,这个就是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是目前为止最为权威的数据。

这是我们14亿人口居住的面积情况,如果要说够34亿人居住的话,那么每个人的居住面积要缩减60%以上,这个时候就够34亿人居住了,如果愿意挤一挤的话,那么人均7平米可能也就够50亿人居住了。

想想40年前的1978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就是7平米,还记得筒子楼吗?

还记得筒子楼吗?

还记得筒子楼吗?

如果住成筒子楼那么是足够34亿人居住的!

总结:网上的流言向来都不缺乏,而且流言比正言传播还要快,也有人乐于传播这样的流言,但是流言就是流言!


壹号股权


房子再多,盖的地方不对也解决不了紧张问题,现在年青人都想去一二线城市,尤其国家设的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加深圳和部分省会,其它的对年青人没多大吸引力,真正房子最紧张的主要在十几个城市,年纪大的可能选养老地方买房,三线好就业的能留住一些人,其它地区房盖多了只能是库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