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月底日產口罩200萬隻,對此你怎麼看,口罩能否跟上消耗?

琅琊榜首張大仙


很快就夠用,因平時很少有戴口罩習慣,可能少數人戴。這次人人戴。


李287275412李澤祥


暫時來看還不能跟上消耗,試想中國14億人口,而且口罩還是消耗品,總體來看至少在本月很難跟上消耗,畢竟現在一些藥店依然是沒貨。

就算富士康來了,事實是中國的口罩生產量並不大。比如2019年我國的口罩產量只有45.4億而已。而同時期的日本就生產了53億左右的口罩。日本自己一年生產的53億隻口罩基本都自己消化了,要知道日本才1.26億人,一年人均42只口罩。中國有14億人,假設一半人每天外出需要口罩,一天一換,那麼一個月就需要210億隻口罩!需要中國的產能全開3年才能供給這個非常時期1個月的消耗!

假如按規定10號開始上班,全國14億人,三分之一上班每人每天戴一個,就且算每天消耗5億個口罩,中國自己肯定供不了。醫生說普通口罩只能戴2-4小時,N95又買不到,那得用多少.....現在別的國家也開始戴口罩了,外國也會消耗,咱們能買到的會比之前要少。如果不好轉的話,完全不夠,現在市場上的口罩只剩少量,即使全國企業立刻全力生產,也僅能保障2000萬隻每天,這些還不夠主要疫區使用,何談全國?根據工信部介紹,我國口罩最大產能是每天2000多萬隻。如果全國14億人每天都使用口罩,這樣的產能肯定是不能滿足全國需求的(只相當於全國人口總數的七十分之一)。但是話說回來,如果口罩真的不夠用,除非高密度接觸患者,否則普通人真的沒必要一天一換。


科技之窗


據5日新聞發佈會介紹,目前的情況是,全國目前每天生產量達到了1480萬隻,其中N95達到了11.6萬隻,其他的口罩998萬隻,普通的口罩達471萬隻。現在是鼓勵多生產口罩,疫情結束以後,富餘的口罩由國家統一收儲。

這是現在這幾天的水平,還是在有部分企業無法正常開工的情況下的日產量。但是目前我們在市場上買口罩還是比較困難,估計有以下幾點原因。

1,目前的疫情來的太突然,包括人員,設備等短時間內企業難以調整。

2,剛好遇上春節,大多企業無法正常復工,而且也貨源無法保證,產量還未恢復正常。

3,國人大多數沒有戴口罩的意識,突然爆發的疫情導致前期盲目搶購。造成了“一罩難求”的情況。

隨著這場“戰疫”局勢慢慢被扭轉,隨著有關部門的調控力度越來越大,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恢復了正常的生產,可以說,口罩這種生產工藝並不複雜的醫用品,絕對會供給充足的。

因此,我相信,富士康月底口罩日產量達到200萬隻,這個速度肯定是能跟得上消耗的,疫情結束後,口罩的購買量也會逐漸回落到疫情前的水平。

但我更相信,在近期,這場“戰疫”會在大家的努力下很快結束的。

這時唯一要考慮不應該是生產多少口罩,而是考慮眾多臨時調整的口罩生產企業恢復正常或者轉型的事情了。

畢竟,要培養國人養成儲存口罩的習慣是一件長期的事情。



小小風哥


日產200萬,這對於擁有14億多人的中國來說,太少了,一個醫用口罩能用4個小時,一天的消耗量就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希望國家能以戰備需求,進行大規模的生產一批,現在我們縣裡根本就買不到口罩


我z劉先生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日產200萬口罩肯定也不夠用的,必競疫情短期來講還不能完全控制的住,現在很緊缺的,尤其是口罩,全國十幾億人用,200萬口罩日產量也只是冰山一角,必競口罩是消耗品,為了防護安全的,基本都是一次性使用,而且一個人或許一天要換幾個。






隨緣則心安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這對於當前的疫情來說是個好事,必競疫情短期來講還不能完全控制的住,各種防護用品現在都是很緊缺的,尤其是口罩,全國十幾億人用,即使200萬隻日產量也只是冰山一角,必競口罩是消耗品,為了防護安全的,基本都是一次性使用,而且各大醫院一個人或許一天要換幾個。


江西六哥在廣東


因目前疫情影響,全國大部分服裝廠,臨時更改為生產口罩,以本地為例,杜克普服裝公司,大年初三召集員工復工生產口罩,於初十正式投放當地各大市場,售價40元左右,因該口罩可以反覆使用,故減少一些無必要的浪費,全國各地加緊口罩生產,優先供給疫情一線及奮戰在一線的執勤人員。


靦腆的情感小哥


相信中國在製造業的實力,沒有哪個國家敢和我們國家比的,不但我們能自給自足,別的國家需要口罩我們也能幫助他們!中國已經雄起,中國加油!中國人民最棒!同意的點贊吧老鐵!


丶漠然阿


答,月底200萬隻應該夠了,國家全力在控制預情,各地方都在努力把預情控制到最低,舉全國之力再抗戰,傳染力應該會大大的降低,慢慢都會控制的,所以200萬口罩應該夠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43800019d974e2652ed\

佳郝


這是好事,為了國家的需要這種行為要大力提倡,只要符合標準就沒問題。大企業就要有擔當,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