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王羲之至今仍被人们尊为书圣,现代书法爱好者学习王羲之书法还有出路吗?

古津新歌


王羲之是东晋时代集书法之大成、开书法新风的大家,王羲之之所以被后世尊为书圣,并不仅是因为梁武帝、唐太宗等帝王的推崇,而是因为他的确在书法领域用功至深、造诣非凡,因为他在小楷、行书、草书领域都取得了革故鼎新的伟大成就。

由于年代久远,他留给今人的书法墨迹寥若晨星,但是通过唐人摹拓、宋人刻帖留传至今的大量书法作品,仍然能够使人看到他丰富多彩的书法风格和成就。所以,当代中国人学习书法,不能回避绕过王羲之,另辟蹊径、标新立异,而应把王羲之书法看作伟大的艺术宝库虔诚学习、用心用力开掘。

至于有人认为当今学王羲之书法的人太多,恐怕学习王羲之书法没有出路,笔者认为,这是浮浅、错误的认识。因为时至今日,学习书法最高的层次和境界仍是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的“晋韵”书风。大家知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所以,今人学习书法特别是学写楷行草者,最好以学习王羲之书法为正道。当然也可以先学沈一默,董其昌,王铎,赵孟頫,米芾等,再上溯“二王”。但是“二王”诚不可忽。真正深入学王羲之书法,并且能够学得其精神的,一定会有出路,就怕学习不深入,缺乏恒心和毅力,浅尝辄止。

笔者经过张世刚老师的数年教导,从《圣教序》《兰亭序》入手,坚持不懈临习王羲之经典法帖,渐行渐悟,初有所得。兹选笔者近期临王羲之行草法帖所得习作若干幅,分享给书界老师和朋友们,欢迎大家多提建设性意见!

















古津新歌


提起王羲之,大家想到的,大概就只有他的《兰亭集序》、或是他“书圣”的地位、被称为“行书第一人”,但有没有想过,他书圣的地位?


是怎么获得的为什么在东晋之后的千年间,无数朝代交替,历史更迭,赵孟、米芾、董其昌、颜真卿、苏轼、黄庭坚、欧阳询等等无数的书法大家,他的地位从来没有改变,只是顿寻这他走出的道路,不断开拓。

书圣之名,与孔圣其实互通,圣人之说,意为天下第一人,王羲之开行书之先河,奠定了中国书法的部分基础,在书法史上,是有着史诗级别的贡献的。他的意思,就只做了四件事:”读书、写字、做官、旅游“,在东晋之前,是没有书法家这个称谓的,汉代之前字写得好的人称为”善书“,在东晋初年的书坛里,王羲之的父叔辈王冀称霸书坛,可惜死的太早,曾经教过王羲之书法,权威一死大家就都想往上冲,大约过了十几年,42岁的王羲之终于走上了书坛巅峰。

王羲之之所以可以在当时达到第一的地位,主要是他对于书法的创新,去糟粕,存优点,创新意,将隶书和楷书相结合,尤其在他的努力之下,行书草书都得到了当时士大夫的喜爱,当时社会的审美正确就是趋向王羲之,打击旧书法,王羲之自称”与钟繇并列,压张纸一筹“.

东晋末年,出现了一位可以挑战王羲之地位的书法家,不论从实力、创新,都与王羲之有一比,这个人就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我们现在所说的”二王“,大王是王羲之,二王就是王献之,王献之当时名噪一时,书法创新比老爸王羲之还要新,更加的激进,实力经过王羲之的辛勤教导,相差无几,所以当时王献之自己也是很自信,觉得父亲的地位将由自己来代替,事实也正是这样发展的,宋、齐两个朝代,人们只知道王献之,而不知道王羲之。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颇具创新的王献之,遇到了不喜欢创新的皇帝,首先是梁武帝,喜古成性,追求”师古“,以至于认为”王献之不如王羲之古,王羲之不如钟繇古,想要提倡钟繇,但钟繇属于东晋之前,极其久远,留下来的作品也太少,所以就开始提倡王羲之,这就使得王羲之的书法第一步得到了推广。

后来,王羲之的第七世孙智永和尚,为了弘扬祖先的书法,写了七百本《千字文》来推广王羲之的字,这是第二步。到了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说是王羲之的铁杆粉丝,因为太宗李世民的师傅是虞世南,虞世南的师傅是智永和尚,一脉单传,传到太宗这里,怎么能不为师祖正名,于是开始在全国推行王羲之的字,高价收购王羲之的作品,在复制,临写或者是直接送给大臣,甚至亲自撰写了《王羲之传》,用皇帝的身份肯定了王羲之的书法地位,这时,书法第一人的位置,王羲之已经妥妥的坐稳了。


陈海良书法艺术


王羲之被尊称为书圣,自古至今的书家无不敬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或许能为今后辨别书家的真伪有所帮助呢。


一、他摆脱了汉魏以来的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凡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精神和勇气总会被后人点赞。在东晋那样一个时代,以隶书笔法为审美情趣的大有人在,王羲之集各家所长,精研体势,成为后世追摹的典范之一。

二、他刻苦学书的故事滋润着后世,成为今人效仿的楷模。

我们耳熟能详的“东床快婿”、“入木三分”、“临池不辍”、“书换群鹅”、“竹扇题字”等等故事和传说,都是以王羲之为原型传播至今且令人喜闻乐道,从这些故事中能读出他的刻苦、亲民的精神,是一个活生生的精神领袖。


三、他留下的不仅仅是令高层推崇的作品,而且是泽被后世的教育理念。

王羲之的作品不仅仅是在他本人生活的时代备受推崇,尤其是唐宋时期,被米芾、唐太宗、孙过庭等书家和统治者追崇为神品,除了用笔细腻,出神入化的结构之外,更多地是流传下来的作品和故事成为教育后世的极佳范本。


从表象上来看,今人学习王羲之书体的在大多数,且字体形神兼备者大有人在,甚至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确实没有发展的余地了。但很多人却没有把王羲之的精神传承到位,而自封后路。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人们从书艺上的追求永无止境,尤其是当代人精神匮乏状况比比皆是,从书法和汉字传承开始,向王羲之学习的看来不仅仅是纸面上的那些功夫。1


您还有哪些观点,可以在评论区发表见解。


关注我,最小投入学习硬笔书法,头条视频对书法学习有所帮助。

----------------------------------

秀墨斋--中小学硬笔书法启蒙者


成功从调整开始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俩。😂😂😂

学习书法,能够在说法中汲取内在精神的力量,获得自我的满足和快乐,和二不为。你们知道不知道?练书法养生之道,能长寿。🙏🙏🙏

我假设一下。为了当文学家,我们就去看小说,诗歌,甚至看电影。那就大错特错,主要是精神的寄托,去体验生活,满足自我的内在空虚,人,从爱好,到向往,在奋斗,创新,才达到自己的目标。我就是书法大师,要有这种概念。你的确会成功。


影人14影人


我临羲之三帖:丧乱、二谢和得示帖




乐平7O


有,主要看学的怎么样。


糖曦0v0


写书法光有兴趣不行要认真学古法如果几百年耒一致作为书写二具的话不至于出一个书圣会成千上万了练字洗笔成丁墨池就可达到书圣水平丁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了因为玩的东西太多了书法不占绝对优势了当今写书法除了老年人就是小学生了小学生坚持不下去的只是应付当时的书写长大了会改变的吸引力不在书法上


今墨堂


必须的,学无止境


謎涂小书童


王羲之太厉害啦





华玉495


有,书法从某种程度来讲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为,也可以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