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73條:五苓散與苓桂類湯劑的對比

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73)

茯苓二兩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一兩 炙,生薑三兩

此條原文看似五苓散和茯苓甘草湯的對比,其實是五苓散和幾個苓桂湯的對比,有那幾個呢?一個是苓桂甘草湯,第二個是苓桂棗甘湯,第三個是苓桂術甘湯這三個苓桂劑的一個對比。傷寒汗出而渴者,這裡傷寒汗出了後在這裡就不考慮表症了,表症已經沒有了,不管是廣義的傷寒還是狹義的傷寒,出現五苓散和苓桂劑的人一般體質陽虛都比較厲害,只是五苓散的陽虛沒有苓桂劑的陽虛厲害,陽虛體內水溼就不能很好的代謝,就出現水溼內停的一個情況,五苓散的陽虛是下焦膀胱經的一個陽虛,導致氣化不利,津液不能上傳,所以出現口渴。這裡的口渴是膀胱氣化不利的一個口渴,不是實熱性的一個口渴,實熱性的口渴舌苔是比較澡的,五苓散的口渴舌苔是水滑苔,所以從口渴從舌苔可以看出是裡熱的口渴還是膀胱氣化不利的口渴,同時苓桂劑也是水滑苔,跟五苓散的舌苔是一樣的,但是沒有口渴的症狀,比五菱散陽虛更厲害,但是不是膀胱經的氣化不利導致的,是陽虛導致的,只是上苓桂劑的陽虛位置不一樣,苓桂甘草湯的陽虛是在胃中,胃脹的情況,所以生薑的用量最大,苓桂棗甘湯的陽虛是在下焦,其水溼是最厲害的,導致水氣上衝,臍下悸動的症狀,而苓桂術甘湯的陽虛也是中下焦的陽氣不住,所以導致水氣上衝導致眩暈的的症狀,所以這就是五苓散和三個苓桂劑的對比,也是三個苓桂劑的對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