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股份:營業收入依賴"貼牌代工" 行業前景不容樂觀


大葉股份:營業收入依賴

浙江園林機械企業寧波大葉園林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葉股份”)IPO有了最新的進展。近日,證監會官網披露了大葉股份的首發申請反饋意見。


大葉股份主要從事割草機、打草機/割灌機、其他動力機械及配件的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和銷售,是國內可以稱得上是割草機“龍頭”,然而大葉股份缺乏自主品牌,營業收入依賴貼牌代工,賺錢能力很差,且利潤受出口政策的影響很大。另外傳統割草機多年來增長緩慢,且存在被機器人割草機替代的風險,大葉股份面臨的行業前景不容樂觀。


賺錢能力不足,利潤受出口政策影響大


大葉股份的主要產品是割草機,由於中國城市的住宅以公寓為主,家庭私有綠地面積很小,居民對割草機的需求很小,而歐美地區人均佔地面積較大,花園及別墅的普及率較高,居民家庭傾向於自己打理花園,對園林機械的需求旺盛,因此大葉股份生產的割草機主要銷往歐美地區。


大葉股份不擁有自主品牌,採用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的銷售方式,這相當於代工生產。ODM的銷售方式決定了大葉股份的毛利率較低,代工生產的商業模式特點是對委託商缺乏定價權,進入門檻低,賺錢能力差。大葉股份的原始設計製造商提供設計方案、核心技術和品牌,因此在產業鏈是強勢的一方,而大葉股份卻只負責採購、組裝、測試。些環節創造出的附加值少,因此大葉股份所獲的毛利也少。2016年到2018年,大葉股份的毛利率分別為21.81%、21.85%和18.86%,均處於較低的水平。

大葉股份:營業收入依賴


上表顯示,近三年大葉股份的淨利率(淨利潤/營業收入)很低,2018年的淨利率只有7.98%,報告期的經營性淨現金流也比淨利潤少很多,說明大葉股份的淨利潤的“含金量”不高,淨現金流佔營業收入總額的比例則更低,這說明大葉股份的利潤如“刀片”一樣薄,一旦外部環境出現不利的變動,很可能造成大葉股份經營虧損。


最有可能的外部衝擊是出口退稅率的變化,目前大葉股份的出口退稅率為13%,2016 年、2017年和2018年出口退稅額分別為2655.26萬元、4771.42萬元和7534.44萬元,2016年和2017年出口退稅分別佔利潤總額的74.85%和78.69%,而2018年出口退稅更是超過利潤總額806.76萬元,若出口退稅率一旦下降,大葉股份的利潤也將大幅下降。


第一大供應商與客戶重疊,行業前景不容樂觀


招股書顯示,公司2016-2018年第一大供應商均為百力通,大葉股份向百力通採購的物資種類均為發動機。數據顯示,大葉股份向百力通的採購金額呈現逐年增長的狀態。2016-2018年大葉股份向百力通的採購金額分別為12957.47萬元、16577.17萬元以及17049.17萬元,採購額佔同期採購總額的比例為34.12%、30.13%、25.98%。


百力通系大葉股份供應商的同時,還是大葉股份的客戶。2016-2018年,大葉股份向百力通銷售額分別為1034.62萬元、3402.04萬元、2846.7萬元。在2017年,百力通晉升為大葉股份前五大客戶之一。


百力通系美股上市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戶外動力設備用汽油發動機製造商,同時也設計、製造和銷售割草機和草坪車等草坪護理產品。百力通向大葉股份出售發動機,並委託大葉股份代工生產(產品品牌屬於百力通),大葉股份再將產成品出售給百力通,也就是說百力通將附加價值最低的一段生產環節外包給大葉股份。這令人懷疑大葉股份的發動機的採購成本和產品的銷售價格是否有失公允?這需要大葉股份給出詳細的解釋說明。


根據立木信息諮詢發佈的最新消息,2002年至2016年期間,全球割草機市場需求從57.00億美元增長至72.95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78%,增長速度已經比較緩慢。另外,傳統上歐洲人需要投入大量時間來創建和維護草坪,負責這些工作的人通常年紀都比較大,而隨著年輕人對於這些單調的工作失去興趣,機器人割草機的需求預計將進一步增加。


與傳統割草機相比,機器人割草機具有強大的能力,可以自動完成割草任務,不需要人去操作。而隨著勞動力成本的增加,以及安全問題和無噪音運行的需求,機器人割草機將是最好的選擇。預計隨著機器人產業的逐漸完善,機器人割草機的大規模商業化運用將在不久之後實現。根據最新新聞報道,美國iRobot公司耗時數十年,成功研發一款機器人割草機Terra,預計將在2020年上市。而一旦機器人割草機開始大規模替代傳統割草機,那麼整個傳統割草機行業都會受到很大的衝擊,而作為傳統割草機產業鏈中最容易替代的一環的大葉股份,受到的衝擊將尤為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