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第一齣口大國,曾被貼"代工"標籤,現坐擁自主品牌出口第一

一個家電圈兒的冷知識:全球每生產10臺空調,其中就有8臺產自中國。產業在線數據顯示,2019冷年全球的空調產量規模是1.87億臺,中國的空調總產量是1.49億臺,也就是說全球80%的空調產量都在中國。

空調第一齣口大國,曾被貼

在大規模產品輸出的利好之下,很多中國空調企業卻心存一個莫大的遺憾:在這些出口的產品中,只有約30%能看到中國的品牌,而剩下的七成,僅為貼牌代工。

德國管理學家赫爾曼·西蒙曾指出,在"中國最具價值品牌500強"中,有67%的品牌在國內的價值超過95%。這意味著大部分的中國品牌只是在國內強大,全球範圍品牌影響力遠遠不夠。

品牌輸出才能站著賺外匯

中國空調品牌的出海之路為何會走的如此緩慢?溯其歷史原因,主要是90年代初,中國企業出口還處於起步狀態,每個企業都在摸索自己的生存之道,保守的企業多走產品輸出的"出口創匯"之路,而謀求長遠佈局的夢想家會擇品牌輸出的"出口創牌"之路。

"出口創匯"即為切入快、保收益但缺品牌的代工模式。憑藉勞動力多及土地成本低等優勢,許多中國空調企業以承接國外品牌代工訂單為主要業務,生產出產品後,貼上對方的商標,銷往全球。這一模式帶來的後果是:由於長期貼牌,大多數品牌如格力、美的等產品出口量很大,但是品牌在海外很難見到身影。

而"出口創牌"則是一種投入大、收益未知,但能樹立用戶口碑的模式。在中國空調業,海爾空調最先意識到"國門之內無名牌"的困境,在全球範圍內採取先難後易的"出口創牌"策略。海爾在前期投入了大量資源在全球各地建造研發中心、製造基地和營銷渠道,獲得了很多品牌溢價,但同時不可避免地舍掉了一些代工製造的收入和利潤,這也讓我們看到自主創牌出海須做好長期攻堅的準備。

海爾品牌輸出,已經進入回報期

其實,不論各家如何選擇,以"格力、美的、海爾"三巨頭為首的中國空調軍團在空調出海的歷史洪流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相互競爭卻又默契十足。以美的、格力為代表的出口創匯搶佔市場規模,成就了全球80%的產量在中國;而海爾,在出海之初就堅定在海外市場推廣自主品牌戰略,在長線上為中國空調品牌在海外持續發展提供可能。歐睿國際數據顯示,海爾空調連續2年位居中國自主品牌空調出口第一。

10月30日,"三巨頭"不約而同地在同一天發佈上市公司三季報,財報發佈後海爾智家股價即領跑家電板塊,數據顯示,海爾海外市場實現整體20%以上逆勢增長,在國內家電市場增量放緩的情況下,海外收入佔比提升達到了47%,而且近100%為自有品牌收入。這說明包括海爾空調在內的海爾智家前期在海外的投入逐漸見效,自主品牌開始進入收穫階段。

為中國的國家品牌添磚加瓦

在印度市場,海爾通過改變自己在印度的銷售、研發、製造、供應鏈等多項體系,主打自主品牌,不僅在印度站穩了腳跟,目前在印度市場上唯一能看到的中國空調就是海爾。2018年,印度空調市場曾下滑了10%,在這種情形下,海爾空調在其高端產品(變頻、智能自清潔等品類)的助力下卻實現了近30%逆勢增長。

面對方興未艾的印度市場,中國其他空調企業也加速了印度建廠步伐,比如,美的去年也開始在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蘇巴帕勒建立美的科技園,打造製造研發和生產中心,深耕印度市場。

其實,中國空調品牌海外創牌的成功案例不僅僅出現在印度,有媒體曾對海爾空調在全球取得的10項"第一"做過盤點:在全球,海爾互聯空調曾連續全球銷量第一;在歐洲,海爾拿下中國空調第一品牌;在俄羅斯,海爾空調市場份額穩居第一;而在意大利,海爾18年趕超17個國際品牌,成為當地市場Top5,位居中國自主品牌第一,今年前7個月收入就超過去年全年。

隨著海外需求的逐步釋放,越來越多的中國空調品牌已經意識到出口創匯不是長久之計,開始從"走出去"向"走上去"轉型,未來,海外勢必出現更多中國空調品牌的身影。

面對全球市場,中國的國家品牌,正是憑藉所有企業的品牌輸出而支撐起來的,至於全球代工廠的標籤,是時候撕下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