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珠固乡:“出”重拳 “破”梗阻“整”出乡村新面貌

门源县珠固乡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关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以深入推进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活动为契机,紧盯工作主线,把准重心,理思路,寻方法,强筋骨,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模式,多措并举出“重拳”,多管齐下“破”梗阻,齐心协力“整”出乡村新风貌。

门源|珠固乡:“出”重拳 “破”梗阻“整”出乡村新面貌

打通群众自治“筋脉”,激活整治动力。“自从把环境卫生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后,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各家房前屋后都收拾得干净整洁,整个村里的环境面貌也越来越好了。”珠固寺村党支部书记何才郎却加说,村民们很在乎自己家的积分,每次有扣分情况他们都会主动认识到错误,通过在村里打扫卫生、护路等公益服务事情来抵消被扣除的分数。积分制《村规民约》在全乡环境整治过程中激励了农牧民的积极性、约束农牧民的随意性、使农牧民群众自发的参与到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当中,并且通过这些制度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相互竞争的氛围,激活了整治工作的动力源。目前,群众主动参与大范围环境整治455余次,出动人次5516人,出动清运车辆265台次,清理垃圾267吨,整治乱堆乱放270余处,清理河道480余公里,公路610余公里。以群众的自治力营造了全民参与,合力攻坚、强力推进的整治氛围,从而使全乡人居环境整治有了大改观,村庄干净、道路整洁、庭院优美,人文素质提高,大大提升了农牧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门源|珠固乡:“出”重拳 “破”梗阻“整”出乡村新面貌

疏通管理方式“脉络”,细化整治措施。珠固乡立足实际,精准施策,从管理的源头上细化措施,疏通管理方式“脉络”,打破了整治工作盲区、清除死角,开创了整治全新局面。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的经验,按地域特点,全面细化制定分村分社工作责任制,党员责任区、“十户联治”、小组联治分片承包制等有效治理手段。分村分社工作责任制将全乡7个行政村共划分为100个责任片区,落实责任人100余名;党员责任区有效利用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将责任落实到党员上,全乡140余名党员成为整治工作的“管理员”,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初麻院村小组联治分片承办制工作法,各社组建二至三个小组,各社与社之间,组与组之间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竞争局面,大大提升了整治成效。珠固寺村位于祁连山国家公园核心区,将“生态保护第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国家公园+村两委打造“协议整治模式”,画出“作战图”(片区网格图),明确“战斗员”,做通过把评比的名次张榜的方式,晒出“战斗成绩”,为彻底改善村内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提档升级加足了“马力”。

门源|珠固乡:“出”重拳 “破”梗阻“整”出乡村新面貌

畅通机制保障“血管”,巩固整治成效。牢固树立问题导向思维,加强长效机制建立,以制度建设固化整改成效,印发了《珠固乡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珠固乡农户门前“三包”责任书》,《珠固乡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考核评比方案》和《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评分细则表》,持续细化“周三固定清扫日”“每季度末评比日”,与全乡1300多户群众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覆盖面达到100%,临街商铺设立了门前三包责任牌,每月由属地村委会进行根据每日检查情况,按月评“星”。建立“销号制管理方法”,发现的问题,以现场督查、跟踪督查和问效督查等形式进行整改“销号”,杜绝了出现“口头”整改的现象存在,形成了制度明确、责任到位、齐抓共管的整治氛围,确保了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整治成果得到巩固和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