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源|珠固鄉:“出”重拳 “破”梗阻“整”出鄉村新面貌

門源縣珠固鄉認真貫徹落實省州縣關於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以深入推進人居環境集中整治活動為契機,緊盯工作主線,把準重心,理思路,尋方法,強筋骨,積極探索創新工作模式,多措並舉出“重拳”,多管齊下“破”梗阻,齊心協力“整”出鄉村新風貌。

門源|珠固鄉:“出”重拳 “破”梗阻“整”出鄉村新面貌

打通群眾自治“筋脈”,激活整治動力。“自從把環境衛生整治納入《村規民約》後,群眾參與環境衛生整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各家房前屋後都收拾得乾淨整潔,整個村裡的環境面貌也越來越好了。”珠固寺村黨支部書記何才郎卻加說,村民們很在乎自己家的積分,每次有扣分情況他們都會主動認識到錯誤,通過在村裡打掃衛生、護路等公益服務事情來抵消被扣除的分數。積分制《村規民約》在全鄉環境整治過程中激勵了農牧民的積極性、約束農牧民的隨意性、使農牧民群眾自發的參與到人居環境集中整治當中,並且通過這些制度形成一種相互監督、相互競爭的氛圍,激活了整治工作的動力源。目前,群眾主動參與大範圍環境整治455餘次,出動人次5516人,出動清運車輛265臺次,清理垃圾267噸,整治亂堆亂放270餘處,清理河道480餘公里,公路610餘公里。以群眾的自治力營造了全民參與,合力攻堅、強力推進的整治氛圍,從而使全鄉人居環境整治有了大改觀,村莊乾淨、道路整潔、庭院優美,人文素質提高,大大提升了農牧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門源|珠固鄉:“出”重拳 “破”梗阻“整”出鄉村新面貌

疏通管理方式“脈絡”,細化整治措施。珠固鄉立足實際,精準施策,從管理的源頭上細化措施,疏通管理方式“脈絡”,打破了整治工作盲區、清除死角,開創了整治全新局面。充分利用網格化管理的經驗,按地域特點,全面細化制定分村分社工作責任制,黨員責任區、“十戶聯治”、小組聯治分片承包制等有效治理手段。分村分社工作責任制將全鄉7個行政村共劃分為100個責任片區,落實責任人100餘名;黨員責任區有效利用黨員積分制管理辦法將責任落實到黨員上,全鄉140餘名黨員成為整治工作的“管理員”,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初麻院村小組聯治分片承辦制工作法,各社組建二至三個小組,各社與社之間,組與組之間形成了一種“你追我趕”的良好競爭局面,大大提升了整治成效。珠固寺村位於祁連山國家公園核心區,將“生態保護第一”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發揮國家公園+村兩委打造“協議整治模式”,畫出“作戰圖”(片區網格圖),明確“戰鬥員”,做通過把評比的名次張榜的方式,曬出“戰鬥成績”,為徹底改善村內環境衛生,村容村貌提檔升級加足了“馬力”。

門源|珠固鄉:“出”重拳 “破”梗阻“整”出鄉村新面貌

暢通機制保障“血管”,鞏固整治成效。牢固樹立問題導向思維,加強長效機制建立,以制度建設固化整改成效,印發了《珠固鄉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珠固鄉農戶門前“三包”責任書》,《珠固鄉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工作考核評比方案》和《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工作評分細則表》,持續細化“週三固定清掃日”“每季度末評比日”,與全鄉1300多戶群眾簽訂了《門前三包責任書》,覆蓋面達到100%,臨街商鋪設立了門前三包責任牌,每月由屬地村委會進行根據每日檢查情況,按月評“星”。建立“銷號制管理方法”,發現的問題,以現場督查、跟蹤督查和問效督查等形式進行整改“銷號”,杜絕了出現“口頭”整改的現象存在,形成了制度明確、責任到位、齊抓共管的整治氛圍,確保了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工作紮實有效開展,整治成果得到鞏固和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