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門源:創新打造草地生態畜牧業發展新模式

近年來,門源縣皇城蒙古族鄉依託“祁連山下金牧場、草原上的白珍珠”得天獨厚的優勢資源,以創新為驅動,提高牧民收入為宗旨,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水平為重點,著力推進生態畜牧業產業化進程,以“三個轉變”為抓手,順利實現“三個保障”。

門源:創新打造草地生態畜牧業發展新模式

經營方式由單一的家庭承包經營向規模化、集約化、聯戶經營方式轉變,經濟效益得到保障。培育草地生態畜牧業示範專業合作社,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初步形成集草場放牧、飼草種植、飼料加工、良種養殖、舍飼養殖、特色養殖、勞動力轉移等為一體的產業鏈。鼓勵動員勞力不足、不善經營管理的家庭養殖以資金、牲畜、草場形式入股合作社,探索出了特色的合作經濟發展模式。以皇城鄉“老牧人”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為例,入股股東達32戶,入股資金37萬元、牲畜2100頭(只)、草場1.4萬畝。

門源:創新打造草地生態畜牧業發展新模式

生產方式從單一的草場放牧型向飼牧結合型轉變,進行半舍飼養殖,草場得以建設、草畜促以平衡,生態效益得到保障。保障生態效益為先,按照草畜平衡發展理念。圍繞減畜不減收的目的,利用7.05萬畝飼草料基地,形成了“增草→增畜→增收”的發展思路,建成了2200立方米的青飼料儲存窖,著力實施種子工程,引進藏系、細毛種母羊2.2萬隻、種公羊300只,進一步優化了種群結構。同時,建成羊藥浴池5處,成為全縣唯一建有羊藥浴的鄉鎮,完成65000頭只牲畜藥浴。

門源:創新打造草地生態畜牧業發展新模式

營銷方式從單一的傳統營銷向“互聯網+”電子商務方向轉變,發展途徑、增收渠道逐漸豐富,品牌效益得到贏利。發展“互聯網+”電子商務經濟,推動消費模式共享化、設備智能化和場景多元化,使單一的養殖銷售收入逐步向技術化、信息化、網絡化銷售方式轉變。 2017年,全鄉電子商務線上銷售達238萬元,實現淨利潤67.8萬元。每頭牛按部位不同,最低單價每斤52元,最高每斤140元。同時,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深入開展“無公害”、“綠色”、“有機”畜產品、飼料、肥料的開發和培育,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和含金量,逐步形成皇城畜產品品牌優勢,全力推進有機畜產品發展進程。

門源:創新打造草地生態畜牧業發展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