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生態+”打造農村品質生活

商丘:“生態+”打造農村品質生活

 寧陵縣柳河鎮農民在梨園裡給麥田澆水,花香伴農事,人與自然組成一副田園美景。 呂忠箱 攝(資料圖片)

“榴枝婀娜榴實繁,榴膜輕明榴子鮮。可羨瑤池碧桃樹,碧桃紅頰一千年。”只要有人來參觀,睢陽區臨河店鄉黨委書記孟飛就喜歡用這首詩開篇來介紹賈樓村正在打造的“石榴小鎮”。

賈樓村種植石榴歷史可以追溯至清朝,至今已延續300餘年。從厚重歷史積澱中尋找生態鄉村建設“題眼”,是“記得住鄉愁”的關鍵點。如今,在該鄉黨委政府引導支持下,賈樓村石榴產業鏈不斷延伸,漸成周邊生態文化遊的熱門景點。

和賈樓村一樣,民權縣花園鄉趙洪坡村著力“生態+”,以提升老百姓生活品質為出發點,打造集生態、旅遊、採摘、民俗文化特色為一體的美麗鄉村,生態效益前景喜人。如今,該村已發展生態採摘園224畝,硬化3條主街道14條小巷,新裝路燈60盞,並建設了7個面積達1200平方米的綠化微地形,將廢舊坑塘改造,打造出醉湖休閒景觀。

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之後,我市緊緊按照中央、省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部署,在全市持續開展了以“生態+”為重點,強力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變“髒亂差”為“潔淨美”,全市鄉村面貌煥然一新,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2017年,我市獲得全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獎補資金1117萬元,資金數額位於全省第一位。

我市以生態宜居為關鍵,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以“規劃先行,基礎配套,突出特色,注重風貌,著力生態,留住鄉愁”為原則,少砍樹、慎拆房、不填坑,保歷史文化遺存、保村莊建設肌理、保村莊自然風貌,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特別是依託明清黃河故道、民權申甘林帶、寧陵萬畝梨園等,建設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魅力村莊,打造美麗鄉村“示範圈”,農村人居環境得到較大提升。

地處黃河故道腹地的虞城縣田廟鄉、張集鎮,民權縣花園鄉、綠洲辦事處,寧陵縣石橋鎮,夏邑縣太平鎮,到處都是果樹林海,果樹簇擁下的村落通過“整潔村鎮”變得乾淨有序。還有千年利民古鎮,依然保留著原有的古城風貌,孫家丸子湯、利民羊肉等傳統老字號小吃依然是老街上的“鄉愁符號”。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的優勢和寶貴的財富。為此,我市強化一二三產融合、兼顧生態、文化、旅遊的發展思路,打造“兩圈一帶”,成效明顯——

推進示範區、梁園區、睢陽區沿線村莊示範圈、商丘市域沿邊村鎮示範圈、310國道沿線村莊示範帶沿線村莊的環境整治和生態建設,以點聯線、串線成片、擴片帶面,帶動全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持續推進。截至目前,全市4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達標村,22%的行政村建成示範村。

美從裡到外,是這些達標村、示範村的共同特徵。它們在保留鄉村風貌的基礎上硬化綠化村間街巷,有的房前屋後種花植樹,有的將廢坑塘、空閒地改造成垂釣池、休閒廣場,每個村莊都洋溢著新鮮的鄉土味道,撲面而來的是幸福氣息。

生態建設,水是靈魂。

天沐湖水碧連天,任莊水庫漁舟唱晚,這因水而生的美景,都是商丘不竭的生態旅遊資源。我市有效利用民權縣、寧陵縣、梁園區、虞城縣黃河故道沿線生態旅遊資源,打造出了一條鄉村旅遊、生態旅遊長廊,如今已成為沿線村莊增收的源頭活水和脫貧攻堅的重要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