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門源:樹木管好了 群眾增收了

青海新聞網訊 近年來,門源回族自治縣依託“祁連山自然生態保護區”“青海及河西走廊重要冰川與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祁連山國家公園建設”等生態區位優勢,積極探索貧困群眾參與生態保護新機制,著力推進林業產業發展,大力開發生態管護崗位,拓寬了貧困群眾增收渠道,促進了林業增效、農牧民增收,實現了生態保護和群眾增收“雙贏”目標。

藉助生態扶貧,門源縣整合天保、公益林、溼地、自然保護區、封山育林、異地造林等工程項目,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扶持對象,打造“管護+產業”的生態扶貧新模式。截至去年底,全縣已有1445名貧困農牧民被安排到生態管護崗位,佔全縣貧困戶的43.6% 、貧困人口的12.5%,前兩年累計發放生態扶貧管護工資2816.6萬元,實現年均戶增收15000元,生態管護成為農牧民增收的“新路子”。

2017年,門源縣積極推動林下經濟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方向發展,累計建成林木苗圃48個,育苗247公頃;種植中藏藥材500公頃,新培育的蕨麻1號畝產達800斤;建成林下種養殖合作社9家,養殖各類家禽4.5萬羽,羊肚菌試種成功,將在林區內大面積推廣。通過以“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林下經濟發展得到了長足發展,實現經濟收入3000餘萬元,帶動貧困群眾124戶,戶年均增收7300餘元,有效促進了生態系統良性循環,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