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經 . 南山經 ( 30 -- 侖者之山 )

  又東三百七十里曰侖[ lún ]者之山

(【註釋】【翻譯】再往東三百七十里,是座侖者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huò](【註釋】①青雘:一種青色礦物顏料。一般認為即今石青、白青之屬。古代常作塗飾用。【翻譯】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盛產青色礦物塗飾顏料。)。有木焉其狀如榖[ gǔ ]而赤理其汗如漆其味如飴[ yí ],食者不飢可以釋勞其名曰白䓘[jiù],可以血[ xuè ](【註釋】① 榖:榖,即構樹。又稱“楮[chǔ]”。構樹,落葉喬木,開淡綠色花,果實紅色,樹皮纖維可造紙。見《山海經萬物綱目·木部·谷》。 ② 赤理:紅色的紋理。③汗:1. 由身體的毛孔排洩出來的液體 :~水。~流浹背。2. 出汗,使出汗 :~顏(因羞慚而出汗;泛指慚愧)。~馬功勞。~牛充棟。④飴:1. 用麥芽製成的糖漿,糖稀 :~糖。甘之如~。2. 某種糖果 :高粱~。3. 古同“貽”,贈送。⑤可以:1、可能或能夠。2、表示許可。3、不壞;還好。4、很;厲害 5、可以憑藉... ...成為。⑥血:染得像血一樣紅。【翻譯】(山中)有一種樹木,它的形狀像構樹,紅色的紋理,樹幹流出的汁液似漆,味道像麥芽製成的糖稀,吃了它的人不會飢餓,可以消除辛勞,它的名字叫做白䓘,可以用它把玉石染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