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這支航空隊祕密援助了中國

這段抗戰史是不應被遺忘的段落。

一談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援華航空隊,大家第一時間就會想到陳納德和美國飛虎隊。實際上,同一時期,另一個國家的飛行隊也給中國提供了無償援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重要貢獻。

這就是蘇聯援華飛行隊。

援助緣由

中國全面抗戰初期,中日空軍力量的對比極不平衡。七七事變爆發前,日軍共有91個飛行中隊,2700多架飛機,中國空軍僅有9個飛行大隊,600多架飛機

雖然實力懸殊,但中國飛行員的表現卻可圈可點。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後,僅僅兩個多月,中國空軍就湧現了很多英雄飛行員,如第四大隊大隊長高志航,擊落敵機5架;劉粹剛,擊落敵機11架;樂以琴,擊落敵機8架。儘管中國空軍英勇戰鬥,但中日雙方在戰機數量、性能、戰術上差距明顯,空戰慘烈超乎想象。人員和戰機損耗嚴重,使得中國在戰局方面陷入極端不利的境地。

戰局危急,飛機成了全國抗戰初期中方最緊缺的武器裝備之一。面對英美等西方國家的綏靖態度和不利的戰場形勢,中國此時能夠求助於誰呢?

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陝北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在抗日的外交政策上,文件明確提出,在不喪失領土主權的範圍內和一切反對日本侵略主義的國家訂立反侵略的同盟和抗日的軍事互助協定。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在中國共產黨等各方推動下,蔣介石終於決定爭取蘇聯軍事援助。

抗戰時期,這支航空隊秘密援助了中國


洛川會議會址

1937年8月21日,當時的國民政府外交部部長王寵惠和蘇聯駐華大使鮑格莫羅夫在南京簽署了《中蘇互不侵犯條約》,由此奠定了蘇聯援華抗日的基礎。法國《巴黎日報》評論說,該條約的簽訂是插入日本蠻牛頸項的一支火箭。

就在中蘇簽訂條約後的第3天,一支以國民政府陸軍大學校長楊傑為團長的“歐洲實業考察團”成立,並前往蘇聯。事實上這是一支抗日武器採購團。1937年9月7日,考察團成員受到斯大林的接見。根據現有文獻可知,當時蔣介石在給斯大林的密電裡說道,“尤其飛機一項,實迫不及待,中國現只存輕轟炸機不足十架,需要之急,無可與比。請先將所商允之轟炸機與發動機儘先借給,速運來華。”

蔣介石的來電所言不虛。1937年9月間,侵華日軍戰機對南京進行了反覆的大規模空中轟炸。僅9月18日至9月25日,日軍共出動289架次飛機,將大量炸彈瘋狂傾瀉在南京城。中國大量空軍人員在作戰中犧牲,能作戰的飛機到後期基本打光了。1937年擔任中國空軍顧問的陳納德回憶道, “一切都已成定局,有膽量去拼的飛行員,像蒼蠅一樣似的被一個個擊落。中國空軍的命運似乎走到了盡頭。”

在俄羅斯國家軍事檔案館內,有一份時間被定格在1937年10月2日的絕密文件,現已解密。人們在文件中看到的字母“Z”代表中國,“ Z計劃“就是向中方提供物資和軍備計劃

那麼,蘇聯為什麼會向中國這個遠東的鄰居伸出援助之手呢?又為何只能秘密出手呢?

二戰前的蘇聯是當時世界上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一方面深陷帝國主義的圍攻之中,另一方面,日本稱霸亞洲的野心也危及其國家安全。事實上,爭取蘇聯抗日援助,早在1931年日本入侵中國東北之後就有籌劃。但那時中蘇關係錯綜複雜,蔣介石對爭取蘇聯援助猶豫不決,蘇方對援助中國亦是舉棋不定。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此時的歐洲法西斯勢力日益抬頭,德意法西斯越來越猖獗,他們遲早會向蘇聯宣戰。為了避免東西兩線作戰,蘇聯最好的辦法就是遏制住東線的日本,絕對不能讓日本法西斯佔領中國。不過當時蘇聯和日本之間還保持著邦交關係,因此,援華抗日行動被蘇聯列為“完全機密”,只能在暗中進行。

1937年10至11月間,蘇聯第一批援華航空隊隊員陸續搭乘火車,由莫斯科出發,前往阿拉木圖。帶隊人員是蘇聯空軍部隊的一名政委留托夫。阿拉木圖是蘇聯通往中國的最後一站,從莫斯科運來的飛機在那裡組裝、試飛,蘇聯飛行員也在這裡集合,然後飛往中國的新疆,最後抵達蘭州。

抗戰時期,這支航空隊秘密援助了中國


蘇聯飛行員

阿拉木圖——迪化(烏魯木齊舊稱)——蘭州,是一段三千多公里的艱苦路程。在日寇對中國國際運輸線的強力封鎖下,這條路線已經成為戰時中國的生命線。國民政府專門成立了中央運輸委員會,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對這條陸路運輸線進行了修復。負責蘇聯援華物資的運輸,僅新疆一地,就出動了3500頭駱駝、2000輛大車、5000頭騾子和40輛汽車。而空中航線同樣開通迅速,沿途建起了哈密、迪化等10座航空站。匆匆建起的臨時機場沒有地面引導、氣象情報、無線電和導航系統,所以每一次飛行都是生死考驗。據統計,從1937年到1940年,在這條航線上犧牲的蘇聯援助人員就有上百人。根據檔案資料,截至1937年11月中旬,中國已收到蘇聯伊-16殲擊機35架,轟炸機共計58架。

南京保衛戰

1937年11月22日下午2時25分,日本空軍再次例行空襲南京。全面抗戰以來,中國空軍因寡不敵眾基本喪失戰鬥力,所以日軍對此番行動感到異常輕鬆,更像是例行的飛行訓練。然而,中國空軍隊伍中出現了新的身影,日軍不少戰機在戰鬥中被擊落。兩天後,日本《朝日新聞》對這場空戰進行了報道。文章使用了“蘇聯飛行士”“巧妙的飛行術”等字眼。正是蘇聯飛行員出現在中國抗日戰場。

1937年12月1日,侵華日軍向南京發起圍攻,南京保衛戰進入最慘烈階段。就在這一天,前來增援的蘇聯飛行員駕駛23架伊-16戰鬥機在南京機場著陸。在當天的戰鬥中,他們五次升空攔截日軍戰機,最終擊落了6架日本轟炸機。次日,蘇聯9架轟炸機又襲擊了黃浦江上的日本戰艦,炸沉日方巡洋艦1艘和其他艦船6艘。

抗戰時期,這支航空隊秘密援助了中國


蘇聯援華航空隊的到來,大大支援了中國空軍力量。號稱日本空軍“四大天王”之一的白相定南,就是在南京保衛戰期間被蘇聯飛行員庫竇莫夫擊落的。陳納德曾目睹了一次空戰,對蘇聯飛機的性能和飛行員的戰鬥技術進行了如此描述:

那情景令我終生難忘,就在日機吼叫著衝下來的時候,蘇機猛地做了一個橫翻,甩掉日機並迅速朝它開火。我看見過能一氣呵成完成這一系列飛行技巧的只有這架蘇聯飛機。

儘管在蘇聯戰機和飛行員的幫助下,中國取得了幾次空戰的勝利,但卻難以從根本上扭轉戰局。在南京的一系列空戰中,共有9位蘇聯飛行員英勇犧牲。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蘇聯援華航空隊被迫轉移,重新部署到湖北武漢和江西南昌。

奮戰在武漢

1938年春,中國空軍重整旗鼓,組建了三個飛行大隊。其中,第一和第三航空隊都是在蘇聯提供的飛機和武器裝備基礎上建立的。新一批蘇聯援華航空隊員由政委留托夫等人帶領而來。在這批新來的人員中,有蘇聯國內的飛行英雄留恰哥夫;殲擊機大隊長布拉格維申斯基則是蘇聯國內知名的試飛員,他技術高超,為航空隊制定了新的飛行戰術。他們的到來鼓舞了所有隊員。

中蘇空軍並肩作戰,取得了一系列戰績:1938年1月30日,在洛陽擊落日軍戰機5架;1938年2月初,在杭州炸燬日軍戰機30架;1938年2月18日,在武漢擊落日軍戰機11架……這一期間,最值得一提的戰果是,蘇聯奇襲日本海軍航空兵在臺灣新竹的重要基地松山機場。

1938年2月23日,在隊長波雷寧的率領下,28架斯勃-2轟炸機從漢口機場出發,經過1400公里的飛行,突襲松山機場,將基地內的飛機、機庫和儲油罐炸得粉碎。被突襲的日軍甚至沒來得及出動一架戰鬥機進行反擊。事後,日本政府撤銷了駐臺灣的行政長官,把松山機場指揮官撤職查辦,交法庭審判。而指揮奇襲松山機場的波雷寧上校則被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授予“蘇聯英雄”稱號。

1938年春天,更多的蘇聯飛行員陸續來到中國支援。駐紮在柳別爾齊(位於莫斯科東南方向的一座城市)的蘇聯飛行員馬特維耶夫就是其中的一員。1938年3月16日,他和朋友康斯坦丁從莫斯科郊外的柳別爾齊機場出發,前往中國武漢執行“秘密任務”。此行他們一共去了75人,其中25人是戰鬥機飛行員。很快,他們就迎來了新的任務。

1938年4月29日是日本天皇的生日,被稱為天長節。為了慶祝並打擊中國的空中力量,日本海軍航空兵準備在這一天突襲武漢。但日軍萬萬沒想到,這一計劃早已被中方知曉。原來在4月20日那天,日軍一架偵察機在湖北孝感上空被擊落。當時在日軍飛行員身上搜到了一個筆記本,上面記錄了4月29日空襲武漢的計劃。於是,中蘇飛行員決定將計就計,準備在這一天給侵華日軍一個下馬威。

4月28日,按照既定計劃,中國飛機和蘇聯飛機全部升空朝南昌的方向飛去。日本密探很快將大批飛機撤離的消息傳達給軍方。但是,他們沒料到,這些飛行員從漢口飛出一小時後,很快又調轉機頭,藉著昏暗的暮色,悄悄返回了漢口機場。1938年4月29日,中午兩點多,武漢的空中警報突然拉響——日本海軍第二航空隊出動戰機空襲武漢。馬特維耶夫和戰友們迅速起飛迎敵,中國空軍也隨之起飛並肩作戰。在這場空戰中,中蘇空軍聯手取得了極大勝利,擊落敵機21架,自己僅損失5架。

關於這次空戰的細節,《武漢日報》做了披露。中方飛行員陳懷民在5架敵機包圍下,油箱和胸部都中了彈,跳傘的時候還不忘把自己的飛機跟一架日本飛機相撞。陳懷民撞擊日機後掉入江中,一個多月後遺體才被找到。當時武漢舉行了公祭大會,祭奠的人絡繹不絕。可惜的是,人們並不知道,在四·二九空戰中,還有一位撞向敵機壯烈犧牲的蘇聯飛行員舒斯捷爾。因為保密的原因,當時的烈士名單中並沒有他的名字。在這次空戰中,馬特維耶夫也離奇地失蹤了。多日後,當所有人都以為他已經犧牲的時候,他又奇蹟般回來了,而且僅臉部有燒傷。原來空戰那天,他的飛機掉到田地裡,後來被中國農民救了。

抗戰時期,這支航空隊秘密援助了中國


陳懷民

由於武漢重要的戰略地位,這裡陸續發生了數次大規模空戰。在蘇聯志願航空隊的支援下,截至1938年5月,中國軍隊在這裡擊落了61架日本飛機。1938年5月31日,蔣介石特意這樣致電斯大林:

貴國於中國抗戰苦難之中,一再仗義相助。此種盛情厚意,中國人民將深銘不忘。

1938年6月,侵華日軍集結了9個師團,約25萬人,向武漢發起進攻。為了佔據絕對的空中優勢,日軍調集戰機300餘架,其中包括最新的九七式戰鬥機。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蘇聯援華航空隊的損失開始加大。1938年7月7日,殲擊機飛行員

康斯坦丁在中國南昌附近上空與日軍的空戰中不幸犧牲。在他離開蘇聯前往中國抗日戰場時,家中的兒子年僅5歲。

1938年10月27日,武漢被攻陷,蘇聯援華航空隊和中國空軍一起撤往大後方重慶和成都。1938年11月4日,在中國上空參與過多次對日空戰的馬特維耶夫,在輪換歸國途中因飛行事故犧牲在中國蘭州。

戰鬥與撤離

從1938年初到1944年底,日軍對重慶及其周邊地區也進行了長時間轟炸。轟炸重慶的日本飛機大多由漢口王家墩機場出發。這裡被日軍稱為“W“基地,存放著大量日軍戰機。

1939年10月3日,蘇聯援華航空隊轟炸機大隊長庫裡申科率領9架德勃-3遠程轟炸機從重慶飛抵漢口,襲擊了王家墩機場。在燃燒彈製造的火海中,只有一架日本戰鬥機得以升空逃離。這個僥倖逃脫的日本航空兵叫坂井三郎,後來還出了一本自傳《天空的武士》。他是這麼描述當時的情形的:

“當時約有二百架海軍戰鬥機和陸軍飛機在漢口機場待命。幾乎所有飛機都被炸彈擊中,汽油流了出來。有的飛機正在燃燒,多半飛機已無法使用,損失之大出乎意料。“

11天后,蘇聯援華航空隊再次轟炸了王家墩機場。然而這次返程途中,大隊長庫裡申科不幸犧牲。他已經是蘇聯援華航空隊在中國犧牲的第三位大隊長。當時庫裡申科的胸部負傷,飛機發動機也被打壞。飛過三峽之後,庫裡申科讓飛機上的無線電報員和射手先行跳傘逃生,自己隨後卻失蹤了。當地政府最後在江中找到了他的遺體,把他葬在當地的太白巖。1958年,他的墓被遷移至萬州西山公園。

1940年初,瓦西里·伊萬諾維奇·崔可夫被派往中國,擔任蘇聯在中國軍事總顧問,他在中國參與指揮了宜昌戰役、長沙會戰等一系列針對日軍的作戰。臨行前,斯大林明確告訴崔可夫,他們的使命就是幫助中國抗戰,同時拖住日本,使他們無力入侵蘇聯。而在現有的解密檔案中,所能找到的蘇聯援華航空隊在中國繼續參與對日作戰的記錄,最遲延伸至

1940年5月2日——蘇聯援華航空隊的5架飛機轟炸了日軍陣地。

抗戰時期,這支航空隊秘密援助了中國


崔可夫

隨著德國法西斯在邊境一線不斷部署重兵,蘇聯已感受到來自西線的嚴重威脅。為了避免陷入兩線作戰,集中更多的力量對付德國,1941年2月,蘇聯交付給中國最後一批軍事援助物資。4月,蘇聯與日本簽訂了《中立條約》,隨之援華軍事人員全部撤出中國。

無聲的紀念

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石碑上,鐫刻著在抗擊侵華日軍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姓名,其中蘇聯飛行員有236名。長久以來,蘇聯援華空軍的事蹟,因涉及蘇聯政府的絕密行動,一直留有謎團。這份236人的蘇聯空軍烈士名單也是紀念館幾經周折才從俄羅斯駐華使館得到的。

抗戰時期,這支航空隊秘密援助了中國


時光易逝,歲月無痕,然而這段蘇聯援華抗戰史是不應被遺忘的段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