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鮮爲人知的中共特種部隊

8月15日,值得億萬中國人民永遠銘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中國經過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終於取得勝利。

在抗戰歲月中,有一支帶有神秘色彩的近代特種兵部隊,豐富的戰鬥經驗和精良的裝備相得益彰,使他們的戰鬥力十分強勁,日軍在檔案中稱其為“伏羅希洛夫部隊”,描述其戰鬥力可以“一騎當千”。

抗戰時期,鮮為人知的中共特種部隊

△抗聯戰士在伏擊敵人。

2015年5月9日,俄羅斯政府在莫斯科紅場舉行大規模閱兵,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週年。

閱兵式的高潮出現在“不朽軍團”的大遊行時,人們高舉“二戰”期間參戰先人的肖像走過紅場,紀念為反法西斯做過貢獻的老兵,其中也包括俄總統普京。在這些肖像中,有一個帥氣的中國人讓人們感覺陌生,他的名字叫作王立臣。舉著他的肖像的,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前首席俄語播音員劉霞,王立臣便是她的丈夫。

名不見經傳的王立臣,卻有著傳奇般的戰鬥經歷。在1945年8月蘇聯對日宣戰前夕,他曾經以空降的方式,參加了中國傘兵特遣部隊對牡丹江日軍的突擊作戰。

他,就是電視劇《遠東特遣隊》描述的那支神秘部隊的成員之一。

被喚醒的抗戰記憶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受國力的影響,中國在抗日戰爭中雖英勇奮戰,但一直受到裝備低劣的困擾。尤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色武裝,更是以“小米加步槍”著稱。所以,很難想象當時的中國居然能有傘兵部隊。然而,王立臣他們所在的部隊,的確是一支具有空降能力的中國軍隊,而且正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這支部隊的番號是中國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

1940年前後,由於受到日本關東軍的瘋狂攻擊,東北抗日聯軍部分人員退入蘇聯境內,駐紮在維亞茨克、烏蘇里斯克等地。1942年8月1日,由周保中擔任旅長的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在蘇聯遠東邊疆州的維亞茨克正式成立。它下轄的部隊包括了原來抗聯一、二、三路軍此時的大部分倖存者。旅以下共編四個步兵教導營、一個無線電連和一個迫擊炮連。營長一級的指揮官多半由抗聯的師級乃至軍級將領擔任。

這支新軍的組成人員、骨幹是東北抗日聯軍撤入蘇聯的殘軍。由於部隊在此前的作戰中損失巨大,這部分兵力不足。最初本擬編一個團,後經與蘇聯方面協商,獲准就地徵召華僑華人入伍,並補充若干蘇聯軍人、黑龍江北的赫哲族戰士及起義的偽滿軍人員,最終按照一個旅的編制完成。其核心仍是抗聯老戰士,他們儘管人數不多,但個個都可稱為百戰精兵。

這是一支特殊的部隊,堪稱中蘇兩國軍隊共同打造的結晶。它從一開始便具有兩個番號—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和蘇聯遠東紅軍步兵第八十八旅。這是因為中蘇雙方協議該部隊由中方領導,具體由新成立的中國共產黨滿洲省委負責,而蘇方則提供從被服到裝備的一系列後勤供應。由於當時蘇日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為避免蘇聯方面的外交尷尬,這支部隊在公文中使用蘇軍的番號,並使用與蘇軍相同的軍銜制、薪金制,採用類似蘇軍的服裝。

實際上,這支部隊卻跟普通的步兵旅有著巨大的區別。首先,其部隊設施深深隱藏在維亞茨克的密林之中,連當地村民都無法接近。第二,它的裝備極其精良,甚至超過一般蘇軍部隊。最重要的是,其訓練大綱也完全超越步兵部隊所需要的範疇,除了常規的隊列訓練、步兵武器射擊、刺殺、投彈、工兵作業等,還包括爆破作業、車輛駕駛、地形識圖、武裝泅渡、傘兵、滑雪、狙擊等大量類似今天美軍中“海豹突擊隊”“三角洲突擊隊”等部隊的訓練內容。很明顯,這些跨越時代的訓練和裝備,加上抗聯留下的百戰老兵,會打造出一支戰鬥力,特別是單兵戰鬥力遠勝同等數量日本關東軍的部隊,而其價值又並非體現在一對一的戰鬥上。

王立臣便是這支部隊的成員,他和弟弟王立平等家人均為九一八事變後渡江進入蘇聯生活的中國僑民,基於對日本侵略者侵佔祖國的仇恨參加了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並接受了相關訓練。王立臣畢業於蘇聯遠東軍偵察學校,曾多次執行對日偵察任務。劉霞是在蘇聯伊萬諾沃兒童院長大的中國紅色將領後代,兩個人有相似的文化背景,故此後來結為伴侶。

特種部隊是這樣煉成的

在《遠東特遣隊》中,最讓人感到驚奇的鏡頭,便是中國戰士們空降入境作戰的時刻。而空降作戰,正是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的絕活兒。

這應該和周保中將軍對抗聯戰術的思考有關。1942年,南滿抗聯的總指揮楊靖宇、北滿抗聯的總指揮趙尚志均已犧牲。讓抗聯在東北繼續戰鬥下去的千鈞重擔,便壓在了東滿抗聯總指揮周保中的身上。

對來自東北的中國抵抗戰士實施空降訓練,是中蘇雙方對東北抗日聯軍此後作戰方式進行研究後決定的。日軍在黑龍江南側、烏蘇里江西側部署大量兵力,修築有17座具有立體防禦體系的要塞工事,沿江部署大量望塔和監視哨,與部署在界河中的江上軍等水上部隊實施嚴格的監控和巡邏,使中國抵抗部隊出入邊境的作戰面臨日益加大的困難。以空降方式,使用經過特種訓練的小部隊進行滲透,則可以輕鬆避開日軍的封鎖,不失為一種有效的作戰手段。因此,周保中與蘇聯遠東軍總司令阿巴納辛克大將商議後,決定對抗聯的戰士們進行空降訓練。

當時,周保中和阿巴納辛克大將等人還沒有意識到,他們所嘗試的,正是越南戰爭後才被各國軍界接受,並在今天大放異彩的現代作戰模式—特種作戰。這種依靠小群精銳,集高科技、高機動與立體化作戰特徵於一體的作戰方式,已經在格林納達、巴拿馬、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役中展現了驚人的威力。這都與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的作戰特點不謀而合。事實上這支部隊中的很多成員,後來也成為中國傘兵部隊的奠基者。

這支中國部隊第一次跳傘訓練在1941年7月進行,參加第一次跳傘訓練的中國官兵共30人,其中有很多人的名字寫在了歷史中,例如開國少將、第一任人民解放軍海岸炮兵司令王效明,國防科工委副總參謀長彭施魯少將,朝鮮人民軍大將金光俠等,還有周保中身邊最能打的兩名副官喬樹貴和陶雨峰。完成訓練後兩個人曾多次率小分隊跳傘入境,對日軍實施襲擾作戰和實施偵察行動。陶雨峰個人傘降入境作戰便在九次以上,每次都成功地完成任務並安然返回。兩個人的神出鬼沒讓今天黑龍江邊境地區的老人一提起“喬副官”和“陶副官”,仍然要豎大拇指。

中國人的小分隊傘降作戰之成功並不是偶然的。如果檢視蘇軍在“二戰”中使用傘兵的戰例,會發現其採用連以下建制投入戰鬥往往收穫頗豐,反之則常常得不償失。看來這是那個時代蘇式傘兵突擊作戰的特點。蘇軍沒有意識到,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大規模空投還不成熟,倒是抗聯這樣的精銳小部隊更適合在遠縱深敵後實施空降作戰,可以衍生出很多靈活機動的戰術來。

抗戰時期,鮮為人知的中共特種部隊

《非常抗戰》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2018年8月

本書選取著名作家薩蘇有關抗日戰爭的全新研究文稿,由小切入點還原戰爭中不同的片段,以點帶面,勾勒出一幅中國抗戰14年的歷史白描。

本書描繪的這幅非常抗戰的圖景,戰場廣闊,影響深遠,由一個個閃光的畫面組成:有奮戰在東北抗聯一線的清華三傑;有“智取威虎山”中人物和部隊的原型;有為冀中根據地八路軍研製炸藥,並親自動手冷靜炸掉日軍列車的中國科學家;有新四軍在南京城下的閃電戰,還有商船在珠江口用明代大炮迎頭痛擊日軍的傳奇……

閱讀本書,可以脫開宏觀敘事式的歷史框架,通過鮮活的細節接近真實,深刻感知戰爭中中國人民的剛毅和智慧,從而深入認識歷史全貌。

如無特別說明,本號刊載的文章,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本號會第一時間刪除,謝謝。文章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